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六十八章 軟硬結合 文 / 閃爍

    第一百六十八章軟硬結合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充分證明了一個問題,出色的指揮官能夠充分有效的利用手裡的作戰力量,絕不浪費軍事資源。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從以攻打蘇拉特為主要目的的「中央戰役」來看,裴承毅沒有採用出奇制勝的戰術,仍然以常規打法為主。與古吉拉德相比,裴承毅最大的優勢就是合理應有每支部隊,讓各支戰鬥力量發揮出最大的戰鬥效能

    能夠做到如臂使指般的指揮前線部隊作戰,與共和國的軍事指揮系統有密切關係。

    戰爭爆發前,項鋌輝認為應該在前線指揮部之下,成立西線與東線兩個指揮部,更有效的指揮地面部隊。裴承毅沒有採納項鋌輝的建議,明確指出,如果設立針對戰線的地區性指揮部,不但不能提高地面部隊的作戰效率,反而會分散有限的支援力量。因為項鋌輝保證不干預前線指揮,所以沒有強迫裴承毅「分權」。裴承毅不是捨不得放棄權力,而是不能為了照顧地面部隊而分散指揮權。

    事實上,地面部隊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

    雖然在蠻度戰爭中,共和國陸軍的表現非常突出,但是從客觀的角度講,地面部隊在絕大部分時候扮演的都是佔領者的角色。不管是在哪場戰鬥中,「打手」都是空中力量,或者是依靠空中力量的地面部隊,比如空降部隊與空中突擊部隊。陸軍不遺餘力的擴大航空兵的規模,甚至不惜與空軍翻臉,大批量採購具有戰術戰鬥機性質Dw-26B低空攻擊機,也是為了充實陸軍的空中打擊力量。根據戰後的統計數據,80%的固定目標、75%的半固定目標、65%的裝甲目標與70%的移動目標都是被戰術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與海軍航空兵等空中力量摧毀的,如果除掉遠程炮兵的戰果,一線戰鬥部隊摧毀的目標僅佔10%左右,其中由地面裝甲部隊摧毀的目標只有七成左右。也就是說,占參戰兵力大約40%的裝甲部隊只獲得了7%的戰果。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除了極個別的戰例之外,絕大部分地面戰鬥中,裝甲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去佔領遭到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的敵人陣地,殲滅殘餘敵軍,然後等待下一輪火力打擊。

    打好戰爭的關鍵已經不是如何利用地面部隊,而是如何利用火力支援。

    裴承毅拒絕成立兩線指揮部的理由也是如此,如果分設兩個指揮部,就得分配支援力量,從而無法集中使用支援力量。雖然支援力量足夠強大,就算分成兩部分使用,也能有效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但是肯定無法像現在這樣,在1個多月之內就掃蕩大半個蠻度,讓大規模地面戰爭在半年之內結束。

    集中使用支援力量也不是沒有壞處。

    戰爭初期,最大的壞處就是對前線指揮部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除了參謀按兩班倒的方式工作之外,裴承毅與袁晨皓平均每天的休息時間不超過6小時。到了戰爭中期,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同時照顧到多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

    正是如此,攻打蘇拉特的時候,用在新德里方向上的支援力量就減少了一大半。

    打到19日凌晨,66軍與61軍才將戰線推進到了昌迪加爾南面的格爾納爾,先頭部隊距離新德里還有大約150千米。更糟糕的是,62軍還在拉傑格爾,不但沒有前進一步,還一直遭到蠻軍攻擊。

    把注意力轉向新德里之後,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3個野戰軍遞交戰損報告。

    66軍的情況還不錯,戰損不到兩成,保持了八成以上的戰鬥力。對重裝甲軍來說,因為無法一次性投入全部兵力,所以保存八成戰鬥力與保存全部戰鬥力沒有多大區別,仍然能夠發起進攻。61軍的情況也還好,主要是與66軍提前會師,把大部分攻堅任務交給了66軍,自己只負責打掩護,不用面對蠻軍的堅固防線。62軍的情況比較糟糕,3個戰鬥旅中第623機械化步兵旅的損失超過了四成,第622機械化步兵旅的損失超過了三成,第661裝甲突擊旅的損失接近三成,也就是說,62軍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作戰能力。按照杜子岐提交的報告,就算能夠再次發起進攻,也很難在攻打新德里的行動中做出更大貢獻,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盡快為62軍補充部分兵力。

