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外交努力 文 / 閃爍

    第一百五十六章外交努力

    博帕爾淪陷,蠻度即將被華**隊腰斬,軍事抵抗走入死胡同。

    9月3日,華國海軍艦隊離開孟加拉灣,開赴阿拉伯海。陸地戰場上,數個得到充分休整的野戰軍開始向博帕爾運動,大批作戰物資也通過鐵路運往博帕爾。為了增大空中支援的範圍,工程部隊正在全力搶修佔領區內的蠻度空軍基地與大型機場,為陸軍航空兵準備的野戰機場也在加緊施工當中。

    新一**規模進攻的徵兆已經十分明顯。

    當天上午,杜奇威向美國總統布蘭迪諾提出建議,盡快採取外交行動,遲滯華**隊的進攻行動,為蠻度爭取組織防禦的時間。

    不用杜奇威提出建議,布蘭迪諾都知道美國該在外交上採取行動了。

    博帕爾攻防戰打響之前,布蘭迪諾通過美國國務院,委託蘭德公司、國際戰略研究所等機構對蠻度戰局做了全面分析。利用美國政府提供的相關信息,集中了美國戰略界精英的數家研究機構得出的結論幾乎一模一樣。丟掉博帕爾之後,華**隊會以博帕爾為進攻出發地迅速向西推進,腰斬蠻度,然後西線戰場上的3個軍攻打新德里,東線戰場上的野戰軍越過納爾莫達河與默哈納迪河向南挺進;如果蠻軍仍然不能有效抗擊華**隊,大規模軍事行動將在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結束。蘭德公司還在報告中明確提到,必須密切關注華國在佔領區內的管制政策,留意華國的政治舉動,如果華國提前結束佔領區的軍事管制,開始扶持地方政權,表明華國已經加快了戰爭步伐。國際戰略研究所則在報告中提到,華**隊放棄攻打新德里的機會,把重點轉向博帕爾,已經能夠證明華國正在尋找盡快結束戰爭的辦法,也就表明華國很快會在政治上採取行動。

    根據分析機構提交的報告,布蘭迪諾不難得出最終的結論。

    華國已經在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現在正在努力掌握外交與政治主動權。

    對美國來說,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想方設法的阻撓華國邁向勝利的步伐。

    當天晚上,美國駐蠻大使以總統特使的身份前往總理府,與魯拉賈帕尼單獨會談了數個小時。按照布蘭迪諾的安排,美國大使明確提到,軍事手段已經無法擋住華**隊的前進步伐,只能通過外交努力使華國放棄下一輪進攻,至少無法按時發動下一輪進攻。所謂的外交手段,實際上就是停戰談判。

    雖然美國大使沒有直言不諱的提到「停戰談判」,但是意思表達得非常明確。

    魯拉賈帕尼很憤怒,也很無奈。

    敵人還在蠻度的國土上橫行霸道,佔據著蠻度四分之一的山河,進行停戰談判,無異於向敵人投降,無異於政治自殺。

    可是,還有別的選擇嗎?

    毫無疑問,魯拉賈帕尼沒有別的選擇。

    雖然在新德里南面左衝右突的突擊部隊已經轉向南下,預計將在24小時之內離開蠻軍控制區,但是盤踞在西線戰場上的3個軍仍然處於戰備狀態,隨時有可能發起進攻。新德里的威脅警報仍然沒有解除,博帕爾方向上的情況更加糟糕。魯拉賈帕尼已經明白過來,前幾天,華**隊並沒有攻打新德里的想法,主力全部放在博帕爾方向上。問題是,隨著博帕爾攻防戰結束,誰能保證華**隊不會轉向攻打新德里?

