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六十章 把我埋在這裡 文 / 半生恨雨

.    經過一番激戰,槍聲停止。埋伏的英軍因寡不敵眾,藉著密林逃之夭夭。

    而撤退的聯軍已經損失慘重,血淋淋的草叢中,橫七豎八躺著全是聯軍士兵的屍體。

    「政委,政委哪去了?」士兵一邊呼喊著自己的政委,一邊在林子裡翻騰,掀開炸倒的大樹,扒開密密麻麻的灌木叢,還查驗了一具具屍體。就連剛才被胡有慶救了的義軍士兵也加入進來

    一個參謀長在土坡下的草叢中找到了胡有慶。胡有慶倦縮著身子,躺在厚厚的枯草上,四週一片血漬。眾人撲了上去,發現胡有慶胸部、腹部各插著一塊彈片。

    第四師一旅旅長蔣宗漢俯下頭,把耳朵輕輕貼在胡有慶的胸脯上,聽到游絲一樣微弱的搏動。

    這時胡有慶突然輕輕咳嗽一聲,醒了過來。

    「政委還沒死!」蔣宗漢輕輕抱起胡有慶,他抑著頭,放開喉嚨,對著旁邊的官兵大聲喊道。

    政委還有救,旁邊的士兵喜極而泣。光緒九年,鎮南關之戰,他也曾身負重傷,不也挺過來了?況且,在目前危難之際,這支殘破的隊伍,還在指望著他。怎能沒有他呢?

    蔣宗漢叫來擔架,抬著胡有慶急速北撤。經過一夜趕路,大軍終於出了杜巫峽谷,再往北走兩天就到了曼德勒。

    可是,胡有慶自覺傷勢沉重。這回怕是挺不過去了。此時他的生命之火就像風前地燈盞,忽忽閃閃,隨時可能熄滅。

    甦醒過來後,胡有慶開始為自己預備後事,見師部主要軍官和各團團長都在身邊,他囑咐道:「我殉職之後,由一旅旅長蔣宗漢接替我指揮。」

    眾軍官難過地點點頭:「政委,翻過前面那座大山,就有一座村莊。你一定得挺住。」

    胡有慶讓人攙扶中坐了起來。那失神的雙眼,遙望天際:夜幕低垂,穹隆寂寥,月暗星稀。唯有那北斗星依稀可辨。這時,一顆隕星劃過長空。日蝕月虧,隕星流石。本來是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胡有慶飽讀詩書,又投筆從戎。從來不以此類子虛烏有之事為意。可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卻勾起他滿腔哀涼。望著那顆逝去的流星。他歎了一聲:「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蹲在旁邊的士兵聽了胡有慶這句話,心頭不禁一陣震顫:這位頂天立地的錚錚男兒。壯懷激越以國家天下為己任的漢子。什麼時候說過這種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話語?

    彌留之際。胡有慶仰望長天。到緬甸作戰,寸功未建。喪師辱國。他自己沒能轟轟烈烈戰死沙場,而是倒在撤退路上,死而有憾哪!

    臨終之前,他緊緊地抓住蔣宗漢的手,說:「我死之後,就把我埋在這裡,這裡明朝時也是我中華地土地,我要看著你們打回來,收復我中華的大好河山。」

    胡有慶的生命終止在1886年25臨晨3時。享年32歲。

    照看胡有慶的遺願,蔣宗漢命令工兵上山砍來一棵堅硬無比,長了百年以上地番龍眼樹,造了一口大棺材,將師長厚殮。棺材前頭,放著一束開放著藍色小花的芸香草。

    第四師官兵扶棺前進,一路悲聲不絕。就連各族義軍士兵也默默站在路邊,向這位可敬的將軍致敬。

    最終蔣宗漢讓人把胡有慶葬在了伊諾瓦底江邊的一座小山坡上。山坡下,舉著火把遠征軍士兵把伊諾瓦底江地江水照得如血一般鮮紅。

    克欽山。

    霍爾博特和亨特灰頭土臉地看著中**隊絕塵而去的方向,中國人這場逆襲的猛烈程度實在出乎他們的意料。

    這些中國人完全不按軍事規律形勢,在自己騎兵兩翼包抄地時候,竟然不是鞏固後衛,退出自己的包圍圈。而是不知死活地向前衝,一頭扎進自己編織的口袋裡。

    在這樣地時候,他們仍然不停地往前衝,結果就連自己包抄他們地騎兵也落在了他們後面,他們就像一把錐子最終捅漏了口袋。

    亨特上校心有餘悸地整了整自己地軍服,剛才中**隊一度對他們的軍旗發起了衝鋒,逼得他們三次遷移了指揮所,這支軍隊實在太可怕了。

    「霍特,為什麼我們一

    地中**隊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如果中國的軍隊都有到的這支部隊這樣的戰鬥力,我對大英帝國在遠東的這場戰爭表示悲觀。」

