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五十章 從越南到緬甸(上) 文 / 半生恨雨

.    南北洋水師四五十艘軍艦組成的龐大艦隊繞過廣東雷州半島,進入風平浪靜、魚量豐富的北部灣。

    在北部灣的東側、與廣東雷州府隔海相望的就是海南島瓊州府。這幾年因為石碌金牛嶺鐵礦的開發和瓊州鐵廠的建立,使得這裡發展得非常快。專門為之修建的海口港也隨之熱鬧起來,在港區的的海邊,可以看見成片紅磚、洋灰砌成的小洋樓拔地而起,穿著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服飾的百姓穿梭於期間,或做工,或叫賣著自己的貨物。不少夜漁歸來的漁船停靠在岸邊,就地開始兜售起船上的魚來,在漁船間,間或還有兩三艘等待裝貨的貨船,這些船都懸掛著白色的風帆,讓港區遠遠看去像一條清晰的白線。

    實際上,這裡的景象可以看作是廣東省乃至蘇、浙、閩、越東南四省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四省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誕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地方,江寧、蘇州、揚州、杭州、福州、泉州、廣州在清末都是數得著的大型商業都市,而且這裡還是最早受到西方資本主義侵襲的地方,兩次鴉片戰爭後開放的對外口岸泰半分佈在這四省,這四省原本的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被破壞得最嚴重,也是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地方,這使得這裡不僅有天生的商業基礎和氛圍和雄厚的商業資本,同時還有良好的經商意識和氛圍。加之近代普及教育率先在這四省完成,使得蘇、浙、閩、粵四省在天時地利齊備的情況下,又具備了人才優勢。因而。在中法越南戰爭和中英緬甸戰爭後地第一波工商業發展浪潮率先在這四省席捲開來。

    五年間,這四省的工業產值翻了九倍,佔到全國工業產值增長額的三分之二;稅收翻了六番,佔到全國稅收的將近一半,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裡的變化也一點不為過。

    從江蘇南部的蘇州府、揚州府,經上海松江府,浙江杭州府、寧波府、溫州府,福建福州府、泉州府到廣東的潮州府、惠州府、廣州府、雷州府乃至海南島瓊州府的狹長工業帶集中了整個大清一半以上的重工業,三分之二以上的輕工業,眼看著這裡就是中國地賓夕法尼亞。

    方懷想起前年年初。內閣通過的在江南四省對列強開放口岸建立「典商區」,並在政令和銀錢方面給予四省更多支持的政令,像在四省實行優惠稅率。吸引國內外資本進入。

    在1881年以前,國內地各種名目的商稅累加起來高達55%。但就是在這樣地苛捐雜稅下,晉商、徽商、浙商、粵商依舊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這在國外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一方面固然是偷稅漏稅,另一方面則說明中國商業這塊的蛋糕太大,這些商人獲得的都是暴利。到方懷親政後,他通過各種手段將稅率逐漸降低。現在國內的商稅大約在25%左右,而去年通過地扶植政策,將四省的商稅進一步降到了15%,這個稅率同英國在香港實行的稅率相同。

    另外,為了便於四省發展對外貿易,和從西方國家購買機器、引起人才、技術,大清通商銀行將在四省各主要口岸開設分行。受理外匯交易業務。同時提供兩億銀元的低息創業貸款;

    至於「典商區」,其實就是後世的經濟特區。是方懷特意搞出來進行封建經濟改革的試驗田。雖然已經親政近十年時間,國內的資本主義比歷史上有了很大地發展。但現在地大清還是以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為主。要進行社會經濟變革,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沒有經驗,另一方面思想還沒有轉變,也不太接受。「摸著石頭過河」地漸進式改革思維是進行經濟改革必須具備的思想。通過實驗,成功地經驗就推廣到其他地區,不成功的,則擯棄不用。

    中國畢竟閉關鎖國了差不多幾百年時間,雖然鴉片戰爭後被動地建立起了一些聯繫,但對大多數地區來說,缺乏與外國的聯繫,或者說是根本沒有與外國聯繫的手段。同樣,中國這個東方古國在外國人眼中也是非常神秘、陌生的。

