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十七章 養虎為患 文 / 閃爍

    第十七章養虎為患

    華盛頓,白宮。

    吃過早飯,弗雷德裡克去了橢圓形書房,萊斯利等人先後趕來。

    作為國家領導人,趙潤東不得不把局勢考慮得危險一點,把敵人想像得厲害一點。實際上,對待口木發展核武器的問題,美國的處境非常尷尬。

    早在2020年,美國就知道口木在秘密研製核武器。

    當時發生了一件非常震驚的「情報安全事件」,一名在美國潛伏了近30年的口木間諜被阿拉莫斯實驗室招聘,竊取了包括核武器小型化技術在內的大量絕密資料,等到美國情報機構反應過來的時候,口木間諜已經飛回了東京。美國政府沒有公佈該起事件,為了保密還將牽涉到的CIA人員「發配」到阿拉斯加守雷達站。只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CNN在8月初做了報道,差點讓弗雷德裡克輸掉大選。

    口木間諜到底偷走了多少絕密資料,CIA至今沒能調查清楚。

    有一點可以肯定,口木間諜偷走了與核武器小型化技術有關的絕密資料,因為阿拉莫斯實驗室是美國唯一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技術的科研機構,口木間諜也是搞核武器的工程師。

    知道口木在搞核武器,與限制口木搞核武器是兩回事。

    美國政府內部,對待該問題也有兩種聲音。

    以伯克利為首的「鷹派」內閣成員認為,口木搞核武器對美國的威脅並不大,反而能夠牽制華國、馴服韓國,主張採取「放縱政策」,允許口木擁有一定數量,但是不足以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核武器。

    以萊斯利為首的「現實派」內閣成員認為,口木搞核武器對美國的危害非常大,將打破西太平洋的戰略平衡,迫使華國採取更極端的國防政策,讓韓國疏遠美國,導致美國成為最大的輸家,主張採取「限制政策」,嚴禁口木研製核武器。

    兩派內閣成員的爭論非常激烈,甚至連國會領袖也參與了進來。

    弗雷德裡克比較支持萊斯利的觀點,認為口木發展核武器的危害非常大。

    問題是,美國能夠採取的「限制」措施非常有限。

    東海戰爭後,軍政府上台,口木與美國的關係越走越遠。其實不管執政的是不是軍政府,因為美國在東海戰爭中採取了「觀望態度」,沒有給予口木全力支持,所以上台執政的口木政府肯定會疏遠美國。

    口木不是沒有實力的小國。

    東海戰爭爆發前,口木已經具備亞太地區僅次於華國的國防實力、擁有世界第三的經濟實力,除了不具備核大國的戰略威懾力之外,口木具備世界級大國的所有必備條件。雖然東海戰爭使口木遭受重創,但是以口木的國力,數年內就能恢復國防實力。

    隨後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與大蕭條,更加拉遠了美國與口木的距離。

    村上貞正上台之前,包括菅野執夫在內的2任口木首相都把國家復甦的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雖然做法不太相同,菅野執夫以補貼的方式支持口木企業向美國傾銷商品、通過濫發貨幣支付wB的欠款以保住口木經濟基礎,繼任的高籐宏樹主要支持口木企業與美國企業合作、以聯合經營的方式「入侵」美國市場,但是2人的目的完全相同,利用龐大的美國消費市場幫助口木企業擺脫困境、幫助口木經濟復甦。

    口木的「經濟搶劫」政策讓美國非常反感,嚴重侵犯了美國利益集團。

    貿易大戰爆發時,美國除了重點打擊華國企業與商品之外,唯一全力打擊的就是口木企業與商品。

    到2019年初,村上貞正上台時,美日貿易戰的規模超過了美中貿易戰!

    激烈的貿易戰使美日關係大踏步倒退。

    如果不是「中南風暴」爆發,美日再次找到「共同利益」,美國與口木很有可能在村上貞正採取更加激進的貿易政策時分道揚鑣。

    為了讓口木牽制華國,美國不得不做出讓步。

    用「助紂為虐」、「養虎為患」形容美國的對日政策一點都不為過。

    雖然最惡劣的後果還沒顯現出來,但是弗雷德裡克已經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口木的步伐邁得太快、太急了,已經失去了控制。對美國來說,失去控制的口木不但不是「盟友」,還是「禍害」。

    面對「日益強壯」的口木,不管是弗雷德裡克、還是萊斯利,都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

