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新呂布

第1卷 第214章 西域諸國林立,呂布初言羌州 文 / 黑石頭

    第214章西域諸國林立,呂布初言羌州

    徐晃將堅昆部全軍出動。又指揮樂進配合攔截一部,依舊左右兩向夾擊堅昆部。

    兩軍廝殺。漢軍四部軍共八個魚鱗網錐陣二萬騎,對陣北匈奴、鮮卑兩軍六萬騎。漢軍占裝備優勢,又得騎陣厲害,人數雖少,卻不見弱勢。

    徐晃見己方不見弱勢,又指揮一部軍兩個魚鱗陣前去支援。布勒達見漢軍又調一部軍支援,自己聯軍敗勢便凸顯出來。急忙指揮後軍一萬北匈奴騎也去支援。

    徐晃見敵軍主力軍分出一半兵力支援,便再次遣一部軍去阻攔。隨後便指揮剩餘的兩部軍四個魚鱗陣,於左右兩邊繞開戰場,去襲擊布勒達本部。自己則留五千騎督陣。

    兩軍於三處戰場廝殺。漢軍以三萬鐵騎對陣鮮卑聯軍七萬騎,佔盡裝備與騎陣優勢。不但不見弱勢,還逼得鮮卑聯軍混亂應戰。

    徐晃見布勒達中軍已無援兵,便再調兩部四陣一萬騎,繞開戰場去襲擊布勒達中軍一萬騎。布勒達慌忙應戰。只是漢軍鐵騎本來就強悍,兵少都不敗。何況現在一萬騎對一萬騎,勝算已知。

    布勒達未與漢軍交鋒,便先吃了漢軍騎弩大虧,未廝殺先折損了二三千騎。待到兩軍交鋒,更是不支,不久便敗下陣去。

    徐晃於遠處見匈奴中軍被擊敗,乃親率餘部殺向戰場。

    鮮卑聯軍本來還於戰場上與漢軍苦苦相戰。不想看見背後中軍布勒達本部遭襲潰敗,嚇得軍心混亂,士氣低迷,漢軍卻越戰越勇。此時徐晃又率本部軍殺來,正是擊潰鮮卑聯軍士氣之時。

    鮮卑聯軍本來見中軍本部被擊潰,便心生退意。此時見漢軍又有一部軍殺來,頓時亂成一團,紛紛棄戰而逃。

    所謂兵敗如山倒。鮮卑聯軍一潰敗,便再也難以成軍,紛紛四散逃去。漢軍正好趁機掩殺。

    兩軍衝鋒廝殺,若是指揮得當,便是戰敗也不至於潰滅。只是此時布勒達被徐晃後軍兩部夾擊潰敗,鮮卑聯軍無人指揮,四散潰逃,漢軍於後正好利用騎弩射殺。自此鮮卑聯軍測底潰敗。

    燕水一戰,北匈奴與鮮卑聯軍慘敗。被殺者四五萬餘,投降二三萬。金薇奴、拓拔推演戰死。堅昆布赫、拓拔曰律帶著殘軍,尾隨布勒達往西逃去。

    此戰匈奴、鮮卑聯軍生還者不足三萬人。不只如此,更可怕的事還在後頭。

    且說張頜引軍繞過燕然山,發現鮮卑廷帳,便命人原路回去報知徐晃。只是軍驛走原路回去,路程千餘里。再加上此時徐晃已引大軍西進,這一來一回少說也要走三千里路。等到張頜的軍驛找到徐晃大軍時,徐晃已擊潰了鮮卑聯軍。

    而躲藏在燕然山內的張頜軍,還沒等到軍驛回報,便發現鮮卑與金薇羌合兵五萬騎,往東而去。張頜得斥候探報後,便一直在燕然山西南角秘密查探鮮卑動向。不久又發現北匈奴及堅昆胡也率大軍尾隨東去。