    與美國大使交談的時候,魯拉賈帕尼獲得了一些極為寶貴的信息。

    為了促使蠻度總理做出與華國進行停戰談判的決定,美國大使有意無意提到,華**隊攻打博帕爾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戰爭進程,如果無法有效阻止華**隊的前進步伐,戰爭很有可能在年內結束。雖然美國大使沒有提到戰爭最終以什麼方式結束,但是以魯拉賈帕尼的頭腦,不可能不明白深層次的含義。

    這條信息,足夠讓魯拉賈帕尼做出決定了。

    戰爭在年內結束,肯定不是以談判的方式結束,也不是以蠻度獲勝結束,而是以華國獲得全面軍事勝利的形式結束。華國要想獲得全面軍事勝利,不但要攻佔新德里,還要佔領整個蠻度。雖然魯拉賈帕尼從不懷疑華**隊的戰鬥力,攻打新德里與佔領蠻度,對華**隊來說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魯拉賈帕尼更加相信王元慶的政治智慧,一個能夠在華國推行政治改革的政治家,絕對不會愚蠢到派遣軍隊長期佔領一個擁有17億人口的國家。華國肯定不會長期佔領蠻度,而要從蠻度撤軍,又要保證華國的國家利益,華國政府就得在蠻度扶持偽政權,取代合法政權。

    想到這,後面要發生的事情就不難判斷了。

    華**隊肯定會攻打新德里,而且很有可能在南下之前攻佔新德里。

    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攻打新德里的跡象,即華國艦隊開赴阿拉伯海。

    正在開往阿拉伯海的還有一支規模極為龐大的運輸船隊。根據美國提供的情報,該船隊裡有近百艘大型與超大型運輸船,用來運載彈藥物資的散裝貨輪與集裝箱貨輪就多達數十艘。保守估計,該船隊運送了包括1200萬噸彈藥在內的大約1800萬噸軍事物資,以及大約600萬噸生活物資。

    情報頭頭加馬爾對美國提供的情報持懷疑態度,認為以巴基斯坦港口的吞吐能力,就算船隊同時在卡拉奇與瓜達爾卸貨,至少需要2個月才能完成卸載工作,算上陸路運輸,西線戰場上的華**隊最快能在9月20日得到第一批物資,而華**隊不可能等到9月20日才發起進攻;更重要的是,華國已經將進攻重點轉向博帕爾,即便由西線戰場上的3個軍承擔攻打新德里的重任,也沒有必要投入這麼多的軍事物資。

    在魯拉賈帕尼看來,美國提供的情報真實可信。

    一是華**隊的物資消耗量非常驚人,攻打加爾各答大約用了100萬噸、攻打安拉阿巴德大概用了120萬噸、「結合部戰役」用了大約150萬噸、突擊新德里的作戰行動用了100萬噸、攻打博帕爾更是用了250萬噸軍事物資。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華國的軍事勝利就是用成山的物資堆積出來的,向西線戰場運送1800萬噸軍事物資,也只能供西線戰場上的3個野戰軍消耗4個月。

    二是港口的吞吐能力不能以和平時期的正常情況衡量,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大部分軍事物資、特別是需要特別保存的彈藥都是按照特殊方式裝載與運送的,裝卸更加方便,能夠極大程度的簡化港口運送工作。再說了,華**隊的後勤部門不可能不知道卡拉奇與瓜達爾的基礎情況,肯定會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某些特殊手段提高物資的運送效率。

    三是華國不但要為3個野戰軍提供軍事物資,還有可能為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援助,因為巴基斯坦的武器裝備來自華國,後勤保障基本一致,所以可以使用華**隊的彈藥。考慮到戰爭對巴基斯坦的影響,為了穩住巴基斯坦的國內局勢,華國有足夠的理由為巴基斯坦提供援助。船隊運送的600萬噸生活物資就不是提供給華**隊的,而是用來穩定巴基斯坦的國內秩序。

    華國大舉向巴基斯坦運送物資,擺明了準備在西線開打。

    毫無疑問,這是很不正常的情況。

    按照美國大使的說法,華**隊的主力全都集中在博帕爾,下一步就是掃蕩蠻度南部地區。西線決戰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而華國仍然不遺餘力的向巴基斯坦運送物資,雖然可以看成是華國正在為東線主力軍團殺向阿拉伯海做準備,但是也可以看成華國正在為兩次大規模進攻做準備,一是主力軍團南下,二是西線軍團攻打新德里。

