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二十九章 因果關係 文 / 閃爍

    第二十九章因果關係

    布蘭迪諾思考的時候,杜奇威點上了第二根香煙。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因果關係,作為國家領導人,不可能毫無理由的發起戰爭。」布蘭迪諾不抽煙,也不反對別人在他面前抽煙。「王元慶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領導人,更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讓數以十萬計的軍人到戰場上流血犧牲,更不可能在沒有明確目的的情況下賭上華國的未來。也就是說,王元慶的決策不是無跡可循,肯定有其內在規律。關鍵不是他想做什麼,而是他想達到什麼目的。」

    杜奇威微微點了點頭,對總統的這番基本分析非常贊同。

    「那麼,王元慶發起戰爭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得看他執政期間所做的事情,也就是他的根本目的。」布蘭迪諾摸了摸下巴,說道,「雖然外界更看重王元慶發起的兩場戰爭,特別是口木戰爭,但是我認為,王元慶做得最好、投入最大的還是政治改革。追根溯源,政治改革的發起者不是王元慶,而是紀佑國。在他離任前夕通過的那幾項法案,為華國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王元慶是紀佑國的首席助理,全程參與了紀佑國執政期間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就參與了那幾部法案的起草與表決工作。趙潤東執政期間,華國的政治改革停了下來。這與趙潤東的個人能力、在國內的影響力、以及所經歷的幾次大規模戰爭有很大關係。王元慶上台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政治改革。雖然從時間上看,政治改革在口木戰爭後期開始,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王元慶策動口木戰爭,除了完成趙潤東沒有完成的事業、在口木即將擁有戰略威懾能力前的最後關頭消除威脅之外,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政治改革鋪平道路。原因很簡單,華國的政治體制有很大的特殊性,任何國家元首要想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必須得到軍隊的全力支持。紀佑國大搞改革之前,通過戰爭贏得了軍隊的支持;趙潤東是軍人出身,屬於例外;王元慶的基礎比紀佑國還要薄弱,他能拋開軍隊搞政治改革嗎?口木戰爭期間,王元慶的強硬表現非常符合軍隊的胃口,也趁此機會培養了一批絕對忠於他的軍人,掃除了部分持反對意見的軍人。正在這個基礎上,王元慶才在口木戰爭後期開始政治改革。」

    說完,布蘭迪諾喝了幾口咖啡。

    杜奇威也暗暗驚歎。總統這番分析條理清晰,邏輯明確,而且完全符合實際情況。

    「王元慶如此殫精竭慮的推行政治改革,目的是什麼呢?」布蘭迪諾笑了笑,說道,「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能搞清楚王元慶的根本目的。在我看來,王元慶的最終目的不是通過戰爭實現統一、也不是通過戰爭收復失地、更不是通過戰爭擊敗最有威脅的鄰國,而是在為華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打下基礎。」

    「可是……」杜奇威把說到嘴邊的話吞了回去。總統難得如此有「雅興」,何必在總統面前班門弄斧呢?

    「如果我的猜測沒有錯,那麼王元慶就是華國建國後最有戰略眼光的元首。」布蘭迪諾苦笑了一下,說道,「也是我們遇到的最難以對付的對手。可以說,自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始,華國創造了一個足以令歷史上所有強國汗顏的奇跡,僅用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就完成了從最貧窮的發展華國家到最強大的發達國家的歷史轉變,要知道,英國完成這一轉變用了三百年,我們用了近兩百年。這個奇跡還能延續下去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直接關係到了華國未來數十年的命運。對華國來說,繼續前進不但要在經濟上做文章,還要在政治上做文章,因為華國面臨的諸多難題,不是僅用經濟手段就能解決的。這其中,最值得關注,也最應該重視的就是華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杜奇威著起了眉頭,似乎有點不太明白總統的意思。

    「二十年前,華國的人口達到頂點;十年前,華國正式進入老齡化時期。」布蘭迪諾長出口氣,說道,「對華國來說,最幸運的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了一位最重要的領導人,紀佑國發起的產業結構調整在十年之內使華國完成了最關鍵的跨越,讓華國在進入老齡化時期之前成為了富裕國家。如果沒有這一步,華國此時不但不是我們的對手,也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發達國家,而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發展華國家。要知道,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未富先老的情況下成為發達國家。很多國家,比如口木、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即便在成為發達國家之後才進入老齡化時期,也都步入了衰退期。由此可見,華國的最大敵人不是心懷叵測的鄰國,甚至不是我們,而是老齡化問題。」

