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六十七章 壓力就是動力 文 / 閃爍

    第一百六十七章壓力就是動力

    到達維沙卡帕特南城外,傅衛民調整了戰術,讓擔負突前任務的第391裝甲旅直接殺向港區,由後面的第392裝甲旅與第393裝甲旅負責包圍維沙卡帕特南。雖然這麼打會讓突擊部隊擔負更大的風險,但是為了盡快攻入港區,傅衛民沒有別的選擇。

    裴承毅安排作戰任務的時候,傅衛民就有很大的意見。

    39軍不是戰略反應軍,快速突擊不是其擅長的作戰方式。這還不是主要問題,作為裝甲部隊,39軍肯定有很強大的突擊能力。在傅衛民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把保障部隊與支援部隊留在後面,還得分出一支兵力去協助38軍攻打賴布爾,只有戰鬥旅向南挺進。安排戰術任務的時候,傅衛民不得不再三考慮,最後只安排3個戰鬥旅執行突擊任務,另外3個戰鬥旅則負責運送彈藥物資。

    不是傅衛民不相信裴承毅的保證,而是不想打沒有把握的仗。

    在傅衛民看來,只要彈藥物資能夠得到保障,攻打維沙卡帕特南不是問題,別說3個戰鬥旅,就算只有1個戰鬥旅,也有能力打下維沙卡帕特南。關鍵就是物資補給,作為重裝甲軍,彈藥物資是部隊戰鬥力的基礎。

    部隊南下的時候,攜帶的不是3天的戰鬥物資,而是5天的戰鬥物資。

    如果能夠得到兩棲突擊艦隊提供的支援,39軍能夠在一般戰鬥強度的情況下至少堅持10天。如果能夠順利打下維沙卡帕特南,由進攻轉為防禦,則能堅持15天。按照裴承毅制訂的作戰計劃,工程部隊將在39軍佔領維沙卡帕特南軍港之後2天內到達,修復港口基礎設施大約需要1周。也就是說,只要39軍以突襲的方式攻佔軍港,10天之內就能得到由運輸船送來的作戰物資。到時候,留在後方的炮兵也會被兩棲突擊艦隊送過來,39軍將以維沙卡帕特南為基地,沿著海岸線向西南推進,掃蕩海得巴拉的大後方。

    這套作戰計劃,傅衛民並不反對。

    可以說,他也非常支持,因為肯定要攻佔海得巴拉,而且越快越好。

    關鍵問題是,39軍能夠在缺乏支援的情況下攻佔維沙卡帕特南嗎?

    突擊行動在天亮前開始,天亮後,第391裝甲旅在距離港區還有大約10千米的地方遭到了蠻軍的頑強抵抗。

    雖然在選擇進攻路線的時候,傅衛民讓第391裝甲旅避開主城區,盡量選擇較為寬敞的街道發起進攻,但是維沙卡帕特南軍港外圍就是市區,不可能完全避開市區,必須突破蠻軍設在城區內的防線。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大約2個小時,第391裝甲旅只前進了不到2千米。

    消息很快反饋給前線指揮部,負責戰術協調的袁晨皓立即命令兩棲突擊艦隊出動艦載攻擊機,為39軍提供空中支援。

    此時,第392裝甲旅與第393裝甲旅已經在維沙卡帕特南城外展開。

    轟炸持續了不到30分鐘,擔任支援任務的Dw-26B攻擊機投下全部彈藥後,離開戰場返回艦隊。

    不得不承認,兩棲突擊艦隊的打擊能力遠遠比不上航母戰鬥群。

    雖然Dw-26B能夠為地面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在使用航炮、小直徑炸彈、制導火箭彈等低附帶損傷彈藥的時候,甚至能夠為地面部隊提供10米範圍內的火力支援,但是兩棲突擊艦隊的規模本來就不如航母戰鬥群,攜帶的攻擊機並不多。更重要的是,兩棲突擊艦隊沒有配備了大口徑電磁炮的大型護航戰艦,也就無法為地面部隊提供炮火支援,在大規模戰鬥中的支援能力遠遠比不上航母戰鬥群。

    發生在維沙卡帕特南市區內的戰鬥足以說明問題。

    空中支援結束後,第391裝甲旅不得不停止前進,等待下一輪空中支援。雖然兩棲突擊艦隊在近海活動,與戰場的距離不到250千米,但是兩輪空中支援的間隔時間超過60分鐘,蠻軍有足夠的時間發起反擊。

