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二章 準備(四) 文 / 半生恨雨

    1885年11月24,《大清日報》刊載了方懷清查吏治的詔書。一時間,全國各府縣有大批官員落馬,比起光緒九年那次反貪污,官員只是上交些「議罪銀」。這次是實實在在的人頭落地,更加震撼人心。頓時民間一片歡聲,百姓不管實際上還有多少貪官,他們只看被抓出了多少貪官,現在一下子處置了這麼多官員,在百姓看來,方懷便是大有魄力的明君。

    「五哥,我們的錢號這些日子存銀可是少了三成啊,現在京城裡的人都等著通商銀行的銀票出來,脖子都快伸長了。要是真讓光緒把那銀票弄起來,我們豈不都要喝西北風去。」慶郡王奕?嘟?著道。歷史上這位慶郡王就以貪鄙著稱,被時人譏為「慶那公司」。另外還有「細大不捐,門庭如市」,「異常揮霍尚能積蓄巨款」等評語,曾經深為慈禧所信任,慈禧倒台後,清算到他頭上,只保留了個內務府的閒職,因而對方懷也是恨得入骨。

    禮親王世鐸聽了後歎口氣道:「以一換兩百,那些愚民還不趨之若,光緒真是用的好手段啊。一旦他真的弄成,錢根就都抓在他手裡,他想要多少錢就能開多少銀票。」

    「五叔,那些官員鬧著要火耗的時候,您怎麼也不幫一把啊,我就不相信光緒真敢把那麼多官員的腦袋砍了去,要是那樣地話。他找誰做官去。」

    世鐸微微搖了搖頭道:「那些都是老六在背後鼓搗的,老六不過是想借此逼光緒收回出兵的意思。不過老六也沒鬥得過光緒,你沒看見光緒早就捏著那些人的七寸了嗎?要想在朝堂上鬥過光緒想都不要想,咱們最後還得靠兵諫。所以我們不僅要幫著光緒把賦稅收上來,還要幫他把新幣也搞起來,這樣他才有錢去和英國人拚命,我們在東北的四旗旗兵才有機會。」

    「這未免也太便宜了光緒那小子。」

    「你懂什麼?」世鐸瞪了一眼載漪道:「現在朝中文武百官都反對出兵,這時候咱們幫他一把,就是雪中送炭。他才會乖乖把手裡的權力交給我們。」

    載漪這時恍然大悟道:「難怪光緒會把吏部的差使交給您。」

    世鐸接著歎道:「要論老謀深算我們都不及光緒,那個院子裡出來的都是人精,看看當初的兩宮相爭就知道了。光緒明著把吏部交給我,就是做個樣子給百官看。支持他出兵就能受重用。再加上箱子裡地那些東西,一手蜜餞一手鞭子,百官還能不服服帖帖。」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沒銀子用,好些事都辦不成啊。」奕?道。

    世鐸皺著眉道:「不要捨不得那幾兩銀子。等大事成了,江山都是我們的。這次方懷讓各省都把欠的稅銀交上來,肯定有不少府庫湊不足銀子,你們就去幫他們把銀子補上。這些都是我們以後的人手。還有,你們明天就派人去聯繫各地府縣,讓他們把朝廷發新幣地消息全都腋下來。能少讓人知道就少讓人知道。」

    「五叔。這又是幹什麼?那些事報上不早登了嗎?現在全天下都知道了。」載漪不解道。

    世鐸面無表情地道:「總還有不識字。住得偏遠的。到時新幣出來了,你們多派些人下去。讓他們用二兩的銀票換一兩白銀,或者是用那些銀票到不知情的店舖攤面上去買東西,總之怎麼把這壇水攪渾了就怎麼做。你們想想,那些人受了騙,鬧起來能怨誰,難不成還怨咱們身上,肯定都罵發新幣地光緒。到時候一傳十,十傳百,光緒盛世就是個笑話。」

    慶郡王奕?有些擔心道:「那些府縣官員都被光緒的鬼頭刀嚇怕了,他能幫咱們嗎?」

    旁邊鑲藍旗人,大學士剛毅微微一笑道:「郡王,那些官員是被嚇怕了,但他們的心是向著咱們的。再說咱們也不要他們做什麼抄家滅門地事,不過是把手裡的告示壓幾天,再找個犄角旮旯的地方貼了就是。」

    世鐸此時看向剛毅道:「子良,你看這次光緒執意要和英國人一戰,莫非他真有幾成勝算不成?」

    剛毅微微搖頭道:「光緒終究不是行伍出身,他以為在安南勝了法國,便可照本宣科再在緬甸來一場。現在英軍在緬甸差不多有三萬人,就算英國人不增兵,我大清要想打贏這三萬人,最少要派出六七萬人,這麼多人要糧食、要彈藥、要用度,雲南和緬甸都是窮山惡水,這些怎麼運上去,拖也把他拖死了。」

