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新呂布

第1卷 第111章 郭嘉定計遼東,袁紹謀士不和 文 / 黑石頭

    第111章郭嘉定計遼東,袁紹謀士不和

    高順聽後大讚郭嘉。於是便同郭嘉所言,暫緩兵事,靜觀其變。

    隨後不久,呂布出兵攻打曹操。袁紹與曹操聯盟,又帶兵來攻打幽州,還向公孫瓚發去結盟詔書。公孫瓚得袁紹信大喜,便以為高順無法出兵兩面。於是便想先攻下公孫度,而後再來奪幽州。

    袁紹來犯幽州,高順要兩面應付,本想向呂布求援。郭嘉又阻攔到:「將軍。劉、項相爭,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主公此時正征伐曹操,且要守洛陽防袁術,正用兵之時,不可再與主公分兵之。今紹雖舉兵來犯,必不能勝吾軍,將軍無需憂慮。紹不勝有十者。一者:紹雖強,無能為也,繁禮多儀,虛有其表,此道敗也。二者:紹以逆動,乃叛軍,此名敗也。三者: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此治敗也。四者: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此度敗也。五者: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猶豫不決者有失時機,此謀敗也。六者: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誇誇其談、阿諛奉承者多歸之,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此德敗也。七者: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乃做表面文章,虛偽之極,此仁敗也。八者:紹謀士爭權,讒言惑亂,隨軍參事許攸,貪而不治。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守南皮,必不相和。武將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此紹之明敗也。九:紹是非不可知,文敗也。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武敗也。只此十敗,將軍只需遣一上將,以一智者輔佐,守住要道關隘。袁紹性情優柔寡斷,一時破不得關卡,必有所疑,不能強攻。今公孫瓚正戰公孫度於昌黎,其本土垠無兵可守。將軍當趁此時,速起一軍,急攻贊之根基。贊強於度,然若根基被破,其力大弱,正可消耗二公孫之力。將軍可一戰定幽州之東,而後再揮軍南下對付袁紹。」

    高順聽了大喜。逐招齊部將商議軍事。此時郝萌已回薊縣,高順便遣郝萌領一軍屯范陽,守住各處關隘要道,以田疇為參軍抵擋袁紹。

    再說幽州官員中有一厲害角色一直未被發現。此人便是別駕沮授。沮授自呂布戰鮮卑於雁門關時,便為呂布官使,只是一直未被呂布所用。如今袁紹領兵來犯,高順正是用人之時。

    沮授見高順招齊文官武將商議軍事。便對高順獻計到:「將軍。今袁紹來犯,將軍又欲攻公孫瓚。袁紹雖外強中乾。然為防萬一。當再遣人暗中往青州招孔文舉北擊袁紹腹地。孔文舉國家賢良,生性耿介,若以大義說之,必歸朝廷。袁紹腹地被擊,必瞻前顧後。如此將軍方可安心收幽州之東。」

    高順聽後覺得有理,郭嘉更是贊到:「妙哉,公與。此計必能成功,將軍可行之。」

    高順便道:「此甚好。只是如今袁紹、曹操之地盡與吾軍開戰,袁曹必極防細作。若是細作被捉,機密不保,反倒誤事。何人才可往青州。」

    沮授薦到:「吾薦一人。無需走陸路亦可往青州。」

    高順急問道:「哦。何人有此能耐?」

    沮授到:「此人姓韓名當字義公,本遼西令支人。前者國公於雍奴建船坊時,便招為水軍曲屯。此人極善水事,常與人言。年少時在家鄉隨其父出海捕魚,因遇風浪,迷失方向。在海上漂泊數日夜,飲尿解渴,以魚為生,隨波逐流。後上岸遇人問之,竟到了青州東萊地界。其父因不捨將船賤賣,便將魚蝦賣盡,修好船隻,又買了些乾糧與水。便帶其駕船北上,以日月星辰為嚮導,三日後竟真回到幽州。吾觀此人非浮誇之人,可叫此人帶書信,引一水軍南下青州。」

    高順聽後也有些不信,大海茫茫,哪能像他說的那麼容易就橫跨。於是便找韓當來問。

    高順問韓當到:「聽沮別駕所言。汝曾隨汝父駕船往來於幽青之地,此事真否?」

    韓當道:「此事乃當年少時之事。確是不假。」

    高順道:「今吾有一機密信函,欲送往青州交與北海相孔文舉。因擔心走陸路,路過曹袁之地有所不測,有意遣汝走水路。只是……大海茫茫……」

    韓當一聽便知道高順有所顧慮。如今自己只當個小小的水軍屯長,這事若辦成了,必受大用。有這機會怎麼能放棄。於是便對高順到:「當願領軍令狀,若不能將信函送至北海相處,可斬韓當全家。」

    高順見韓當這般自信。大讚到:「善。此事若成。吾便向主公推薦汝為雍奴水軍都尉。」

    韓當一聽大喜。事若成功,便連升數級。

    於是高順便遣韓當為使,引雍奴水軍一千,使船十數艘,往青州去見孔融。並告訴韓當,若孔融同意出兵,便留下輔助孔融。

    韓當逐領水軍飄洋過海,從漁陽南下,直往青州而來。

    韓當果然不負眾望,白天以太陽為嚮導,晚上以星辰為導引。只一日夜,便到青州。隨後上岸往北海而來。北海相孔融早有心歸附朝廷。見韓當走海路送高順信函至,便同意回歸朝廷,出兵攻袁紹。

