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回家過春節
裴承毅吃過夜宵,回到戰術指揮中心的時候,大規模戰鬥已經結束。
首先崩潰的不是博帕爾集團軍,而是法塔赫布爾集團軍。這一結果讓誓死「復仇」的第771裝甲突擊旅的官兵吐出了胸中的惡氣。雖然當初的撤退命令是裴承毅下達的,而且是為了整個大局,但是在第771裝甲突擊旅的官兵看來,77軍的「第一旅」在一群烏合之眾面前再三退卻,絕對是天大的恥辱。實際上,第771裝甲突擊旅的官兵不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擊敗法塔赫布爾集團軍的不是他們,而是遠程炮兵。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第771裝甲突擊旅到達班達之後,沒有立即發起突擊,而是離開公路線,以越野機動的方式,切斷了班達通往外界的所有道路。因為用1個旅對付還有10多萬兵力的法塔赫布爾集團軍確實過於勉強,加上空突161旅沒有受到威脅,第772裝甲突擊旅也沒有呼叫支援,所以袁晨皓臨時調整戰術安排,讓原本計劃支援空突161旅與第772裝甲突擊旅的第5401、第5402與第245炮兵旅全面炮擊班達,讓第771裝甲突擊旅能夠在27日天亮前打下班達。
不得不承認,不需要上一線戰場的炮兵旅之間也存在競爭。
見到第775炮兵旅打得歡,其他幾個炮兵旅心裡也不是個滋味。收到副總指揮下達的作戰命令後,3個炮兵旅不但用上了所有電磁炮,還傾情發揮,1個小時之內就向班達投擲了3萬噸炮彈。如果不是袁晨皓髮現得及時,恐怕在他下達停止炮擊命令前,3個炮兵旅就會把馬尼格布爾的炮彈打光。
這輪炮擊把班達炸成了廢墟,也把法塔赫布爾集團軍的士氣炸得粉碎。
在第771裝甲突擊旅準備進攻的時候,2名舉著白旗的蠻軍上校走出班達,代替被炸死的集團軍司令向第771裝甲突擊旅投降。
這一結果,既在裴承毅的預料之中,又在裴承毅的預料之外。
按照裴承毅的估計,集中力量殲滅博帕爾集團軍之後,除非讓24軍參戰,不然戰場上的作戰部隊無力在班達再打一場攻堅戰。針對這一情況,裴承毅早就決定用炮火代替進攻部隊,通過猛烈的炮火打擊,迫使困守班達的法塔赫布爾集團軍投降。因為法塔赫布爾集團軍全是二線部隊與預備部隊,不但戰鬥力不怎麼樣,官兵的鬥志與士氣也不怎麼樣,只要炮擊達到一定程度,炸垮了蠻軍的鬥志,蠻軍自然會選擇投降。也正是如此,裴承毅才讓第771裝甲突擊旅首先切斷班達通往外界的道路,避免10多萬蠻軍分散突圍、重演第三集團軍在賈姆謝德布爾的那一幕。
讓裴承毅沒有料到的是,法塔赫布爾集團軍如此不經打。
1個小時的炮擊,就讓10多萬蠻軍做了戰俘。如果戰爭這麼好打的話,只需要準備幾百萬噸炮彈,就能讓蠻度投降。
法塔赫布爾集團軍在班達投降,也說明了蠻度的問題。
雖然蠻度政府一直在國際社會上宣揚蠻度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人口結構非常合理,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軍事人力資源,可以在戰爭中動員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軍隊,但是在士氣與鬥志都無法保證,士兵不敢與對手交戰的情況下,就算動員再多的士兵,就算把17億蠻度人全部武裝起來,也是一盤散沙,而不是鋼鐵大軍!