    戰鬥持續到當天下午,第391裝甲旅只前進了5千米,距離港區還有5千米。

    打到這個時候,繼續突擊的意義已經不大。蠻軍利用上午的幾個小時,在港區內部署了防禦陣地,而且做好了炸毀基礎設施的準備。只要突擊部隊進入港區,蠻軍就會炸掉僅存的基礎設施。

    傅衛民不得不讓負責運輸彈藥物資的第394裝甲旅繞到維沙卡帕特南西南,從蠻軍防線側翼發起攻擊,開闢第二條進攻路線。

    打到天黑前,第394裝甲旅才率先殺入港區。

    蠻軍被迫向市區撤退,同時開始炸毀港口內的基礎設施。

    對於維沙卡帕特南的戰鬥,裴承毅也束手無策。萬幸的是,制定戰術計劃的時候,裴承毅就考慮到蠻軍會炸毀港口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維沙卡帕特南遭到多次轟炸,基礎設施的損壞情況非常嚴重,就算蠻軍不主動破壞,39軍佔領港區之後,也得安排工程部隊修復基礎設施。正是如此,裴承毅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工程部隊已經在坎寧港待命,大批工程設備做好了裝船的準備。因為運輸船沒有獨立投送能力,所以必須等到39軍佔領維沙卡帕特南之後,由兩棲突擊艦隊返回坎寧港,將工程部隊送過去。雖然這會耽擱2天,但是比起修復港口設施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

    關鍵就是39軍能不能順利打下維沙卡帕特南軍港。

    隨著第394裝甲旅殺入港區,裴承毅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蠻軍肯定會在市區內負隅頑抗,只是以蠻軍的戰鬥力,不會對39軍構成多大威脅。殲滅港區內的殘餘蠻軍後,兩棲突擊艦隊就會把運載的作戰物資送上岸。以39軍的作戰能力,在維沙卡帕特南堅守幾天不是問題。

    此時,38軍已經開始攻打賴布爾。

    幹掉貢迪亞的蠻軍後,38軍在17日傍晚到**布爾。雖然蠻軍發現39軍南下攻擊維沙卡帕特南之後,迅速調整防線,將重點放在了西面,但是在38軍到達前,蠻軍的防禦部署沒有完全到位。

    問題是,38軍的進攻準備工作也沒到位。

    從賈巴爾普爾出發時,38軍只攜帶了3天的作戰物資,因為貢迪亞的戰鬥打得比較激烈,所以38軍的物資消耗速度超過了預先估計。到**布爾郊區的時候,38軍已經沒有多少作戰物資了。

    當天晚上,38軍重點構築防線。

    運送作戰物資的列車已經在17日下午出發,預計將在18日上午到達貢迪亞。因為還沒有打下那格浦爾,從賈巴爾普爾到貢迪亞的鐵路線又受到了蠻軍的威脅,所以裴承毅一次性派出了5列列車,總共向38軍運送了40000噸作戰物資。

    現在的問題是,要不要集中力量打下那格浦爾。

    從攻打賴布爾的角度出發,只有首先打下那格浦爾,才能確保補給線的安全。雖然蠻軍暫時沒有對賈巴爾普爾構成威脅,但是38軍攻打賴布爾之後,肯定無力守衛補給線,蠻軍就會抓住機會破壞從賈巴爾普爾到貢迪亞的鐵路線。

    不得不承認,蠻軍指揮官不全是庸碌之輩。

    17日夜間,駐紮在沃爾塔的蠻軍就開始騷擾36軍。

    收到消息的時候,裴承毅也非常驚訝,因為蠻軍沒有大舉反擊,而是以小股滲透的方式襲擊36軍的防線,讓36軍不得不疲於奔命。當然,這話說得有點嚴重,36軍本來就是戰略反應軍,非常擅長打小規模突擊戰,應付蠻軍的騷擾不是問題。問題是,36軍必須集中力量對付蠻軍大騷擾部隊,肯定無力攻打那格浦爾。再說了,部署在那格浦爾方向上的只有36軍的第363機械化步兵旅,另外2個戰鬥旅分散在防線上,根本無法集中兵力攻打那格浦爾。

