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零七章 驕兵 文 / 半生恨雨

.    1886年6月上旬,原駐防江南的第一軍團六個師,匆忙集結在就近港口,分批次裝船南運。到13日,首批第一師第一旅8000兵已經在陶公港登陸。而攻擊至詠縣附近的第四師也一面修整一面作出試探性攻擊。

    本來這場戰爭只是國際大勢的一個縮影,所謂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在英國內亂的情況下,這場規模並不算大的局部戰爭眼看著可以落下帷幕了。英國人已經擺出了談判的姿態,剩下的事情應該在談判桌上解決了,從來沒有人認為中國真的能撬動大英帝國這個龐然大物。

    但是沒想到緬甸戰局打成了僵持,雙方延曼德勒一線對峙的情況下,中**隊竟然分兵突進馬來半島!一下子跳出緬甸這個棋盤,開闢了第二戰場!對兵學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中國佔領馬來半島後,他們就可以利用他們暫時佔據優勢的海軍,不斷向緬甸投入部隊,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造成對緬甸英軍的絕對優勢。

    在這場戰爭以前,世界大多數人對中**隊的作戰方式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騎馬衝鋒,像成吉思汗掃蕩歐亞大陸的那個樣子。但是中國,這個彷彿突然覺醒的國家,竟然玩出這樣大的手筆,陸軍包抄,海軍協同配合。一些報紙甚至把指揮第四師千里突進的馮子材稱為「東方的漢尼拔」。聯想到緬印邊境越來越緊張地局勢,難道中國真的要和英國爭奪整個遠東的殖民地。恢復歷史上這個國家的勢力範圍碼?

    這個時候在緬甸的英國遠征軍指揮部裡一片陰雲密佈。不久前他們接到了馬來亞傳來的消息,駐守馬來的英第11師已經發現了的那支中國部隊。英第11師已經在馬來亞北部修築防線,不過從中國傳來的消息說,他們已經將原本駐守本土地一些部隊裝船南下。如果那支從緬甸溜過來的中國部隊得到加強的話,以英第11師的兵力住。所以信上一再要求能從緬甸抽調援兵前往支援。

    不過艾勞弗德-恩裡克只是象徵性地抽調了孟加拉第二師地一個團前往。他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在他看上去能指揮的部隊有七八萬人,光番號就是近十支,這對於英國袖珍型的陸軍規模來說,已經算是十分龐大了。但他要面對地是一個從印度到緬甸再到馬來的廣大戰線,中**隊不僅兵力超過他。而且在叢林的掩護下,機動能力也遠勝英軍。所以防守上有所取捨是必然的。他已經盡量把握住戰場地重心了,只要保住曼德勒,最少可以保住半個緬甸。

    但中國不愧是兩千年前就誕生了完整戰爭理論的國家。竟然跳出了這個棋盤,把尖刀插向最薄弱、也是最重要的馬來。

    現在遠征軍地指揮部裡,擠著一大群參謀和師旅長,都在低聲議論著這個時候該怎麼辦。整個指揮部裡迴響著「嗡嗡」地噪雜聲。

    「這次又是那只山地地獵豹,這麼遠的距離,真是一群中國瘋子。現在我們應該放棄曼德勒,退往仰光。把孟加拉第2、第3師和印度第7剩下地幾個團解放出來,把它們投入到馬來戰場。」

    「中國人的目的就是奪取曼德勒!這樣就可以佔據緬甸的交通樞紐,關閉我們和印度的聯繫。到時整個印緬邊界都暴露在中國人面前。如果他們向西衝向印度。那裡又會變成一個馬來。」

    「我不能理解中國人是怎麼支持這麼多部隊的,遠征軍有海軍的支持。彈藥補給都不能完全保證。緬北都是山地,又沒有鐵路通行,他們的物資是怎麼運送的?」

    「中國的事情永遠不能用軍事學去考慮,據說他們的軍隊有幾十萬民夫用那種落後的運輸工具為他們搬運。要知道他們擁有將近五億人口。五億,這是個多麼恐怖的數字!」

    「好了,現在不是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解決馬來面臨的危機。」

    ……

    聽著手下參謀軍官沒有提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建議,遠征軍參謀長約翰米希爾中將皺起了眉頭。他看向上首的遠征軍司令艾勞弗德,現在能解決遠征軍危機的希望就寄托在他身上了。「司令官閣下,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勞弗德此時只是望著馬來半島的地圖呆呆出身,馬來採取守勢,這恐怕是出自那位當拿總督的手筆。如果他接到暹羅人的消息時,能夠果斷出擊,尋找那支中**隊決戰,雖然中**隊有兩萬人,但從緬甸到馬來,他們已經疲憊不堪,這個時候部隊的戰鬥力完全不能按平時來計算,可惜……

