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貢院的勘卷室,擺著一疊又一疊「彌封」了的卷子封」,是指考試完畢後,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家世等記錄都要被封貼起來,稱為「彌封」,旨在使考官「莫知舉子為何方之人,誰氏之子,不得有所愛憎、厚薄於期間。」
不僅如此,彌封之後,為防止考官通過辨認筆跡作弊,又命謄錄書手用硃筆照著考生原卷謄錄一遍。錄完畢後,試卷由謄錄所轉送到對讀所,以校對朱卷(謄錄之卷)與墨卷(考生原卷)是否一致,若有差錯則要立即改正。試卷對讀完畢後,朱卷被送到評卷官員手中,評閱官根據隨機的抽籤分到所要批閱的試卷。
「你們都到了?」大學士看了看廳中眾人,今天是拆封放榜的日子,按規定必須是所有閱卷官員在場仔細清點後才能拆封。
徐桐身為京城順天府的主考官自不例外,他此時又看了看道:「西學的宗卷有沒有送過來?」
旁邊一個年老的官員道:「已經送來了,下官和諸位同僚已按名次高矮放好了。」
徐桐點了點頭,上前拿起中學西學總分排在前幾名的試卷看了起來。對這一屆生員的質量他還是很滿意的,尤其是他親點的中學前幾名,不僅行文流暢,論證嚴密,意蘊深刻,更難得的是見識廣博。徐桐就是擔心他們因為西學不過關,而名落孫山。那就是朝廷的損失了。現在朝廷被洋務派和維新派那批人搞得是烏煙瘴氣,只知道去學習西洋器物,不知道端正人心,一個連自己文化都丟了地國家,就算學全了別人的東西又有什麼用,那不是數典忘祖嗎?
徐桐再仔細核對過一遍試卷數量,然後道:「開始拆封吧。」
所有官員這時拿起桌上準備好的竹籤開始小心地剔除封條,名次由低到高。每拆除一份封卷,官員就會大聲念出考生的姓名、籍貫。然後有旁邊的謄錄官員記下來。到了最後幾份,各個官員都有些興奮,京城鄉試的前幾名在會試中最少也是一甲之列,說不定將來他們之中就能出個殿閣之才。要知道這個時代門生老師的關係可是很不一般的。
最後十幾套試卷的封條被一一拆開,在場有幾個官員地臉色變了一變,翰林院編修曹箴不著痕跡地移到徐桐身邊指著幾份試卷道:「大人,這幾個人都是『白石精舍』出來的。您看是不是把他們的名次……」說著曹箴作了個打壓的手勢。
在場官員不是出身翰林院就是來自禮部和御史台,這三個地方可謂是守舊派地大本營,他們一向和洋務派勢同水火,現在又把鄭觀應、嚴復等人為首的維新派恨上了。兩派人在《大清日報》上為了一個變與不變。師今還是法古的問題吵了個天翻地覆。這次為了科舉之事也是如此,最後方懷不得不折中處理,由守舊派主持鄉試。由洋務派和維新派的代表容閎主持會試。
現在五門鄉試中。有三門地第一名是維新派的。張點了戶部制舉第一名,楊銳點了禮部兵舉第一名。楊深秀點了工部制舉第一名,這怎麼不讓在場的這些官員聞之色變。雖然這科舉對官員行私防範得極嚴,但他們要不一個試子的名字往下挪幾名還是做得到地。要知道第一和後面幾名的差別是很大的,這時眾人都看著徐桐。
徐桐面色冷峻,看了一眼曹箴,又拿起張、楊銳等人地捲子,依舊是愛不釋手。徐桐看著這些卷子,默然良久道:「我們這是為國選才,不可因一己之政見而害試子之前程,朝堂上可以爭得你死我活,但背地裡卻不可做這?且之事。此次鄉試還是點他們第一,試卷送去禮部磨勘,沒有問題就讓他們參加複試吧。」
磨勘是指各省鄉試放榜後,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將中式舉人地朱墨試卷運送到京城禮部檢查。目地在於「防弊竇,正文風」,檢查中式舉人的試卷中是否有抄襲雷同地,是否有文理不通的等等。倘若發現有作弊跡象的,中試舉人便要被黜革。
中試舉人在經過磨勘後,還必須經過複試才能參加下一級的會試。複試於京師貢院內舉行,試題為時文一篇,五言八韻詩一首。複試的題目往往是皇帝親自擬定的,所以徐桐這樣說等於把張等人送入會試了。
「大人高風亮節,我等不及。」廳中官員此時敬服道。接著,眾人便開始撰寫各門鄉試的紅榜。
而徐桐則搖著頭歎著氣走了出去,嘴裡念叨著:「可惜了,可惜了。」
鄉試的結果果然驚呆了很多人的
