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死亡之路
與卡蘇爾會戰同時進行的,還有由蠻度西北集團軍群B集團軍主導的查謨會戰。
查謨位於克什米爾西南部,緊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東北部錫爾亞科特。雖然在很多地圖上甚至找不到這座人口不到5萬的小城市,但是在克什米爾地區,查謨是與斯利那加同等重要的戰略要地。
第四次蠻巴戰爭之前,查謨由蠻度控制,是蠻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最重要的軍事據點之一。第四次蠻巴戰爭期間,巴軍全力攻打斯利那加。為了達到牽制蠻軍主力部隊,阻止蠻軍增援斯利那加的目的,巴軍出動最精銳的山地步兵師,在空軍與遠程炮兵的支援下,攻佔了查謨。按照巴軍當時制訂的作戰計劃,佔領查謨後,還將攻打緊鄰克什米爾的伯坦果德,切斷蠻度與克什米爾地區的主要地面通道,為控制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奠定基礎。只是巴軍的胃口太大了,而且共和國並沒有發動地面戰爭的計劃,所以在第四次蠻巴戰爭結束前,巴軍不但沒有能夠把停火線推進到伯坦果德,甚至因為在查謨投入了太多的兵力,最終沒能佔領整個斯利那加。從克什米爾的戰略局勢來看,巴軍為了查謨,丟掉部分斯利那加城區,不是得不償失。戰後,蠻度媒體一度疾呼,由巴基斯坦控制是查謨,就是頂在蠻度心口上的一柄匕首。巴軍控制了查謨,等於繞過了嚴密設防的斯利那加,能夠在2日之內到達伯坦果德,在10天之內到達昌迪加爾,在1個月之內兵臨新德里。
正因為查謨如此重要,所以蠻巴雙方一直在該地區角力。
第四次蠻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在全面削減軍費,加強國民經濟建設的情況下,仍然投入巨額資金,修建了從斯利那加到查謨的高等級公路,在沿途設置了多處軍事據點。為了鞏固查謨的防禦力量,巴軍聘請共和**事顧問,重新設計與修建了查謨防禦體系,力圖將查謨變成克什米爾的頭號軍事要塞。
20年來,蠻度一直沒有放棄打回查謨的想法。在巴軍全面鞏固查謨的防禦時,蠻軍針鋒相對的提高了伯坦果德的地位,在伯坦果德設置新的防線,同時在面向查謨方向上部署重兵。為了打下查謨,蠻度陸軍司令部制訂了數十套與之相關的作戰計劃,部分作戰計劃甚至提到在查謨使用戰術核武器!
可想而知,在蠻巴相互宣戰後,查謨再次成為爭奪的焦點地區。
4日夜間22點50分,在卡蘇爾會戰爆發後不到20分鐘,蠻軍B集團軍就從伯坦果德出發,向查謨推進。
受地形條件限制,蠻軍的主力部隊是山地步兵。
巴軍早就料到蠻軍會攻打查謨,所以在蠻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巴軍已經嚴陣以待。
與蠻軍一樣,巴軍的主力也是山地步兵。
似乎對山地作戰很有信心,巴軍並沒有向前線指揮部求援。
實際上,裴承毅也不打算插手查謨方向上的作戰行動。
對交戰雙方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過於糟糕的地理環境。換句話說,從伯坦果德到查謨,複雜的地形成為了防禦一方的天然屏障。當初巴軍在佔領查謨後,沒能迅速向伯坦果德推進,也與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
因為在巴基斯坦工作了2年,所以裴承毅很清楚查謨的情況。
第四次蠻巴戰爭後,蠻度在制訂攻打查謨的作戰計劃,巴基斯坦也在制訂守衛查謨的作戰計劃。
戰後,巴基斯坦陸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總結攻佔查謨的經驗。
