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二十二章 心猿意馬 文 / 閃爍

    第二十二章心猿意馬

    1月31日,布魯德林到達新德里的第四天。

    雖然「軍火交易」與「軍事援助」是美蠻關係的核心話題,但是魯拉賈帕尼對軍事以外的事務更有興趣,特別是美蠻經貿交往。

    魯拉賈帕尼能夠成為第四次蠻巴戰爭後蠻度最「長壽」的總理,與他重視經濟建設、提高就業率、改善民眾生活水平不無關係。如果魯拉賈帕尼像國大黨與人民黨前幾任總理,把國防建設放在首位、不重視經濟建設,不但蠻度無法在逆境中順利度過大蕭條時期,他也不可能成為蠻度的「民族英雄」。

    如果說魯拉賈帕尼沒有野心,那肯定是騙人的謊言。

    不管是蠻度的、還是其他國家的,任何政治家都有「野心」。與歷史上的所有蠻度總理一樣,魯拉賈帕尼的最大野心就是使蠻度成為「蠻度洋的蠻度」,也就是環蠻度洋地區的頭號大國,從而成為世界大國。

    平心而論,蠻度擁有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條件。

    近30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肥沃的恆河平原(在上千萬年內,由冰川與洪水從喜馬拉雅山帶來的泥沙形成的厚達數千米的、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優越的自然環境(蠻度的農墾區大都位於亞熱帶與熱帶,加上肥沃的土地,如果種植水稻,能夠一年三熟)、豐富的自然資源(鋁土礦與煤炭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雲母、鐵、鉻、錳等礦產儲量也很大)、數量巨大的人口(2022年蠻度人口達到14.5億,超過共和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2030年人口超過17億)、相對優越的地緣環境(除了北面的共和國,周邊地區沒有大國,離美國、俄羅斯、歐洲均很遙遠)、出色的戰略位置(蠻度所處的蠻度洋是共和國前往歐洲、非洲與南美洲主要航線的必經之路,也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出的必經之路)等等優越條件,都為蠻度成為世界大國打下了基礎。

    蠻度欠缺的,只是一段為期數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

    如果蠻度能夠與周邊國家冰釋前嫌,解決國際衝突,完全有可能成為世界大國。

    問題是,蠻度願意放下民族主義情緒、放棄雞肋般的利益,為國家創造一個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嗎?

    這得從蠻度的民族主義情緒來看。

    蠻度與華國一樣,都是文明古國,也很容易與華國進行對比。不得不承認,蠻度的歷史並不「輝煌」。數千年中,除了孔雀王朝之外,蠻度沒有屬於自己的「歷史」。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蠻度都在外族鐵蹄與槍炮的統治下苟延殘喘。地理環境決定歷史文化,與華國相比,蠻度缺乏抵抗外來侵略、特別是來自北面與西面的外族勢力的天然屏障,即類似於青西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類的自然壁壘。華國能夠在五千年中保持文明的延續與發展,能夠形成「閉關鎖國」的思想基礎,與周邊自然環境有很大關係。蠻度的文明斷斷續續,能夠形成忍辱負重的民族情緒,也與周邊自然環境有很大關係。

    近代,當華國發起轟轟烈烈的救亡愛國運動、用鮮血與烈火趕走侵略者與殖民者、建立起屬於中華民族的國家時,蠻度卻在聖雄甘地發起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倡導下,與殖民者進行鬥爭。雖然蠻度與華國先後獨立與建國,似乎殊途同歸,均達到了目的,但是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共和國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在西方列強與北面強鄰的包圍下掙扎求生,數十年的抗戰讓華國從上至下形成了「自力更生」的思想觀念。華國邁出的每一步,都建立在自身實力的基礎上。蠻度獨立之後,不但沒有立即擺脫原宗主國的控制,還以加入「英聯邦」的方式延續與宗主國的關係。雖然蠻度從中獲得了好處,但是卻讓蠻度產生了共和國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蠻度積貧積弱,數十年沒能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沒能形成強大的國家意識,蠻度的文化思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獨立與建國之後,蠻度與共和國的發展策略也截然不同。

    建國之後,共和國按照「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置國際矛盾,遵照「睦鄰友好」的原則發展對外關係。不管是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還是隨後的數次邊境衝突,共和國的基本國家戰略都沒有發生改變。共和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中蠻邊境衝突中所採取的戰略最值得稱道,獲得軍事鬥爭勝利之後,共和國不但沒有恃強凌弱,還主動宣佈單方停火、讓軍隊撤回到衝突發生前實際控制線之後20千米,以勝利者的身份主動提出談判解決爭端,使共和國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讚譽。建國後數十年、特別是改革開始後的數十年,共和國只有一個目的:發展壯大。

