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樸茨茅斯船廠,一艘黑色的鋼鐵艦體從船台緩緩滑入冰冷的英吉利海峽。它威嚴而平靜地駛向遼闊的海洋,當仁不讓地成為海權的象徵和主宰。這是在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武」級鐵甲巡洋艦「振武」號。
3517噸的艦體,身披242mm的水線帶裝甲,還能有16.5節的標準航速,不能不讓人歎為觀止。而且這艘巡洋艦的火炮也異常強大,不僅前後各擁有雙聯裝克虜伯210mm主炮一座,還擁4克虜伯150mm副炮。
這些副炮罕見地全部分佈在中軸線上,也就是說一旦軍艦用側弦面對敵人,那麼它就可以集中所有炮火。這種設計在重視艦首火力的今天,簡直是離經叛道的東西,就連那些對鐵甲巡洋艦一向嗤之以鼻的英國設計師們也對這艘巡洋艦表示了關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的天才設計師威廉?懷特更是預言:「這艘巡洋艦也許開啟了艦船設計的另一道大門。」
1885年9月22,「振武」號完成了試航。
港灣內,「振武」號的姊妹艦「定武」號這時拉響了汽笛,船舷上穿著新式白色軍服的中國水兵們一片歡呼。這聲汽笛代表他們終於可以回國了。
「振武」艦桅盤上負責?望的水兵這時對管帶薩鎮冰道:「薩大人,葉大人發來旗號,問我們是否可以?」
「。」薩鎮冰斬釘截鐵地道。
艦上的水兵早已做好了準備。巨大地鐵錨從十幾米深的泥土裡絞了上來,蒸汽艙裡,幾個赤膊的水兵揮舞著鐵掀,將煤送進鍋爐裡。濃煙從煙裡冒起,「振武」號和「定武」號離開了碼頭,他們將去會合已經從德國的「超武」、「威武」號巡洋艦和「濟遠」、「威遠」兩艘鐵甲艦。
英吉利海峽上,四艘懸掛著黃底青龍旗的黝黑軍艦破浪而來。站在旗艦「威遠」前甲板上的鄧世昌很快從他的單筒望遠鏡裡發現了「振武」號和「定武」。葉祖和薩鎮冰這兩個小子還是像當年在學堂裡一樣,從不遲到。
鄧世昌回身對水兵道:「拉汽笛,靠上去。」
與此同時。「濟遠」號上的林永升,「超武」號上的黃建勳,「威武」號上地林履中也發現了「定武」和「振武」。四艦幾乎同時拉響了汽笛,震耳的笛聲破開空氣向四方散開。讓英吉利海峽上進出的外國客輪、貨輪為之注目。
英國客輪「克裡奧帕特拉」號上,二十幾個中國學子正在埋頭看書,他們雖然通過了國內的公費留學考試,但要想進入更高地學府。在英國還有一次考試。他們住的船艙是最低等的,低矮狹小的船艙裡一條線開了二十幾張通鋪,不僅光線昏暗,而且通風條件也不好。讓整個船艙聞起來有一股酸臭味。
不能不說這個時代中國留學生地風骨,他們起碼知道哪一塊土地是他們的祖國,知道血管裡流淌的是哪一個民族的血液。他們就像是勞工一樣被拖到了歐洲。說是公費留學。其實除了學費。給不了他們什麼補助。他們到了英國後,甚至要打工才能完成學業。就算是這樣。他們仍毅然無悔地選擇了這條萬里求學之路。因為他們地祖國還不夠強大,都等待著他們學到先進的科學使她強大起來,不再受到欺負,不再遭受屈辱。
他們還記得離開港口時學政交給他們的那篇祭文,那是當年福建船政學堂地學子出國留學時寫下地,現在沒有一批學子前往留學都會擁有一份。
輪船離開祖國地那一天,學政讓他們跪在甲板上,「你們給祖宗跪下吧,有一段時間你們要見不著他了。」看著碧綠的港灣,青翠地遠山,所有人哭得像孩子一樣。
這時學子中年紀最大的王根生念起了那篇他們銘刻在心的祭文:「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捨此無可他求……」
「背負國家之未來,求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
他們只不過是中國留學生的冰山一角,從1868中國派遣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共向外國派遣留學生一百多萬,學成後留在外國的人數是--零。
這時,艙門被猛地一下推開了,兩個剛剛出去透氣的學子在門口大聲道:「快,快出來看。是咱們自己的軍艦。」
眾學子一聽,紛紛丟下手中的書,快步跑了出去。
海面上,「定武」、「振武」已經和「威遠」、「濟遠」、「超武」、「威武」四艦會合,六