    蠻軍的反擊行動暴露了蠻軍的意圖,那就是切斷38軍的補給線。

    到此,強攻賴布爾已經不大可能。

    事實上,裴承毅也沒有想過強攻賴布爾。

    36軍、38軍與39軍在東面的表現,全都在為攻打蘇拉特服務。

    17日夜間,除了54軍在蘇拉特東面做好了進攻準備之外,21軍守住了防線左翼,24軍站在了54軍南面,37軍已經到達嫩杜巴爾,27軍則守住了後方防線。也就是說,裴承毅在蘇拉特方向上集中了5個軍的兵力,就算除掉擔任防禦任務的21軍與27軍,仍然能夠用3個軍攻打蘇拉特。

    3個軍的兵力不算多,但是不要低估54軍!

    此時,共和國陸軍的4個重裝甲軍全部參戰,66軍主導攻打新德里的作戰行動,38軍肩負起了攻打賴布爾的重任,39軍已經到達維沙卡帕特南,54軍則是攻打蘇拉特的絕對主力。同時派上4個重裝甲軍,即與戰役目的有關,又無形中對4個重裝甲軍產生了壓力,讓4個重裝甲軍比拚實力。

    裴承毅非常有把握,54軍不會落於人後。

    實際上,4個重裝甲軍的軍長也很清楚,這場戰役很有可能決定4個軍的命運。

    陸軍裁員勢在必行,戰略反應軍要裁減,重裝甲軍也要裁減。雖然早有傳聞,不會一次性砍掉所有重裝甲軍,畢竟共和國擁有上千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陸地邊界線長達2萬多千米,即便從保衛本土安全出發也需要重裝甲部隊,但是絕對沒有必要保留4個重裝甲軍,能夠在戰後保留3個重裝甲軍就非常不錯了。

    問題就在這裡,到底裁掉哪個重裝甲軍?

    雖然總參謀部與國防部都沒有就裁軍問題正式表態,但是按照絕大部分人的觀點,38軍與39軍肯定不在裁減之列,因為這2個軍太有名了,在陸軍中的地位太高,從這2個軍中走出來的將軍成百上千,影響力非常大。如果不裁38軍與39軍,就只能裁減54軍或者66軍。即便54軍的官兵不相信自己會被裁減,畢竟54軍的影響力不在38軍之下,但是在沒有定論的情況下,不管是54軍、還是38軍或者39軍,都有遭到裁減的可能。到底裁減哪個軍,就得看誰的表現最差了。

    走到這一步,54軍的地位最尷尬。

    雖然66軍的參戰時間最晚,但是66軍肩負起了攻佔新德里的重任,只要順利拿下新德里,66軍就將天下聞名,其戰功將得到公認。38軍的參戰時間也比較晚,但是在攻打博帕爾的行動中立下了重大功勞,現在又在攻打賴布爾,兩場戰役足以鞏固38軍的地位。39軍參戰比較早,攻打加爾各答就是一個大功勞,現在又佔領了維沙卡帕特南,說不定還會擔負起攻打海得巴拉的重任,戰功肯定不少。雖然54軍最早參戰,但是在前面幾場戰役中都與其他軍配合,被77軍與24軍搶走了不少功勞。攻打巴特那的行動沒有什麼難度,攻佔安拉阿巴德則基本上靠圍城取勝,如果不能在蘇拉特好好表現一番,54軍將是4個重裝甲軍中戰功最少的一個。用曲茂康的話來說,要想保住54軍的番號,不但要打下蘇拉特,還要再接再厲,攻佔孟買!

    帶著部隊上前線之前,曲茂康讓警衛員為自己準備了一條裹屍袋。

    不成功,則成仁。

    為了表明決心與意志,54軍的3萬多名官兵自發發起聯名活動,將1條54米長、寫滿了3萬多名將士姓名的「聯名信」寄到了前線指揮部。

    雖然這個做法有點幼稚,也有點極端,但是足以讓裴承毅相信,54軍不會空手而歸。

    似乎預感到54軍會拚命,裴承毅在17日夜間調整了作戰部署,讓21軍、27與37軍的炮兵部隊隨時聽從前線指揮部的調遣,準備為54軍提供炮火支援。算上54軍的2個炮兵旅,總共投入了5個炮兵旅。用袁晨皓的話來說,只要5個炮兵旅發揮正常,就算沒有空中支援,54軍也能撕開蠻軍的防線。