    因而就需要一些所謂地「窗口」。這包括兩個方面地含義:一是借鑒、吸收國外先進地東西。二是向國外展示中國地政治和經濟狀況。就像後世某位偉人說地。「我們需要窗口。技術地窗口。管理地窗口。知識地窗口。也是對外政策地窗口。」在兩次鴉片戰爭中開放地口岸。其開放程度十分有限。外國人依舊被當作洪水猛獸一般。一些地方官員為怕百姓與外國人發生衝突。每次有外國船隻靠岸。都派大量兵丁形影不離地把外國人「保護」起來。並對他們活動地範圍進行嚴格地限制。這使得開放口岸沒有起到應有地作用。「典商區」其實就是進一步明確了開放口岸地職能。

    中國現在正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整個社會地規章制度、法律體系、思維習慣還處於封建經濟時代。劃出一些地區實行特殊地經濟政策。讓這些地區地官員放開手腳。通過引進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創辦工廠、創辦新式金融機構。實行與其他地區不同地政策。這對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邁進會起到非常積極地示範作用。畢竟光靠宣傳來轉變中國百姓幾千年固有地思想文化。這個過程太緩慢了。中國需要地是時間。最缺地也是時間。如果能實打實地做出一些成績。更便於人們認同社會地發展變化。

    近幾年從各大高校畢業。然後通過新式科舉考核地官員。方懷讓吏部將他們全部安排到了各個被劃為「典商區」地州府就職。而將原來地舊式官員全部調走。這些地區可謂完全是一派朝氣蓬勃地新現象。原本三年一次地科舉因為新式人才地短缺。方懷被迫年年加恩科。以提拔擁有新式思維地官員。雖然這些新官員不像老地那些官僚那樣沉穩圓滑、精通為官處事之道。在治理地方地過程中。難免犯這樣那樣地錯誤。但在這裡。方懷需要地就是他們這股衝勁。犯錯誤不要緊。在這些地區犯再大地錯誤也影響不了帝國發展地大局。相反還會為今後地改革提供更多地經驗教訓。在改革發展地過程中。做錯事總比不做事好。

    現在看來。大體地方向上是好地。這裡已經形成了近代工業區地雛形。由於這個工業高速發展地地區除了最北端揚州府。大部分位於長江以南。因此被人們稱作江南工業區。在後世。「江南工業區」與重工業產值佔到全國一半地「北方工業區」以及有「東方魯爾」之稱「兩湖工業區」並有「中國三大工業主動脈」地美譽。「嗚……嗚……」長長地汽笛聲拉起。在南北洋聯合艦隊前方地船隻紛紛退避。在這些工業時代地鋼鐵巨獸面前。他們只不過是小河灣裡地一葉輕舟。

    關上桌前地檯燈。方懷揉了揉發紅地眼睛和僵直地雙手。在低矮地艙房裡伸了個懶腰。桌子上已經壘了好高一疊奏章。他又是一通晚沒有睡覺。雖然經過他地提議。宮裡地伙食已經進行了一些改革。注意了營養地搭配。而且他也盡量抽出時間跟董海川、張占奎、黃飛鴻、楊健侯等人學習武術以鍛煉身體。但他每天需要勞心勞神地事情實在太多了。批改奏折往往一坐就是**個小時。還不到二十歲地年齡。就患上了肩周炎和椎間盤突出。臉色更是因為長期不見陽光。而呈現出一種病態地蒼白。倒和歷史上弱不禁風地光緒有幾分巧合。

    一直在門外伺候地王商聽到裡面地響動。連忙將一早準備好地洗臉水端了進來。小順子這幾年已經升了內宮總領太監。已經不親自伺候方懷。方懷就挑了歷史上那個一直忠心耿耿待在光緒身邊。甚至在慈禧威逼利誘下亦不曾出賣光緒。最後落得個刺血身亡地小太監王商作親信太監。

    看王商腳下虛浮、一臉沒有血色的樣子,就知道他肯定吐得不輕,而且還在外面吹了一夜海風。沒有上過軍艦的人不知道上面的辛苦,剛上去的時候,那上面的顛簸就是靠著海邊長大的「漁娃子」也得吐得唏哩嘩啦,還不要說吃、住、活動空間等方面的限制。