要知道,在前三次蠻巴戰爭中,巴基斯坦都在打查謨的注意,甚至在第二次蠻巴戰爭期間採取過實際行動,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而在第四次蠻巴戰爭期間,巴基斯坦陸軍非常輕易的打下了查謨,肯定有內在的因素。
按照巴基斯坦陸軍總結的經驗,攻佔查謨的要素有三個:一是制空權,以及由制空權帶來的空中支援,與之相關的火力支援;二是在其他方向上的牽制性進攻行動,由此分散查謨守軍;三是突然迅速的進攻行動,特別是不依賴道路交通體系的低空突擊。不管是巴軍還是蠻軍,都只有在具備這三個要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打下查謨。
根據總結出的經驗,巴軍在共和**事顧問的指導下,調整了查謨的防禦部署。
制空權是空軍的任務,巴基斯坦陸軍沒有多少發言權。按照巴基斯坦陸軍的評估,只要與共和國的同盟關係沒有改變,那麼在未來的戰爭中,巴基斯坦空軍就有足夠的能力奪取制空權。
巴基斯坦陸軍能做的,就是在另外2個方面做準備。
為了達到牽制蠻軍的目的,巴基斯坦陸軍全面加強了斯利那加北部城區的防禦,讓斯利那加與查謨相互依托,相互支撐。如此一來,不管蠻軍攻打查謨、還是攻打斯利那加,都會受到另外一個方向上的牽制。而以克什米爾地區的交通條件來看,蠻度陸軍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持兩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雖然蠻軍在20年間也調整了陸軍的兵力結構,重點發展以低空突擊部隊為主的山地作戰部隊,但是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蠻度陸軍仍然得依靠地面交通系統,不可能像共和國陸軍那樣,以低空突擊的方式發動進攻。為了萬無一失,巴基斯坦陸軍在構築查謨防區的時候,非常重視防空,特別是對付超低空目標的防空力量。也正是如此,部署在查謨的巴軍步兵配備了更多的防空武器,甚至組建了專門的防空部隊。巴軍做得更絕的是,在幾乎每一處可以供直升機起降的地點都埋設了大量遙控感應地雷,不給敵人一塊進行機降的空地。
與巴軍相比,蠻軍更加重視進攻,畢竟打回查謨是頭等大事。
為此,蠻軍的山地部隊在2025年左右開始全面變革。以往的山地部隊,基本上就是能夠在高原地區與崎嶇地形條件下作戰的步兵部隊。在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之後,蠻度陸軍半數以上的山地部隊轉變為了低空突擊部隊。僅在藏南衝突之前,蠻度就從美國採購了上千架直升機(大部分都是免費獲得的美軍淘汰裝備)。到戰爭爆發前,蠻度陸軍總共裝備了2500架直升機,其中近八成是能夠在高原地區活動的CH-60m與CH-47I,適合用在平原戰場上的武裝直升機反而偏少。由此可見,蠻度陸軍非常重視山地作戰,甚至把山地作戰部隊當成了主力。
問題是,沒有制空權,低空突擊部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當蠻度陸軍開始向查謨推進的時候,不得不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原本應該用來運載進攻部隊的直升機,要麼躲在地下洞庫內,要麼撤到了南部地區,山地作戰部隊恢復了本來面貌,只能徒步或者搭乘車輛前往戰場。
掌握了這一情況之後,裴承毅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讓空軍安排2個中隊的J-16A戰鬥機在克什米爾上空巡邏之後,裴承毅沒有給巴軍提供太多的支援。
以蠻軍的突擊速度,就算沒有阻撓,最快也要花2天時間才能到達查謨。
2天之後,戰場上是個什麼樣子,誰又說得準呢?
