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六章 四大重臣 文 / 半生恨雨

    這天早朝過後,方懷把恭親王奕忻,醇親王奕?,李鴻章以及左宗棠四人留了下來。四人中奕忻和奕?是宗室的代表,又是最有權勢的兩個親王;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手握兵權的人物,又是漢人中湘、淮兩大勢力的代表,自己的想法如果得不到他們的認同,實行起來恐怕有些困難。

    上書房,四人各自落座,方懷讓小德子把他這幾個月寫的一點東西遞給四人。

    這些東西是他根據大清現在的狀況結合後世的經驗寫出來的,當然免不了有些「驚世駭俗」,不過時間不等人,這些天上朝,底下文武百官雖然恭恭敬敬站著,但他們的眼神中缺少一種東西,那就是敬畏。不過也難怪他們,方懷現在看起來還只有十歲的樣子,有誰會敬畏他這個十歲的娃娃呢,即便他是皇帝。所以方懷決定適時展示一下我的「與眾不同」,以贏得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他第一步的爭取對象就是眼前四人。

    試想以四人的身份地位,如果他們都無條件服從自己的權威話,朝中大臣自然會俯首貼耳。

    李鴻章和左宗棠原本對召二人進京就頗有些猜忌,後來聽說是小皇帝的旨意後就更加疑惑,一個十歲的娃娃能有什麼大事?

    兩人接過小太監遞過的東西後,本沒放在心上,不過當他們真正認真看下來後,竟不由自主陷了進去。這幾垛厚厚的紙張裡不僅有後世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還有很多關於如今大清弊政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都是經過後世無數次討論研究,不但結合了中國的民族、地理和文化現象,還有許多國外改革經驗的參考,洋洋灑灑近十萬字。

    現在正是盛夏時節,上書房雖然經過特殊設計沒有外面那麼熱,但溫度也是不低。醇親王奕?,他體格比較胖,加上身上厚厚的朝服,已是一臉的汗水,不過他此時看著手裡的東西已是張大了嘴,對外物渾然不覺。

    恭親王奕忻還算沉穩,不過從他不停閃爍的眼光中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不平靜。在四人看的時候,方懷沒有打擾他們,而是靜靜地等待著。

    直到晌午時分,四人才相繼看完,而四人看完的表情又各有不同,左宗棠和李鴻章是一臉的激動,奕?則滿臉疑問,似乎又很多地方沒看懂,而恭親王奕忻的表情就很奇怪了,竟然長長的出了口氣。

    左宗棠站起來道:「聖上,不知這些是哪位大賢所作?」

    方懷「呵呵」笑了笑,示意讓他坐下,然後道:「這不過是我平時讀書隨意寫的,還要請愛卿多多指正。」

    此言一出,左宗棠不由和奕忻,李鴻章對望了一眼,均看出對方心中的震撼。以十歲之齡竟然寫出如此見識的文章,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了。尤其是奕忻,他對方懷身邊的人可是一清二楚,想來想去也沒有誰有如此能耐,難道還有隱藏在背後自己不知道的高人?

    奕忻又想起了數月前那場突如其來的政變,背後彷彿一切都準備好了,只能著那女人一頭鑽進去。看來那傳言是真的了,慈禧就是敗在這個小皇帝手中,看著笑吟吟的方懷,奕忻目光一陣陰冷。不過方懷此時看著他,他卻是必須要回話的。

    奕忻看著手中地東西道:「皇上此策若是著實推行,確是強國之方。」言下的意思是計劃雖好,要想實行恐怕難上加難。

    奕?才智有限,手裡的東西還沒看出其中的厲害,但他觀人的本領是有的,不然也做不到鐵帽子親王的位子上。看到一向與自己不對付的六哥也挑不出毛病,對自己「兒子」的厲害不由大感欣慰,連連平撫胸前的鬍鬚,就差沒有得意地笑出來。

    而李鴻章和左宗棠也齊聲稱讚,看得出他們也是很高興的。

    方懷笑著搖了搖頭道:「六叔和兩位愛卿就不要給朕灌迷湯了,這些不過是朕的一些想法,以朕的年紀,肯定有許多不通之處,你們身在朝野多年,負責各方方面面的事情,比朕有經驗的多,看到什麼就說出來,總比害了百姓後再改回來強。」

    李鴻章聽了這才站起來道:「啟稟聖上,臣適才讀了皇上御筆,深有啟發,以前許多不明之處如今卻是一一明白了,只是朝廷這些年用度頗費,而前者發匪、捻賊叛亂又耗光了國庫,以至辛酉賠款至今尚未還清。聖上欲行大事,這銀子便是第一困難。」