    魯拉賈帕尼更願意相信後者,因為1800萬噸軍事物資確實太多了一點。

    3個軍攻打新德里,1個月內就能決出勝負,根本不會打上4個月,王元慶也不會允許浪費這麼多的寶貴時間。由此可以斷定,東線戰場上的主力軍團肯定會首先向西進攻,奪取阿拉伯海的港口後再轉向南下。

    看出這一點,魯拉賈帕尼不得不相信美國大使的話。

    戰爭確實有可能在年內結束,魯拉賈帕尼甚至能夠斷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華**隊做好充足準備之後,會同時在兩個方向上發起進攻,或者首先讓東線主力軍團從博帕爾向西推進,因為這條進攻路線更加漫長、後勤保障更加困難、用的時間更多,然後由西線軍團攻打新德里;1個月之內,新德里就將淪陷,華**隊佔領蠻度西部地區的某座港口,獲得便捷的物資補給通道;穩住戰線後,華國會像東線戰場上那樣,將西線戰場上的佔領任務交給巴基斯坦軍隊,主力全部南下,渡過納爾莫達河與默哈納迪河,分孟加拉灣沿岸、阿拉伯海沿岸與內部三條線路掃蕩蠻度南部地區,攻佔包括賴布爾、孟買、海得巴拉、班加羅爾等南部地區的重要城市與戰略要地。

    按照魯拉賈帕尼的估計,戰爭不會拖到年底,如果華**隊解決了後勤問題,蠻軍無法起到牽制作用,戰爭很有可能在12月之前結束。

    戰爭越早結束,對蠻度越不利,或者說對魯拉賈帕尼領導的蠻度政府越不利。

    雖然美國早就信誓旦旦的保證為蠻度提供軍事援助,也一直在這麼做,但是在蠻度必然戰敗的情況下,美國會冒著與華國翻臉的危險支持蠻度嗎?別的不說,如果蠻度中央政權垮台,由華國扶持的新政權成為蠻度唯一的中央政權,就算美國肯接納流亡政府,也不大可能在蠻度國內問題上與華國對著幹。包括歐盟在內的眾多西方國家至今仍然不肯向華國施加壓力,要求華國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原因很簡單,沒有多少國家認為蠻度能夠堅持到勝利到來的時候,也就沒有多少國家願意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著幹。如果蠻度迅速戰敗,歐盟等西方國家肯定會迅速調整基本政策,由觀望變成瓜分利益。就算這些國家不會明目張膽的支持華國佔領蠻度,也會以幫助蠻度進行戰後重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恢復社會秩序、建立民主政治體制等等名義,要求與華國共享利益。

    走到這一步,戰敗的將不僅僅是蠻度政府,而是整個蠻度。

    即便是最愚蠢的政治家都看得出來,當世界各國都把利益放在首位,蠻度將再次成為列強爭霸的舞台,淪落為殖民地!

    魯拉賈帕尼絕對不希望走到這一步,也沒有哪個蠻度人願意再次遭受殖民統治。

    問題是,蠻度平民有這麼長遠的目光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蠻度人都看清了未來,就不會用如此冷漠的態度對待戰爭,更不會為了獨善其身而不顧國家與民族利益。

    平民目光短淺無可厚非,哪個國家的平民都一樣。

    政治家卻必須具備長遠目光,不然也不能稱為政治家。

    擺在魯拉賈帕尼面前的現實非常殘酷,正如美國大使所說,如果不能盡快通過談判拖住華國的軍事進攻步伐,蠻度將無藥可救。

    問題是,魯拉賈帕尼絕對不能答應與華國進行停戰談判,至少不能答應進行正式談判。

    這個問題,美國總統早就預料到了,所以美國大使在提出建議的時候,明確提到,由美國代替蠻度發出停戰談判的信號,如果華國拒絕進行停戰談判,就有理由說服歐盟等西方國家對華國實施制裁,如果華國同意進行停戰談判,則必須停止軍事行動。