    於是孔融便派武國安為帥,韓當又自請為先鋒。正欲出軍時,又遇一人。

    此人便是東萊黃縣人,太史慈太史子義。太史慈本是家鄉郡使,後避禍他鄉。此時正回家看望老母。慈母多受孔融恩惠,便叫太史慈來拜謝孔融救濟之恩。正巧遇上孔融要出兵攻打袁紹。太史慈便請為部將,與韓當同為左右先鋒。

    孔融出兵五千攻打袁紹樂陵郡。袁紹當心樂陵被攻破,南皮便危險。於是便捨棄幽州,回兵對付孔融。派審配守樂陵,自於南皮坐鎮。高順解袁紹之兵,便令沮授守薊縣,自帶兵二萬攻打公孫瓚。

    建安二年六月(191)公孫瓚大敗公孫度於昌黎,自己根基土垠卻遭高順擊破,家小盡數被擒。公孫讚得報,急回軍來打高順。此時高順已再佔了遼西陽樂、肥如,兵屯盧龍寨。兩軍逐於盧龍寨以北三十里處對戰。

    公孫瓚兵力三萬,騎步兵各萬餘。其中有精銳白馬義從三千,盡裝精甲。高順幽州騎二萬,還有陷陣營二千。

    此時的陷陣營盾牌已經改良,盾牌兩邊一面設有勾槽,一面連接鐵鉤。佈陣時盾牌可以相互連接,拼成一個巨大的鐵盾陣。而後長槍再從盾後刺出,巨弩兵於內射殺,陷陣營便是這樣無敵於天下。缺點就是移動速度慢。但對於攻城,陷陣營是絕對的超級強悍的。

    兩軍對陣,高順以陷陣營位列前軍,而後幽州騎分佈兩側,擺出左右兩個魚鱗網錐陣,便向公孫瓚靠近。公孫瓚兵力比高順多,雖然知道高順幽州騎精銳。但是此時公孫瓚根基被破,怒氣中燒,見高順前軍是步兵,又數量不多。便喝令白馬義從領將嚴綱率軍衝殺,想要先斬高順前軍,搓其士氣。

    嚴綱領命便率三千白馬義從向周全奔襲而來。周全見敵軍騎兵殺來,忙領陷陣營佈陣。

    一聲令下。陷陣營紛紛將盾牌並成鐵盾陣。巨弩兵、長槍兵皆伏盾下不動。嚴綱白馬義從奔至一百五十步處,周全再聲大喝。一時間長槍兵紛紛從盾後刺出長槍。巨弩兵強弩雨發,所中必倒。三千白馬義從瞬間便被幾乎殺盡。只餘百十人四散逃去,不敢回營。

    公孫瓚見白馬義從全軍潰末,氣得大喝兵士一起進攻。高順也率管亥、卞喜等部將揮軍掩殺。

    公孫瓚先與公孫度交戰,隨後又急回盧龍交戰,兵士多疲憊。加之高順幽州騎騎陣威力無敵,又有陷陣營居中壓陣。公孫瓚中軍破不得陷陣營,遭幽州騎兩面圍攻,不敵高順,大敗而逃。

    公孫瓚引敗兵逃回昌黎。高順引軍追至城下,安營下寨,準備將墨家攻城器具運齊,便領兵攻城。

    不想高順圍城不過三日,便見城中大火熊熊。原來公孫瓚為人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且對北蠻暴戾不亞於呂布。如今攻佔公孫度昌黎不久便被高順殺敗。公孫瓚於內。家小盡被高順所擒,城中百姓不服,兵無戰心。於外。與北蠻、公孫度皆有仇裂無援兵。公孫瓚絕望之際,便命兵士燒燬城池。自己也於郡府內引火**,要與城池共亡。

    只是公孫瓚一死,其兵部便打開城門向高順投降。高順急叫兵士滅火救人。至此昌黎逐復歸朝廷。

    昌黎一平,高順便引公孫瓚降卒萬餘為前部,率大軍二萬向遼東囊平進發。囊平公孫度剛被公孫瓚擊敗,如何有兵力對付高順。乃帶著家眷及親隨逃亡高句麗丸都,投靠烏桓峭王。高順逐不廢多大力氣便收復幽州全境。

    公孫度逃往丸都,高順佔領遼東、玄菟又跨過長白山,連樂浪、帶方一併收回。帶方、樂浪一帶穢貊族聞高順連平二公孫,心有畏懼,便舉族來投。高順乃盡數招入漢籍,遣官使教授田耕。

    高順連得數地,便安置官使,行土地律。隨後便要引兵回薊縣對付袁紹。郭嘉說道:「將軍威震東夷,穢貊來投。然此時烏恆自恃其遠,必不設備。今袁紹已回南皮,當趁烏恆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若不然。公孫度有恩於東夷,度且尚存。幽東六郡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度若得烏恆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恐六郡不復國家所有。」

    高順每聽郭嘉言必勝,便想再聽郭嘉計,出兵攻打丸都。不想在出兵前,傳來呂布軍令。呂布已平曹操,屯兵信都,準備攻打袁紹。要高順引兵南下,兩面夾擊,一舉消滅袁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