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一十六章 緬甸 文 / 半生恨雨

    經過幾天秘密地磋商,杜勒斯終於帶著他滿意的條約搭上了從天津開往舊金山的輪船。這份條約包括美國提供一筆兩千萬美元的貸款幫助中國進行幣制改革,並對中國開放鋼鐵、冶金、造船、精密機械等重要工業設備的出口,如果中英戰爭爆發,美國還將在短期內認購一筆價值八百萬美元的戰爭債券和提供一筆五百萬美元的低息貸款。不過為了維持中立的形象,在戰爭期間美國將不會對中國出口軍火和鋼鐵等戰略物資。

    而作為代價,美國的商品將以低於2.5%的關稅進入中國,像是中國吃了很大的虧,以美國的工業實力,他們的產品在低關稅的情況下進入中國市場一定會對中國還剛剛起步的工業造成很大的衝擊,而且看看條約,美國實際上並不需要付出什麼,貸款和戰爭債券都是要還的,那些工業設備也是要真金白銀買的,為中國的幣制改革提供平准基金更是對美國有大大好處的事情,而且正是由於中國銀元的力挺,美元才在後來的幾次金融危機中巍然不倒。

    在條約中,美國沒有承擔一個義務,甚至連中立形象都不用破壞。不過方懷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在列強中,美國和德國是對中國威脅最小的兩個國家,如何把他們和自己捆在一起是方懷一直考慮的一件事情。

    美國和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過程中,經濟實力迅速增長。而擁有「世界工廠」美譽的英國因為擁有廣闊地殖民地,根本不愁生產出來的產品找不到市場,所以國內的工廠主們都不願意更新落後的設備,使得其工業實力漸漸被美、德追上並超過。美德強大的工業實力必然要在世界尋找市場,但當他們放眼世界的時候,大多數地方已經被瓜分乾淨了。而這些地方最大的領主就是英國,這就使得新老勢力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矛盾,這樣的矛盾甚至有取代固有地英法、英俄矛盾的趨勢。

    擁有圓滑外交技巧的英國人自然看到了這一點,他們再強也無法與整個世界對抗。歷史上。1889年美國與英德簽訂柏林條約,三方共管薩摩亞後。英國根據地理上的考慮,在美國和德國之間選擇了與德國對抗,與美國妥協地政策。

    而美國由於後來孤立主義越來越盛行。也漸漸向英國靠攏,完成了世界新老霸主交替沒有發生激烈戰爭這個奇跡。

    還好方懷回來得早,如果在柏林條約簽訂以後,甚至是在美委內瑞拉衝突以後。那麼方懷也無力回天。英美在政治制度、社會意識、民族淵源、文化信仰等方面都有許多共通之處,也許將來他們仍將會走在一起,但起碼現在方懷能讓美國保持偏向中國的中立,敵人少一個盟友就是自己多增加了一份實力。

    而且方懷在這份條約中也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中國重工業發展的基礎。以中國地教育水平,要想培養出自己的熟練技工,發明出好的機床設備。再一步步把重工業建設起來。那不知要多少時間才夠。而列強也不會給中國這樣的時間和環境。只有實行拿來主義,才能在最短時間內發展出中國地民族重工業。

    不要看美國和德國好像國家一建立起來就發展迅猛。那是由於他們的教育水平高。1874年,德國元帥老毛奇曾說過一句話,他說:「我的勝利其實在小學老師地課堂上就已經確立,1840地時候德意志地識字律就達到了97%。」這句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現在這個時候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都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日本從1860年明治維新以後就極其重視國民:努力,日本單論識字律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甲午戰爭的失敗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中國如果再不迎頭追趕,那麼只會重現甲午之恥。

    至於低關稅的問題對現在的中國也算不了什麼,不要忘了,根據《北京條約》,中國現在的海關關稅還掌握在英國手中,只有收回了才作數。

    緬甸王都,曼德勒。

    曼德勒座落於緬甸中部平原,在獨龍江(伊諾瓦底江)東岸,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這裡氣候乾燥悶熱,素有「火爐」之稱。

    公元13世紀蒲甘王朝滅亡後,緬族人在曼德勒這一帶建國。後

    的更替,1857年緬甸最後一個王此修築曼德勒王城,作為緬甸的王都。

    「你是說要答應英國人的要求?」緬王錫袍冷著臉看著自己的政務官勤臘,如果不是為了平衡國內幾大族的勢力,而且這個傢伙在前朝舊臣中有很高的聲望,他也不會讓這個孟族出身的傢伙當上政務官(注1)。

