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八章 新思維 文 / 閃爍

    第二十八章新思維

    等秘書離開,布蘭迪諾為兩位軍人端來了咖啡,請兩人坐到沙發上。

    美國總統變了,杜奇威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位從不屈從於任何勢力、從不向任何人低頭的將軍都不得不承認,犯錯誤的不僅是前任總統韋斯特伍德、以及與總統關係密切的前任國務卿布魯德林,還有他這位國防部長。

    藏南衝突後,杜奇威就認識到了美國犯的最大錯誤。

    不管是圍剿華國還是牽制華國,都是表象,而不是本質。中美關係的核心本質是世界霸權,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利益。看明白這一點,就能明白美國歷界政府的對華政策並無本質上的區別。華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即美國正式從英國手裡接過世界霸權,新一輪國際基本秩序中的最大變數,也是美國登上世界霸主寶座後遭遇的最強大的對手。只要美國不肯放棄世界霸權、華國不肯停止前進的步伐、或者沒有第三種解決方案,中美的根本矛盾就無法消除。民主黨也好、共和黨也好,都得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哪怕「國家利益」在某些時候僅是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美國政府都得在與華國對抗的道路上走下去,直到其中某一方像20世紀90年代初的紅色蘇聯那樣轟然倒下。為了15億國民的利益、華國政府不會輕易退讓,為了3億8000萬美國選民的利益、美國政府不會輕易退讓,暫時還沒有任何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中美鬥爭必將持續下去。

    在各種國際鬥爭中,國家鬥爭最為殘酷。

    最早稱霸世界的葡萄牙現在只是歐洲小國,富甲天下的「白銀帝國」西班牙只勉強算得上歐洲大國,足跡遍佈全世界的「海上馬車伕」荷蘭在歐洲都沒有多少發言權,昔日無比輝煌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早已淪落為美國的附庸,讓全世界為之膽戰的「紅色帝國」蘇聯已經分崩離析。這些曾經的霸主在衰落之後,無一例外的淪落為二流國家,有的甚至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如果美國敗下陣來,不會有更好的結局。

    美國不能輸,也輸不起。

    與歷史上的霸主相比,美國欠缺讓國家在逆境中維持穩定的關鍵因素:主體民族。

    按照美國民間機構的調查結果,2034年,白人在美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已經由2015年的61%下降到39%,黑人由19%上升到23%、拉美裔由15%上升到32%,亞裔則由3%上升到5%,預計到2050年,拉美裔所佔比例將達到40%,成為美國的第一大種族,白人所佔比例將降到30%以下。

    種族成分的變化,已經在美國引發了很多社會矛盾。

    拉美裔集中的南加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黑人集中的俄克拉何馬州、阿肯色州、阿拉巴馬州、佐治亞州、南卡羅來納州的失業率與犯罪率居高不下、教育水平低於其他州,社會矛盾非常突出。2034年,這幾個州的刑事案件佔到全美的50%以上。

    如果美國走上下坡路,誰能保證「美國夢」還有足夠的凝聚力?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都有主體民族,即便國家處於逆境,也能依靠民族向心力確保國家的完整與統一,等待下一次機會。雖然紅色蘇聯在倒下後分崩離析,但是占主體地位的俄羅斯仍然繼承了大部分財產,也繼承了其大國地位。美國走到這一步,結局肯定比以往的所有世界霸主都要悲慘。

    當然,美國不是沒有經歷過逆境。

    從獨立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等待了100多年。即便在這100多年間,美國也一直在走上坡路,在朝著世界霸主的寶座前進。國家總體實力的上升,成為了凝聚美國各個社會階層的基本力量,不然林肯領導的北方聯邦政府也不可能在內戰中擊敗南方,使美國以統一國家的形態登上世界霸主的寶座。

    認識到這個問題後,杜奇威曾經產生過「卸甲歸田」的想法。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布蘭迪諾在獲得大選之後不但沒有解除他的職務,反而親自請他留了下來,繼續擔任國防部長。

    總統的邀請不是主要原因,讓杜奇威決定留下來的是總統的新政策。

    布蘭迪諾的很多政策讓杜奇威相信,這個來自紐約州的「金髮碧眼小子」為美國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能夠率領美國走出困境。