    獨立之後,蠻度的政策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與獨立之前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相比,獨立之後的蠻度迅速開始武力擴張。除了與共和國發生邊境衝突之外,蠻度還先後三次挑起蠻巴戰爭、分裂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之前為東巴基斯坦)、製造克什米爾衝突、吞併錫金、參與斯里蘭卡內戰、顛覆馬爾代夫政權等等。數十年來,蠻度不顧薄弱的國家基礎實力,時刻夢想著成為「世界大國」。蠻度為此付出了極為高昂的代價,不但國家經濟長期低迷,就連「工業化」的門檻都沒邁過。到第四次蠻巴戰爭爆發前,蠻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

    歷史決定文化,蠻度獨立後開始武力擴張,與其上千年的「奴役史」有著密切關係。

    更讓蠻度人感到憤恨的是,獨立之後的蠻度只輸了兩場戰爭,一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邊境衝突,二是第四次蠻巴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蠻度都敗給了共和國。由此可見,蠻度一直將共和國當作最大的敵人。

    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蠻度為什麼如此敵視共和國了。

    真正看到問題的蠻度人並不多,魯拉賈帕尼就是其中之一。蠻度敗給共和國,不是蠻度的歷史不如共和國、也不是蠻度文明不如中華文明、更不是蠻度人口比共和國少,而是蠻度的基礎實力遠不如共和國。蠻度沒有輸在戰場上,而是輸在了經濟、科技、外交、思想等基礎實力上。

    蠻度要想一雪前恥、戰勝共和國,除了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更需要強大的基礎實力。

    魯拉賈帕尼做的,正是為蠻度創造強大的基礎實力。

    不得不承認,魯拉賈帕尼不但吸取了教訓,還吸取了共和國的發展經驗。

    從很大的程度上講,國家強大的根本來自經濟實力,其他各種基礎實力的發展基礎也是經濟實力。只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產生強大的科研勢力、強大的外交力量、強大的思想文化,從而帶來強大的軍事實力。

    沒有經濟實力,蠻度什麼都不是!

    如同當年對抗英國殖民者,蠻度開始了新的「苦難歷程」。

    為了發展經濟,魯拉賈帕尼不但忍辱負重,還強顏歡笑,積極主動的與共和國改善關係,利用共和國的龐大市場為蠻度提供經濟活力。

    客觀說,魯拉賈帕尼做得非常出色。

    在他執政的幾年內,不但讓蠻度順利度過大蕭條時期,還為蠻度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基礎工業,使蠻度成為「世界工廠」。僅此一項成就,就足以使魯拉賈帕尼成為蠻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按照聯合國公佈的相關數據,2030年,蠻度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蠻度為全球貿易做出了21%的貢獻、為全球經濟發展做出了15%的貢獻,基礎工業產品佔全球總量的45%,其中鋼鐵占48%、水泥占57%、化肥占64%、紡織品占65%。

    魯拉賈帕尼有值得驕傲的資本,蠻度也就有了值得驕傲的資本。

    只是,魯拉賈帕尼並不滿足,因為前一個「世界工廠」、即共和國沒能依靠龐大的基礎工業成為世界強國,而是在完成「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高端工業國之後才成為世界強國。蠻度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必須進行一場類似的「產業結構調整」,脫下基礎工業國的外衣,換上新的高端產業基礎!

    魯拉賈帕尼想要得到的,正是使蠻度成為高端工業國的基礎技術。

    面對布魯德林提供的軍火大單,魯拉賈帕尼一點都沒動心。第四次蠻巴戰爭留給蠻度的教訓太深刻了,看似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會讓蠻度真正變得強大,只會使蠻度在盲目膨脹野心的驅使下遭遇慘敗。

    蠻度需要的不是軍火,而是高端工業技術!

    這也是魯拉賈帕尼與布魯德林談的主要話題。雖然布魯德林一再保證,美國會按照承諾向蠻度轉讓高端技術,但是魯拉賈帕尼並沒被甜言蜜語迷惑心智,美國的保證沒有任何事實意義,因為在美國眼裡,蠻度只是可以利用,值得利用的棋子。

    魯拉賈帕尼看得很清楚,美國不是想讓蠻度強大,而是想讓蠻度毀滅。

    此時走錯一步,將萬劫不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