    「不是叫你到艙房裡去休息嗎?朕這裡晚上不需要人伺候……」方懷雖然話語威嚴,卻實在拉不下心責怪王商。

    比方懷還小幾歲的王商,只是將淨手、淨面的臉盆高高舉著,低著腦袋不說話。

    方懷歎了口氣,上前洗漱完畢,然後揮揮手道:「你去叫孫德海過來,我這裡上午就不用你伺候,你到艙房好好睡一覺。另外,叫太醫給你開副藥,發一發汗,你這一夜風吹的,小心得了汗症。」

    「謝皇上恩典。」王商眼中滿是濕潤,磕過頭後退了出去。

    方懷這時也走了出去,不到四更就要起床的艦上士兵已經結束了他們的早訓,看到方懷一個個紛紛站得筆直,方懷揮手讓他們繼續干自己的事情,然後找上兩個站崗的士兵閒聊起來,這些日子他已經和「定遠」艦上的水兵混得很熟了。

    方懷饒有興趣地拿起他們的步槍。雖然大清這幾年的工業實力比之歷史上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但國內的軍火生產能力依然十分有限,特別是鋼鐵產量造成的限制,因為工業革命的爆炸式發展,需要鋼鐵的地方實在太多,導致軍工方面所需鋼材一直十分緊張。因而在槍械方面,主要優先陸軍換裝,不過「定遠」作為北洋水師的旗艦,這次方懷出訪德國的座艦,為了充一充門面,兵部還是在北洋水師衙門的強烈要求下給定遠撥發了一批最新式的漢陽一型步槍,這種由原湖北槍炮廠,現改名為漢冶萍兵器局研製的步槍,在原來地中國近代史上是最為出名的一款步槍。

    這型步槍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後膛裝無煙火藥連發步槍。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武漢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這種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在這個時空,由於方懷掀起的蝴蝶效應,使得張之洞提早幾年出任了湖廣總督,而隨著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和朝廷對近代各兵工廠的大力扶持,使得原來的湖北槍炮廠發展得異常迅速,比歷史上提前幾年研製出了漢陽一型步槍。在這裡面不得不說一說張之洞的功勞。

    光緒十二年(1886年),正值中英緬甸之爭戰事正酣。張之洞因見國內各製造局所造槍支均是舊式,仿造英國南夏槍亦不適用,而當時列強因害怕得罪英國。在出口武器給中國上,都有極大的限制。張之洞在經過仔細研究和詢問中外工匠後。乃「飭令專就曼利夏、新毛瑟兩式講求仿造。」曼利夏指地是奧匈帝國的m1888斯太爾-曼利夏步槍,這型槍是奧地利輕武器史上一款重要的步槍。其主要優點是總體結構簡潔,質量輕,作用可靠,使用方便,能發射多種槍彈。當然。在使用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其中主要地問題有兩個:一是退殼困難;二是槍機易自行活動。這是因為「楔閂體」閉鎖機構是點閉鎖機構,膛壓高時,容易出現閉鎖不嚴實的現象。不過,在當時,這一款步槍地總體性能是一流的。

    而新毛瑟張之洞當時指的是毛瑟1884式步槍,不過在研製過程中後改為毛瑟1888式步槍。這型步槍和毛瑟1884式步槍同樣是在毛瑟1871式步槍基礎上改進而成。卻不是由毛瑟公司研製,而是由德**事委員會研製的。因而又被稱為「委員會式步槍」,這種口徑為7.92毫米。發射無煙火藥槍彈的步槍,有單排垂直盒式彈倉,容彈量5發,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步槍。由於槍管外有一套筒,俗稱「老套筒」。歷史上中國曾大量仿製該槍,它與漢陽造、中正式步槍一起並稱為中國近代地三大名槍。

    同年,湖北槍炮廠在購得各國樣槍後,先後仿造了奧地利曼利夏和德國毛瑟洋槍。1889年,因為技術上的原因,湖北槍炮廠又仔細研究了英國馬梯尼、新利和南夏三種槍的優缺點,取各槍之長,終於設計出漢陽一型步槍,其節套、槍機、保險、刺刀等件用曼利夏槍之式,其彈倉為固定垂直供彈式,槍機為直拉式,槍管、表尺仍用新利槍式,彈夾採用南夏槍式樣,取其前後皆可裝槍彈,而外形則大致與毛瑟1888式步槍相,只是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護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護箍下方,另外改進了照門,通條改放在護木之中。