    2年下來,杜奇威逐漸相信了當初的判斷。

    與輔佐韋斯特伍德時相比,杜奇威不但更加坦誠,也更願意提出政治建議。

    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正好能夠用在杜奇威與布蘭迪諾的身上。

    可以說,布蘭迪諾非常重視這位來自海軍陸戰隊的國防部長,也非常重視杜奇威提出的建議與意見。

    讓史塔克介紹了情況之後,杜奇威做了重點說明。

    布蘭迪諾聽得很認真,也思考得很投入。

    等到杜奇威說完,布蘭迪諾思考了一陣,才開口說道:「照你的說法,戰爭已經無法避免,華國不但要幫助錫金建國,還要趁此機會徹底解決南亞問題?」

    「有兩點可以證明我的判斷,一是華國的軍事部署,二是蠻度的國內局勢。」

    布蘭迪諾微微點了點頭,示意杜奇威把這兩個問題說得更詳細一些。

    「從我們掌握的情報來看,華國的所有軍事力量都進入了戰備狀態。」杜奇威慢條斯理的點上香煙,動作更像個政治家。「陸軍方面,華國動員了包括三個空降軍在內的十四個主力野戰軍,算上提供後勤保障的部隊,動員的總兵力在五十萬到五十五萬之間,而華國陸軍的總兵力不到七十萬。除掉部署在其他戰略防禦方向、以及部署在海外的部隊之外,可以說華國陸軍動員了所有作戰力量。更重要的是,除了幾個軍之外,這些部隊多上過戰場,絕大多數都參加過半島戰爭,有的還參加過口木戰爭,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錫金才多大,總人口也就差不多五十萬,華國有必要動用五十萬地面部隊嗎?別的不說,三個空降軍就能打垮蠻度陸軍最精銳的野戰部隊。

    「空軍方面,華國更是動員了七成的戰術航空兵、八成的支援航空兵、其中包括所有運輸機與加油機。我們甚至有理由相信,華國空軍動員了所有的戰略航空兵。根據最新獲得的情報,一支之前在華國西北某試飛基地活動的部隊轉移到了西南某空軍基地,該部隊配備了連我們都不清楚的、華國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如此大動干戈,肯定不是為了對付錫金境內的三個蠻度步兵師。只要華國空軍全面出動,能夠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之內打垮蠻度空軍,奪取絕對制空權。

    「海軍方面,華國海軍兩大艦隊的六支航母戰鬥群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先後離港,且設法干擾了我們的軍事偵察衛星。這六艘航母的去向,至今沒有一個定論。更重要的是,六個艦載航空兵聯隊的打擊實力相當於六個空軍的戰術航空兵聯隊,四百多架戰機能夠輕而易舉的奪取制空權,打垮蠻度海軍。考慮到華國潛艇的非凡實力,加上強大的護航戰艦,華國海軍有足夠的把握奪取蠻度洋的制海權。錫金只是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內陸國家,華國有必要奪取蠻度洋的制海權嗎?這些軍事部署與調動表明,華國的目的不是打一場類似於四年前藏南衝突那樣的邊境戰爭,更不是幫助錫金建國,而是要通過一場類似於半島戰爭與口木戰爭的大規模地區戰爭,徹底打垮蠻度,控制南亞大陸,從而進軍全球。」

    聽杜奇威說完,布蘭迪諾不動聲色的問道:「另外一個方面呢?」

    「蠻度國內局勢?」杜奇威淡淡一笑,說道,「我們更加不要有任何指望。」

    布蘭迪諾微微皺了下眉頭,對杜奇威如此簡潔的答覆並不滿意。

    「華國的軍事部署值得我們擔憂,但是蠻度的國內局勢更加值得我們擔憂。」杜奇威滅掉煙頭,說道,「四年來,在我們的全面援助下,蠻度的野心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對於急劇膨脹的蠻度民族情緒來說,最需要的就是一場勝利,而且是一場針對華國的勝利。歷史上,蠻度只打過三次敗仗,但遺憾的是三次都敗在了華國手上。自從20世紀60年代的那場邊境衝突之後,甚至可以追溯到獲得獨立的時候,蠻度就將華國當作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當年蠻度發展核武器,也是打著『華國威脅』的旗幟。隨都知道,蠻度現在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發展華國家,而華國是最新的發達國家、而且是人口最多的發達國家。就像華國在想方設法的超越我們一樣,蠻度也在想方設法的超越華國。不得不承認,魯拉賈帕尼執政十多年,為蠻度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可是經濟發展,也使蠻度的民族情緒急劇膨脹。對絕大部分蠻度人,特別是那些控制著國家命脈的蠻度人來說,經濟上的成就已經無法滿足其民族心態,他們需要的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

    「既然魯拉賈帕尼能夠執政十多年,肯定能夠設法控制國內局勢。」

    「現在的蠻度不是四年前的蠻度,更不是魯拉賈帕尼上任時的蠻度。」杜奇威的回答非常果斷,「魯拉賈帕尼上任的時候,蠻度百廢待興、民眾生活困苦,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利益階層,都希望改善經濟狀況,所以他的經濟政策受到了廣泛支持。四年前,蠻度再次敗在華國手上,而且丟掉了阿魯納恰爾邦、也就是華國所說的藏南地區,一下從邊境爭端中的主動者變成了被動者。丟掉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不算什麼,對蠻度信心的打擊卻是致命的。如果蠻度無法爬起來,無法戰勝華國,永遠也別想超越華國,更不可能取代華國。對於那些掌握著蠻度經濟命脈與國家政治權力的人來說,戰爭不見得是壞事。」

