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七卷 滿江紅 第四章 道高一尺(上) 文 / 空空道人

    第四章道高一尺(上)

    正如王燃早已披露的那樣,此次北伐,莊子固的十萬人馬是第一主角。由閻應元、宮秀兒等人率軍由陸地進攻吸引清軍的全部注意力,王燃與莊子固等人則趁勢率軍由海路於天津登陸,直插北京城。

    王燃練兵東瀛的效果在此次登陸戰及遠程奔襲戰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陸海協同配合熟練,再加上天津等各地清軍守敵猝不及防,自天津起至北京城上沿途經過的各大小城鎮就沒有碰到一合之敵。

    而王燃為加重這種猝不及防的效果,清軍馬不停蹄的後退,王燃所部也是馬不停蹄的追擊,幾次都是清軍的潰兵剛到,還沒來得及喝口茶,王燃的前鋒就已經殺到,就這樣你逃我追地趕到了北京城。

    認真來說,別說多爾袞自視甚高,不同意滿清皇太后和皇上的「戰略轉移」,就是他同意,恐怕也沒時間讓他實施。

    王燃的計劃雖然有參考自己原本時空歷史中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意思,但此時又不同於彼時,效果更為明顯。事實上,不論是多爾袞還是洪承疇,他們雖然擁有較王燃多得多的作戰經驗,但畢竟受囿於那個時代,滿清更是一個戰鬥在馬背上的民族,對海洋及海戰的認識遠沒有王燃深刻。他們千算萬算都是算陸上對抗,怎麼也沒想到王燃採用的竟是這種北伐方式。

    而王燃選擇的海軍基地說出來更是要讓洪承疇悔死,就是洪承疇本有機會攻取卻主動放棄了的膠東半島。

    當年山東一役,洪承疇挾新勝之威一路攻城拔寨,連濟南、兗州之樣的重鎮也不能克其兵鋒。而且當時山東軍團的大將損失殆盡,防守山東半島門戶的是孫光宗的妻子,不論是從軍事素質還是從軍事力量,與洪承疇都無法相提並論,當時可說是只要洪承疇願意就可以拿下青州,但洪承疇卻始終沒有出兵東進。

    究其原因,一則恐怕是認為青州的價值不高,二則也擔心自己一旦出兵,會給南明軍隊以可乘之機……王燃當時在報紙上天天叫囂著要北伐、要替山東兵團報仇,雖說可能只是虛張生勢,但萬一要是真的呢?

    正是洪承疇的遲疑給王燃成功實施此次登陸作戰提供了最佳的基地……王燃在山東兵團還只是青州義軍之時就開始琢磨這個海軍基地的建設……駐軍山東半島,渤海灣沿線自然處於最佳攻擊範圍之內,單就這次任務而言,比起蘇州、寧波等地可是強多了。

    不過有一點洪承疇沒有料錯……當時王燃神秘失蹤,洪承疇就曾判斷說王燃是在青州,而當時王燃確實就在青州。只是原因不是象洪承疇所料那樣「準備率青州守軍支援北伐軍、由側翼攻擊濟南」,而是要由此登船,親自指揮這次的「斬首行動」。王燃可不會拿著青州這點家當去和洪承疇拼,保護這個基地的安全是青州這萬餘人最重要的任務。

    「果然是莊子固的兵團,」站在城牆上,龔鼎孽喃喃地說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呢?」

    城上角號陣陣,一隊隊清軍越過多爾袞等人的身旁肅立於城牆之後,嚴陣以待,城下戰鼓聲聲音,明軍迅速兵分四路將北京城團團圍住,斗大的「明」、「賈」、「莊」等高旗幟迎風飄揚,戰前緊張的氣氛一下籠罩在了北京城上,

    「管他們是怎麼來的……不過既然來了,就不要再想走!」

    看了看許多官員那蒼白的面色,顫抖的雙腿,多爾袞冷笑著說道:「莊子固的兵團可說是賈寶玉的最後一張牌了……原本不知道他的動靜還真讓我有些捉摸不透……現在既然已經打了出來也就沒什麼可怕的!……賈寶玉的可用人馬不都在這兒了嗎?!」

    多爾袞這倒也不是純粹地安慰大家,他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王燃的人馬再怎麼巧妙利用,總人數是定了的,誰也不可能真的撒豆成兵。

    「就憑明軍的那點戰鬥力,十萬人又有何可懼?」多爾袞不屑的說道:「我大清哪次不是以少敵多?慢說這北京城城高水闊,易守難攻,就是打野戰,我城內的萬餘勇士也足可以要他們好看!」