大批擁有維新思想的學子通過了科舉,他們將逐步替那些腐朽的官員,完成方懷的換血計劃。不過在光緒十一年九月這場科舉變革,至少在現在,還只是引起人們更多的驚歎,或許有少數人意識到了這批擁有新式思想的學子將會對官場產生的衝擊,但在這些學子走入官場前,他們也無力做什麼。所以中國社會,不管是陳腐的,還是力求變革的,都還只是默默觀望著,整個九月過得波瀾不驚。
東南沿海的工廠依舊在不斷增加著,只不過已經沒有中法戰爭期間那瘋狂增長的勢頭,他們不得不開始與那些外國工廠增多中國現在還算狹小的市場。百姓的生活貧困,購買力有限,加上自己自足的小農意識,使得市場開拓變得舉步維艱。而外國資本在經歷最初中國工廠崛起的驚訝後,也開始學習中國工廠的手段,他們開始用中國人幫助他們銷售產品,通過更低的價格進入那些中國舊有的流通渠道,現在許多老字號的雜貨鋪和綢緞莊都擺上了洋貨,除了絲綢、茶葉、陶瓷這些中國傳統行業,其它行業幾乎都掀起了一場競爭,中外工廠開始明裡暗裡搶貨源、搶渠道。但對於還處於幼年階段的中國工商業來說,如果競爭這樣繼續下去,外國資本很可能憑借其技術優勢給中國剛剛興起的工業一個沉重的打擊,這本是近代每一個工業落後的國家崛起所要經歷的。但隨之發生的緬甸戰爭給了中國工業一個喘氣的機會。
緬甸位於北靠青藏高原,南接馬來半島,處於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古國之間,曾是南部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一站。在乾隆年間的中緬之戰後,成為中國的屬國。
緬甸的地形可以用南低北高、山河相間來形容,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這樣的在東南亞僅次於湄公河的大江大河由北自南貫穿整個緬甸,這兩大水系沖積出的河谷與平原是緬甸最富饒的地區。尤其是伊洛瓦底江,緬甸的大城市曼德勒、蒲甘、卑謬、仰光都位於其沿岸。
在這兩條江之間是若開山脈、邦尼亞山脈、萊別山脈等山脈,這些山脈在北部匯成一片高原,便是著名的撣邦高原。這裡被稱為「中南半島屋脊」,其北端的開卡博峰高達5881米,為東南亞最高的終年積雪的山峰。
就是這片山河相間的土地上,蘊藏著世界上最珍貴的三樣東西。第一樣是面積龐大的可耕地,緬甸的面積還沒有青海省大,但他卻有萬公頃的可耕地,要知道這個時候中國的耕地面積還只有5680公頃。這些耕地大多是灌溉條件良好的肥地,而且已經開墾的面積不到三分之一。
第二樣就是翡翠,翡翠是世界上最好的玉石,等量的翡翠比鑽石還要貴重。世界上只有六個地方出產翡翠,而這六個地方出產的翡翠能達到寶石級別的只有緬甸西北獨龍江河谷這一小塊地方出產的。
第三就是緬甸的石油,石油在下個世紀的價值已經不言而喻,無數次戰爭圍繞著這種能源而爆發。而在緬甸有石油近3噸,天然氣儲量不下2億立方米。
緬甸的富饒是引起別的國家窺伺的原因之一。在他那長達的海岸線上,有一處美麗的碧海銀灘,它就是若開海岸的那帕裡海灘。
一艘英國的商船駛過這片海灘,是印度孟買貿易公司的貨船。自從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緬甸被敲開大這裡。緬甸珍貴的礦產和木材是他們的目標。
就在這時,英國商船的前方突然駛來兩條漁船,漁船上還架著兩門機關炮。是緬甸政府的巡邏船。貨船上的英國商人謝可夫臉色一變,立刻下令改變航向,甩掉緬甸巡邏船。
可是船上裝滿了木,儘管風帆張得全滿,它的速度依然不是很快。所以不到一會就被輕裝的緬甸巡邏船追上了。
看到瞄準自己的機關炮,謝可夫被迫讓船停了下來。幾個緬甸水警跳上英國的貨船,謝可夫堆著笑希望能夠解釋。不過幾個緬甸水警看到滿船的木,根本沒理會謝可夫的熱情,在確定謝可夫沒有交稅後,連傳帶木全部扣了下來,拖回港口。
謝可夫直到交了沉重的罰款後,才將船贖回,不過船上的木已是搬走一空。憤懣之下,謝可夫向英國政府遞交了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