    「這麼說,王元慶的目的就是要解決華國的老齡化問題。」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說道:「這肯定是王元慶的目的,而且是根本目的。按照最樂觀的預測,華國的老齡化時期要持續到2070年左右。從2025年到2070年,近半個世紀,如果華國無法順利度過這半個世紀的老齡化時期,永遠也別想戰勝我們,成為世界霸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華國戰勝我們,成為世界霸主的根本動力也是解決老齡化問題。」

    「這……」杜奇威更加迷惑了。

    「解決老齡化問題只有兩種辦法:一是優化國內生產力結構,用有限的生產力生產出足以滿足全民需要的物資;二是拓展海外市場與資源產地,利用海外市場帶動經濟發展,利用海外資源滿足國內建設。只有這兩個辦法同時實施,而且取得最大成效,華國才有可能順利度過老齡化時期。」布蘭迪諾喝了幾口咖啡,接著說道,「前者,王元慶採取的辦法就是政治改革。推動華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不是華國人的創造力、也不是勤奮的勞動者,因為華國人不缺乏創造力、華國更不缺乏勤奮的勞動者。王元慶要做的,就是釋放民間的創造力,最大限度的發揮華國人的創造力。制約華國創造力的關鍵因素不是經濟,而是政治。只有消除政治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華國的經濟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王元慶只能發起政治改革,而且必須發起政治改革。不得不承認,紀佑國最先看到這個問題,而且最先採取行動,為王元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杜奇威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總統的分析。

    這些年來,杜奇威一直在關注華國,瞭解華國。華國曾經利用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特別是在國家處於原始積累階段,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能夠最大限度的集華國家力量,完成基礎建設。隨著華國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經濟發展與國家建設進入新的時期,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已經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時,集權政府對經濟發展產生的作用由貢獻變成了制約。到此時,只有政府讓出權力,充分利用民間資本與民間力量,才能更有效的推動經濟發展。

    「第二個方面,王元慶的辦法就更簡單了。」

    「發起戰爭?」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說道:「準確的說,這個辦法不是王元慶想到的,而是紀佑國最先發明的。看看自第四次蠻巴戰爭之後,華國在海外市場、特別是周邊市場上的收穫吧。現在除了蠻度、以及半死不活的口木之外,華國周邊地區有幾個國家沒有融入以華國為核心的經濟圈?華國能夠頂住大蕭條,其周邊市場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因為華國有十幾億人需要過上富足的生活,所以通過盤剝擁有近十億人的周邊地區還遠遠不夠。蠻度有十七億人,這個龐大的市場足以使華國動心。如果華國能夠再次霸佔蠻度市場,並且馴服蠻度,那麼華國就有足夠的資本平穩度過老齡化時期。可以說,王元慶的憂患意識非常強烈。雖然我們沒有在華國的老齡化問題上做文章,但是王元慶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發現華國的死穴,把華國打回原始形態。事實上,我們一直在這麼做,其他不想看到華國稱霸世界的國家與地區也在這麼做。隨著『經濟地區化』日益加重,華國遲早要丟掉發達國家的市場。能夠幫助華國度過難關的,也只有俯首帖耳的蠻度。」

    杜奇威微微遲疑了一下,說道:「果真如此的話,發起戰爭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卻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布蘭迪諾笑了笑,說道,「如果有選擇,王元慶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要知道,在此之前,華國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不但佔領了蠻度的高端市場,還用經濟綁架了蠻度。只是我們做得更好,利用蠻度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中蠻矛盾,成功拉攏蠻度。也許你會認為,王元慶應該在邊境問題上做出讓步。關鍵是,如果華國政府在中蠻邊境爭端中做出讓步,承認藏南地區為蠻度所有,肯定會失去存在的合法性。王元慶不能冒這個險,華國政府也不會冒這個險。只要中蠻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王元慶就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通過戰爭馴服蠻度。」

    「應該是征服蠻度。」

    「不管是馴服還是征服,結果都一樣,蠻度將再次投入華國的懷抱,心甘情願的充當華國的附庸。」布蘭迪諾歎了口氣,說道,「由此可以斷定,這場戰爭的規模將非常驚人。只是有一點讓我想不通,王元慶將用什麼辦法讓一個擁有十七億人口,國土面積近三百萬平方千米、而且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俯首帖耳呢?現在不是奉行領土擴張的19世紀,華國也沒有能力徹底佔領蠻度,更不應該為此付出遠超過獲得的代價。」

