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艷殺狗事

第三卷 第94章 遠行(11) 文 / 甘肅馬燮

    第94章遠行(11)

    聽了半天,清月碗裡還是半碗麵,她看了看常耀武說:「我都吃飽了。」

    常耀武已經將面吃完,準備端起大黑碗喝湯,就說:「牛肉麵量很足,一大碗你肯定吃不完,吃不動就別吃了,小心吃撐!」

    吃一頓牛肉麵,要是平時,常耀武早就吃完了。可今天為了給清月和陳啟文將牛肉麵的歷史,所以才耗費了些時間。他不光吃完了面,連湯也喝了個點滴不剩。最後,他看陳啟文面是吃完了,但湯剩了多半碗;清月是面和湯都剩了。拿起手帕擦完嘴,常耀武笑著對清月說:「頭一次吃,還是不習慣吧?」

    清月吃辣子不行,吃完了還吸著嘴裡的氣,一邊吸一邊說:「還真是!這辣子也夠辣的!」

    而陳啟文說:「雖然是頭一次吃,不過味道還真不錯!」

    常耀武說:「有些蘭州人一日三餐都吃這個的。」

    清月又睜著大眼睛說:「不會吧?那還能受得了!」

    常耀武說:「生活習慣嘛!」

    付過賬,從牛肉麵館出來,三人又朝前走了一段路,見有一客棧,常耀武叫陳啟文先進去看看情況。陳啟文出來說那客棧還行,於是三人就在客棧住下了——那客棧的大招牌上用白漆寫著「來發客棧」四個大字。

    第二天的早飯還是牛肉麵。不過這次,清月要了碗「韭葉子」,陳啟文想嘗嘗「大寬」。而常耀武給自己還要了「二細」。吃完牛肉麵,常耀武就帶著清月和陳啟文去黃河邊上轉了轉。由於是雨季,黃河的水很大,渾濁的河道自西向東,將蘭州城分成南北兩半。站在岸邊,遠遠地能看見河面上有擺渡的人。清月和陳啟文以為是渡船,可等他們走到跟前一看,那「船」卻是一個把二十張左右吹圓的羊皮連在一起,然後綁在幾根木桿上做成的大大的渡河器具。常耀武說那就叫羊皮筏子。擺渡的人也不叫船夫,而是叫「筏子客」。本來就是出來玩的,常耀武就說,試一試坐筏子的感覺吧。清月和陳啟文就準備跟著常耀武上筏子。常耀武讓清月先上。清月就右腿一邁上了筏子,不料清月左腳一落到筏子上,身子沒有穩住,就將那筏子踩得晃了起來,差點就掉進了水裡。那筏子客就招呼清月身子放低坐到筏子上。等常耀武喝陳啟文都坐上了筏子,筏子客划動筏子的時候,清月還一直戰戰兢兢地擔心那筏子會突然翻掉,就牢牢地抓著常耀武的胳膊縮在他身邊,身子也和常耀武緊緊地靠在了一起。看著清膽小的樣子,常耀武臉上卻笑嘻嘻的,因為他為能保護一個自己心儀的女子而內心欣喜不已。而且,兩人那一刻的樣子,就像依偎在一起的一對戀人一樣。那衣袖挽得高高的中年漢子,一邊劃著筏子,一邊看著他們親密的樣子,筏子是劃得越來越有勁兒了。那黃河河面在蘭州地段並不寬,但坐在筏子上,也是劃了好一會兒才到了對岸。在對岸又轉了一會兒,三人就又坐著筏子返了回來。

    後來,三人就去了一個集市。在一個店舖裡,常耀武看上了一個黃銅做的水煙壺。常耀武並不吸那水煙,只是被貨架上那把煙壺的製作工藝吸引了眼球,就決定把他買下來作為收藏。在常家大院書房的密室裡,常耀武已經藏有兩把水煙壺。那是朋友送他的,究其實也是蘭州的貨。講了講價錢,常耀武就把那把水煙壺買下了,然後叫陳啟文放在了背搭裡。

    集市上人來人往,場子上擺了好多小吃,常耀武知道清月喜歡品嚐小吃,就指著那些攤子對清月說:「清月,出來一趟不容納易,這麼多的小吃,想吃啥就趕快吃吧,回去可就吃不著了。」

    清月說:「吃了一大碗牛肉麵,其實我還不餓。」

    常耀武說:「小吃又不佔肚子,你就吃點吧。」然後就先替清月先要了一小碗涼粉。

    那白白嫩嫩的涼粉和鮮紅的油潑辣子一看就讓人食慾頓生。清月一邊吃一邊說:「味道不錯呀!你倆也來碗?」

    常耀武和陳啟文禁不住美味的誘惑,就也一人要了一碗坐下來陪清月吃起來。

    後來,清月還要了一碗甜醅子、幾塊炸洋芋、一碗釀皮,可最後釀皮子還是吃剩了。因為要從集市上出來的時候,清月說自已經吃得撐得不行了,確實吃不下去了。

    常耀武笑著說:「撐就撐吧,難得這麼遠來一趟呀!」

    清月笑著說:「都是你,讓我吃這麼多,你看我肚子都鼓起來了。」

    陳啟文說:「這麼多的可口小吃,來了不吃點,那可真會後悔。」

    常耀武的打算,是在城裡轉一會兒就去白塔山的,現在見清月吃得有點多,走路都成問題,就朝路邊看了看,發現有一家茶攤,就對清月說:「這樣吧,我們在那茶攤上坐著喝杯茶,你歇一歇,完了我們再回去。如果不行,下午我們就在客棧歇一歇,等明天再去白塔山吧!」

