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八十二章 金融保衛戰 文 / 閃爍

    第八十二章金融保衛戰

    7月26日,華國與口木的金融市場同時出現大幅度震盪。

    東京證券交易所開盤後,日經225指數先一路上行,突破13500點關口後,迅速下挫,到中午收盤時,已經跌到13000點以下。下午重新開盤後,日經指數繼續下跌,直到收盤前1個小時才重新上揚,最終報收12474點。日經指數全天下跌3.4%,成交量比前一交易日放大1.7倍,達到675000億日元。

    日元匯率全天走低,兌美元匯價從127一路跌到134。

    據口木金融監管機構公佈的數據,當天流出口木的資金達到3750億美元。

    晚一個小時開盤的滬深股市迎來了最瘋狂的一天,兩市1800多支股票全部上漲,300多支股票漲停盤。兩市在上午與下午各休市15分鐘,應對暴漲帶來的衝擊。到收盤時,上證指數上漲18.7%、深成指數上漲19.2%,兩市全天成交額比上一個交易日放大3.2倍,達到27200億元。

    共和國匯市也迎來了最瘋狂的一天,創下6年來新高。

    據金融監管機構公佈的數據,當天流入共和國的國際資本達到4400億美元。

    華國金融危機正式爆發。

    讓很多人無法相信的是,引發「瘋狂26」的導火索竟然是一條不明不白的小道消息。

    25日夜間,各大門戶網站、財經網站與新聞網站首先刊登了一則由共和國國務院某個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共和國將在解決了中口勺子島與東海專屬經濟區爭端之後出台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應對可能到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短短數個小時,全球各大電視台相繼報道了這則來歷不明的消息。

    這就如同將一根劃燃了的火柴丟進一個充滿氫氣的密封容器。

    如果沒有氧氣進入,容器內的氫氣不會爆炸,火柴也將立即熄滅。

    就在國際金融炒家將信將疑,認為這是華國政府有意透露出來的「虛假消息」時,美國總統國際事務顧問在檀香山時間25日上午7點30分發佈的一條消息,為引爆容器內的氫氣提供了最後一個必要條件。

    當天的談判準備階段磋商開始前,國際事務顧問宣佈中口停戰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

    戰爭真的結束了?

    隨後,黃國巍與口木外務大臣共同宣佈,準備階段磋商結束,擇日舉行正式談判。

    戰爭真的結束了,中口雙方將通過談判方式解決爭端。

    雖然中口雙方都沒有公佈具體談判內容、談判時間、談判地點、談判級別等重要信息,但是所有人都相信,通過艱難曲折的準備階段磋商,華國與口木已經在主要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正式談判主要解決細節問題,雙方將盡快宣佈正式停火,為正式談判創造良好氛圍。甚至有人開始猜測會不會在華盛頓、或者戴維營舉行正式談判,以彰顯美國在調解中口衝突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這下,早已蠢蠢欲動的國際金融炒家坐不住了。

    華國早就準備通過談判解決爭端,並且意識到戰爭結束後國際熱錢將離開被搾乾了最後一滴油的口木,湧入華國金融市場。為此,華國在談判初期表現得非常強硬,讓國際金融炒家認為戰爭不會結束,不敢貿然將資金投入華國金融市場,為政府制訂救市政策、加強金融監管、整頓金融市場爭取了時間。前幾天,華國政府公佈了經濟發展政策,卻遲遲沒有公佈具體措施,表明華國政府想讓國內投資者恢復信心,提前進入場,壯大力量,使國際熱錢很難一舉摧毀華國的金融市場。隨著正式談判開始,華國政府必將迅速打出一套組合拳,以最快的速度拉升股市,使提前入場的國內投資者佔據先機,將國際熱錢擋在國門之外、迫使國際熱錢流入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

    這一招,確實夠狠。

    如果國際熱錢在高點位的時候進入華國股市,損失還是小事,跟風冒進的小玩家肯定會被套牢,使大筆資金留在華國。隨著主力割肉離場,需要找回損失的國際熱錢必然襲擊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導致全球性金融危機。到時候,除了華國「不缺錢」之外,其他國家都將面臨外匯短缺的難題。

    如果國際熱錢沒有進入華國,轉向流入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無人能阻止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到時候,各國緊閉國門,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世界性經濟危機指日可待。走到這一步,華國鞏固了國內金融市場後,憑借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高增長、其他國家沒有的技術優勢,成為國際投資者的首選目的地。

    不管怎麼樣,只要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華國不但是受影響最小的國家,還是第一個走出寒冬的國家,成為新世界的主宰力量!