與法塔赫布爾集團軍相比,由主力部隊與二線部隊組成的博帕爾集團軍就要頑強得多。
發現達莫被佔領後,5個二線步兵師加快了行軍速度。對這5個師來說,白天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共和**隊的炮火集中在其他方向上,袁晨皓也不太重視這5個二線步兵師,第772裝甲突擊旅更是沒把對手放在眼裡,所以沒有對其進行重點打擊。到了夜間,這5個二線步兵師的好運就用光了。
傍晚,5個二線步兵師的先頭部隊到達達莫東郊。
受本身進攻力量,以及夜戰能力的限制,蠻軍沒有立即發起反擊,而是在達莫東郊構築防禦陣地。雖然此舉讓人覺得蠻軍在等待主力部隊到達,但是按照袁晨皓的分析,蠻軍將在天亮後發起進攻。
5個二線步兵師,總兵力超過6萬,怎麼看都不是一支小部隊。
與其讓蠻軍搶得先機,還不如搶先進攻,不管怎麼說,第772裝甲突擊旅後面還有空突161旅的兩道防線。再說了,如果出個什麼萬一,比如5個二線步兵師放棄進攻,採取固守待援的戰術。等到蠻軍建好完善的防禦陣地,做好防禦準備,第772裝甲突擊旅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做出這一判斷後,袁晨皓立即命令第772裝甲突擊旅在天黑後發起進攻。
雖然在夜晚進攻有很多麻煩,但是第772裝甲突擊旅更擅長打夜戰。
為了防止蠻軍趁亂突圍,袁晨皓除了讓空突161旅守住沙赫布爾與薩格爾之外,還在第772裝甲突擊旅出發之後,讓垂直起降運輸機將空突161旅的一個空突營送到達莫,幫助第772裝甲突擊旅的後勤部隊加強達莫的防禦。
這一部署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戰鬥打響後,第772裝甲突擊旅利用蠻軍立足未穩,沒來得及建好陣地的機會,一舉攻破蠻軍防線,僅用1個小時就打掉了蠻軍的指揮中心,隨後以分散突擊的方法端掉了蠻軍的5個師部。失去統一指揮的蠻軍成了無頭蒼蠅,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在集體突圍無望的情況下,5個二線步兵師分散成幾十股小部隊向西突圍。
攻堅戰很快演變成了掃蕩戰。
最終,第772裝甲突擊旅僅逮住了不到1萬名戰俘,大約有8000名蠻軍在達莫附近被空突161旅的空突營與第772裝甲突擊旅的後勤部隊抓獲,大約14000名蠻軍分別在沙赫布爾與薩格爾落網,最後一股繳械投降的蠻軍直到28日上午才走出薩格爾東面的山區,向正在大路上巡邏的共和**隊繳械投降。這股蠻軍不是沒有武器彈藥,也不是人負傷,飢餓迫使他們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這場戰鬥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5個蠻軍二線步兵師的6萬人,只有32000多落網,近一半的蠻軍從山路與土路逃出了包圍圈。用裴承毅對這場戰鬥的點評來說,如果袁晨皓有點耐心,天亮後再讓第772裝甲突擊旅發起進攻,就不會讓近半數的蠻軍逃走。當然,裴承毅沒有指責袁晨皓的意思,只是借此教導袁晨皓,及時準確的指揮才能取得最大勝利。實際上,裴承毅在袁晨皓這個階段的時候,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比如半島戰爭中,殲滅美軍2個陸戰師的那場戰鬥,如果裴承毅稍微有點耐心,就能幹掉第101空中突擊師;第二次戰役中,他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放走了第7步兵師。沒有那個人生下來就是將軍,也沒有哪個將軍生下來就會打仗,不管多麼優秀的將領,都是在戰火中磨練出來的,只有不斷吸取失敗的教訓,不斷總結取勝的經驗,才能不斷進步,成為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
三場戰鬥中,打得最艱難的當屬第773裝甲突擊旅。
雖然在戰役部署階段,裴承毅就做好了讓第773裝甲突擊旅血戰蠻軍的思想準備,在他把戰術指揮權交給袁晨皓的時候,戰況比他預料的好得多,但是最終的結果,仍然讓裴承毅有點無法接受。
不是第773裝甲突擊旅打得不夠好,而是打得過於勇猛。
過於勇猛,就是有勇無謀。