    三人就又坐到茶攤前喝起茶來。

    常耀武端著茶杯一邊用茶杯蓋子劃著茶水一邊說:「你們知不知道,蘭州人管這茶叫『三泡台』?」

    清月拿根筷子攪著裡面的冰糖說:「什麼叫『三泡台』呀?」

    常耀武知道清月喝陳啟文都是第一次來蘭州,對「三泡台」十分陌生,就又給二人介紹起三泡台來。他說:「這三泡台源於盛唐時期,明清時期傳入西北,與當地穆斯林飲茶習俗相結合,慢慢就形成了獨樹一幟、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茶品。你們看這茶具製作玲瓏小巧,由茶蓋、茶碗、茶托三部分組成,所以就叫「三泡台」,有些人也把它叫蓋碗茶。這『三泡台』細瓷精緻,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飲用時令人馨香甘甜,回味無窮。哎,你們看看杯子裡面,東西是不是很多?」

    清月和陳啟文仔細看時,只見茶杯中竟然有菊花、桂圓等好幾種泡茶的東西。

    常耀武就接著說:「三泡台裡面講究放的是上等的干菊花、福建的桂圓、新疆的葡萄乾、甘肅臨澤的小棗,當然少不了優質冰糖做佐料了。有些三泡台裡面的乾果種類更多,比如會放杏干、枸杞等。這三泡台呀,香而不清則為一般,香而不甜為苦茶,甜而不活不算上等,只有鮮、爽、活才為茗中佳品,呷上一口,茶的清、乾果的香、冰糖的甜摻合著絲絲浸入神經……」見清月還在攪那裡面的冰糖,而陳啟文竟拿筷子把裡面的葡萄乾撥拉出來放在嘴裡吃了起來。不覺失聲笑道:「哎呀,看來第一次喝三泡台你倆真是不會喝!」

    清月忽閃這眼睛說:「不就是一杯茶嘛還有啥會不會喝的?」說完了還問陳啟文葡萄乾甜不甜。

    常耀武笑著說:「茶杯裡面的冰糖是不需要攪的,剛開始喝茶,裡面的乾果也不能吃。這喝三泡台呀,講究的也是一種雅致。你們看,這杯中嫩綠的茶葉如雪花飄散般徐徐降落,褐色的桂圓和金黃色的菊花如春蕾初綻般地飄浮在水面,紅棗和葡萄乾安逸地躺在春尖茶鋪的被子上,零零落落的小個頭的枸杞忽上忽下,紅的、紫的、綠的、白的,是不是感覺一片怡然生機、相映成趣!泡茶的水一般要燙一些,這樣,縷縷煙絲般升騰的熱氣,攜著清芬幽香,那真是沁人心脾……」

    清月一聽常耀武對三泡台簡直如數家珍般的介紹,不覺好奇地問道:「想不到你對喝三泡台也有這麼多研究,說得真好。耀武,你真能!」

    陳啟文也誇讚道:「常爺確實是見多識廣,博學多才!」

    常耀武哈哈一笑說:「也不是我能,也不是我見多識廣和博學多才……」

    聽他這麼一說,清月和陳啟文幾乎異口同聲地道:「那是……」

    常耀武說:「其實呀,在蘭州,有好多三泡台老字號,我們這幾天遊逛時你們可以留心一下。這三泡台真可算中華茶道之精粹。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集歷代宮廷皇家品茶之特色,繼承並發揚了遠流長的蘭州茶文化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特色茶。有特色的東西誰都能記得住,你們說對不對?」最後他又補充道,「在蘭州呆上幾天,你們也就知道它確實不簡單啦!」

    這杯茶清月喝了老半天,等續第二次水的時候,終於不住地點起頭來:「還真不錯,好喝,好喝。」

    陳啟文也不再吃杯中的乾果了,而是用心品起茶來。

    常耀武看著二人頭次喝三泡台十分新奇的樣子,就一直掩飾不住地笑著看他們。

    喝了一會兒三泡台,也算歇息了一下,清月突然就感覺自己的肚子不是那麼脹了,就心想這三泡台是不是能治病呀,要不怎麼自己的肚子突然就不脹了?她就有好奇地問常耀武:「耀武,喝了這杯三泡台,我的肚子突然就不脹了,你說這是為啥?」

    常耀武笑著說:「這就對了。這三泡台呀,還真有消食的功效呢!喝對了吧!」

    清月這才油驚奇變為欣喜:「哦,怪不得我吃撐了,你讓我這喝三泡台呢!你別說,還真管用。」

    又過了一會兒,常耀武站起來說:「看時候也差不多了,我們先回客棧吧!回去歇一會兒,如果午飯後想去白塔山,我就帶你們上白塔山。如果不想去,我們就在客棧歇息,等明天再去,清月,你看怎麼呀?」

    清月瞪大眼睛說:「還要吃午飯呀?我中午可是一口飯也咽部下去啦!」

    陳啟文道:「那就回去再說吧,反正還要走一段路呢,而且也還早。」

    三人於是慢慢悠悠地就又回了客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