    多爾袞並沒有吹牛,「女真不過萬、過萬不可敵」可不是他們自己說出去的……自滿清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歷經皇太極、多爾袞兩任,除了袁宗煥,大明、蒙古、李闖之中,鮮少有清軍三合之敵,多爾袞更是未嘗敗績,確實有狂妄的資本。眾人都被多爾袞充滿自信的話鼓舞起了些許士氣。

    「攝政王說的對,我大清勇士怕過誰來?」多爾袞身旁轉出一個雄壯武將,眾人注目看去,正是有大清第一勇士之稱的多爾袞麾下重將鰲拜。就聽道鰲拜大聲說道:「攝政王,奴才請求率軍出擊,一舉破了這幫南蠻!彪顯我大清威名!」

    鰲拜顯然不是有勇無謀這輩……此時明軍剛到城下,立足未穩,正是出擊的最佳時機,縱不能如鰲拜所說一舉克敵,也足可以擾亂敵之陣營、試探出敵人實力的深淺。

    「好!不愧是我大清的第一勇士!本王就准許你出戰!」看了看這個為自己壯了面子的心腹愛將,多爾袞滿意地點了點頭,帶著勝利的表情環視了一圈後,話鋒一轉說道:「但此番出戰不得戀戰,探明敵人虛實即可……不要嚇跑了他們,這麼多人想聚攏他們可不容易……我可是想著一舉全殲呢……」

    鰲拜嚴格遵循了多爾袞的命令,此番出戰確實沒有絲毫的戀戰……三聲炮響,鰲拜領兩千兵馬殺出南門,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幾聲鑼鳴,鰲拜退回北京城。

    而鰲拜也算是完成了多爾袞交待的任務,探出了敵人的部分虛實,用兩千人馬變成一千五百人的結果證明了城人敵人實力的強橫。此次出擊同時還證明了一件事,城下的明軍確實立足未穩,竟沒有選擇銜尾追擊鰲拜的潰軍。

    「攝政王,讓奴才多帶些人再試一次吧……」歪盔斜甲的鰲拜臉上的驚惶與不甘交織在一起,手指城下:「我倒要看看這些玩意有多邪門!」

    鰲拜口中的「玩意」說得便自然就是在王燃手中發揚光大的戰車,初次遇到這種混雜著輕型火炮和連珠銃的重型裝備,鰲拜和當初東瀛的小泉純郎一樣都立刻栽了一個大跟頭。不過相比較而言,鰲拜比之小泉純郎顯然強了不止一個檔次……小泉純郎比狼可蠢多了,一個照面下來差點全軍覆沒還不知進退,而鰲拜在受到此突然打擊後立刻選擇了「戰略撤退」並立刻找出了問題所在……很明顯,在數十輛這種火力強大的戰車以及數千熟悉火槍排放戰術的明軍戰士面前,兩千人的衝鋒是無濟於事的。

    說實話,清初八旗騎兵的衝擊力便是較當成的成吉思漢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般的軍隊根本抗不住。據王燃原本時空中的史載,清朝康熙帝率眾親征葛爾丹,兩軍於一片沙漠戈壁中對壘。當時的葛爾丹有一支全部配備了俄制火槍、火炮的部隊,熱兵器程度化很高,依托駱駝與車架與康熙相抗,可結果怎麼樣?手持冷兵器的康熙親衛隊一個衝鋒便將之拿下,足見滿州騎兵驍勇的戰鬥力。當然這也是造成了康熙對熱兵器更加沒有興趣、只知重視騎兵弓箭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一直到近代戰爭,包括那浸透著血與淚的八年抗戰,騎兵的作用還是相當大。騎兵由其速度帶來的攻擊力一直就是步兵的夢魘。除非步兵在人數上佔據著幾倍甚至更多的絕對優勢,方能抵住騎兵的攻擊。

    轉回現在的時空,與較早進入熱兵器時代的明軍打過無數交道的鰲拜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故此才會提出多帶些人手加強攻勢。

    但要多帶多少人手才能抵得住這城下看似與普通戰車沒什麼兩樣的「玩意兒」,誰心裡也沒底。看了看周圍又開始透著慌亂的眾人,龔鼎孽站了出來說道:「攝政王,敵人的虛實既已探出,就沒必要再跟他們空耗兵力……奴才以為此時不必再行出擊……況且,明軍陣腳已穩,此時出擊與改日再出擊沒有什麼區別……」

    多爾袞讚賞地看了龔鼎孽一眼,乾咳一聲,選擇性地忘記自己所說「能與敵軍野戰」的話:「龔先生言之有理……戰車再猛,也爬不上城牆……我等盡可以在此作壁上觀,靜侯山海關、山西、山東三地兵到……介時管他是十萬還是一百萬,裡應外合、兩面夾擊,定叫他們全部魂斷北京城!」

    「攝政王英明!」鰲拜等人同時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