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三章 準備(五) 文 / 半生恨雨

    「疆括拜見皇帝陛下。」下面一個身穿異族服飾的青年恭敬地向方懷行者跪禮,看他頭上留著戒疤,顯然曾經出家為僧。

    方懷走上前,雙手把那青年扶起來道:「召莽灑莽噠喇(注1)能還俗帶領緬甸百姓抗擊英軍,實在是緬甸百姓之福。」疆括之父美克雅,就是是貢榜王朝第九任國王曼同的長子,和錫袍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當年錫袍為了篡位,設計將諸兄弟騙入宮中殺害,惟以美克雅深孚眾望而不敢殺害,只敢將其流放。美克雅不甘受辱,憤而自殺,留一子,即為疆括。其時,疆括年幼,出家為僧。

    英軍攻陷曼德勒時,年方十八的疆括義憤填膺,隨即脫下黃袈裟,率兵抗英,人民群起響應,擁戴他為召莽灑。在方懷那個時空的歷史上,疆括率領緬甸百姓抵抗了英軍十年,到最後英軍都沒能剿滅疆括的起義軍,讓疆括逃入了我國境內,以後經常騷擾英國在緬甸的統治。

    年方十八的疆括一副英姿勃勃的樣子,而長期受寺院的教育,使得他又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氣質。疆括深深垂首道:「皇上,英國人在我緬甸燒殺擄掠,曼德勒幾成一片廢墟,便是佛塔寺院他們也不放過。還請您主持公道,幫助下國驅趕賊寇,則緬甸上下均敢您的大德。」

    方懷微微一笑道:「朕這次請召莽灑莽噠喇來,就是商量此事。雖然緬甸久已斷絕朝貢。但畢竟曾是大清藩屬。朕已準備了火槍千支,彈藥數萬發。召莽灑莽噠喇回去的時候可以順道帶走,也算全了我們兩國君臣之義。」

    疆括聽了臉色一變,這次方懷派人去找他,他滿心以為清朝會大肆援助,並派兵幫助他驅逐英軍,卻沒想到見了清朝皇帝後,當頭就是一盆冷水澆來。不過疆括雖然年輕,但並不愚蠢。很快想到方懷若是只為了給他這點東西就千里迢迢把他從緬甸找來,顯然不可能。

    疆括雙手合什道:「皇上,緬甸與清國本是一體,前者不過是錫袍昏聵。如今其已為英國所擒。英軍凶悍,非上國天軍莫可與敵,還望皇上不計前嫌,發義軍救緬甸百姓於水火。」

    「這……」方懷一臉為難地樣子道:「召莽灑莽噠喇也知道。我大清年前才與法國在安南有一場戰事,雖然勝了法人,但正所謂傷敵一萬自損八千。一場仗下來,現在是兵士疲憊。國無餉銀,百姓都思安定。要是這時候出兵緬甸,我如何給上下一個交代?在召莽灑莽噠喇來的前幾天。百官還聯名上折子要朕息刀兵之念。」方懷此時瞇著眼看著疆括。他的話再明白不過了。沒有利益的事情他是不會去做的,要想像以前一樣只掛個名義上的宗藩是不能了。方懷的底線是緬甸像西藏一樣保留治權。

    疆括顯然也聽明白了方懷的意思,他雙手合十微微低頭道:「只要上國能助我緬甸驅逐英軍,我緬甸願傚法安南體例,獻上人丁土地。而到了那一天,疆括也從哪來回哪去,回寺院繼續侍奉我佛。」

    方懷眼睛一亮,他非常明白一件事有大義名分和沒有大義名分的區別,有了疆括今天地話,就是將來緬甸想反悔,方懷也可以名正言順的佔領緬甸。

    「召莽灑莽噠喇既然這樣說,那緬甸的百姓就是朕的子民,為了自己地子民擊退賊寇,理所應當。朕這就下旨出兵,只不過兵者講究出其不意,朕以為明面上還是瞞著英國人,讓那些將士扮作是召莽灑莽噠喇的手下隨你回緬甸,你看可好?」

    疆括微微思索,這樣做對他來說也沒有什麼不同,那些清軍將士扮作是他的手下可能更好說話些,於是他向方懷施了一禮道:「如此全憑皇上安排。」

    德國柏林。

    「這些天,中國人突然購買了大批生產槍炮的機器,而克虜伯、毛瑟、萊茵金屬、奧格斯堡、紐倫堡都接到了大批地武器訂單,中國人好像在不惜一切擴大他們的武裝力量。」德國工業部長格羅約看著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俾斯麥道。