    此時的口木,已經不是2016年以前的口木。

    5年的飛速「發展」,口木的常規軍事實力已經超過了東海戰爭之前的水平。

    2017年,菅野執夫執政期間,口木同時動工建造2艘中型航母。雖然在高籐宏樹執政期間,取消了2艘大型航母的建造計劃,但是隨著2艘中型航母在2021年內服役,口木海軍的戰鬥力超過了華國(華國的3艘大型航母最快只能在2022年服役),成為了西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軍。

    2020年底,口木空軍擁有各類先進作戰飛機450架,預警機8架,加油機8架,在西太平洋地區,總體作戰能力僅次於華國空軍;口木陸軍的規模由37萬擴充到了55萬,擁有2000多輛主戰坦克、3000多輛裝甲戰車、2200餘門自行火炮、800餘門火箭炮,總體作戰能力仍然僅次於華國陸軍。

    口木飛速擴軍,既讓華國不得不加快武器裝備的更新計劃,又讓其他國家坐臥不安。

    朝鮮暫且不說,從2017年開始,韓國一直要求美國限制口木的擴軍速度,多次對美國向口木出售軍事技術與武器裝備發表抗議。2019年,韓國總統樸太玄甚至放出風來,宣稱如果美國繼續向口木提供軍事援助,將驅逐所有駐韓美軍。

    口木發展常規軍備尚且引起韓國的強烈抗議,口木發展核武器,韓國還坐得住嗎?

    2020年底,CIA收到情報,韓國啟動了核武器研製計劃。

    雖然韓國的國力與技術實力都不如口木,但是作為亞太地區的「大國」,韓國具有獨立研製核武器的能力。早在20世紀60年代,樸正熙擔任總統的時候,韓國就秘密研製過核武器,只最終因為樸正熙遇刺,政局動盪,沒能「堅持」下去。

    只要口木宣佈成功研製出核武器,韓國肯定會以最快的速度造出第一枚原子彈。

    走到這一步,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與根基將蕩然無存。

    被迫撤離亞太地區還是次要問題,口木會不會使用核武器、華國會不會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略打擊、韓國會不會因為發展核武器萌生武力統一朝鮮的想法、東北亞的核軍備會不會把俄羅斯拖下水?

    這些問題中,任何一個問題都能讓美國成為「受害者」。

    正是如此,弗雷德裡克與萊斯利才認為應該嚴格限制口木發展核武器。

    問題是,談何容易。

    大蕭條讓貿易制裁與經濟制裁變得毫無作用;對於沒有得到「大國地位」的口木來說,外交制裁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口木掌握了足夠多的軍事技術,軍事制裁的效果也不理想;世界各國都在傾銷商品,很難從物資原料上對口木做出限制;口木決心發展核武器,美國威脅解除同盟關係只能使口木加快發展核武器的速度。

    幾乎所有能夠想到的辦法對口木都沒有作用。

    私下裡,弗雷德裡克把責任「歸咎」到了華國的身上,認為如果不是華國在東海戰爭中做得「太絕」,把口木逼上了絕路,導致口木國內動亂,軍政府趁機上台,口木不會走上現在的道路。

    反過來看,責任完全在美國身上。如果不是美國處處想限制華國,阻止華國崛起,華國不會在東海戰爭中用出全力,甚至不會爆發東海戰爭,口木最多還是美國的附庸,不會成為對中美兩國構成嚴重威脅的「禍害」。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賣,事已至此,誰都無法挽回。

    擺在弗雷德裡克面前的問題非常嚴峻。口木政府在21日公佈了5月份的用電量,環比增長1.2%,扣出工業增加值之後的實際增長很有可能超過7%。這麼大的電力「缺口」,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口木加快了濃縮鈾與濃縮鈽的生產速度。

    按照CIA提供的情報,口木完全有可能在年內製造出第一批核彈頭。

    出了電力方面的證據,口木從去年年底開始,以「研究海洋鳥類」為由,在南鳥島上大搞擴建工程,修建了很多用途不明的建築物。按照CIA的估計,口木很有可能在南鳥島上進行地下核試驗。

    雖然美國有能力阻止口木將原子彈運往南鳥島,但是以口木的科技實力,即便不進行核試驗,也能依據計算機模擬核試驗得出的數據製造出2萬到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運載工具更不是問題,口木能在半個月內製造出第一批彈道導彈。

    問題非常嚴峻,美國內閣卻沒能達成一致意見。

    討論了一上午,除了爭執還是爭執。搞到最後,弗雷德裡克不得不宣佈另外找時間商討對策。

    伯克利等人離開後,弗雷德裡克讓秘書把萊斯利留了下來。

    如果需要做出果斷決策,弗雷德裡克更加信任萊斯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