現代戰爭拼的不是肌肉,而是智慧。
如果一切按照裴承毅的安排進行,對付5個主力師的戰鬥應該很輕鬆。第773裝甲突擊旅不用與蠻軍拚命,只需要充分利用邁赫爾的防禦陣地,就能在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的協助下打垮博帕爾集團軍。等到博帕爾集團軍被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打垮之後,第773裝甲突擊旅再發起反擊,就能輕而易舉的取得最後的勝利。
袁晨皓清楚裴承毅的戰術意圖,指揮的時候,多次干預第773裝甲突擊旅的行動,要求第773裝甲突擊旅採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用步兵守衛邁赫爾陣地,把裝甲力量集中起來使用,蠻軍進攻的時候,主動退回由步兵守衛的陣地,利用陣地擋住蠻軍的鋒芒,等到蠻軍不得不撤退的時候,再用裝甲力量發起反擊。如此反覆,直到耗盡蠻軍的進攻力量,再全體出動,打垮蠻軍。
這套戰術操作起來並不難,擅長防禦的步兵留在陣地上,擅長突擊的坦克部隊機動作戰。以第773裝甲突擊旅的戰術機動能力,絕對能夠牽著蠻軍的鼻子打,讓博帕爾集團軍在邁赫爾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真的打起來,一切都亂套了。
第一次戰術反擊,第773裝甲突擊旅的坦克部隊就沒有能夠按照要求,在打退蠻軍的進攻部隊之後撤回防禦陣地,而是在戰場上四處奔襲。如果不是陸航的Dw-26B機群及時趕到,用炸彈把蠻軍的裝甲部隊趕了回去,恐怕這次完全亂套的戰術反擊就會要了第773裝甲突擊旅的小命。
第二次戰術反擊的時候,第773裝甲突擊旅的坦克部隊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這次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雖然遠程炮兵及時提供支援,但是在缺乏直接引導的情況下,炮兵不敢提供近距離炮火支援,無法對付與第773裝甲突擊旅糾纏在一起的蠻軍裝甲部隊。戰術航空兵的J-17A機群炸散蠻軍裝甲部隊的時候,第773裝甲突擊旅至少損失了30輛DZ-31A主戰坦克。
打到第三次戰術反擊的時候,第773裝甲突擊旅還是犯了冒進的錯誤。
連續犯三次錯誤就不是指揮問題了,不管第773裝甲突擊旅的官兵多麼高傲自大,吃了兩次虧,都應該有所警惕。
戰後,裴承毅不得不承認,他在安排戰術的時候有欠考慮。
將第773裝甲突擊旅的坦克部隊集中起來使用,最大的問題不是坦克不夠多,而是指揮混亂。全旅9個戰鬥營,其中6個坦克營、3個機步營,坦克營有4個坦克連、機步營有2個坦克連,總共就是30個坦克連,每個坦克連14輛坦克,總共就是420輛坦克。正常情況下,坦克連聽從營部指揮。打亂編製後,坦克連直接聽從旅部指揮。旅部的參謀軍官不到20人,負責協助旅長指揮戰鬥的作戰參謀只有6人,根本無法同時指揮30個坦克連,不亂套才是怪事。
很多人認為,30個坦克連和在一起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30個坦克連各自為戰,那就是一盤散沙。
如果不是第773裝甲突擊旅的官兵素質夠高、裝備性能夠好,恐怕三次戰術反擊打下來就不會剩下幾輛坦克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空中支援與火力支援既及時,又猛烈。
經過第773裝甲突擊旅的三次戰術反擊,博帕爾集團軍的5個主力師已經喪失鬥志。
第三次戰術反擊結束之後,蠻軍再也沒有組織起有效的進攻。為了避免損失更多的坦克,袁晨皓命令第773裝甲突擊旅在蠻軍沒有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以小規模戰術反擊牽制蠻軍,不給蠻軍喘息的機會。
無意中,袁晨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進行小規模戰術反擊的時候,第773裝甲突擊旅就沒有犯什麼錯誤了。
