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十五章 創世紀的藥物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1896年6月,《蘇報》誕生於上海英租界。創辦人胡璋是個畫家,他用自己日籍夫人的名義註冊,掛著日商的牌子,投身於十里洋場的報業競爭潮流中。開始,胡璋企圖用小道消息、黃色新聞來吸引讀者,可惜此種風格的小報在上海多如牛毛,《蘇報》也逐漸淪入了「營業不利、難以為繼」的境地,最後胡璋不得不將它賣給了因罷官而閒居滬上、想靠清議救國的陳范。

    陳范曾任江西鉛山縣令,因為對地方教案「處理不當」而被免官。他親眼目睹了清朝官場的黑暗、戊戌變法的失敗,因此非常希望通過辦報來呼籲國民救國圖強。因此新版《蘇報》一經推出,就以其「針砭時弊、力主改革」的辦刊風格贏得了知識界的青睞。

    「蘇報的辦報風格近期確實有很大變化。」宋耀如思索著說道:「志華的意思是想重新起爐灶,還是收購蘇報?」

    「我還沒想好。」肖志華緩緩說道:「從美國定購的醫療實驗器械近日就要到上海了,這樣我將會很忙碌,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我盡量抽時間寫些東西,就先投到蘇報好了。」其實他對蘇報的認識不過是源於歷史上有名的蘇報案,那件讓滿清政府第一次折戟文字獄的大事件。

    「志華,醫治人的軀體不如振奮人的思想,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孫逸仙先生便棄醫從政,你不如也……」宋耀如試探著說道。

    「我可沒那麼高遠的志向,也沒那麼強的信心。」肖志華婉言拒絕道:「中國有句古話:不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我盡自己的力,問心無愧便可。」

    「也好,人各有志,志華能名揚天下,也是為華人爭氣,為國爭光榮。」宋耀如見勸說無效,只好暫時作罷。

    ………………

    第二天中午,宋耀如攜全家前來拜訪,因為昨天肖志華曾無意中說起自己現在接來了母親和妹妹同住,這可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口,因為中國人有拜會朋友長輩的傳統。

    帶來不少禮物的同時,宋耀如還送給肖志華一筆數額不菲的錢款,美其名曰:稿費。宋耀如還高興地告訴肖志華,那本書準備一字不改地印刷出版,還要通過各大報紙猛烈造勢。

    宋大款果然是宋大款,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怪不得他能賺到大錢。開印刷局以低價取勝,第一個進口美國機器開麵粉廠,這都比舊商人的眼光長遠,魄力大啊!肖志華心中感慨,謙讓一下便照單全收。不要白不要,他可不想裝什麼清高。至於宋大款為何如此照顧自己,他有些想法,只不過還不太確實。

    你不說,我也不問,等你說了,我再考慮。肖志華與宋耀如談天說地,各自講述著生活經歷,竟有些相似之處。

    「你有一個開明的養父,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念大學,我卻是離家出走,歷經坎坷,方才進了三一學院這個不入流的學校。」宋耀如歎息道。

    「時間不同,想法也不一樣。」肖志華說道:「養父屢受洋人欺負,便希望我能成為美國社會的上等人,為其撐腰助陣。當然,他對我的要求也極嚴格,若不能在學校中成績優良,便要退學回去。」

    「壓力即動力,這話頗有些道理呀!」宋耀如笑道。

    「呵呵,所幸我沒被壓力擊倒。」肖志華不無自豪地說道:「這也得益於我的獨特的體質,那就是能吃能睡,而且睡眠質量特別好,無論有什麼煩心事,都是躺下就著,睡四、五個小時便能恢復疲勞,就是這種常被別人笑話為沒心沒肺的特點,使我擁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學習時間。」

    「原來如此。」宋耀如點頭稱是,「這是上帝的眷顧,你才有這樣的幸運。」

    肖志華微微一笑,他不是基督徒,不過,為了照顧宋耀如的宗教感情,他不想說出來煞風景。

    「志華,你正在搞的那個什麼化學的研究,到底是什麼東西?」宋耀如好奇地問道:「聽報紙上講,連洋人都十分重視。」

    「是一種抗菌消炎藥,它能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肖志華盡量用簡單的詞語來說明,以便宋耀如這樣的外行能聽明白,「如果研究成功,像如尿道炎、腸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

    「那還真是厲害,能治療百病。」宋耀如恭維道,雖然他沒全聽明白,但對這藥能治療這許多疾病,還是露出了很震驚的神情。

    「也不能這麼說。」肖志華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但它確實在治療炎症方面具有見效快、療效確切及價格低廉的優點,如能成功並應用於臨床,現代醫學就進入了化學醫療的新時代。」

    肖志華並未言過其實,在青黴素被發現之前,磺胺是最好的抗菌藥物。在人們可能因咽喉感染而死亡的時代,磺胺的發現的確是一個驚人的突破,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在1939年因此被授予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當然,現在這項榮譽將十有**落在他的頭上,他有這個信心。

    「志華,看你信心很足的樣子,是不是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宋耀如疑惑地問道。

    「幹什麼事情沒有信心可不行。」肖志華敷衍道,他在美國對磺胺類的研究確實未盡全力,隱瞞了他後世所知道的磺胺基因---對氨基苯磺酰胺,以及它的抑菌原理。

    在歷史上,早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過「氨苯磺胺」這種化合物,可惜它的醫療價值當時沒有被人們發現,直到三十多年後,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才發現它對鏈球菌的特殊作用。現在,肖志華依據後世的知識,知道它的化學結構,知道它在試管中沒有作用,只有在**才發生療效;所以,對他來說,磺胺的發現和應用,他有信心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完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