    魯拉賈帕尼沒有拒絕這個提議,這也是能夠找到的最好的辦法。

    問題回到了美國手中,即如何發出停戰談判信號。

    顯然,這件事不能由美國來做,因為美國一直在為蠻度提供軍事援助,如果由美國向華國提出停戰談判,華國肯定會要求美國立即停止對蠻軍事援助,並且承諾不再以任何行動破壞美國的中立立場。

    不能由美國做,只能找別的國家做,而且最好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

    按照國務卿薩利文的建議,布蘭迪諾選中了西班牙。

    作為歐盟成員國,西班牙屬於「第二梯隊」,在歐盟中的地位不如法德意,卻比其他小國高得多。更重要的是,西班牙在歐盟的地位非常特殊。與英國相比,西班牙並沒一味投靠美國,阻撓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與法國相比,西班牙並不認為政治一體化能夠給歐盟成員國帶來更多的好處,認為北約組織仍然是歐洲國家的主要安全基石。總體而言,西班牙一直在歐盟主要成員國與美國之間徘徊。

    在蠻度戰爭問題上,西班牙的態度也非常曖昧。與法國、德國、意大利不同,西班牙一直認為應該盡快結束戰爭,歐盟必須為此發揮重大影響力。薩利文「周遊」歐洲列國的時候,西班牙首相就在馬德里向美國國務卿表示,如果由美國牽頭制裁華國,西班牙會積極配合,並且在歐盟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只不過,美國並不打算牽頭制裁華國,因為美國也在用實際行動參與戰爭。

    聯繫上西班牙首相後,布蘭迪諾得到了一個非常滿意的答覆。

    9月4日(馬德里時間)夜間,也就在裴承毅返回前線指揮部的時候,西班牙駐華大使與共和國外長閻尚隆會晤,當面提出,西班牙願意以調解人的身份,為華國與蠻度進行停戰談判提供包括場地在內的一切便利條件。

    該消息立即反饋給元首府。

    想都不用想,王元慶就知道這是美國搞的好事,而且猜出了美國的意圖。

    當然,肯定不能一口回絕西班牙的「好意」,畢竟西班牙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是一個能夠左右歐盟態度的國家。如果共和國挑明態度,表示將戰爭進行到底,肯定會破壞共和國的形象。

    次日上午,王元慶讓閻尚隆召見了西班牙大使,提出了共和國的觀點。

    一是停戰談判的時機與條件還不成熟,在蠻度未就戰爭罪犯、少數民族權益、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紛爭等問題做出明確答覆之前,停戰談判不可能產生任何實質效果。二是停戰談判的國際環境並不具備,在美國仍然堅持向蠻度輸出武器裝備的情況下,停戰談判只能導致戰爭進一步升級,蠻度國內的人道主義災難也會繼續擴大。三是停戰談判的基礎條件沒有到位,即到底談什麼、怎麼談都沒說清楚,如何進行停戰談判?

    有了觀點,當然得有要求,才能表明共和國積極參加停戰談判的態度。

    一是蠻度必須盡快就戰爭問題做出答覆,二是美國必須停止對蠻輸出軍事物資,三是通過準備階段會議確定停戰談判的主要內容。

    用王元慶的話來說,解決了這三個問題,談不談都沒有多大關係。

    難題再次落到了美國手中,如果答應華國的條件,停戰談判將變成投降談判。

    當然,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盡快讓華國代表前往馬德里。

    9月5日,在西班牙的撮合下,華國、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與蠻度、美國大使在馬德里舉行非正式秘密會晤,商討停戰談判的基本問題,確定談判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條件。

    因為是非正式會晤,所以沒有對戰爭造成影響。

    實際上,到這個時候,談不談對戰爭都沒有多大影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