    「這些人不可能不知道蠻度不可能擊敗華國吧?」

    杜奇威長出口氣,說道:「這確實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可以這麼說,任何一個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現在的蠻度絕對不是華國的對手。華國已經用最殘忍的手段擊敗了口木,向心懷叵測的周邊國家發出了明確的信號。可以想像,在關係到國家根本利益的問題上,華國元首絕不會心慈手軟。關鍵是,戰爭到底有沒有好處。站在蠻度利益集團的角度上,一場與華國的戰爭,不管成敗,都有好處。」

    布蘭迪諾立即皺起了眉頭。

    「打贏了,蠻度成為南亞霸主、甚至成為整個蠻度洋的霸主,華國則被迫轉入戰略防禦,結束對外擴張。可以想像,在今後的二十年到三十年間,華國不會再次與蠻度開戰,默認蠻度的世界大國地位。可以說,這是蠻度能夠得到的最好結果,雖然希望不是很大,但是足以讓很多人動心。」杜奇威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關鍵是,打輸了,蠻度的利益集團能否從中獲得好處。站在蠻度利益集團的角度來看,打輸了,最大的受害者絕不是一直主張加強國防建設的利益集團,因為蠻度敗在軍事上,自然是軍事實力不如華國,也就更加需要發展軍事實力。最大的受害者是魯拉賈帕尼領導的蠻度政府,不出所料,魯拉賈帕尼必然成為蠻度利益集團的替罪羊,成為民眾宣洩憤怒的對象。溫和的政府倒台,上台的肯定是更加極端的政府。在此情況下,新政府必然利用民族情緒大力擴充軍備,從而使掌握著蠻度軍工企業、金融行業、重工業、高科技產業的利益集團必將從新一輪擴軍中獲得難以估量的經濟利益。用華國的俗話來說,無利不起早。只要蠻度還存在,那麼二十年後,蠻度將再次成為華國的最大威脅。對蠻度民眾來說,損失的不過是二十年。對蠻度利益集團來說,收穫的則是二十年內的巨額財富。」

    「既然如此,魯拉賈帕尼不可能沒有準備。」

    「這是肯定的,魯拉賈帕尼肯定有所準備,只是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就算魯拉賈帕尼算得上是蠻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也難以力挽狂瀾。」

    布蘭迪諾微微點了點頭,說道:「照你的說法,恐怕華國不會善罷甘休。」

    「這就是關鍵問題,華國不缺乏擴大戰爭規模的理由。雖然華國與蠻度的邊境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蠻度也暫時沒有挑起邊境爭端的打算,但是蠻度與周邊其他國家的邊境問題卻沒有得到緩解。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矛盾,與尼泊爾的領土糾紛,與孟加拉國的領土領海糾紛,與緬甸的領土糾紛,與斯里蘭卡的領海糾紛,任何一點,都能夠成為華國擴大戰爭規模的理由,因為這些國家都是華國的盟國,或者准盟國。更重要的是,戰爭爆發,華**隊勢如破竹的攻入蠻度境內,蠻度肯定會進行還擊。只要蠻度走錯一步,就將為華國提供擴大戰爭規模的理由。王元慶已經用同樣的辦法對付了口木,在採用類似的手段上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不存在任何問題。」

    「真要走到這一步,華國的損失不會小到哪裡去。」

    「這得看王元慶到底想幹什麼。」杜奇威歎了口氣,說道,「說實話,如果以常人的眼光來看,很難理解王元慶的決策。華國自身的問題並不少,政治改革才走到一半,無論如何王元慶都不應該在執政的最後兩年發動一場很有可能持續好幾年,甚至有可能使華國進入衰退期的大規模戰爭。這也是我最無法理解的地方,即便按照政治家的標準判斷,王元慶也應該與蠻度改善關係,而不是向蠻度開戰。不可否認,確實存在華國在戰爭中遭受慘重損失的可能性。問題是,我們連王元慶到底想幹什麼都不明白,又怎麼知道王元慶會怎麼幹,以及會如何解決我們發現的問題呢?」

    「這也是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聽到這句話,杜奇威的眉頭跳了幾下。布蘭迪諾的很有城府,從來不在官員面前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在局勢完全明瞭的情況下,才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正是如此,很多人都摸不準布蘭迪諾的想法,也就無法揣測總統的心意。

    「可以說,王元慶是華國最近幾十年最有才華的國家元首,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表現出了超人一等的魄力與手腕,而且從不讓對方摸準他的心態。」布蘭迪諾看了杜奇威一眼,說道,「如果王元慶要對付蠻度,應該在四年前下手,而不是等到現在。此時發起一場大規模戰爭,很難讓人理解。也許,這正是王元慶的最大特點,從來不讓對方知道他想幹什麼,以及向怎麼幹。」

    「我們不得不小心謹慎。」

    布蘭迪諾點了點頭,說道:「你有沒有想過,王元慶發起這場戰爭,不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在為幾十年後考慮。」

    杜奇威愣了一下,隨即露出了期待的目光。

    雖然布蘭迪諾才上任2年,之前從未參與過國際事務,但是他在相關問題上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布魯德林,其政治才華遠遠超過了韋斯特伍德。杜奇威相信,布蘭迪諾肯定有驚人的見解,而且是獨道的見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