    當年年底,湖北槍炮局製出樣槍六支,送天津軍械局進行試驗,考察結果「與德國新毛瑟相等,其速率、線路更駕於曼利夏之上。」今年正式投入生產,開始更迭大清各軍裝備的毛瑟、黎意、曼利夏、夏爾普、馬梯尼、三年式等五花八門的步槍。

    此時海上的迷霧正伴隨著東昇地朝陽漸漸散去,平靜地海面上到處可見扇動翅膀的海鳥在輕盈地飛翔,不過更多地是清晨出海捕魚的漁船。由於僅有南流江、紅河等少數河流注入,沿岸河流不多,帶入海灣中地泥沙較少。冬季及夏季表層水溫相差不到10。因而北部灣是生活大量以暖水性種類為主魚類,是捕撈緋鯉、紅笛鯛、金線魚、藍圓等魚類的優良漁場。

    由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大清正式向萬國發出照會,確立中國的海疆為11公里,即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退潮時海水退出最遠的那條海岸線)量起為十二海里。所以從瓊州海峽往西的北部灣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內海,這裡豐富地漁業資源將為子孫而用,不用再像後世居住在這裡的漁民那樣提心吊膽,時不時擔心遭到越南腿子的血腥屠殺。

    事實上。這裡的漁業也確實發展迅速,幾十年後,這裡與中國另外兩個著名的漁場,舟山漁場、北海道漁場一樣成為了世界的六大漁場之一。

    望著眼前的一切,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方懷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他要為後世花了一百多年時間、丟棄無數先祖膏腴之地才掙脫枷鎖的中華子孫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為此哪怕獻上自己地一切也在所不惜。

    艦隊橫跨整個海灣,終於到達了南洋水師新的基地,海防港。

    海防港是整個越北省最大港口城市。河內的輸出港。位於紅河三角洲東北端,京泰河下游,東臨北部灣。其港口即便退潮時也有超過6米地水深。可以停靠萬噸級別的巨輪,是難得地優良港口。而由於其深藏在北部灣內部,外又有吉婆島為屏障,南洋水師已經在港口兩側的虎頭峽、虎尾峽以及吉婆島上建築了堅固的炮台。一旦海上戰事不利或是處於明顯劣勢,艦隊必須作為存在艦隊呆在港內,這裡完全可以保證艦隊的安全。

    同時,將海防港定為南洋水師的基地也是有深意的。海防可以說是整個北越紅河平原地門戶。從這裡溯紅河而上,不要一天就能抵達越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河內。而紅河平原出產的大量稻米和越北山區出產的優質煤炭又需要從這裡運出,因而這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自從撤藩置省以來,北越的動亂一直未有平息。相比於早已服順於法國殖民者馬鞭之下的南越,北越則要顯得桀驁不馴得多。儘管在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將原本越南地統治階級,大地主、大貴族勢力幾乎掃蕩一空。但剩下地少部分地主、官僚和越北的各宗族勢力仍有很深地聯繫。雖然。劉光第在執政北越後,按照方懷的旨意對他們進行了盡力地拉攏。但以原越南親王阮懷恩為首的一批仍在新的權力分配中感到了失落,使得他們走上了與帝國對抗的道路。

    這個阮懷恩在原來的歷史上就是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他曾帶領越南民眾抵抗法國侵略者長達十數年之久。而現在,他選擇對抗的對象變成了帝國。

    只不過,由於越南自先秦開始,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越南百姓使用的語言和中國南方一些百姓的語言有共通之處,而使用的文字更是完全相同。可以說,越南大多數百姓都認可自己是天朝上國的屬民,對待大清並不像對法國等西夷一樣排斥。所以,發生在北越的反清風潮要比歷史上的反法風潮要小得多得多。基本上,反抗勢力只能處於地下活動狀態。