當然,巴軍指揮官沒有裴承毅這麼輕鬆。
蠻軍出發之後,巴軍就把重點轉向了查謨。雖然不能丟掉卡蘇爾,但是相比而言,查謨更加重要。
同樣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巴軍只能用步兵打陣地防禦戰。
如此一來,在21世紀30年代中葉,出現了一場很奇怪的戰爭,交戰雙方都沒有大規模動用裝甲力量,也沒有大量投入空中力量,而是出動成千上萬的步兵,在一塊荒蕪貧瘠的土地上展開「肉搏戰」。
不管有沒有人願意相信,這就是一場步兵之間的對決。
蠻軍的進攻打得很頑強,因為從斯利那加南下的巴軍主力將在6日夜間到達查謨,如果不能在此之前攻佔查謨,就將失去佔領查謨的機會。更要命的是,巴軍主力從斯利那加南下的目的是參加拉合爾方向上的作戰行動,如果讓巴軍在拉合爾方向上發動反擊,蠻軍就將失去戰役主動權。對蠻軍來說,攻打查謨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而且必須在6日傍晚之前佔領查謨!
巴軍的防禦打得很頑強,因為丟掉查謨,等於葬送5個主力師。
戰鬥中,蠻軍擁有兵力上的優勢。
蠻軍總共投入了8個師,並且將唯一的裝甲師打散編製,協助前線主攻的步兵師。8個師的總兵力超過10萬,即便間隔1米排成一排,也能從查謨一直排到伯坦果德了。如此龐大的兵力,對僅有2個步兵師的巴軍來說,絕對是艱巨考驗。
巴軍的唯一優勢就是火力。
因為查謨與伯坦果德的直線距離超過80千米,距最近的蠻度城鎮在40千米以上,所以除了伴隨步兵與裝甲兵前進的少量火炮之外,蠻軍只能動用為數不多的遠程火箭炮,幾乎所有身管火炮都派不上用場。
與蠻軍相比,巴軍完全不存在火力問題。
獲得共和國提供的電磁炮系統之後,除了為幾個主力裝甲師配備獨立炮兵旅之外,巴軍把半數以上的電磁炮系統編在了由軍區與集團軍指揮的炮兵旅中,其中兩個炮兵旅部署在距離查謨不到100千米的傑赫勒姆與古傑拉特。因為巴軍電磁炮的射程超過150千米,所以兩處地點的炮兵旅可以在不轉移陣地的情況下,為查謨守軍提供炮火支援。2個炮兵旅,總共12套電磁炮系統,216門電磁炮,其火力投擲能力相當於6個傳統炮兵旅,或者4個火箭炮旅。
在山地防禦作戰中,炮火的重要性超過了空中支援。
可以說,巴基斯坦軍隊與蠻度軍隊最清楚炮兵在山地作戰中的意義。
數十年來,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炮戰就沒有停歇過,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大張旗鼓的幹上一次。用外界新聞媒體的話來說,就是久了不打,會降低炮兵的素質。
對進攻的一方來說,炮火打擊肯定是最大的噩夢。
蠻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僵持幾十年,蠻度憑借超過巴基斯坦十倍的國力,用了三次戰爭都沒能把巴軍趕出克什米爾地區,而巴基斯坦依靠共和國的強大援助,都沒能控制整個克什米爾地區,關鍵就是山地進攻太難了。
幾十年打下來,雙方都掌握了炮兵在山地作戰中的戰術要領。
第四次蠻巴戰爭後,蠻度首先採購的不是先進的戰鬥機、也不是強大的主戰坦克,而是可以用直升機吊運的大口徑輕型火炮!蠻度在戰後首先建立的軍工企業,也是專門生產大口徑炮彈的彈藥廠。由此可見,炮兵確實是山地的戰爭之王。
因為沒有炮火優勢,所以從一開始,蠻軍的進攻就非常不順利。
在到達巴基斯坦炮兵「火線」之前,伴隨進攻部隊前進的蠻度炮兵停了下來。在無法對巴軍炮兵進行反擊的情況下,蠻軍炮兵確保生存的唯一辦法就是留在巴軍炮兵的打擊範圍之外。萬幸的是,蠻軍做了20年的準備,生產了足夠多的遠程炮彈。雖然其設置的炮兵陣地距離查謨還有50多千米,但是在使用遠程炮彈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為進攻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問題是,火力支援無法相互抵消。