    顯然,裴承毅沒有辦法為62軍補充兵力。

    雖然62軍的損失比較大,但不是完全沒有價值。因為62軍對新德里的威脅很大,所以在66軍與61軍攻佔格爾納爾之前,蠻軍一直在猛攻拉傑格爾,力圖首先殲滅62軍,再集中兵力對付66軍與61軍。正是如此,66軍與61軍南下的時候才沒有遇到多大問題,不然遭受損失的就是66軍與61軍。

    現在的問題是,62軍很有可能到不了新德里。

    沒有62軍,66軍與61軍能夠佔領新德里嗎?

    準確的說,能夠在計劃的時間內佔領新德里嗎?

    拿到3個野戰軍的報告後,裴承毅立即安排參謀用計算機進行了模擬推演。得出的結論與他的判斷相差不大,如果62軍不在拉傑格爾方向上發起反擊,66軍與61軍最快只能在22日攻到新德里城外。如果按照元首的最高要求,在20天之內佔領新德里,66軍與61軍有5天的攻城時間。如果按照最寬鬆的要求,在1個月內佔領新德里,66軍與61軍則有15天的攻城時間。5天肯定打不下新德里,就算放寬到15天,也不大可能在10月7日之前攻佔新德里。

    也就是說,必須投入第四個軍。

    萬幸的是,裴承毅早就有所準備,不然不會讓77軍呆在後面看熱鬧。

    拿到推演結果後,裴承毅就給凌雲霄打了電話,詢問了77軍的狀況。

    雖然按照凌雲霄的說法,77軍已經恢復戰鬥力,士氣極為旺盛、官兵求戰心切,隨時可以開赴戰場,但是裴承毅沒有完全相信凌雲霄的話,按照他的估計,第771與第772裝甲突擊旅的問題不是很大,特別是第772裝甲突擊旅,應該有比較完備的戰鬥力,第773裝甲突擊旅的情況則不容樂觀。

    在「結合部戰役」中,第773裝甲突擊旅的損失最大,為了組建突擊部隊,抽調了幾個戰鬥營加強給第771裝甲突擊旅。77軍休整的時候,凌雲霄為了盡快上戰場,從第773裝甲突擊旅抽調了部分官兵補充給第771與第772裝甲突擊旅,等於把全軍損失算在了第773裝甲突擊旅身上。補充給第773裝甲突擊旅的新兵多達2500人,而第773裝甲突擊旅的總兵力也就5000出頭,相當於半數以上官兵都是新兵。雖然補充兵員都是退役軍人,其中不少還是77軍的退役官兵,基本素質都不錯,但是讓這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熟悉戰場環境就要花上不少時間,更別說掌握這幾年裝備的各種新式武器,熟悉新式戰術。

    當然,裴承毅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讓凌雲霄做好戰鬥準備後,裴承毅沒有忘記叮囑一句,因為全部保障部隊都被派往蘇拉特戰場,77軍暫時得不到保障支援,所以最好留下1個戰鬥旅配合後勤旅負責物資運送工作,只在前面投入2個戰鬥旅。

    得到凌雲霄的肯定答覆後,裴承毅就讓他繼續等待作戰命令。

    77軍肯定得參戰,只是在什麼時候參戰值得深究。

    裴承毅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聯繫軍情局,詢問蠻度的遷都工作是否已經完成。準確的說,是蠻度政府機關與政府官員是否全部離開了新德里。

    軍情局很快就發來消息,最後一輪遷都工作已經在17日夜間結束,但是沒有情報證明魯拉賈帕尼離開了新德里,根據軍情局的估計,魯拉賈帕尼很有可能去了位於新德里郊區的地下戰略指揮中心,預計將在19日夜間離開新德里。

