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七十八章 趙秉鈞 文 / 半生恨雨

    當中法廢除舊的條約,並向中國賠款的消息傳回國內,整個國家頓時沸騰了。此次中法之戰,一波三折。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集中了所有優秀的人才,集中了所有能夠集中的資源,再利用微妙的國際形勢,終於打敗了一個他們看上去不可戰勝的國家。這在中國,有多少年沒有這樣揚眉吐氣了?

    《大清日報》上刊登了法國遠征軍向中**隊投降並移交裝備的照片,照片上米樂中將面色鐵青地交出了他的指揮刀。

    一時間,中國上下到處是一片歡天喜地的氣氛,尤其是在那些接受了新式思想的大學裡,這種氣氛更是達到了一個**,幾乎所有的學子都在談論著中國的這次勝利,那樣子簡直比過年還熱鬧。

    而朝廷洋務派的官員和各地督撫也大都鬆了一口氣,這打一天的仗,就要花出去幾萬兩銀子,在這麼打下去,自洋務運動以來積攢的那點底子就要給打光了,現在各省的槍炮局連開工的工錢都沒有,要不是這次工人出奇地沒鬧騰,恐怕早就翻了天了。所以這一次是史無前例的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而這次中法之戰也震驚了整個世界,如果說法國的陸軍因為普法戰爭而被削弱的話,那他世界第二的海軍呢,中國海軍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法國艦隊,這不得不讓其它國家的人刮目相看。尤其是亞非等國家的有色人種,他們以為即使他們再勇敢、再不怕死也不可能擊敗歐洲人,而中國人卻給他們作出了榜樣。

    越南,峴港。

    峴港位於越南的那一根扁擔上,越南雖然最富饒的土地在一南一北的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上,但中部地區也十分出名,素有「金山銀海」之稱,西部長山山脈礦產豐富而東部則是世界最好的漁場之一。

    利士比海軍少將最後看了一樣這片土地,登上了法國來的輪船,他將隨兩萬多名官兵先期回國,也許那裡等待著他的將是軍事法庭的審判。

    由於法國遠征軍的人數太多,必須分幾次運送回國,所以還有不少交出武器的士兵待在峴港的戰俘營裡。看守這些俘虜的是代替新軍接管安南的老桂軍和老滇軍。

    「何頭,這法國人的槍就是好,比俺原來那支好多了,打得又遠又准,還是連發的。」陸小生抱著一支新發的槍,摸了又摸,擦了又擦,兩眼發光道。

    何健生仍端著槍,仔細看著那些法軍俘虜,沒好氣地對陸小生道:「你以前那支老套筒也能叫槍,膛線都磨平了。」

    陸小生沒在意何健生的諷刺,笑著道:「還好那些新軍都操傻了,才讓我們撿了便宜。」

    「呸,」何健生吐了口唾沫,道:「你聽王大嘴在那裡吹,人家是根本看不上這些槍,人家新軍用的是德國貨,叫毛什麼槍。」

    陸小生聽了不由長大嘴巴,道:「還有比這更好的槍?」

    「瞧你那點出息,人家不僅有這好的長槍,還有機關鎗,一扣扳機跟那放爆竹樣的,你再看人家那大炮,粗的跟煙囪似的,上面還有洋碼子,一門門重得跟碾盤似的,三個人都抬不動。」

    陸小生哀歎一聲:「你說都是一個腦袋兩條腿,咋人跟人就差的這麼大呢?」

    何健生看那些牛高馬大的法國兵都老老實實地坐著,便轉身對陸小生道:「你還別不服,北寧一仗,咱們幾萬人馬硬沒打贏鬼子幾千人,可人家也不見得比我們多多少人馬,硬是把鬼子趕得屁滾尿流。」

    「那還不是他們佔著槍炮的便宜,咱們有那些槍炮,照樣能揍法國鬼子。」陸小生不服氣道。

    「那這一次呢,你沒看到鬼子修的那些碉堡、炮樓子,跟種玉米似的,換你敢往前面沖?」

    陸小生一聽也洩了氣,何健生這時恨恨地再次吐了口痰道:「你說在北寧的時候咱們咋就跟著馬萬三那小子往西跑了呢?要是往北跑,只不准就碰到馮大帥了。陳吉那小子就是跑到鎮南關,遇上了馮大帥,現在已經編成新軍了,穿的是新衣,拿的是雙餉,還有人教他們讀書識字,聽說他娘還幫他說了門親事,就他那樣子也不怕磕顫了人家。」

    陸小生也點頭道:「可不是,他前兩天還在我面前顯擺。可有啥辦法,誰叫咱家祖墳沒冒青煙呢?」

    何健生見了,突然小聲道:「話也不能這麼講,我聽說過不久新軍還要招人,只要咱們把上面交待的事辦好了,只不准就能選上咱們。」

    陸小生一聽,兩隻眼睛再次亮起:「是不是真的?可我聽說那些新軍這兩天就要坐船走了啊。」

    何健生聞言道:「他們走那是皇上聽說他們打了勝仗要見他們,他們自然要快些趕著去了。但這次他們死了那麼多人,總要招些新人吧,馮大帥是咱桂軍人,挑人肯定從咱們桂軍挑。」

    陸小生聽了連連點頭,何健生看著他道:「那你還在那裡吊兒郎當的樣子,還不把眼睛張大了看緊這些鬼子。他們有槍有炮的時候咱不是個,要是他們沒槍沒炮再讓他們生出亂子來,咱們就可以找塊豆腐撞死了。」

    陸小生聽了立即端起他那把夏爾普圍著戰俘營轉了起來。

    這兩天,吏部和禮部終於把赴德學習陸軍的名單遞了上來,不出所料,方懷又在名單中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名字。

    其中包括被稱為「北洋三傑」的方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以及張勳、曹錕、徐世昌、段芝貴這些叱詫民國的人物,這個時候,他們還是一些熱血沸騰、心懷報國理想的青年學生,仔細翻看他們的考卷,方懷不由感歎時間和權勢能改變很多東西。

    另外,方懷還看到了一個人,那就是趙秉鈞。這個中國近代警察制度的創始人竟然也入選了,方懷一陣大喜,他正琢磨怎麼建立一張嚴密的情報網,沒想到人選就自動送上來了。

    方懷當即讓小德子把趙秉鈞找了來,二十歲的趙秉鈞雖然不像後來鋒芒盡掩,成為袁世凱身後的影子,卻也顯得十分沉穩,即使第一次見到方懷也沒有什麼前後失據的舉動。

    「趙秉鈞,朕把你從去德國學習新式陸軍的名冊上拿掉了。」

    趙秉鈞聞言彷彿早就料到一般,一點反應也沒有。方懷不由大奇道:「你難道不想知道原因嗎?」

    趙秉鈞依舊面色沉穩地道:「皇上單獨召見小人,自有深意,小人又怎敢妄自揣測。」

    方懷聽了不由露出一絲笑容,他現在有些明白袁世凱為什麼一生對所有人都心懷猜忌,卻對趙秉鈞信任有加了。看著趙秉鈞少年老成的樣子,方懷突然改變了主意,也許眼前這個人將來能跟更強的對手較量。

    「趙秉鈞,朕現在又改變主意了,你還是到德國去,但你跟他們學的不一樣,你好好學。三年後,朕有大事交給你。」趙秉鈞依舊沒問理由,點了點頭。

    最終,方懷還是決定將趙秉鈞派往德國學習偵察兵,名聞後世的「帝國之狼」就這樣開始了他的第一步。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