    「或許,華國會肢解蠻度。」

    布蘭迪諾與杜奇威都愣了一下,朝史塔克看了過去。

    上校也嚇了一跳,沒想到總統與國防部長的反應這麼強烈。

    「上校,你的意思是……」

    「我是突然想到的,還沒有……」

    「隨便說說吧,我們需要更多的意見。」

    杜奇威朝史塔克點了點頭,讓他大膽說出來。

    上校遲疑了一下,說道:「雖然蠻度有廣袤的國土、眾多的人口,但是與華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為蠻度沒有一個佔絕對多數的主體民族,而且佔人口總量大約百分之四十五的蠻度斯坦族主要集中在恆河流域,其他約三分之二的國土都是少數民族地區。蠻度國內的民族矛盾一直非常尖銳,謀求獨立與自治的民族運動從未停息過。王元慶敢於在這個時候發起戰爭,肯定看到了蠻度的死穴,自然會在這個問題上下手。」

    杜奇威微微點了點頭,把目光轉向了布蘭迪諾。

    「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就得為蠻度祈禱了。」

    「總統……」

    史塔克剛開口,杜奇威就踢了他一腳。

    雖然總統只是感歎了一句,但是這句話中包含了最基本的觀念。

    「將軍,你認為我們該怎麼做?」布蘭迪諾把目光轉向了國防部長。

    「如果上校的分析沒有錯,我們只有兩個極端可以選擇,一是撒手不管,二是全面介入。」杜奇威點燃了第三根香煙,「以華國目前的軍事實力,任何折中的辦法都無法收到應有的效果。投入太少,起不到多大作用;投入太多,則難以承擔。如果撒手不管,我們可以趁此機會縮短與華國的差距。如果全面介入,則要考慮該如何收場。」

    「只有這兩種選擇?」

    杜奇威點了點頭,同時皺起了眉頭。

    「華國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布蘭迪諾微微一笑,說道,「王元慶正在朝他的目的前進,而我們要做的,只是讓他無法達到目的。如果我們撒手不管,蠻度將迅速戰敗,自然無法阻止王元慶達到目的。如果我們全面介入,必然與華國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到時候兩敗俱傷,華國的目的落空,我們也沒有什麼好下場。我認為,真正應該採取的就是折中辦法,絕不與華國發生軍事衝突,又要讓華國在蠻度付出足夠慘重的代價,才能徹底擊敗華國。」

    「總統的意思是……」

    「這兩年來,我們一直對蠻度不溫不火,既然戰爭就要爆發了,我們也該做點實事。」

    杜奇威遲疑了一下,說道:「現在幫助蠻度,是不是太晚了?」

    「不算晚,至少蠻度有了一些基礎。」布蘭迪諾看了眼國防部長,說道,「將軍,你不會捨不得那些即將被淘汰的老舊裝備吧?前幾天我看過國防部的報告,其中提到華國的航母戰鬥群配備了某種非常先進的干擾設備,能夠使我們的軍事偵察衛星失去作用。藏南衝突結束前,華國在戰場上使用了大量新式裝備。雖然我不是軍人,在軍隊服役那幾年也沒有上過戰場,但是我相信,這場戰爭將是新一輪軍事變革的開端。不管我們的發展如何,所有在最近幾年誕生的軍事技術都將受到考驗。論實戰經驗,華**隊超過了我們。既然華國想通過戰爭推動軍事變革,我們也要抓住機會,證明我們的發展道路是否正確。我們不能參戰,只能讓蠻度替我們證明。」

    杜奇威長出口氣,說道:「這樣的話,得盡快向國會申請,同時做好運輸準備。」

    「國會那邊由我負責,運輸工作由你負責。」布蘭迪諾看了眼手錶,說道,「還有,記得派人前往新德里。我們必須掌握最準確的戰鬥信息,才能知道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蠻度軍人身上,只能由我們自己做。」

    杜奇威點了點頭,叫上史塔克起身告辭。

    離開白宮,杜奇威才鬆了口氣。

    「將軍,總統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無知。」

    「無知?」杜奇威看了眼史塔克,說道,「如果你認為總統無知,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敢肯定,見到我們之前,總統已經想到了所有事情,只是在我們提起之後,才對我們做了全面分析。如果布蘭迪諾真像外界評價的那麼厲害,他在上任之前就已想到了現在的局勢,並且做了兩年的準備。」

    「你是說……」

    「總統不是說過,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因果關係嗎?」

    史塔克愣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

    「總統僅用了幾個小時就做出決策,不可能沒有內在的原因吧?」

    「既然如此,我們……」

    「你馬上回去收拾行李,前往新德里。」杜奇威看了眼上校,說道,「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掌握準確信息。我會與費爾南德斯聯繫,讓他在新德里為你提供一切便利,知道該做什麼嗎?」

    史塔克立即點了點頭,沒多說什麼。

    杜奇威長出口氣,也沒再多說什麼。

    總統肯定早就做好了準備,不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召見國防部長,更不會在與國防部長商討之後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

    美國將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什麼角色,不由杜奇威決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