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三章 親政大典 文 / 半生恨雨

    第三章親政大典

    「辛巳之變」後,依附慈禧於的勢力大部分歸入了醇親王奕?的麾下,其餘的或罷或貶,已經成不了什麼氣侯,慈禧一倒也就樹倒猢猻散了。

    隨後慈安宣佈還政於帝,於四月十五舉行親政大典,並昭告天下。此消息一出,頓時天下嘩然。既不捲簾聽政,也不設輔政大臣,直接就把權力交給十歲的皇帝,這讓天下許多有識之士擔心不已。這光緒朝不會重演元佑舊事吧。

    北京,恭親王府。

    「辛巳之變」後奕忻坐回了首輔軍機大臣的位子,卻一直沒什麼動作,對府上來探消息的官員也一律擋架,每天只是例行到軍機處走一道,再就是養養花,下下棋。

    「六爺,太后把西邊的廢了,自己又不聽政,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兵部員外郎許應?在奕忻身邊道。

    奕忻瞟了一眼許應?,把一粒棋子放在棋盤上,「為什麼太后就不能歸政於皇上?」

    許應?聽了不由有些發愣,「難不成真讓那小皇帝親政不成。」

    此時坐在奕忻對面的王府客卿胡承言笑著對許應?道:「大人您就沒發現這回是誰得了最大的好處?」許應?若有所思,胡承言接著道:「如今朝中局勢三分,太后一分,六爺一分,七爺一分,太后歸政,六爺也不過得回了首輔軍機大臣,只有醇親王收了不少人……」

    「是七爺?」許應?幡然醒悟道。

    奕忻此時從棋盤上抬起頭,搖了搖腦袋道:「老七還沒那個本事,其實我也是事過了才發覺的,得了最大好處的是咱們那位皇上。十一歲親政,當年聖祖也不如他啊。」奕忻說著「嘿嘿」冷笑了兩聲。

    「不過是個小毛孩罷了,我們還怕了他不成。」許應?不屑道。

    奕忻抓了抓棋盅裡的棋子:「東邊的沒有所出,而那位皇上又與她相近,有了什麼事,她手下的那些奴才自然聽咱們那位皇上的,老七就更不用說了,親爺倆還能尿到一個壺裡去?以後說話做事小心著點,被人抓了辮子我也護不了你了。」

    「誒」許應?小心答應著。

    四月十五,天壇。

    平日裡極難看到人影的天壇此時顯得極為熱鬧,佔地數平方公里的空地上到處是穿著官服的官員,在他們中間還有一隊隊盔明甲亮的軍士將這些官員分為地位懸殊的幾塊。陽光射下,那些頂子上的寶石晃得人直眼花。

    旌旗翻捲,鼓號長鳴,被御林軍隔開的御道上,皇帝的鑾駕由遠而來。當先舉著三十六面黃底金邊龍旗的御林軍,接著是手捧淨水的宮女,再然後皇帝的御輦才出現,前後左右都是一片明黃,呼呼啦啦足有數百人。

    一直到天壇前,方懷才從龍輦上下來。擺出一副莊重的神色登上天壇,此時祈年殿前已擺好了香案,從太監手中接過三炷香,分三次插入面前的銅鼎之中。這三炷香都是有說法的,每插一炷香都要擺三次,第一炷香祈求上天保佑風調雨順,第二炷香祭祀土地請求五穀豐登,第三炷香禱告祖先保佑大清延續萬年。

    敬過香後是誦讀祭文,生澀拗口,洋洋萬言的祭文聽得方懷昏昏欲睡。祭文念完了就是授璽,又是一陣子忙亂,眾人跪迎,拜了上頭的國璽,山呼萬歲,一道程式都不能少的。半天下來,大日頭照著,就算是精壯漢子都累得要死,何況底下那些官員多半是精衰氣短的老書架子,不多時已經倒下五六個,被侍衛架了出去。倒是接過那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金印的方懷精神好得很。

    滿清一朝關於皇帝親政有詳細的規定,最主要的標誌便是權力的象徵國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內閣軍機處發往全國的文書有且只有蓋上了皇帝的金印方才有效。

    這項措施極大地鞏固了皇帝的權威,當年即使像鰲拜那般專權,要想行事也必須必康熙蓋上印章。歷史上同治和光緒兩朝皇帝也有所謂的親政,但實行的一旨雙印,也就是皇帝的聖旨上除了要有皇帝的金印還要有太后的玉印,這與方懷今天的親政當然相去甚遠。

    方懷以十歲之齡登上這權力的巔峰,成為了大清歷史上親政最早的皇帝,即使是那位英明神武的聖祖康熙爺,也是在十三歲後才親政的,這不能不說是個異數。

    雖說是親政了,但前三個月主要還是在兩位親王的指點下處理國事,再就是聽取六部尚書的呈情。

    如今方懷已經成功登上了權力的巔峰,但前面的路還有很遠,也很不好走。方懷心中有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就是帶領這個苦難的民族重新崛起於世界的東方。

    上一輩子自己欠這個國家太多,就用這輩子來還吧。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