    「現在只能寄希望於我們光榮的皇家海軍了,希望他們能為我們再帶來一次特拉法加大奇跡。」艾勞弗德目光炯炯,一頭白髮無風自動。

    藍天、白雲、清風,藍色的海、白色的沙灘、綠色的椰林。在這處處可成畫的美麗地方此時卻摻進了一絲不和諧的顏色,暗紅的血液沾滿了這裡肥沃的土地。

    詠縣是馬來與暹羅交界的一座大鎮,控扼著南下馬來的峽口。過了這個峽口,一直到新加坡,都是開闊的海岸平原,無險可守了。想要保住馬來,陸上必守詠縣。所以英國駐馬來西亞總督當拿將他能湊起的力量完全佈置在了這裡,欲與中**隊決一死戰。大概有一個十英軍和一萬多馬來軍的樣子。

    第一師大的行軍縱隊,沿著暹羅那不平坦的土路向南直進。陶公港已經被第一師拋在了身後。現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詠縣。

    馬匹、大炮、大車、和滿地翻滾向前的穿著藏青色軍裝的士兵。路上的煙塵捲起老高。任誰看著自己手下這種氣勢,都有一種揮斥方遒的感覺。這支部隊的直系長官丁槐現在就是這樣。

    對於現在威名赫赫的第四師和有「草原之狼」稱號的第六師,丁槐一向不服氣得很。當年淮軍被稱為「天下第一軍」的時候,第四師還不過是團練武裝,第六師更是一群土匪。第一師不過是沒有得到機會,不然早就斬獲無數了。看著自己同在陸軍學堂的幾個同學,不管是在新軍六鎮哪一鎮,都立下了或多或少的戰功。那個張士遷,打下港之後,拿著繳獲法軍的一把苛爾特手槍在自己面前炫耀。丁槐當時就覺得血衝上了腦門,還頗和張士遷惡言相向了幾句。這次攻打詠縣,他是再也按捺不住了,直接從第四師手裡搶了主攻任務。

    幸好第一師的師長是始終沉穩的聶士誠。他在馬上抽了一鞭子,趕上丁槐道:「定然,詠縣的英軍和馬來軍動向如何?」

    此時一臉意氣飛揚的丁槐眸子裡精光閃爍:「根據騎兵的偵察和情報匯總,詠縣的敵人有點實力的不過是英第11師,那些馬來響撒腿就跑的主。而那些英軍為了防止咱們繞過詠縣,現在已經被調動得到處都是,詠縣那裡不過三千多人,我一旅有把握在一日之內打下詠縣。」

    下的人馬就會變成驕兵。把一切準備做足了,好好打這一仗。」丁槐答應了一聲。

    前哨戰是在6月14打響的,第一旅在由東向西十餘里的戰線上全部展開,輪番發起了攻擊,攻擊重點指向詠縣。然而經過14日一天的激戰,幾乎是毫無進展。

    英軍的戰鬥力遠超出了第一師的想像,以他們為主的詠縣外圍陣地經受了第一旅三個團的反覆衝擊。炮火打得是連天接地。但是英軍士兵都很沉得住氣,火力組織得極好,射擊也極準確。第一師在主陣地前丟下了數百具屍體,傷員更多。其他陣地的馬來軍受到鼓舞,守得也很頑強,幾次和一旅部隊展開肉搏。也牢牢的守住了陣地。

    天色已經黑了下來,一旅的二十多門山野炮還有一發沒一發的朝敵人陣地發射。偶爾炸出一團紅光和煙霧。陣地前一旅官兵的屍體,在這點光線之下,更顯得醒目。

    丁槐紅著眼睛,袖子捲得老高。對著百多個同樣兩眼通紅的第一旅軍官訓話:「咱們第一師不能就這麼栽了!死在前沿的忠勇弟兄的屍體都搶不回來!我們這些當軍官的,平時都指揮弟兄們上去拚命,今天也該咱們為死去的弟兄上去拚命了!把屍體都給我搶回來。我命令,立即發動夜襲!英軍有什麼了不起?我倒要看看到底誰才是爺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