    讓軍情局盡快提供魯拉賈帕尼的確切情報後,裴承毅開始調整攻打新德里的行動。

    強攻新德里在所難免,裴承毅首先就得考慮強攻的風險。

    魯拉賈帕尼與古吉拉德早就放出話來,蠻軍將不惜代價的守衛新德里。也就是說,就算把新德里變成廢墟,也不會讓共和**隊順利佔領新德里。

    真要這樣,裴承毅肯定會放棄強攻新德里的想法。說白了,就算投入全部兵力,在新德里與上百萬蠻軍決戰,最終打下了新德里,傷亡與損失都將超乎想像,從而使共和**隊失去攻佔整個蠻度的機會。

    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強攻新德里。

    要想避免強攻新德里,只有兩種辦法:一是把守軍引到城外,用更能發揮共和國陸軍戰鬥力的野戰殲滅蠻軍有生力量,使蠻軍喪失固守城區的能力;二是打擊蠻軍的信心,使蠻軍喪失守衛新德里的鬥志。

    當然,不是選擇哪個辦法的問題,而是如何有效利用這兩種辦法。

    因為77軍一直沒有北上,所以原先在新德里南面的機動預備隊已經轉到西面,正在攻打由62軍控制的拉傑格爾。按照裴承毅的估計,隨著66軍與61軍在格爾納爾站住腳,準備向新德里進軍,機動預備隊肯定會轉向北上。

    必須幹掉機動預備隊,因為這是新德里守軍中戰鬥力最強的裝甲部隊。

    按照袁晨皓的建議,最好是盡快讓77軍從占西北上,讓蠻軍犯錯。按照他的判斷,77軍北上之後,蠻軍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讓機動預備隊再次南下,迎戰兵力更少的77軍,再去對付強大得多的66軍與61軍;二是讓機動預備隊分兵行動,一部分在北面纏住66軍與61軍,另外一部分則南下對付77軍。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能利用機動預備隊頻繁轉移戰線的機會將其打垮。

    裴承毅沒有採納袁晨皓的建議,原因很簡單,支援力量不夠用。

    打擊運動中的敵人,最佳選擇就是航空兵。而按照裴承毅的部署,戰術航空兵、陸軍航空兵與海軍航空兵將集中力量支援蘇拉特、賴布爾與維沙卡帕特南方向上的戰鬥,無法在新德里方向上投入太多力量。沒有航空兵,僅靠幾個軍的炮兵,除了打擊不夠理想之外,還會對後勤保障造成更大的負擔,特別是77軍的後勤保障,肯定是個大問題。支援力量不到位,就只能用地面部隊殲滅蠻軍機動預備隊。毫無疑問,這樣的結果無法接受,因為攻打新德里的地面部隊本來就不多。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沒有讓77軍立即出動。

    按照他的想法,首先讓66軍與61軍把機動預備隊引過去,然後利用66軍與61軍的3個炮兵旅打擊機動預備隊。因為北面的後勤補給工作由巴軍負責,而巴軍一直沒有承擔前線進攻重任,沒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到位,所以66軍與61軍的後勤保障問題還不嚴重,至少能夠在短期內為炮兵提供足夠的彈藥。

    19日傍晚,裴承毅聯繫了巴軍總參謀長,要求巴軍全力為66軍與61軍提供後勤保障。

    完成這件事之後,裴承毅讓東方聞聯繫了幾家為共和**隊服務的巴基斯坦公司,詢問在9月初訂購的5000萬份傳單有沒有蠻刷好。

    得到滿意答覆之後,裴承毅立即安排了幾十架運輸機去運送傳單。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吃過晚飯,裴承毅與袁晨皓回到戰術指揮中心的時候,作戰參謀就送來消息,之前攻打拉傑格爾的蠻軍機動預備隊已經轉向北上,正在趕往格爾納爾。

