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劃 文 / 半生恨雨

.    三天過去,克欽山前激戰過的密林,像遭了颱風和雷擊。樹身東倒西歪,傷痕纍纍;樹冠枝殘葉缺,稀稀拉拉。灌木和草莽中,橫七豎八,躺著一具具屍體。

    「沖,給我衝上去,一定要把克欽山給我拿下來。」薩丹度雙目赤紅地揮舞著緬甸傳統的那種彎刀,這幾天的損失已經讓他陷入半瘋狂狀態。當初他帶到緬東的一萬多羽兵現在剩下不到六千人,而義軍其它各部也是傷亡慘重,屍體丟得滿山遍野都是。但就算這樣,他們連英軍第一線陣地也沒有拿下來。成千上萬義軍像趕鴨子一樣亂哄哄地朝英軍陣地衝去,一沒有隊形二沒有出擊序列,機槍和火炮一開,就像嚇得抱頭鼠竄。執法隊一連槍斃了數十人也無法阻止潰敗之勢。

    克欽山南面的一座山嶺上,第四師炮兵旅上尉何勇一邊盯著炮兵觀察鏡一邊道:「靠,看他們打真他娘的費勁,這麼久連座破山頭都沒有拿下,還咱們第四師三個山頭也拿下來了。」

    旁邊同樣肩膀扛著三顆銅星的王登雲上尉道:「也不能這麼說,那些緬甸義軍畢竟沒有經過專門地軍事核訓練,能打成這樣就算不錯了。」

    這時英軍又開始對衝擊陣地的緬甸義軍進行火力覆蓋,毫無組織的緬甸義軍被打得四散奔逃。何勇指指遠處的戰場道:「這些緬甸人膽小如鼠到這個樣子,也叫打得不錯?」

    王登雲拍拍何勇的肩膀道:「這些義軍畢竟是我們地友軍。政委不是經常跟我們說要注意團結。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他們是緬甸的地頭蛇,我們要想在這裡打敗英國人,拿回咱們的那些權益,還要靠他們。你沒看就連大帥都讓著他們嗎?你還有啥不服氣的。再說英軍的防禦工事還是修得挺不錯的,交通壕、掩蔽所、連環地堡群,有板有眼。」

    「那能跟第二師比?去年秋操,第二師守的那座山,哪個師能把它啃下來?最後還不是咱們第四師出馬。才贏了第二師。」

    「那是第二師沒有料到咱們可以從懸崖方向發動攻擊,被咱們摧毀了他們的重炮陣地。但就是這樣,咱們也損失慘重,最後還是憑小分才贏的。」

    「贏了就是贏了。你以為第二師地那些妖怪滿天下都是啊……」

    薩丹度周圍的義軍首領一個個都低著頭,沒有人出聲。一直以來,他們都忽略了密支那、臘戌、景棟、東枝這些英軍重點把守的城鎮都是由中**隊參與攻下來的,他們大多只是在緬北山區和幾十幾百人地英軍小隊交過手。根本沒想到有完整陣地依托的英軍會如此強大,那鋪天蓋地的子彈、不停掃射的機槍、呼嘯著地火炮,構成了一道嚴密的火力網,任何企圖撕開這張網的人。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大將軍,非是我等不努力,只是英人火炮如此厲害。還有山勢地形可作屏障。根本非人力可以攻下。不如我們繞過此山,改從他路進軍曼德勒。」緬甸八大族之一地孟族族長朝可努桑道。

    「是啊。大將軍。這幾天,我們就損失了近兩成的兵馬,若是再這樣下去,只怕沒有到曼德勒,義軍就垮了。」同是緬甸八大族之一的若開族義軍首領富勤道。

    其它義軍首領也紛紛贊同,有地甚至建議暫時退兵地。他們已經被英軍堅固地陣地嚇怕了。

    旁邊左宗棠聽了一皺眉,若是讓緬甸義軍對英軍生出畏懼之心,難保今後不會有人因為害怕而投靠英國人,這對以後與兩軍的合作將會很不利。這個時候只有表現出比英軍更強地戰鬥力,才能把緬甸義軍綁牢在大清的戰車上:「不可,若不攻下欽察關而繞道攻打曼德勒,即便得手也難以守得住。不如這樣,還是由我軍再試一次,若不能成功,再定行止如何?」