    「你這個膽小鬼,」錫袍還沒有作出決定,旁邊一員武將已經跳了出來。錫袍看了一眼,原來是自己的駙馬,執掌仰光附近勃固省軍務的薩丹度。

    薩丹度是緬甸名將班都拉的曾孫,第一次英緬戰爭中,班都拉曾在吉大港附近的班瓦河地大敗英軍,逼得英軍不得不由陸路改為海路進攻。要不是後來班都拉在千里馳援仰光的過程中不幸身故,英國能否贏得第一次英緬之戰還未可知。而班都拉的後人也掌握了緬甸的軍權,歷代緬王即位都要拉攏他們的族人。

    薩丹度生的十分粗豪,他一直以他的曾祖父為榜樣,只是不知道他有沒有當年班都拉那樣的才智。「王,我們不用懼怕英國人,只有膽小鬼才會害怕他們。我的三萬大軍已經磨亮了刀鋒,只要他們敢來,我就會像先祖那樣砍下他們的腦袋。」

    錫袍聞言欣喜地點了點頭,大大誇獎了薩丹度一番。

    旁邊白髮蒼蒼地勤臘暗自鄙夷,這次就是這個薩丹度惹上的英國人。勤臘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經歷過兩次英緬戰爭,對英國人的實力知之甚詳。第一次英國人打進來的時候,緬甸還能抵擋一下,到第二次的時候,緬甸已經完全不是對手。

    在那之後,緬甸上下認識到了與英國的差距,在敏東王在位期間,緬甸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得緬甸的國力有所增強,歷史上稱之為「敏東改革」。但正因為這樣,使得緬甸上下產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八年前,錫袍發動宮廷政變登上緬王的寶座後,就開始出兵攻打中南半島上的強國暹羅,消耗了大量的國力。現在終於使得英國人再次生起覬之心,以緬甸現在的實力怎麼會是英國人的對手,難道緬甸真的要亡了嗎?

    勤臘掙扎著道:「王,現在不是依靠勇敢就能解決的問題。英國人在獨龍江(伊諾瓦底江)外聽了十幾艘鐵船,在若開還有阿薩姆、克車和曼尼坡集結了幾萬大軍,他們都有火槍和火炮,那不是血肉可以抵擋的。」

    薩丹度這時又跳了出來,道:「火槍我們也有,我的火槍營裝備了三百多支最好的火槍。」

    勤臘搖搖頭道:「三百支火槍怎麼夠,英國人每個士兵都有一支火槍,他們的火炮一炮就可以轟垮曼德勒的城牆。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尋求清國人的幫助,畢竟緬甸名義上還是他們的屬國。」

    「清國人?難道你沒看到那些高棉人的下場嗎?」錫袍冷冷看著勤臘,不過他總算還沒有失去理智,從邊境傳回的消息讓他知道英國人確實集結了不少部隊。錫袍私心裡雖然不懼怕英國人,不過他認為沒必要為英國人浪費兵力,緬甸的敵人應該是暹羅,他要完成一統佛國這件千秋偉業。至於英國人要的那些搞不清是什麼的權力,只要不影響他的大業就隨他們去吧,所以錫袍最後對勤臘道:「你派機靈的人去跟英國人談,答應他們的要求。」

    沒有清國的幫助,以緬甸的國力怎麼會是英國人的對手,勤臘聽了有如整個心沉入了阿鼻地獄。要是敏東王或是美克亞太子還在世就好了,他們起碼不像錫袍這樣窮兵黷武,給各部族加這麼重的稅。百姓也會愛戴他們,就算英國人打進來也不能呆得長久。可惜美克亞太子性子太剛烈,自己和一眾老臣雖然保著他不被錫袍所害,但最後他還是受不了這份恥辱自殺了。記得美克亞太子死的時候還留有一子,八年前還不滿十歲,現在不知道在哪裡……

    勤臘深深地陷入回憶之中,連錫袍怎麼離開的都沒有在意,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

    1885年10月26日,緬甸政府歸還了對偷稅英商的罰款,並答應了英國關於監督其外事活動的要求。而作為緬甸宗主國的中國卻處於一種詭秘的平靜之中,對這次事件沒有發表任何公開的看法。

    注1:緬甸貢榜王朝的政務官,權力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宰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