隨著蠻軍進入巴軍炮兵的打擊範圍,炮擊就開始了。
整個晚上,巴軍防禦陣地上的步兵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呼叫炮火支援,為遠在100多千米外的炮兵提供炮擊參數。
在最初的幾個小時中,巴軍步兵甚至沒有使用槍械,完全依靠炮火打擊。
戰爭很殘酷,蠻軍不得不在炮火打擊下前進。
此時,巴軍的防禦體系發揮出了威力。
按照共和**事顧問的建議,巴軍在查謨以東地區沒有設置嚴密的防禦陣地,從一開始就把希望放在了炮兵身上。換句話說,除非蠻軍把戰線推進到查謨城外,不然巴軍不會與蠻軍正面交戰。
這種通過空間換時間的防禦部署,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敵人的推進速度,還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己方的生存概率。
戰鬥打到這個地步,蠻軍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別說蠻軍,連美軍都沒有裝備能夠攔截炮彈的防禦系統。
換句話說,攻打查謨的前進路線不在地面上,而在空中。如果按照傳統方式進攻,傷亡將達到無法承受的地步。
根據蠻軍的戰鬥記錄,僅在5日凌晨3點30分到4點30分的1個小時內,就有3421名蠻軍官兵被巴軍炮火炸死炸傷。而在這1個小時內,蠻軍僅僅前進了3千米!從伯坦果德到查謨的路程總計174千米,就算從炮擊開始的地點算起,到查謨的路程也有112千米。如果按照每小時3千米的速度推進,蠻軍需要37個小時才能到達查謨,也就是在6日17點30分左右到達;如果按照每3千米傷亡3400名官兵計算,距離查謨還有24千米時,從伯坦果德出發的10萬蠻軍就將消耗得一乾二淨。
對8個師的10萬蠻軍官兵而言,從伯坦果德到查謨的山間公路,無疑是一條死亡之路。
6點過,蠻軍停止前進。
巴軍炮兵能在夜間準確無誤的進行炮擊,隨著天色放亮,白天將變得更加危險。
問題是,對於已經進入巴軍炮擊範圍內的蠻軍來說,停止前進與繼續前進沒有多少差別,左右都是死路一條。
站在蠻軍的立場上,如果最終目的是攻佔查謨,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前進。
雖然巴軍的炮火很猛烈,但是炮兵不可能一直開火,總得休整。只要堅持下去,巴軍的炮擊強度很快就會降低。利用巴軍的炮火間隙,蠻軍才有機會到達查謨。
問題就在這裡,蠻軍突然停止前進,只能說明蠻軍的目的不是打下查謨。
裴承毅收到查謨方向上的戰鬥報告後,立即聯繫了蹇柄彪,讓已經發起進攻的66軍注意南面的異常情況。
局勢非常明朗,蠻軍攻打查謨的目的只是分散中巴軍隊的注意力。
在查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正在南下的巴軍主力部隊肯定會加快行軍速度,趕在蠻軍之前到達查謨。隨著巴軍主力部隊加速南下,部署在伯尼哈爾山口的蠻軍A集團軍不用顧慮側翼威脅,可以放心大膽的北上。
裴承毅沒有插手查謨的戰鬥,正是希望蠻軍A集團軍北上。
66軍在5日凌晨2點30分開始攻打斯利那加,按照裴承毅的部署,蹇柄彪只派出了1個戰鬥旅與2個航空營,同時讓炮兵旅全力以赴的炮擊斯利那加南部城區的蠻軍陣地,製造66軍全力攻打斯利那加的跡象。實際上,66軍的主力部隊全在戰場外,正嚴陣以待的等著即將到達的蠻軍A集團軍。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如果66軍能夠在斯利那加南面殲滅蠻軍A集團軍,哪怕只是重創蠻軍A集團軍,都能迫使蠻軍向斯利那加方向增兵,甚至迫使蠻軍假戲真做,拼盡全力攻打查謨,阻止已經南下的巴軍返回斯利那加。
打到這一步,後面的戰鬥就不由蠻軍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