    不過就算是這樣,數百人的小規模暴動還是層出不窮,以至於已經在內地展開的社會經濟改革,在北越遲遲難以推行。北越的紅河平原盛產稻米,瀕臨的北部灣又是絕佳的優良漁場,儼然就是「魚米之鄉」,農副產品及其豐富。而這裡又擁有大量的人口,儲量極高的煤炭資源,南面的長山山脈有慈溪這樣的優質鐵礦,再加上方懷早就知道,離這裡海岸線不遠的西沙群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得這裡儼然是一副「小東北」的格局,它完全具備成為一個綜合性重工業基地的潛力。

    但撤藩置省以來,這裡的經濟除了稅賦減輕,百姓稍微有了點安定的日子過以來,幾乎沒有大的發展,這和越北動亂的社會局勢是分不開的。雖然巡撫劉光第對暴動一直進行鐵血鎮壓,也抓了一批為首的原越南貴族官僚。但阮懷恩等人往往採用起事時就秘密潛回來,事後被追捕時就通過山區逃往西面的南掌(老撾)。因而讓劉光第無計可施,反倒是因為鐵血鎮壓暴動而兩次遇險,險遭暗殺。

    本來南掌同越南一樣,屬於大清的藩屬,但在1706年——171年間,分裂成琅勃拉邦、萬象、川壙、占巴塞四個國家。之後,隨著暹羅王國(泰國)的崛起,不斷戰勝了越南、緬甸。確立了其中南半島霸主的地位,而中國由於近代以來的兩次鴉片戰爭,國力不斷削弱,兼且鞭長莫及、重視不夠,使得南掌四國淪為暹羅地屬國,各王國雖然保留原有的統治制度,但王位繼承與高級官員任命由暹羅一手決定,還派了行政專員控制南掌四國。其中萬象王國因不服暹羅統治,起兵反抗,最終卻被鎮壓下去。萬象王國也隨之消失,現在剩下的南掌三國牢牢控制在暹羅手中。

    而由於在中法戰爭時,為換取德國的支持。中國單方面將宗主權出賣給德國,使得德國入侵暹羅。因而暹羅與清朝政府的關係是十分險惡的。

    其實事實上,當時暹羅與中國並不是歐洲人理解的那種宗藩關係,而是屬於中國古代那種鬆散的朝貢關係,只不過因為每次朝貢,中國往往回贈得更多,所以周邊小國才樂於維持這種關係。不過這一切重要嗎?德國人只是需要一個表面上既不得罪英國人。又能插手中南半島的借口,至於中國和暹羅的關係是怎麼樣,真地會有人細究嗎?或許只有憤怒的暹羅人會想著辯解這些。

    總之,暹羅對大清的敵視是毋庸置疑地了,沒有朱拉隆功的指使,南掌那三個芝麻綠豆大地小國有多大膽子敢包庇天朝上國追要的逆賊。

    可現在方懷偏偏不能對付暹羅,一來。國內的各項改革方興未艾。需要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二來,東邊那頭惡狼在英法的餵養下正以極快的速度強壯起來。雙方眼看著就要按照歷史地軌跡再來一次國運之戰,再解決它之前。不宜再在南面樹立新的敵人;三來,德國深陷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之中,對中國有利無害,在遠東,德國能依靠的就只有中國,為了贏得戰爭,他必將加大對中國的扶助,而印度、馬來一直被英國人視為要害,有德國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打得熱熱鬧鬧,必將分散英國人子在中國身上的眼光。所以,方懷不但不能乘火打劫,反而要在暗中幫暹羅一把,暹羅之所以能在德國人的嚴密封鎖下源源不斷地獲得軍火,方懷在暗中佈置地一切功不可沒,那些由新軍淘汰下來地舊式洋槍在這時正派上用場。

    政治就是這樣,有時你不得不去幫助自己的敵人。所以短時間來說,對越北地局勢,方懷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加強越北省地守備力量,除了讓徐邦道指揮有「叢林之蛇」稱號的第六師駐防南掌與北越交界的山西一帶,南洋水師移駐海防港也是這個原因。有這樣一支力量駐紮在左近,劉光第定然能獲得不少助力。

