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
崎嶇的山路上,一行三人正艱難地行進,除了拄著木棍在前面帶路的中年男子之外,其它兩人都背負和肩扛著各種工具和器材,他們是剛剛在美國專門學習地質勘查歸來的陸允和高翔。
緊跟在中年男子後面的是位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約一米七六的個子,穿著一身和眾人一樣的粗布灰色工作服,身後背著個碩大的木箱,箱子頂端還橫置著一副鐵做的腳架,雖然是才剛剛是二月,但十幾公里的山路走下來,也讓他汗流浹背,汗水順著他黝黑消瘦的面頰不住往下流淌,挺拔的鼻尖上不時掛著晶瑩的汗珠。
終於,前面出現了他們的目的地,一個幹得熱火朝天的礦坑,一群民工正進進出出,把挖出的石頭一擔擔挑出來。
那拄著木棍的中年男子明顯是此地主事的,此時笑著對背著箱子的青年道:「你們來了我就放心了,這龔道挖了挖了快五丈深,開沒看見礦,你們看是不是再換個地方找找。」
那背著箱子的青年是美國俄州大學畢業的陸允,他曾在美國隨他的導師進行過幾萬公里的勘查,經驗十分豐富。此時他打開箱子,拿出一份圖紙展開,地圖上大致記載了方圓幾十里的山川河流地容地貌。他又抬頭向四周看了看,不由皺了皺眉,如果這地下真的蘊含著大量鐵礦,這裡應該是最佳的開採位置,除非這裡壓根就沒有鐵礦。
旁邊與陸允同期畢業的高翔,此時撇撇嘴道:「朝廷裡的那群官老爺也真是的,這找礦的事也瞎指揮,他們坐在衙門裡,怎麼可能知道這窮鄉僻壤就有鐵礦山。跟他們說咱中國以前根本沒地質資料,必須從頭進行地質普查,他們偏偏說不通,硬要說什麼朝廷的旨意。依我看,不要說今年找出大鐵礦,就是明年恐怕也夠嗆。」
陸允沒有理會高翔的呱噪,雖然他也無法想通朝廷是怎麼知道這裡有鐵礦的,但他還是走到礦坑邊上察看起新挖出來的石頭。漸漸地,陸允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眼神越來越亮,因為他發現挖出來的這些石頭雖然含鐵量都不高,但後面挖出的石頭比前面挖出的,鐵含量都有不小幅度的攀升,這種情況他只見到過一次,那是在美國西部著名的優質鐵礦默西鐵礦。
難道自己遇到了「鐵芯礦」,這時,一個民工挑著一擔石頭走了出來,長年和石頭打交道的陸允在看到的一瞬間,霍然站起,幾步走了過去。高翔看到陸允的反應也不由湊了過來,當他看到陸允手中的礦石,也不由呆了。
最後兩人又專門下到井下,實地勘查了一番。最終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儲量極大的一等優質鐵礦。
而同樣的事情在奉天的鞍山也上演了一次。這些都是方懷一手導演的,本來方懷還想在把攀枝花和包頭的鐵礦也點出來,但後來考慮這兩地的基礎條件實在太差,就算建成了鋼鐵廠,恐怕鋼鐵也運不出來,所以暫時只開發安徽馬鞍山和奉天的鞍山兩座鐵礦。
江南製造總局和已經改為「東北機器局」的吉林機器局將分別在兩地建立鋼鐵廠。不過離建成看起來很遠,建設鋼鐵廠不僅要機器要人,還要有技術,歷史上中國直到1893年才由張之洞在湖北創辦第一家鋼鐵廠,漢陽鋼鐵廠。
中國現在的重工業企業看起來還很少,除了江南製造總局、廣州槍炮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東北機器局(原吉林機器局)、四川機器局、山東機器局、福建船政局以及即將建立的湖北槍炮局這九大兵工廠外,就只有開平礦務局還勉強算得上。
這寥寥可數的幾家企業對於幅員120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太少了。但方懷並不打算盲目擴張,一來是因為缺乏技術力量的支持,重工業並不像輕工業門檻那樣低,以現階段中國的工業底子和科學教育水平,如果大肆發展重工業,只會重演「大煉鋼鐵」那樣的鬧劇,方懷的計劃是利用輕工業的發展和軍備採購的刺激先將九大兵工廠和開平礦務局這些底子好的企業發展壯大起來,再利用這些企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由點及面,逐步擴大重工業規模。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培養出中國自己的大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在低關稅甚至是無關稅的情況下集中保護自己的民族重工業。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樣的重工業,是由於輕工業發展的需要和軍備採購的刺激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因為人為的或是政府政策等原因。
雖然這樣看起來要慢許多,但他的好處就是這些企業的生產受到的是市場調節,而不是政府干涉。政府干涉雖然可以大大縮短重工業的建設週期,但也不可避免的產生重複建設、低質建設。歷史上蘇聯和中國的重工業就是政策干涉的產物,幾乎是兩三個五年計劃,就完成了重工業企業的建設,結果呢?不到幾十年時間,各種各樣的問題冒了出來,因為不是市場規律的產物,所以這些企業除了國家處於戰爭狀態的時候,其它時間都是開工不足,開工不足就導致他們大半處於虧損狀態。企業虧損也就無力更新老化的設備、發展新的技術,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循環。
方懷寧願現在起步慢些,把基礎打牢,也不願將來收拾那些爛攤子,因為那時候就不僅僅是企業的經濟問題了,還會牽扯出一大串的社會問題,甚至影響國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團結。後世那些例子無一不再警示著方懷。
中國已經落後了世界幾十年,而國家的底子又這麼薄,基礎建設、教育改革、科技發展、體制改革哪一樣都是吞錢的機器,所以工業建設就再不能揮霍和浪費了
ps:昨天晚上,電腦死活上不去網,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今天補上,聽說有書友一直等到兩三點,半生在這裡說聲對不起。另外,1885年汽車即將誕生,咱中國肯定要領先一步的,只是這第一款轎車和第一款貨車的名字不太好取,大家能不能給點意見,如果實在沒有我就用「紅旗」和「東風」了。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