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原因 文 / 半生恨雨

.    阿巴甸,西南集團軍第四師軍營。

    院中一柄三尺七寸長的鬼頭大刀舞得猶如一團白雪,寒光四射。整套刀法如行雲流水,絲毫不見停頓錯亂之處。看得站在一旁的衛兵目不轉睛、心馳神搖。

    這時第四師政委胡有慶大步走了進來,笑瞇瞇地看著舞刀的身影。舞刀的人刀光一手,擺了個立刀式,鬼頭大刀還交左手。

    胡有慶從警衛員手裡接過擦汗的毛巾走了上去,笑道:「師長老當益壯,可比三國時蜀國大將黃漢升啊。」

    「老了,現在一趟刀下來就上氣接不上下氣。」馮子材笑著用毛巾擦了擦汗,看向胡有慶道:「成和這麼早來找我可是有什麼事嗎?」

    胡有慶微微一笑道:「我是特來給師長報喜的,咱們有仗打了。」

    「哦,」馮子材眼睛一亮,道:「成和有話快說。」

    「我剛從左大帥那裡回來,緬軍打了克欽山三天,已經支持不下去了。疆括王子同意了幾位族長的話,由我軍代替他們進攻,現在義軍都已經撤下來了。」

    「早就該這樣了。」馮子材聽了高興地把大刀一丟,然後對站在一旁的警衛員道:「去,把方友升給我叫來,老子這回要拿英國人的腦袋當夜壺。」

    警衛員聽了應聲跑了出去,不一會就把駐守在阿巴甸的第四師第二旅旅長方友升找了來。

    當年鎮南關一戰,第四師力抗三倍於己地法軍。成就了馮子材的赫赫威名。其實在當時,他手下的將領,如王孝、蘇元春、王德榜、魏綱、陳嘉、蔣宗漢、方友升等人,都是一時之選。

    如今,王孝、蘇元春已是西南集團軍軍第十八師和第十九師師長,原本出身湘軍的王德榜與魏綱也被朝廷任命第二十五師、第二十八師師長,只有陳嘉、蔣宗漢和方友升仍留在第四師。

    不過,方友升雖然只是個旅長,但第四師的一個旅有三個團。比起帝國一般的野戰師也僅少一個團,而且方友升是少將軍銜,這已經可以和其它野戰師的師長平起平坐了。

    胡有慶這時走到攤開的地圖前,看著方友升道:「據緬軍從下緬甸得到的消息。英軍地援軍已經到了,正在向這裡急進。大帥的意思是要我們在八天之內攻下欽察關,打通通往曼德勒的道路,所以你們必須要盡快拿下克欽山。」

    方友升一拍胸脯道:「師長。政委,你們就放心,兄弟們早就準備好了。要是都是英國鬼子或許還要費點功夫,就他們那群印度走狗。拆了他們骨頭燉湯都不夠。」

    馮子材聽了哈哈大笑,花白的鬍鬚一陣抖動:「我就喜歡你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地勁頭,這些天看那幫緬軍神氣活現的真他娘的生氣。你上去要給我博個滿堂彩。好好教教他們怎麼打仗。」

    「是。師長。」方友升馬靴輕碰,行了個軍禮。

    胡有慶見了搖搖頭道:「要注意團結。不要讓底下的部隊有過激地言語。強龍不壓地頭蛇,咱們以後還有很多事要靠人家幫忙。」

    方友升點點頭:「是,政委。」

    密埃河谷底英軍指揮官施帕德少將,正了正身上的軍服,大步向奔馳而來的馬隊迎了上去。

    遠征軍司令官巴克萊中將和參謀長約翰米希爾中將走馬上跳了下來,施帕德身後的一列軍官整齊地敬禮。

    「聽說我們地對手已經對你的正面陣地發起了進攻,戰鬥進行得怎麼樣?敵軍的戰鬥力如何?」巴克萊中將摘掉手套,一邊向軍官們還禮一邊道。

    施帕德少將面帶輕鬆地笑道:「在我地正面最少發現了五萬人,不過他們猛攻了三天也沒有突破我兩個團把守地一道防線,現在克欽山仍在我軍手中,這樣地對手實在太乏味了。」

    約翰米希爾參謀長此時出聲道:「有沒有發現中**隊?」

    「暫時還沒有。」施帕德少將答道。

    老沉的參謀長皺起了眉頭:「你要小心,中國人隨時可能加入到戰局中來,給你突然一擊。他們可不是那些土著可以比地。」

    施帕德少將面帶輕蔑地道:「到現在我只動用了一半的兵力進行防禦,如果不是您嚴令我們不許反擊,也許現在我們已經擊潰他們了。聽說北面的防守比較吃緊,不如將第七和第九步兵團調到北線去,我這裡有四個步兵團已經足夠了。」