    到此,國際金融炒家的疑慮與擔憂煙消雲散。

    不管是為了現實利益,還是為了在「未來主宰」的國家裡獲得一席之地,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將資金投入華國金融市場。

    利慾熏心的國際金融「大鱷」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

    如果華國打算收拾「搗亂份子」,以態度強硬的紀佑國為首的共和國領導人,會讓國際金融炒家心安理得的掠奪華國投資者的血汗錢嗎?

    為了保衛金融市場,華國幾乎動員了所有力量。

    除了藺彥博等人投入的數千億私人資本外,藺彥博等人還將旗下公司抵押貸款與政府擔保貸款獲得的近8萬億資金全部砸進滬深股市、以公司名義在低價位收購了大批優質股票,國資委管理的國營企業也先後在指數較低的時候投入7萬億購買優質股票,民間中小投資者投入了大概12萬億資金,跟風行動的民營企業投入的資金不會低於6萬億。幾方力量的總投入超過33萬億,約合5萬億美元。由此可見,藺彥博等人投入的私人資產連零頭都算不上。

    最重要的是,相關監管部門也加入了戰鬥。

    從7月15日到25日,證監會壓下了100多支股票近1400億股解凍股的審批工作,提前完成了70多支股票800多億解凍股的審批程序,就等關鍵時刻砸向市場。銀監會從25日起放鬆了國外資本流入華國金融市場的審批力度,相當於打開了洩洪閘,讓國際熱錢自由進出。

    擔任「戰役總指揮」的是國務院總理龐興龍,「作戰命令」就是相關政策。

    策劃與參與這場金融保衛戰的主要人員都知道,他們保護的不僅僅是華國金融市場、不僅僅是華國經濟,更是中華民族的根基與未來。

    為了確保各方行動準確到位,避免有人以公謀私,共和國三大情報部門全體出動。

    不說別的,軍情局就調遣了上千名技術人員、嚴密監控國內通信網絡,出動數千名外勤特工、嚴密監視所有重要參與者。

    紀佑國給潘雲生等情報部門主管最大行動權限。

    命令很簡單,誰在這個時候違背與危害國家與民族利益,負責監督的情報部門可以按「叛國罪」就地論處。

    有了去年的「肅叛行動」,沒人懷疑紀佑國對付叛徒的決心與魄力。

    同樣短視的還有口木財團。

    26日湧入華國的國際熱錢中,有3000億美元來自口木財團,占總量的68.2%。

    如果說國際金融炒家還有所顧慮,口木財團就是肆無忌憚了。隨著進入華國的大門敞開,口木財團不顧一切的將剛剛到手的「救命錢」砸向了華國金融市場,妄圖螻蟻撼樹、達到不可能達到的目的。

    7月27日,金融戰進入**。

    當天,滬深股市仍然上演「火箭行情」,一路飆升。到收盤時,兩市股指分別上漲14.3%與13.6%,總成交額比前一交易日放大4.7倍,達到驚人的114240億。

    同日,華國匯市再創新高。

    據監管部門公佈的消息,當天流入共和國的國際資本達到17840億美元。

    過分火暴的行情讓部分老謀深算的國際金融炒家嗅到了災難氣息,當天下午部分提前入場的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撤離,才使滬深股市的上漲行情有所放緩,沒能突破26日創造的單日上漲紀錄。

    只是,不管是國際金融炒家,還是口木財團,都沒有撤離華國。

    也就在這一天中,參加金融保衛戰的各支力量拋出了近一半的股票,跟風的投資機構與中小投資者也拋出了四分之一的股票。

    誰都不能忽略一個重要因素:28日是週六,股市休市!

    金融戰爭的轉折點也在27日下午到來。

    北京時間16點整,國務院公佈了第一份經濟刺激計劃的詳細措施,結果讓幾乎所有投資者都大失所望。

    到17點30分,國務院以連珠炮的方式公佈了三份刺激計劃的詳細措施。

    無一例外,每一份詳細措施都讓期望過高的投資者感到失望。

    證監會也在股市停盤後宣佈為170多支股票的大股東放行,銀監會則公佈了新的結匯施行細則。

    猛然間覺悟的人並不少,卻沒人有能力扭轉乾坤。

    也許,唯一沒有驚慌失措的就是口木財團。

    與那些抱著「打秋風」想法的國際金融炒家不同,口木財團的目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打垮華國金融、打垮華國經濟。

    對金融戰場上的交戰雙方來講,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