    霍爾博特拿著望遠鏡,呆了半響道:「也許我們遇到了一支中國的王牌部隊……不過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打垮敵人的王牌。」說著話,霍爾博特攤開一張地圖道:「這支中**隊已經是一支孤軍,在他們周圍有我們五個師的兵力,他們沒有糧食、沒有彈藥補給,他們甚至連帳篷也沒有,我們只要慢慢收攏包圍圈就可以抓住這隻猛獸,我把這次作戰計劃稱作『狩獵』。」

    「可是第15師和第17師還沒有跟上|||如果這支中**隊在我們南北線合攏之前跑了出去怎麼辦?」

    霍爾博特聽了毫不擔心道:「亨特,你應該好好看看緬甸地圖,看看我們的包圍圈有多大,中國人要想跑出去,必須在五天內走完兩百英里的路,除非他們是獵豹,才能在緬甸的山地裡走得這麼快。」

    欽察關戰敗,左宗棠病倒,胡有慶戰死,馮子材下落不明,接連的壞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樣飛回京城。

    朝中的局勢開始了新一輪的動盪不安。

    「知道嗎?南面打了敗仗了,聽說折了還幾萬人馬,你說吃了飯沒事做去招惹洋人幹什麼,這不是自找不痛快嗎?」

    「還不是左季高和彭雪琴那群人弄出來的妖蛾子,唆使皇上妄起戰端,圖惹外辱,實在是國之佞臣。」

    「誰說不是呢?國事就是敗在這些人手裡,仗著皇上的寵信,沐猴而冠,以為自己就是個人了。」

    前段時間一直被方懷打壓得很慘的主和派這一次終於抓住了機會,他們不敢指責方懷的不是,而是把矛頭對準了方懷身邊的左宗棠、彭玉麟等人。彈劾他們的奏章擺滿了方懷的書案,其中以治左宗棠兵敗之罪的折子最多,說他「驕橫跋扈」、「喪師辱國」,真可謂是言之鑿鑿,其言惶惶啊。

    方懷隨便瞄了一眼就把這些奏折丟在了書案上,作為一個領導人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識人之明。後世的歷史早就幫他分清了忠奸,辨明了善惡,他對每一個人的才能和性格都瞭如指掌,這樣的情況下,向他進讒言實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只能讓他更清楚朝中局勢,他就像一個早就瞭解劇情的觀眾,冷笑地看著那些丑角的表演。

    欽察關戰敗未嘗不是件好事,缺少重武器、後勤供應不利的遠征軍如果一直打這樣的攻堅戰、消耗戰才是方懷最頭痛的事情。現在部隊雖然損失慘重,但起碼保住了元氣,經過一番補充又可以投入戰鬥,而且戰爭的方式也重新回到遠征軍擅長的山地叢林作戰上來了。

    「皇上,這段日子,我們用購買的德國槍炮和美國槍炮裝備了二十五,二十六,三十,三十個師,加上護國一師、護國二師、禁衛十一師、禁衛十二師、正紅旗十三師、正黃旗十四師、鑲黃旗十五師、正白旗十六師,共有12支可用之師。另外,第5、第18和第19師都已經整裝待發,是否要下令讓他們開赴緬甸?」彭玉麟代替左宗棠掌管兵部後,將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條,他踏實、沉穩的作風讓方懷很是放心。

    「暫時還不用,軍隊太多我們的後勤補給也跟不上去,還是先派第五師過去。封徐邦道西南集團軍代總司令,總理緬甸軍務。」方懷想了想道。

    「臣遵旨。」

    「醇親王。」方懷這時轉向站在彭玉麟身前的奕譞道:「你代朕去接左宗棠回來,跟他說,這次是朕的錯,不怪他。宮裡的藥材你儘管挑,除了御醫,你再去聘請兩個德國或者美國的名醫回來,盡心為這個國家辦事的人,絕不能虧待。」

    彭玉麟這時道:「那胡光馤呢?皇上預備怎麼處置?」

    「晉中將軍銜,入英烈祠。他最後說的那段話裱起來,掛在養心殿裡,各大報紙上一律轉發,朕要讓世人知道,那些緬甸的將士為這個國家做了什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