    張頜察覺時機,料定鮮卑、匈奴聯軍已東去。便留五千騎與部將李典,守護荀攸、田疇等文官,另保護輜重。自己便率大軍殺向鮮卑廷帳。

    此時鮮卑廷帳男丁壯漢,基本上都被招去與徐晃廝殺,只留下女人、孩子和老人看守牲畜財物。如何能擋住張頜四萬五千鐵騎進攻。張頜輕易就蕩平了鮮卑廷帳,擄獲婦幼老弱俘虜一二十萬。

    隨後張頜又遣斥候往東尾隨鮮卑大軍去查探軍情。發現鮮卑聯軍被徐晃擊敗後,便又遣大軍圍攏過來。

    布勒達率拓拔曰律等往西敗回。怎麼也沒想到會在回程路上,又遇上漢軍堵截,損失慘重。布勒達戰死,堅昆布赫與拓拔曰律拚死才逃出張頜包圍。連自己的廷帳也不敢回去,帶著數千殘兵,直接往西逃,去投靠北單于羅阿斯。

    燕水邊兩次大戰,使鮮卑、北匈奴十萬聯軍,幾乎全軍覆滅,金薇羌與堅昆胡也徹底失去實力。呂布得知徐晃大捷,張頜又堵截北匈奴潰兵,便率大軍直接往鮮卑廷帳而來。隨後便再命徐晃與張頜領大軍,殺向金薇山,與堅昆城。

    此時金薇羌與堅昆胡已根本無力抵抗漢軍進攻。牧民不是往西逃去投靠北單于,就是被漢軍抓為勞奴。至此漢軍擄獲金薇羌人及堅昆胡人,連同鮮卑殘部,共得勞奴三十餘萬。

    隨後呂布乃以燕然山為名,將堅昆胡、金薇羌與西部拓跋鮮卑地,合併為燕州。令徐晃為新燕州刺史。調韓遂任并州刺史。又重新整編徐晃鐵騎,補滿五萬員,駐紮燕州。

    大漢建立燕州。拓拔曰律、堅昆布赫已無法在舊地立足,便帶著殘部向西漂泊,投靠了北匈奴麾下。隨後不久。北匈奴便攻佔了康居,打到了阿拉海(鹹海)。後又一直往西延伸至安息海(裡海),將當地原居民歌德部落,趕到了更西的多瑙河上游。而原本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也受不了歌德人的壓迫,向西入侵了大秦聯邦(羅馬帝國)。至此使得北匈奴在廣闊的羅斯草原上,打下了一片廣闊的領地。東連大漢,南接帕提亞(安息、伊朗),西面則逼近大秦聯邦。

    至於徐晃。大漢建立燕州後,由於呂布擄掠了大量的金薇羌、堅昆胡與鮮卑人去黃河去修建引導渠。使得數千里燕州地,人煙稀少。徐晃為收攏人丁,便往北征服丁零羌餘部,將丁零羌人往南遷移。

    後來呂布聽說丁零羌善於馴養雪橇犬。大漢廣闊的北方一旦下大雪,便出行艱難。呂布乃命徐晃設一雪橇馴養場。專門馴養雪橇犬,以供北軍雪地使用。

    再隨後。徐晃從降服的丁零羌口中得知,更北的地方有北蠻人,終年生活在冰天雪地裡。丁零羌人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只是此時漢人由於水土原因,已經很難再往北擴張了。可是徐晃為增加人口,便聯合後來為卑州刺史的馬騰,在入夏後,便領軍北行,去擄掠愛斯基摩人,將其擄回當勞奴。待其臣服,勞奴期滿後,再收入漢籍。

    此些皆後話。

    且說呂布一面令徐晃駐紮燕州,一面再令雷薄領一軍,看押三十萬餘鮮卑及北匈奴勞奴回中原,去修建黃河引水渠。順帶將傷員一併護送回去療養。呂布則自帶御林軍,領張頜部及馬超新編南匈奴部,共計鐵騎二十萬。由燕州南下,繞過呼揭山,望北山(阿爾泰山脈)而來,逼近烏孫、車師後部領地。