    方懷點了點頭,他說的這些都是實話,大清現在每年的財政收入大約在七千五百萬兩左右,而海關還抵押在四國銀行手中,而為了實現「強兵」的夢想,朝廷每年花在上面的錢足有三四千萬兩,也就是說大清用在國防開支上的錢差不多佔了總財政收入的一半,其他加上賠款,官僚的薪俸,供給旗人的錢糧等等,國庫幾乎所剩無幾,若遇上黃河發大水這樣的災害,財政就更要緊張。不過這時的大清還沒有到甲午後年年財政赤字的田地,讓方懷多少有點信心。

    這時方懷開口道:「銀子是一個問題,不過並非沒有解決之道,聽說愛卿前些日子創辦了上海織佈局,還有左愛卿辦的蘭州織尼局,賣得很是不錯,這就很好,不過以後還是應該鼓勵民間自己創辦這樣的廠子,我們就不要與民爭利了。西方列強無不以商富國,以強大的工業武裝自身,我們大清也應該鼓勵工商,只有商業繁盛,我大清的銀子才能源源不斷。」

    李鴻章聽了不停地點頭,而方懷說是這樣說,但真正做起來就沒這麼簡單了,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奉行著「重農抑商」的政策,要想一時改變不是這麼容易轉過彎來的。這時方懷接著道:「只是『富國』還需先『強兵』,不然賺來的銀子也只是轉手送給洋人罷了。所以當務之急是先使我大清的軍隊強大起來,你們以為如何?」

    上書房中,幾人面面相對,頗有些不明白。還是資格最老的恭親王奕忻道:「皇上欲重兵事,須知此處亦是最耗銀子,不知皇上有何良策?」

    方懷其實也知道這上面最耗錢,但有什麼辦法呢再過兩年,中法就有一場大戰,以現在大清的力量,還是只能是一個「輸」字。方懷想了想,道:「這樣吧,從今日起,內宮用度除太后那裡,其餘一律減半,修清漪園從今兒起也停了吧。李愛卿,我把戶部交給你,朕從內帑撥兩千萬兩給你,你給我把它們用在刀刃上,如果有誰敢動這筆銀子的主意,朕也不是不會殺人的。」話語間已經透出一股森然的味道。

    看到幾人臉上有些古怪,方懷這才記起自己現在還只有十歲,今天的表現已經有些過於驚人了,連忙向奕忻和奕?道:「六叔,阿瑪,這樣安排可好?」

    奕忻和奕?同聲道:「皇上聖明。」

    「當然,鼓勵民間自辦工廠還是要實行的,這費不了朝廷多少銀子。還有就是籌辦我大清自己的銀行,如此可收攏民間空閒的銀錢。」但方懷仍忍不住囑咐李鴻章。

    李鴻章領命坐下,方懷的眼睛又看向了左宗棠。剛繼位的時候,方懷曾經見過他一面,這位被譽為大清中興名臣的老人身體看起來比那時差了很多,西北的風沙讓他患了眼疾,剛才看東西的時候也不停地咳嗽。他與李鴻章是一個時代的,但看起來卻比李鴻章要老上許多,為國平定邊疆耗盡了他的心血,也拖垮了他的身體。更重要的是這個昏暗的朝廷一度使他喪失了希望,歷史上,中法之戰左宗棠力主對法宣戰,軍隊也節節獲得勝利,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以勝求和,又多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左宗棠氣急之下,吐血而亡。對於這個老人,方懷是有著深深尊敬的,他的才華不在李鴻章之下,人品更不是李鴻章能比擬的。李鴻章不能說是小人,起碼的民族氣節他還是有的,但也談不上真君子,而左宗棠則可以稱為真正的君子。

    方懷看著左宗棠,道:「左愛卿此次回京就留在京中養病吧,兵部尚書和軍機大臣的位子朕給你留著,你什麼時候養好病再回來幫朕吧。」歷史上,左宗棠平定西北後就已經有很重的病了,而慈禧卻馬上把他派往東南任兩江總督,才使得他病情惡化,最終在1885年病逝。

    左宗棠一聽想要說話,方懷伸手阻止道:「朕還年少,還有很長時間要你們來輔佐朕,所以你們一定要養好身體,幫朕打造一個無人敢與爭風的大清帝國來。」

    聽到這話,左宗棠不由產生一種錯覺,而廳中幾個人也都感覺到了,眼前的光緒帝彷彿不是一個年方十歲的少年,而是一位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的千古帝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