    18日凌晨,攻打蘇拉特的作戰行動正式開始。

    只有2天時間,54軍必須在2天之內殺入蘇拉特,切斷通往孟買的鐵路線,佔領蘇拉特商港。

    戰鬥打響後,54軍的3個戰鬥旅一馬當先,沖在了第一線。

    當然,裴承毅不會因為炮火支援足夠強大而放棄空中支援。更重要的是,支援54軍的主要力量不是戰術航空兵與陸軍航空兵,而是早已待命的艦隊。如果算上艦隊提供的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裴承毅在蘇拉特方向上投入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支援力量。

    這麼打還不能取得勝利,那就沒什麼好指望的了。

    僅僅一輪衝擊,第541裝甲旅率先突破蠻軍防線。曲茂康迅速調整戰術,在第541裝甲旅向蠻軍縱深陣地突擊的時候,第542裝甲旅與第543機械化步兵旅的主力部隊從突破口進入,在第541裝甲旅兩側迅速展開,擴大突破口。

    毫無疑問,這樣的打法,只有重裝甲軍做得到。

    如果讓戰略反應軍擔任突擊任務,要麼向縱深突擊,要麼擴大突破口,不可能同時完成兩個任務。

    打到18日天亮的時候,54軍已經向前推進了50千米。

    這個速度不算快,但是效果非常突出。因為不僅僅是突擊,所以54軍不存在站不穩腳跟的問題。

    當然,54軍沒有在此停止前進,各部隊的官兵都是邊吃早飯邊進攻。

    見到54軍打瘋了,裴承毅也不敢大意,立即命令24軍填補54軍後方的漏洞,替54軍打掃戰場,並且命令還在嫩杜巴爾磨蹭的37軍立即跟進,讓24軍專心守衛側翼,伴隨54軍發起進攻,免得54軍孤軍突前,遭到蠻軍圍攻。

    實際上,裴承毅未免有點多慮。

    因為54軍的突擊速度太快了,蠻軍根本來不及調整防禦部署,所以就算24軍沒能跟上54軍的前進步伐,蠻軍也不可能圍攻54軍。再說了,在突擊行動的時候,戰場上的情況非常混亂,擔任突前任務的第541裝甲旅四周都是敵人,等於被蠻軍包圍。只要曲茂康能夠用好第542裝甲旅與第543機械化步兵旅,守住第541裝甲旅的兩翼,蠻軍根本不可能對突擊部隊構成威脅。

    對重裝甲軍來說,發狠才能讓戰鬥力徹底爆發出來。

    天色再次黑下來的時候,第541裝甲旅已經打到蘇拉特城外,衝在最前面的偵察部隊還利用蠻軍調整防禦的機會到市區內轉了一圈。

    打到這個時候,裴承毅不得不叫停。

    不是54軍的損傷過大,而是24軍與37軍跟不上54軍的步伐。按照裴承毅制訂的戰術計劃,54軍攻入蘇拉特市區之前,24軍要在蘇拉特南面構築防線,阻止孟買方向的蠻軍增援蘇拉特,37軍則要掩護工程部隊到達蘇拉特,修復被破壞的鐵路線,好把囤積在嫩杜巴爾的作戰物資送到進攻部隊的手中。更重要的是,54軍的官兵已經打了20小時。雖然人的極限承受能力不止20小時,但是激烈的戰鬥對官兵的壓力非常大。不管怎麼樣,攻入蘇拉特市區之前,還是讓官兵養足精神為好。

    曲茂康沒有違抗裴承毅的命令,不是說曲茂康不想違抗命令,而是無法違抗,因為打了一整天,各部隊的彈藥即將告罄。突擊能力再猛,坦克戰車沒有炮彈,步兵沒有子彈,肯定無法取得勝利。

    54軍的官兵開始享受冒著熱氣的晚飯時,蠻軍正在急於調整部署。

    戰鬥並沒在這個時候結束,因為24軍的突擊部隊正在54軍南面向西挺進,兵鋒直指蘇拉特南面的瑙薩裡。因為過於關注54軍,所以蠻軍並沒意識到規模小得多的24軍對蘇拉特構成了更大的威脅。

    19日凌晨,24軍包圍了瑙薩裡的消息傳來。

    裴承毅這時候才鬆了口氣,第一階段進攻打得很順利,攻佔蘇拉特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