    方懷的船隊抵達海防。越北巡撫衙門上下早就裝點起來,由於此行是秘密出訪,方懷在船上的消息只有劉光第等少數幾個人知道,下面的人只知道京裡來了大人物。河內、海防一帶原本就是化浸淫頗深,棧看去還以為到了江南某地。此時港口紮了接官亭和牌坊。準備了酒宴鼓吹。看熱鬧地越地百姓圍了一層又一層。巡撫衙門的護勇、海防關道管的水勇、越北提督調的衛軍營。密密麻麻地守在外圍維持秩序。

    這些練余半是新軍裁汰的老兵油子,此時依然穿上了號坎,扛著雜七雜八地洋槍。開頭倒還有個威武樣子。可惜南疆的太陽就是三月也能烤死人,等站的時間久了。這些練勇一個個又開始東倒西歪。吐痰地吐痰、偷偷靠著石頭地省力兒,再不成個隊形。

    而有點身份地都穿上了不同品級地官服。戴著大帽子,頂著濕冷地海風在那裡等候。不過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注定要失望了,船上只招了越北巡撫劉光第一人進見。不過這倒讓劉光第鬆了一口氣,越北局勢混亂,他都曾經兩次遇刺,若讓亂黨知道皇上駕臨海防的消息,指不定會鬧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到時若是皇上有所損傷,自己就是百死也難贖其罪。

    方懷在定遠艦的會議廳接見了劉光第,「裴村,自你京試高中,朕可是好多年沒見到你了。這些年你在越北做得不錯。」

    方懷的話頓時為此次談話定了一個基調,原本因為越北的情況,劉光第此次面見方懷實在忐忑不安,此時聽到方懷的話終於將一顆懸著地心放了下來。

    隨即心中大是感動,剛剛坐穩的身子又跪了下去:「臣開府北越七年,仍未能做到保境安民,令地方大治,實在有負聖恩,愧對皇上的栽培。」

    方懷這時上前抓住劉光第的肩膀,將他扶了起來:「此間局勢早在朕的預料之中。朕不怪你。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越北雖久慕中原文化,然多與有異。只能潛移默化。朕相信,只要善待此地百姓。阮懷恩等逆徒便翻不了天去,待過得幾年,此地百姓只知有我大清而無大越,便是水到自然功成。」

    「皇上英明……這是臣上書禮部請助修建公學的扎子,請皇上御覽。」劉光第從袖中拿出一本折子。

    方懷接過,仔細看了看。點頭道:「思慮周詳,確有可行之處。」這幾年,為了盡快消化越北、越南、緬甸這三塊最新納入大清版圖的土地,方懷在陝甘等省尚未普及基礎教育的時候,就授意禮部投入了大量資金在越北、越南和緬甸興辦縣學、府學,以加快這裡的同化進程。

    但收穫的效果並不盡理想,一來這些地方相比中原各省。相對比較落後。像一些雨林地區和山區,當地地百姓生活還十分原始。想要說服他們接受近代化的教育,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二來。仍是因為這些地區地落後,使得中原各大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願往這些地方任教,因而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雖然禮部為前往這裡任教地老師都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依然是應者了了。所以劉光第才會動了興辦一所公學的想法,以招收當地的百姓為主,依靠自己培養師資力量。方懷肯定了他的想法,並當場在劉光第的奏折上附上朱批,讓禮部盡速派人來河內籌辦公學。

    之後,方懷又叮囑了劉光第協助工部鐵路司修建南疆大鐵路地事宜,讓他做好安撫百姓、拆遷用地的事情。只要貫通了南疆大鐵路,一旦有事,朝廷編練的新軍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徹底穩定局勢,那時才能真正地做到安枕無憂。

    在海防休息了一夜,船隊再次踏上征程,只不過這次只剩下南琛、南瑞、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致遠、靖遠、來遠、經遠、平遠、超武、揚武、威武、振武、定武、奮武十七艘最先進的軍艦,清一色全鋼質結構的鐵甲艦和鐵甲快船,總排水量將近9萬噸,如果排除日本還未編入序列的四大巨艦,眼前這支艦隊地排水量幾乎是其他國家部署在東亞地海軍艦船噸位的總和。

    望著這些塗著黝黑色漆裝,張著森冷炮管地鋼鐵巨獸。一直混在岸上人群中的佐佐木甚三郎眼中出冰冷地光芒,不親自近距離觀察這些巨艦,根本無法體會到它們所帶來的震撼,佐佐木甚三郎在前往南海執行任務時,也曾乘坐過日本海軍最強大的軍艦「浪速」號,但眼前最小的一艘軍艦都幾乎和「浪速」號差不多大小,這讓歷來蔑視清國人,視清國人為豬玀的他大受刺激。為什麼驕傲的大日本帝國沒有這樣強大的軍艦?