    烏孫、車師後部原本屬於漢西域長史府管轄。只是大漢至恆靈二帝后,漢朝國運衰竭。到董卓亂朝時,呂布一直忙於討伐諸侯,所以便忽視了西域長史府。使得烏孫、車師、龜qiu茲、樓蘭、疏勒、于闐tian等屬國紛紛自立。

    而如今呂布大軍西征,擄掠勞奴固然是一個原因,可最大的理由還是想要收復西域。有了這麼兩個理由,所以大漢數十萬鐵騎便西征而來。

    說呂布大軍繞過呼揭山,逼近烏孫領地,卻不急於再繞過北山,進攻烏孫。

    呂布以投降的北匈奴人為嚮導,知道如今烏孫並不團結。國內分大昆彌與小昆彌。大昆彌『烏就靡』有戶約六萬餘,小昆彌『伊秩zhi將』有戶約四萬餘。大昆彌廷帳曰赤谷城,便位於天山腳下。小昆彌廷帳位於夷播海(巴爾喀什湖)與伊列水(伊犁河)三角洲處。曰伊列城。

    再說那烏孫大小昆彌人口共計不過五十萬,卻因大小昆彌時常相鬥,兵甲卻有六七萬之多。以此算來,烏孫百姓不論老幼,每七八口便要養活一個兵士,可見其國力當極為貧瘠。

    呂布得知烏孫國情後,便在金薇羌邊廷『呼揭寨』整休軍馬。而後遣使者往烏孫、車師、樓蘭、龜茲、疏勒等西域諸國城,送去大漢朝廷皇帝改革編製的詔命。要求西域諸國城盡數整編為羌州,由朝廷直接派官員管理。並要收編所有西域諸國的兵權。

    呂布西征,西域諸國自然知道。在聽聞拓跋鮮卑被消滅,金薇羌與堅昆胡領地也連帶被大漢佔領。西域各國城便議論紛紛起來,都在商議是否該重歸大漢。

    只是不想。這次新大漢皇帝竟然這般霸道,要直接收編兵權,派官員統治西域。樓蘭、龜茲、疏勒等屬國,自然不甘心就這麼被大漢完全吞併。

    可是如今大漢皇帝二十萬大軍已兵臨北山下,還消滅了鮮卑、佔領大片北匈奴領地。這些屬國又不敢明目反對,可也不甘心就這麼答應了。於是各國侯王便個個如啞巴一般,默默的好生招待漢使。卻不說反對,也不立即答應。

    呂布得知西域各國侯王態度模稜兩可。便也知道這些人心中打算,那是在相互觀望。

    呂布想了一計,便下令招烏孫大昆彌『烏就靡』來呼揭寨見架。烏就靡自然不敢親來,乃裝病遣其子烏廷顏攜兩匹寶馬來見呂布。

    呂布見烏廷顏代父見架,也不怪罪。便在呼揭寨設宴款待烏廷顏。

    酒席間呂布笑道:「大昆彌近來身體如何?」

    烏廷顏回到:「我父王近來偶感風寒,身體不適,故而未能來見皇上,望皇上體諒。烏廷顏在此代我父王向皇上告罪。」

    呂布笑道:「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死。偶感風寒自當體諒。今大昆彌病老,想來烏廷顏王子不日便當掌權烏孫。」

    烏廷顏不知道呂布何意,不知如何回答。顯然呂布的意思很明白。說大昆彌病老,王子不日便能掌權。那就是說你老子老了快死了,日後就是你這王子當權了。

    可是烏廷顏卻不想說是。要不那就擺明的說自己希望老子早點死,自己好做大昆彌。可是說不是,又當心違逆了呂布的話。於是乾脆就不說話。

    呂布見烏廷顏不說話,冷笑一聲。繼續到:「既然烏廷顏王子不日便可為大昆彌。烏孫之將來,當是與烏廷顏王子商議便好。」

    烏廷顏知道該來的總是會來。便也回到:「皇上要商議何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