    俾斯麥靜靜地站在窗前,他習慣站在這個角度去欣賞柏林。「這對我們是件好事不是嗎?中國有多大,他們有多少人,你知道嗎?如果在中國人壯大他軍事力量的過程中,都是從德國購買武器,德國地重工業將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你應該去告訴

    爵他們,讓他們盡可能保證武器的質量,這對他們贏單有好處。」

    格羅約對俾斯麥道:「可是中國人地胃口太大了,他們要地武器彈藥足夠裝備四個野戰師了,難道他們又要與誰開戰了嗎?」

    「最近英國人在緬甸發起了攻勢,而中國和俄國人也有衝突,他們可能是為了應付兩國的威脅吧。」外交部長戈德爾道。

    俾斯麥依然沒有任何笑容,只是淡淡地道:「你們太小看那個中國小皇帝地野心了,當初他都肯不惜一切代價來取得德國的支持,現在他絕不會僅僅滿足自衛的。看來世界這盤棋上有要多出一個新的弈手了。」

    「那您認為,中國人最可能在哪個方向上發動攻擊?是俄國還是英國?」

    俾斯麥微微一笑道:「這就需要情報部門詳實的情報了,不管是英國還是俄國,都符合我們的利益。」

    外交部長戈德爾道:「可是為什麼中國人沒有像上次那樣試圖得到我們的支持?難道他們預料到不會從我們這裡得到結果?」

    俾斯麥搖搖頭道:「那個中國皇帝是在試圖證明給我們看,證明他們有和我們結盟的實力。」

    「哦?」戈德爾和格羅約都感到十分驚奇:「難道中國人還真的能戰勝英國或者俄國?」

    俾斯麥聳聳肩,道:「這我也不知道,不過如果他們真的能表現出一些東西,我想皇帝陛下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與他們簽訂盟約。」

    戰爭的腳步越來越急,英國遠征軍在緬甸已經開始鎮壓那些反抗的義軍,原本北部山區和撣邦高原的一些土司已經開始向英國人投降。這逼迫著方懷不得不大大加快擴充軍備的步伐,到後來幾乎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除了在美國定購大量的軍火外,德國的各所兵工廠也在加班加點趕造中國的訂單,他們甚至把一部分訂單推給了關係好的奧地利,而俄國乾脆通過俘虜把整團整營的裝備送過來,不過出於對俄制武器的不信任,方懷並沒有要多少俄式武器。大批租賃的貨船在大連、天津、煙台、上海、寧波、福州、頭、廣州等港口卸下貨物,一個個師團被武裝起來,不過也讓中**隊變成了一個「萬**團」。

    到戰爭結束,除了「護國六鎮」和四個法械師,其餘的二十六個師也完成了現代化換裝。因為一直不間斷地在購買德**火,而且後,四川機器局和廣東槍炮局也可以生產毛瑟槍,局所以裝備毛瑟槍的德械師最多,八旗師中由方懷控制的正黃旗、鑲黃旗都是德械師,另外還有由湘軍改編而來二十五師、二十六師、二十七師、二十八師,由淮軍改編而來的三十二師、三十三師,由楚軍改編而來的三十七師、三十八師,一共10個德械師;

    而因為近期美國的支援,甚至低價出售武器給中國,使得裝備黎意槍的美械師也有7個之多,像八旗師中丁汝昌任師長的鑲藍旗,榮祿任師長的正紅旗,以及禁衛十一師、禁衛十二師都是美械師;

    另外,因為在仿造毛瑟槍之前,中國各機器局都是仿造的英式槍械,而在後來的戰爭中不斷繳獲英國武器,所以戰爭結束的時候,武裝起來的英械師也達到了

    而儘管俄國的莫森步槍不是什麼好貨,不僅射程近而且威力小,不過卻勝在小而輕便,用作騎槍最好,俄國哥薩克騎兵之所以聞名歐洲,這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方懷還是用手裡那些俘虜換了3俄械騎兵師的裝備,八旗師中的正白旗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新編陸軍中甚至還有一個裝備奧地利韋恩德爾步槍的奧械師。

    這樣做無疑會造成很大的不便,最簡單的一點,彈藥的通用就是一個很大問題,不過這也實在是無奈之舉。以前新編的大多數野戰師裝備的還是老式抬槍、前膛槍,裝備了後膛快槍的一個英軍師就可以抵得上56個這樣師的火力。而雲貴高原拙劣的地形環境使得後勤成為很大問題,注定我們不可能使用人海戰術同英軍作戰,而中國漫長海岸線的防守任務也需要大量反應迅速,精幹有效的部隊。

    注1:召莽灑,意為皇太子,莽噠喇,為有道德之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