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三十章 文 / 半生恨雨

.    萬里長城是分隔關內與關外的標線。明代時將長城延伸修築到大海中,因像個龍頭一樣,故稱為「老龍頭」,老龍頭是萬里長城的最東端。而被稱為「關要鎖匙無雙地」的山海關就位於這裡。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達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年地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

    山海關的城池周4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厚7米。座主要城門。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而關上的「天下第一關」幾個字.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相傳.最後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

    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長城博物館等長城建築。屹立城關

    雄視四野。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北山長城的雄姿,長城蜿蜒。烽台險峻、風景如畫,;南邊地大海也朦朧可見,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礡。「京師屏翰、遼左咽喉」名不虛傳。

    作為有明以來最重要的關卡。這裡一直駐守著重兵,即便是進入清代以後。地位稍稍有所下降,但也長期有一鎮兵力駐紮。自從裁撤綠營,編練新軍以後,全國各地的駐防軍都被發配往邊疆屯田,而唯獨有山海關的三千多綠營不減反增。

    離城樓不遠處就是連通關內與關外地京奉鐵路,據說這條鐵路已經延伸到了吉林,並且繼續向北面的齊齊哈爾延伸而去。這時從東北方向開來一大哨人馬,接踵磨肩的人影擠滿了鐵道兩旁的拓路。這哨人馬幾乎是以急行軍地速度開進著,前面騎兵開道,後面的士兵都在跑步前進。

    雜亂的腳步聲終於把關上睡眼惺忪地士兵驚醒,連忙拉了拉管事地把總。揉了揉眼睛,那把總也被眼前地情景嚇了一跳,連忙傳令關上士兵戒備,自己則藉著火光努力向外看去。

    直到看清了來兵的樣子,那把總才鬆了一口氣,轉頭向周圍地士兵道:「沒事,沒事,是自己人。」

    剛才發現來人的那個士兵對把總道:「三哥,這些旗兵怎麼趕得這麼急,莫不是有什麼事發生吧。」

    那被稱為「三哥」的把總癟癟嘴道:「只不準是英國人又派援兵了,朝廷要調這些老爺兵去救火,反正關我們個屁事,我們只要看好我們的差使就行了。」說著又不忿自己被吵醒,遂唾道:「真他娘的晦氣,這深更半夜的。交個人去給他們換了關防,讓他們趕快走,老子可沒精神伺候他們。」

    底下士兵答應一聲,一溜煙跑下去打開了城門。「你們是哪一個師的?關防文書呢?」

    把槍向拐棍一樣杵在地上的士兵大喊,不過迎接他的卻是一枚西瓜式手榴彈。

    「轟」的一聲,把關上的士兵全都嚇傻了。而關下的騎兵則像風一樣捲入山海關內,亂糟糟的槍聲響徹長城內外。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山海關綠營只堅持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被全部掃清,三千士卒全軍覆沒。攻擊他們正是榮祿率領的正紅旗十三師。

    就像預料的那樣,關外四旗早已離開了他們的駐地,秘密向京師靠攏,一待京中起事便揮兵南下。京城現在只有一個禁衛十二師駐防,拿下了京師就等於控制了朝廷。

    紫禁城,太和殿。

    「奴才辦事不利,待微臣率兵趕去時,禮親王世鐸,刑部尚書剛毅等人已潛逃出城,只抓到慶親王奕劻、端親王載漪一干人等,還請皇上發落。」葛依克勒.全亮身穿鐵黑色的禁衛軍少將軍服,語言鏗鏘地道。

    方懷揮了揮手,淡淡地道:「卿一夜辛苦了,暫且站到一旁,稍後自有封賞。」

    「謝皇上。」葛依克勒.全亮馬靴一併,站入武官的隊伍裡。

    方懷這時目光一轉,寒氣森森地望向跪在殿中的奕劻、載漪等人,臉上冷得幾乎可以滴出水來。

    瑟瑟發抖的奕劻感覺到方懷地目光。不由大叫:「皇上饒命,皇上饒命,臣等乃是受奸人唆擺,一時糊塗……」

    「拖下去砍了。」聽到方懷從牙縫中擠出的聲音,殿前武士蜂擁而上,將猶自絮絮叨叨的奕劻等人拉了下去。一場光緒朝最大的清洗開始了,這場清洗牽連人數多達上萬人,四品以上被殺的官員達68之多,據說那個月京城井裡打出的水都是紅的。