    裴承毅沒有急著下達進攻命令,讓通信參謀留意軍情局發來的情報。

    什麼時候打,不由裴承毅決定,而是由魯拉賈帕尼決定。

    此時,魯拉賈帕尼正在戰略指揮中心內與古吉拉德爭辯。

    兩人已經吵了幾個小時,只為了一件事,即魯拉賈帕尼要不要離開即將被華**隊包圍的新德里。

    雖然魯拉賈帕尼一再強調,他會跟新德里共存亡,但是古吉拉德堅決不答應,認為總理應該跟蠻度共存亡,丟掉新德里,不等於蠻度完蛋。

    事實上,古吉拉德很清楚,魯拉賈帕尼不會留下來,只不過需要一個台階。

    不是說陸軍參謀長認為總理不該留下來,總理就不能留下來,而是必須有人頂替魯拉賈帕尼,留下來與新德里共存亡。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要有一定的身份與地位,要能喚醒蠻度人的鬥志。

    費爾南德斯已經離開了新德里,政府高官也都離開了新德里。

    有資格頂替魯拉賈帕尼的只有古吉拉德。

    直到古吉拉德發誓將戰鬥到最後一刻,魯拉賈帕尼才沒有繼續堅持。臨走前,魯拉賈帕尼只給古吉拉德留下了一句話,守不住就撤往海得巴拉。

    這句話等於沒有說。

    等到確定守不住新德里的時候,華**隊已經包圍了新德里。除非古吉拉德變成穿山甲,不然別想逃出新德里。

    不管怎麼說,總理的這句話多少讓古吉拉德寬慰了一些。

    20點30分,魯拉賈帕尼在衛隊的保護下離開戰略指揮中心,啟程前往蘇拉特。

    大約半個小時後,裴承毅收到軍情局的情報,確認魯拉賈帕尼已經離開新德里,正在趕往蘇拉特。

    直到這個時候,裴承毅才向66軍與61軍下達了強攻新德里的命令。

    21點30分,66軍與61軍發起進攻前的炮火準備開始。

    雖然格爾納爾距離新德里只有150千米,但是66軍與61軍前面有6道防線,而每道防線的縱深都在25千米左右。也就是說,防線之間沒有間隙,蠻軍防禦陣地的深度達到了驚人的150千米。

    這是個什麼概念?

    根據戰後測得的數據,在面積為15000平方千米的防區內,蠻軍挖掘的戰壕長度超過10萬千米、能夠繞地球赤道兩圈半,各類工事超過15萬個、平均間隔距離不到100米,防禦陣地的總施工量相當於開挖3條蘇伊士運河!

    在部隊戰鬥力有限的情況下,蠻軍能夠指望的就只有固若金湯的防禦陣地了。

    非常可惜的是,蠻軍的防禦陣地是在數十年間陸續建成的,沒有像博帕爾那樣,按照最高標準建設。

    對66軍與61軍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進攻縱深太大。

    炮火準備足足持續了2個小時,雖然3個炮兵旅沒有按照最大速度開火,但是在2個小時之內仍然投擲了近6萬噸炮彈。

    隨著66軍與61軍的裝甲部隊發起進攻,炮火開始向縱深推進。

    很傳統,也很標準的地面進攻戰術。

    可以想像,66軍與61軍的推進速度並不快。

    事實上,裴承毅也沒有讓66軍與61軍發起突擊,還格外叮囑兩位軍長,打的時候穩著點,不要突得太猛。

    戰鬥持續到天亮,66軍與61軍才推進了不到2千米,基本上在原地踏步。

    此時,蠻軍機動預備隊已經到達戰場,正在為反擊做準備。

    66軍與61軍似乎沒有發現蠻軍機動預備隊,前線部隊仍然在進攻。只不過,戰線後方的裝甲部隊已經由進攻轉為防禦。

    7點不到,蠻軍機動預備隊開始向北突擊。

    30分鐘內,66軍與61軍的進攻部隊就撤了下去,做好了防禦準備的二線部隊成為前鋒。

    與此同時,裴承毅給77軍下達了進攻命令。

    7點45分,數十架大型運輸機到達新德里上空,將5000萬份專門蠻制的傳單撒向了新德里市區與蠻軍防禦陣地。

    雖然傳單不會爆炸,但是那些傳單的威力比任何炸彈都要巨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