這也蠻證了裴承毅在戰後的判斷,即需要指揮的戰鬥單位過多,使指揮系統紊亂,導致各部隊各自為戰。小規模反擊,一般投入3到5個坦克連,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以旅部的指揮能力,同時控制3到5個戰鬥單位不存在任何問題。
裴承毅回到戰術指揮中心的時候,袁晨皓已經給第773裝甲突擊旅下達了命令。
似乎斷定戰役很快就會結束,裴承毅沒有對袁晨皓的安排做太大調整,而是讓袁晨皓繼續指揮戰鬥。
當天晚上,裴承毅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評估各軍的戰鬥力。
由此可見,裴承毅已經在考慮殲滅博帕爾集團軍與法塔赫布爾集團軍之後的戰鬥。
佔領法塔赫布爾已成定局,即便此時把空降163旅撤回去,蠻軍也沒有能力收復法塔赫布爾。佔領安拉阿巴德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隨著2股蠻軍全軍覆沒,就算54軍什麼都不做,安拉阿巴德的守軍也會在彈盡糧絕之後繳械投降。
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到底往哪個方向走。
思考這個問題之前,裴承毅必須搞清楚手裡還有多少部隊可以動用。
54軍肯定沒辦法繼續打了,能夠順利佔領安拉阿巴德,就算功德圓滿。24軍也沒有多大指望,大概要到9月初才能恢復戰鬥力。21軍還在賈姆謝德布爾附近活動,就算立即調過來,也要盡快進行休整。27軍與39軍得留在東北地區收拾殘局,一時半會脫不了身。3個空降軍的狀況也不理想,最多各有1個空突旅能夠參加下一輪戰鬥。36軍與37軍肯定得留在孟加拉灣沿岸地區,沒有別的軍隊可以頂替。這場戰鬥打完,就算77軍還能繼續打下去,也不能孤軍深入敵後。
這一結果讓裴承毅有點失望。
沒有預備隊,確實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
要知道,裴承毅面前有一個絕佳的機會,一個能夠讓蠻度大出血的機會。
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裴承毅仍然堅持打響了「結合部戰役」,不是他想多幹掉幾十萬蠻軍,關鍵在「結合部」這三個字上。
蠻軍的南方防線與北方防線一橫一縱,博帕爾就是兩條防線的交點。
幹掉博帕爾集團軍之後,就算蠻度能夠及時為博帕爾增兵,也不可能憑空弄出5個主力師出來。也就是說,此時的博帕爾非常空虛,如果能夠一舉拿下博帕爾,不但能夠佔領蠻度腹地的中心城市,還能一舉撕開蠻軍的2道戰略防線。更重要的是,佔領博帕爾之後,裴承毅就能繞過新德里,甚至不與巴基斯坦計較,讓巴軍去佔領新德里,共和**隊全力從博帕爾向西推進,一口氣打到面向阿拉伯海的孟買,完成對蠻度本土的戰略切割,實現對蠻度南部地區的戰略圍剿。只要成功走出這一步,別說在2036年底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裴承毅甚至有把握在203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大規模戰略進攻,把接下來剿滅蠻軍殘餘部隊的任務交給盟軍。對共和**人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因為這意味著50萬共和**人能夠回家與親人過春節。
多麼誘人的博帕爾!
雖然這個名字常常讓人想到20世紀70年代的那場由西方壟斷企業製造的災難,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博帕爾在這個時候的戰略地位。
誰控制了博帕爾,誰就控制了蠻度的命脈。
動用幾乎全部力量打贏這場戰役,裴承毅的目的就是為了攻佔博帕爾。
非常可惜的是,裴承毅手裡沒有足夠的兵力。
哪怕再有一個戰鬥力完備的軍,也能打下博帕爾,讓蠻度失去拚命的機會。
如果是其他人,也許會就此放棄回家過春節的想法,但是裴承毅不是其他人,也不是那種遇難而退的人。
雖然回家陪老婆女兒過春節也是裴承毅的想法,但是作為前線總指揮,他更得為那些浴血沙場的將士負責,更希望每一個還在戰場上活動的共和**人能夠回到親人身邊,回到溫暖的家中。
裴承毅沒有放棄,而是把目光轉向了一支在看熱鬧的一支主力野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