    世鐸此時方有一絲微笑:「仲華(榮祿)所說也是如此,你們二人是我地

    臂,要多多輔助我。這次光緒不知深淺,咱們就讓栽個大跟頭,他摔得越狠到時咱們起事就越容易。」

    與此同時,緬甸正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從阿薩姆和若開出發地兩路英**隊在卑謬會合後一路沿著伊諾瓦底江北上,連破德耶謬、仁安羌、馬圭、稍埠四大重鎮,兵鋒直指緬甸王都曼德勒。緬王錫袍根本沒想到答應了英國人地要求後,英國仍然悍然進犯,只得倉促徵調各部族的軍隊。

    不過倉促糾集地軍隊如何能抵擋鋒芒正銳的英國遠征軍。在曼德勒附近的古都蒲甘,英國兩個殖民地師大敗趕來勤王的十三萬緬甸大軍,王都曼德勒的最後一道大門向英國敞開了。

    現在曼德勒已經是一派兵荒馬亂的景象,包著各色頭巾的緬甸百姓亂哄哄地往城外逃,在南面英國人的攻城已經開始了。開花炮彈在落在城頭上激起大塊的的碎石,還沒有一次齊射,曼德勒那低矮的城牆已經被削去了一截。

    依靠著曼德勒山而修建的王宮中,勤臘正在最後勸說緬王錫袍。「王,近衛軍正在南城抵擋英軍,他們支持不了多久。乘現在還來得及,趕快出城吧,只要您逃出去我們就還有機會。」

    錫袍此時兩眼赤紅地坐在王座上,神情已經有些瘋狂:「素撒瑪在哪裡?本王已經派他去和英國人議和了。」

    勤臘有些著急道:「現在英國人已經快攻進來了,素撒瑪大人應該失敗了,我們必須退到北部克欽邦的山裡去,英國人的勢力要想伸到那裡還要一段時間。」

    「那薩丹度呢?他的三萬大軍呢?」錫袍狠狠揪著他的王袍道。

    勤臘臉色有些黯然,道:「薩丹度駙馬恐怕很難趕到了,就算趕到了也無法抵禦英國人的數萬大軍,我們必須去請求清國的幫助。」

    「不。」他一統佛國,建立一個大帝國的美夢成了泡影,現在還要像條喪家犬一樣逃出曼德勒,這樣是他無法接受的。「本王哪也不去,英國人不過想要些錢和土地,本王把勃固割給他們,還有仰光,本王還有翻身的機會,薩丹度一定能感到……」全陷入歇斯底里之中。

    勤臘最後看了錫袍一眼,向他身後的百官揮了揮手,「我們走吧。」

    1885年,1128。第三次英緬戰爭爆發14後,英國遠征軍的兩個殖民地師就攻陷了緬甸王都曼德勒,緬王錫袍在自己王宮中被俘。後來,這位緬甸的末代國王,像方懷那個時空的歷史一樣病死在印度拉得乃奇黎島上。

    英軍曼德勒後,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一路深入地勢險峻的緬甸北部山區和西部撣邦高原,兵鋒直指中緬邊界。

    從英緬之戰爆發到英軍攻陷曼德勒,前後有半個月時間,但方懷依舊沒有讓整裝待發的西南集團軍進入緬甸。後世歷史學家對這樣的現象提出了廣泛的疑問,從宮廷記載的一些史料和光緒朝一些重臣的自傳裡不難看出,在英緬戰爭爆發之初,方懷就有介入戰爭的意思,甚至從九大局和一些軍用倉庫的歷史資料看,方懷似乎未卜先知地早就預料到了這場戰事,或者說是早就對這場就行了準備。而當時緬甸政府也有意借重清朝驅趕英軍,如果在英軍沒有攻陷曼德勒,甚至是緬甸沒有遭遇到蒲甘慘敗之前,清軍就趕到的話。也許戰爭不會像後來看上去那樣艱苦。

    不過後世著名軍事歷史學家周詩韻女士曾提出一個看法,如果帝國在緬甸與英國戰局未明的情況下就介入戰事,以緬王錫袍當時自大的心態,未必會領帝國的情,而陸軍也無法獲得後來的大義名分。即便最後將英軍擊敗,也不過是恢復到戰前的形勢,最多是緬甸名義上更加臣服帝國一些,這對帝國的好處遠沒有後來那樣大。從光緒帝一生的行事風格看,他注重實際的利益多過名義上東西,所以他選擇了後發制人的方式。

    這位幾十年後的才女如果生在這個時代,簡直可以作方懷的知音。方懷需要的不是一個名義上的屬國,他之所以排除萬難,在國家剛剛起步的時候選擇這場戰爭,就是為了把緬甸納入中國的懷抱,讓緬甸變成中國的第30個省。(原本中國有18個省,3將軍府,五個藩部,中法之戰後台灣從福建劃出獨立成省,加上越南、越北二省,共有29省級行政區。)這就需要一個能在緬甸上下說得通的名義,方懷等的就是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