    太和殿上。奕鐸、剛毅等人逃竄,必然引來叛軍作亂,適才快馬回報。叛軍偷襲山海關,山海關守將黃齡以下三千餘士卒全部陣亡,如今叛軍號稱二十萬已直逼京師而來,皇上當早定對策。」

    方懷的目光在殿中文武百官地臉上掃了一圈。大多數人的神情都是眼巴巴自己。沒有移宮躲避的好處在這一刻終於顯現出來,昨夜的那場戰事雖然頗為激烈,但因為主要控制在鍾秀宮附近,所以對皇城地損傷並不大。又經過一夜的搶修,待到今早上朝的時候,幾乎已經看不出激戰的痕跡。

    自然而然。昨夜那險之又險地情形在某些有意無意的誘導下。就變成了皇上早已洞悉賊情。故意設下圈套引賊出動,最後將之一網成擒。加之最近與世鐸一黨走得頗近的裕祿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還悠悠然屹立於朝堂之上,更是坐實了百官心中的想法。一切都掌握在自己頭上這個少年皇帝地手心裡,這讓朝臣對方懷的手段又敬畏了三分。

    方懷面上沒有什麼表情,心中卻對慈安的目光多了一分敬佩,要是當初按照自己地辦法,紫禁城定被打了個稀巴爛,而今日朝堂上必然是一片人心惶惶。

    方懷看了看扶病上朝,站在武官第二位地左宗棠道:「左卿家,依你看來,當前之局該當如何應變?」

    「咳……咳……」左宗棠喘了兩口氣,在一個小太監地攙扶下站了出來。方懷見了,道:「小德子,給左卿找個座位來。」

    「謝皇上。」左宗棠雙手顫巍巍施了一禮,挨著凳子坐下了:「臣以為叛軍雖號稱二十萬,但能戰者不過正紅、鑲紅、正藍、鑲白四師,而京城雖只有禁衛十二師,但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丁汝昌的鑲藍旗在山東,馬玉昆地三十八師在河南,劉士奇的三十四師在山西,舒連喜的二十七師在察哈爾均只需數日可至,江南的第二軍團也可乘火車北上待到勤王大軍雲集,叛軍不戰可破。」遍數同光兩朝,第一名將屬左宗棠其誰,聽到左宗棠這樣說,文武百官臉上均有喜色。

    「只不過……」左宗棠此時話鋒一轉:「前些日聽聞俄國在我邊境復又集結重兵,聯想到今日,不難想見其與叛軍定有勾連。叛軍是小,俄軍是大,一旦讓其乘火打劫佔了我關外土地,要想再請其出去,怕是難上加難。」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奕乃我大清龍興之地,萬不可落入他人之手,當務之急乃盡速平定叛亂,不使俄國有啟釁之機。」

    方懷似有似無地看了奕

    所見,該如何下手呢?」

    奕亂,外復與英吉利此等強國為敵,非明智之舉。前日聞聽英國有畏懼我天朝之心,遣使求和,不如答應其條件,暫與之修好,英人對俄國素有戒心,若能再聯合德國與美國友人,對其施加壓力,必能令俄國知難而退,而我亦可以從容抽調兵力平定叛亂。」

    「你是要朕與英國人求和?」方懷的語氣復又森冷起來。

    奕之患,請皇上先除國賊。」

    方懷凝視奕由噤若寒蟬,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這位皇上的性情,此時站出來說話搞不好就要腦袋搬家。於是,頗有些陰森的太和殿中靜得滴水可聞。

    「皇上……」奕給你們,朕不管了。」說完轉向彭玉麟道:「傳令丁汝昌、馬玉昆、劉士奇、舒連喜,讓他們盡速率兵前來京師,還有讓劉銘傳帶他地第二軍團到上海換乘火車和火輪,盡速北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