的軍艦排成一路整齊的縱隊向西駛去。
「真的是咱們的軍艦。」看到桅桿上懸掛的黃底青龍旗,客輪上的中國學子放聲呼叫。旁邊的外國人目光怪異地看著這些手舞足蹈,像發了瘋一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那些學子在異國他鄉見到自己祖**艦的心情,那軍艦上就是中國的國土。
不過他們總算弄明白一件事,這支掛著黃色龍旗的艦隊原來是中國的。那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也有這樣一支強大的艦隊啦,尤其是超過7300噸的「濟遠」和「威遠」,既是在見到的。
鄧世昌這時也看到了「克裡奧帕特拉」號上不停招手的中國學子,鄧世昌回頭對桅桿上的信號兵道:「打旗號,讓所有人出來列隊。」
訓練有素的水兵們飛快從艙裡跑了出來,在艦橋上列隊站好。
「敬禮」一片整齊地手臂擺動,所有人腰板挺得筆直。而「克裡奧帕特拉」號上的學子已經興奮得無以言表,有的甚至流出了眼淚。
這時輪船上層的頭等艙裡走出一個金髮碧眼的少女,她叫海倫.史密斯,是英國一家報業公司老闆的女兒。那些文質彬彬的中國人他已經注意好幾天了。他們幾乎每天都關在艙裡,只有在天濛濛亮,甲板上沒有什麼人的時候,他們才會捧著一本本書走出來。他們待人很和善很有禮貌,卻不像英國紳士那樣虛偽,海倫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們這麼興奮,表現得這樣失態。這讓海倫對中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改革後的第一屆科舉也開始了,為了平息朝廷中的聲音,方懷連明算科都取消了,不過取而代之的是分部報考的制度,即考生有禮、兵、刑、工、戶哪一方面的才能,就報考哪一部的考試,五部的考試除了都有四書五經的考試,其它試題是不一樣的,像禮部就要對西洋文化、歷史、地理、當今形勢十分熟悉,兵部就要熟知兵法和槍炮等武器性能,刑部就要熟悉大清律法和各種案例,工部就要通曉天文、算數、物理、化學,戶部就要熟悉理財之道和稅務法規。
方懷最近很少聽到那些酸儒的嘮叨了,因為他們全都主持鄉試去了。為了防止考生向主考官賄賂作弊,派往各地的主考官在聖旨下達後在五日之內必須離京到各省城去主持鄉試。在離京赴任時各主考官不得攜帶家屬或過多的僕人,不得辭客,不得接見舊友,不得遊山玩水,可以說基本上是要主考官斷絕與外界的交往。
而在京的主考官也一樣,在鄉試期間要斷絕與外間交往,一日三餐及其所用物品的進出必須經過檢查,在當時這被稱為「鎖院」,目的在於使考官「以避請求」。
貢院已經被裡裡外外細檢了一遍,連稍微開裂的牆縫都被一律挖開,以防止考生經常賄賂官員利用貢院房舍整修時機,將預先寫好的文章或文字埋藏於房角牆土之中,待進入考場後,再拿出以作答案。
而在貢院外的民居這些日子也被挨家挨戶地搜查,凡是有可疑,說不清楚身份的人一律驅逐,連鴿鷂一類的禽鳥也全部殺死。貢院的牆外,每隔五米就有一個士兵站立,即便是這樣還設有巡邏隊,真是一隻蒼蠅也飛不過去。
京城貢院的大門前,差役排成兩行,考生則排成一溜,從中魚貫而入。輪到自己時,上前開襟解襪,兩個差役搜檢一人,這些考生都穿著規定的拆縫衣服,單層鞋襪,以便搜檢。搜完全身,差役還要察看硯台和毛筆,看硯台底部有沒有貼著紙,毛筆筆桿是否有問題。另外,所帶的糕餅餑餑,也要逐個切開,因為清代鄉試時,許多的考生都請善於書寫蠅頭小楷者抄寫四書五經於薄如金箔的紙上,所以差役只要有發現一點紙屑都不會放過。
這樣防作弊的手段可謂是登峰造極,張、楊銳、楊深秀他們檢查完時已是大汗淋漓。清朝科舉作了明確的規定:「生儒入場,細加搜檢。如有懷?片紙隻字者,先於場前枷號一個月,再問罪發落。」所以即使他們心底無私也一個個緊張得要命。
進入考場後,他們很快找到了自己位子,是一個個好像沿街店舖似的閣間。不多時,一張張由禮部專門刻字匠、印刷匠刻字印刷的試卷發了下來,這些試卷的數量都是受嚴格控制的,絕不會多印一張。
張他們拿到試卷後心才平靜下來,開始成竹在胸地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