    正在觀察陣地的巴克萊中將優雅地轉過身道:「北線就目前而言對我們並不重要,只要你守住了密埃河谷,即便是中國人和緬甸人突破北線防禦,甚至攻下了曼德勒,我們也可以重新打回來。現在中國人不過是靠

    積累的物資在和我們作戰,他們的後勤補給要穿過北大片山區,根本不可能跟得上消耗。我們現在就是要把中國人吸引到曼德勒周圍,讓曼德勒變成一座巨大的絞肉機,將中國人與大英帝國對抗的膽量絞碎。」

    約翰米希爾中將在旁邊道:「近期蘇丹的叛亂大有擴張,甚至有危及到埃及的情勢。埃及關係到帝國通往印度的生命線,政府已經決定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平定蘇丹叛亂上去。還有,俄國的中亞細亞集團軍已經進入阿富汗,如果讓俄國佔領阿富汗,將直接威脅到印度。所以我們必須盡快解決緬甸戰事,逼迫中國人求和,以騰出緬甸的兵力。」

    施帕德少將道:「我不明白政府為什麼不直接出兵中國,就像上一次戰爭一樣,攻下中國的國都,那樣不是逼中國投降最快的方式嗎?」

    「我們是軍人,這些不應該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巴克萊中將淡淡地看了施帕德少將一眼,不過他還是解答了他的問題:「中國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樣子了,他們現在有了海軍。」

    後世對英國在與中國的這場戰爭的態度一直眾說紛紜,不過中肯的說,英國其實沒有料到會在緬甸與中國交手,而中俄的聯合更是讓英國上下跌碎了眼鏡。這份由方懷主導,越過大多數政府官員,秘密與俄國簽訂的盟約在這個時候漸漸現出了端倪。

    俄國已經開始在膠州灣修建軍事港口,而以海參威為基地的俄國遠東艦隊也開始頻繁向南巡航,甚至與集結在澎湖列島附近的中國南北洋聯合艦隊進行了一次演習。若是出兵中國本土,不排除俄國遠東艦隊有參戰的可能。

    英國一直對俄國和中國這兩個「野蠻蒙昧的龐然大物」警惕得很,現在這兩個龐然大物竟然聯合了起來,英國政府立刻看到了自己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方向面臨的危機。

    這個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剛剛經歷過18751884黑暗時代,雖然在噸位和軍艦數量上還是排在世界第一,但面對列強海軍的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在擔任海軍作戰中樞的戰鬥艦(主要是大型battleship)數量上,皇家海軍還落後了法國。

    1885年,英國皇家海軍擁有19艘戰鬥艦,而法國擁有史上是21艘,不過由於「巴雅」號被中國俘虜,所以只剩下過這還不是英國皇家海軍所擔心的,畢竟俄國只擁有7艘戰鬥艦,即便加上中國的5(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皇家海軍仍然佔優勢。真正令英國皇家海軍擔心的是俄國和中國的鐵甲巡洋艦隊。

    與英法的巡洋艦隊主要由防護巡洋艦構成不同,俄國歷來有建造鐵甲巡洋艦的習慣。歷史上第一艘鐵甲巡洋艦「海上將軍」號就是由俄國建造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與各國的情勢分不開的,英國、法國的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他們需要能夠巡遊各地的高速巡洋艦以完成為商船護航、鎮壓殖民地叛亂等任務,鐵甲巡洋艦相對較慢的航速顯然並不適合,而且世界各地的船塢大多數沒有歐洲船塢的規模,沒法對鐵甲巡洋艦進行有效的維護,所以英法兩國的艦隊中還有大量木質船殼的巡洋艦。

    這樣的情況對還在為好的出海口奮鬥的俄國就不存在了,而且俄國也沒有英法那麼有錢,他的巡洋艦更多的時候要擔任戰鬥艦的角色,所以俄國建造了大批的鐵甲巡洋艦。而另一方面,中國的巡洋艦隊也在朝著這一方向發展,現役的「海天」號重型巡洋艦、「南琛」、「南瑞」、五艘「武」字級巡洋艦以及正在福建馬尾船廠建造的「神武」號,在德國建造的奧爾登堡改進級巡洋艦「海」號都屬於鐵甲巡洋艦,屬於防護巡洋艦的僅僅只有「開濟」、「寰泰」、「鏡清」三艘。

    這樣問題就來了,雖然這些鐵甲巡洋艦不可能是戰鬥艦的對手,但畢竟身為巡洋艦,它們的速度還是要比戰鬥艦快上一些,尤其是中國那幾艘最新式的鐵甲巡洋艦,航速可以達到18.5。他們只要下決心不和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決戰,而把目標放在後勤補給的貨船上,就將給皇家海軍帶來大麻煩,那些木質船殼的護航巡洋艦可不是鐵甲巡洋艦的對手。

    從馬六甲到中國北方,這漫長的補給線一旦讓中國卡住了一點,其結果就將是毀滅性的。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寧願在緬甸投入更多的兵力而不願出兵中國本土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