    旁邊義軍首領聽了不由議論紛紛,而薩丹度一張臉已經冷了下來,孟族族長朝可努桑道:「左大帥,貴軍不是已將人馬調派出去了嗎?」

    左宗棠微微笑道:「尚有七八千人馬。」

    薩丹度聽了赤紅的雙眼頓時噴出火來:「你此是何意?英人佔了火器和地形之利,我五萬大軍連攻三日尚且攻不下此山,你以為憑你區區七八千人馬能攻下克欽山?」

    左宗棠淡淡一笑道:「將軍多心了。」

    薩丹度冷冷哼了一聲,大步走了出去。

    緬甸義軍終於停止了衝擊,克欽山似乎重新恢復了平靜。

    伍廷芳氣哼哼地走進暖房,把頂戴往桌子上一貫,

    座的唐廷樞、郭嵩燾、盛懷宣就嚷嚷開了:「這差使下去了,朝廷歷來的規矩,對洋人事宜一律由總理衙門辦理。可是現在竟然蹦出個唐廷樞來,說什麼緬甸是我大清藩屬,關於緬甸的一切事宜均需他理藩院的人在場才行,總理衙門辦差何時要經過他理藩院同意,真是豈有此理……」

    郭嵩燾站起身,把伍廷芳讓到火盆前,解勸道:「文爵,這你還看不出來嗎?明擺著皇上現在年歲見長,想把一切權力都抓在自己手裡,恭親王和中堂大人在英國人的事情上與他相左,他自然要安插些人手下來,你問問他們幾個,哪一個手底下不是有兩個扎眼的。」

    伍廷芳也知道自從上次聯合天下督撫借火耗之名行逼宮之實後,在中法之戰前,皇上對中堂大人等洋務老臣的那種信任和重用就已經蕩然無存,連帶著中堂大人幕下的這批人也倒了霉,此刻他也不過發發牢騷罷了。

    「諸兄都是熟知西洋的人物,當知那英國於泰西是何等地位,三百年來,幾無敵手。便是俄國、法國那等強國,也要畏懼三分。我大清有何實力與之爭鋒?」

    整天笑瞇瞇,跟個笑面佛似的盛宣懷磕了一粒花生丟進火盆裡,頓時冒起一股青煙。「誰說不是呢?現在又不是打上門來了,是我們自己去招惹人家。等著吧,等將來敗了,擦屎的又是咱們這些人。」

    就在這時,李鴻章穿著一身朝服從外面走了進來,看到眾人皆在,微微點了點頭:「你們都來了,可有什麼消息?」

    伍廷芳道:「英國人又發來了措辭強烈的抗議,說他們出兵緬甸只是為了維護他們正當的商業權益,而我大清卻主動攻擊他們的軍隊,他們有追究的權力,如果我大清再不從緬甸撤軍,他們將會派遣軍艦來我大清,對我大清宣戰。不過沒有聽到他們出兵的消息,我已經讓歐洲的公使團密切留意了。」

    眾人聽了不由默然,大清出兵緬甸都已經一個多月了,英國本土也早已經收到了消息,除了不斷提出抗議,其它一點動靜也沒有,在香港的皇家海軍中國艦隊撤到了新加坡,一個多月來英國甚至都沒有向大清宣戰。這讓奕、李鴻章等人高興之餘又不由心懷恐懼,不知道英國人到底打的什麼算盤。他們不明白一向強硬的英國人怎麼會好像害怕了大清一樣,而突然來自俄國、美國、德國的支持,也讓李鴻章感到撲朔迷離,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後世歷史學家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常常感歎,當時不滿十六歲的光緒帝究竟是個怎樣的天才。他彷彿能夠知道未來的發展一樣,清楚地瞭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甚至每一件事背後那複雜的聯繫,他就好像一個導演,已經拍好了一切鏡頭,只等著這個世界的人們將這些鏡頭一個一個演繹出來罷了。

    盛宣懷此時對李鴻章道:「中堂大人,英國人此時雖然態度模糊,但這仗拖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們終非英國人的敵手。乘現在還能抽身,我大清還是趕快退兵的好,或者我們可與英國人講和,拿些銀子與英國人劃界而治,反正北緬不是已經打下來了嗎?」

    李鴻章微微思索道:「只是此事還要皇上同意才行,現在剛剛打完幾場勝仗,皇上正在心氣頭上,立志要開疆擴土,把緬甸收回來,退兵的事情皇上只怕不會同意。」

    盛宣懷微微一笑道:「中堂大人,現在朝廷上下支持皇上的只有醇親王的人和左宗棠、彭玉麟一批人,再有就是皇上一手提拔的那幾個。醇親王自從署理刑部後,幾次老銀子的大案整下來,他手下的人是逃的逃、叛的叛,遠沒有皇上親政前的勢力,皇上自己提拔的那個人還沒有成氣候,剩下的就只有左宗棠、彭玉麟一批人,這些人才是幫助皇上辦事的主要力量,只要搞定了他們,要改變皇上的主意並非難事。」

    李鴻章眉頭揪了起來:「這我如何不知?只是左季高和彭雪琴都以清正自詡,要對付他們似乎頗為困難吧。」

    盛宣懷呵呵一笑,道:「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世上許多事情沒有銀子是辦不成的,此二人都是經世之輩,焉能不知道此理。有一人專門為他們提供開路的銀子,只要能除掉此人,則彭、左二人如斷雙腿,行不遠矣。」

    李鴻章目光一動,看向盛宣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