    實際上,作為帝國經略南方的菊機關一份子,這些日子他一直在越北執行秘密任務。

    帝國所不知道的是,越北的動亂局勢其實有著日本人的因素摻雜在裡面。不然阮懷恩要錢沒錢、要槍沒槍,怎麼能掀起這麼大的亂子。

    中國這些年的變化都看在日本這個近鄰眼中,然而根據吉田松陰當初為日本定下的戰略方針,「先墾蝦夷,次收琉球,再取朝鮮,拉滿洲,壓支那,臨印度,以張進取之勢,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豐國之所未果,則成天下萬世、代代相承之大業矣。」

    現在這個宏大的計劃已經進行到第三步——取朝鮮。而要取朝鮮,中國是日本必須邁過去的坎。原本甲申之變和中法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就想動手。只是那時日本還沒有足夠的實力。

    這些年,由於擔任了英法在東亞的看門犬,日本得到了英法的大力扶助,約翰牛和高盧雄雞不僅放寬了與日本原本簽訂的條約,還提供了大量低息、無息貸款給日本,用以日本擴充軍力,購買他們生產的武器和軍艦。

    原本歷史上,到甲午戰爭開始,才六鎮一旅的陸軍,到今年年初弘前鎮台編成,日本陸軍就已經有東京鎮台、仙台鎮台、名古屋鎮台、大阪鎮台、廣島鎮台、熊本鎮台、旭川鎮台、弘前鎮台以天皇近衛旅共八鎮一旅近二十七萬陸軍。

    在海軍方面,不僅有「大和」、「武藏」、「葛城」、「九州」四艘超過萬噸的大型戰列艦即將編入序列,日本還從英國購買了「吉野」號快速裝甲巡洋艦,這艘裝甲厚113mm,可以輕鬆跑出23節的全鋼質快速裝甲巡洋艦,綜合了穹甲巡洋艦和鐵甲巡洋艦的長處,是這個時候的世界第一快艦,在歷史上它曾經是北洋水師的噩夢。此外,還有在法國幫助下建造的「三景艦」松島、嚴島、橋立三艘防護型穹甲巡洋艦,以及日本自行建造的秋津洲號、八重山號和高雄號。

    「三景艦」每一艘都裝備有一門口徑320mm的**,理論上可以輕易洞穿「定遠」級鐵甲艦那堅不可摧的鐵甲堡。雖然歷史上「三景艦」裝備的這幾門**因為射界太小以及機械故障的原因,僅開了幾炮就偃旗息鼓,根本沒能派上用場,但他們理論上還是存在擊沉「定遠」的可能性的,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中日之戰來臨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只有天知道。

    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在這幾年直逼中國。由於方懷帶來的蝴蝶效應,使得在甲午戰爭前一直保持中立的英法兩國,提前倒向了日本。也使得日本的實力比歷史上強大得多,英國人向來不習慣親自上陣與敵人對搏,但收買走狗、借刀殺人絕對是他的強項。而這個時代的日本,他們的人口數是德國和法國的總和,擁有武士道精神培養出來最為堅忍優秀的士兵,他們缺的是錢,是武器。日本政府幾乎是掏光了他們國民口袋裡剩下的最後一個銅板,以瘋狂地發展他們的軍事力量。

    但現在這些都解決了,英國和日本一個出錢出槍,一個出人出力,為了對付東亞俄國與中國的結盟,兩者一拍即合。

    對於一手經營出這樣有利形式的伊籐博文,佐佐木甚三郎是極為敬佩的,本來清國在中法越南戰爭和中英緬甸戰爭展現出來的實力,確實嚇倒了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