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西安
「來人啊,拿下這個反賊!」孫傳庭的喊聲在大堂上迴盪著,大堂上也只迴盪著這一個孤零零的聲音。
許平雙手持韁,顯得既悠閒又自信,他聽憑孫傳庭一連喊了三遍還沒有任何反應,這時大堂上的其他人看到,在被踢開的正門外,一隊黑衣騎士靜靜地等在門外這些闖軍騎兵的姿態就好像是侯在他們大將軍的帥帳外一般,顯得恭敬而且有禮,呆在門線外就好像是怕私闖入內似的。
「還不快去把這個反賊拿下!」
孫傳庭又聲嘶力竭地喊了一遍,可剛如同從夢中驚醒的眾明將兵,不但沒有一哄而上向許平撲過去,反倒紛紛把手中的武器垂下,這些人不再繼續後退,而是一個個呆立在原地,垂下頭看著自己腳下的地面。
「孫督師,」坐騎不耐煩地打了個響鼻,許平伸出手輕輕撫摸著它的頸背,語氣平靜而且緩慢:「你的手下比你識時務多了。」
孫傳庭咧著嘴沒能吐出任何反駁的言語,全身披掛的孫督師,手按到了自己的佩劍劍柄上,這本來對他而言是裝飾性的,除非是為了嚇唬人展示官威,孫傳庭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真的需要去握劍。
「潼關已破,這裡已經是我的大堂,而你們都是我的階下囚,」看到孫傳庭的手緊緊地握在劍柄上,許平臉上浮出一個微笑:「孫督師如果想為昏君盡忠,我不攔著你。」
孫傳庭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那劍柄好似有千鈞之重,怎麼也拔不出來,就在這時突然腰間傳來一陣巨疼,同時耳邊還響起了一片驚呼之聲。
騎在馬上的許平冷冷地俯視著那個撲到孫傳庭身邊的人,後者抬腿踏著孫傳庭的後背,猛地把自己佩劍從他的腰間抽出來,孫傳庭的生命隨著他的鮮血一起從傷口中噴出。兇手顧不得說話,手起刀落就把孫傳庭的首級一刀斬下,從地上拾起來雙手捧著跪倒在許平地坐騎之前,竭力仰著頭,伴隨著依舊不斷傳來的大炮轟鳴聲,兇手大聲叫道:「潼關還沒有破!末將……小人,這算是棄暗投明吧?大將軍,小人應該是算棄暗投明吧?」
許平看著眼前這個滿臉絕望的明將:「你是誰?」
「小人,小人白廣恩。」
「原來是白將軍。」許平記得以前白廣恩也是農民軍的將領,後來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秦軍一連幾次覆滅在關外後孫傳庭已經無人可用,只好重用這等降將,許平輕輕點了點頭:「白將軍確實是棄暗投明。」
隨著許平這句話出口,大堂上的人好像一瞬間都活過來了,四五個人猛撲向桌邊的一人,七手八腳把那人按到在地,大罵和呼喝聲幾乎同時響起:
「大將軍,這是保定總督楊文岳,小人也棄暗投明了!」
「大將軍,小人生擒楊文岳,獻給大將軍啊。」
大堂上已經亂作一團,兩個明將摟在一起在許平馬前翻滾著,他們一邊廝打一邊用盡氣力地叫喊:
第一個人嚷嚷著:「大將軍,這賊是西安衛指揮使,是孫傳庭的心腹。」
而另一個則喊道:「大將軍,小人把潼關兵馬指揮給您拿住了……他是孫賊的愛將。」
許平向白廣恩伸出手:「把孫傳庭的首級獻上來吧。」
「小人遵命。」白廣恩立刻站起身竄到許平馬前。
「白將軍辛苦。」許平加重語氣念道。
「謝大將軍,末將謝大將軍。」白廣恩喜形於色,忙不迭地應道。
許平讓另外一個棄暗投明的明將取來一根長矛,把孫傳庭的首級挑上矛尖,然後親手持著這桿長矛從大堂行了出去。
白廣恩等人一愣,也連忙追了出去,那兩個仍廝打的明將見許平走了,也止住了手,先後爬起來怒目而視,然後拍拍身上的塵土一起衝出門去。
「孫傳庭授首!」
許平高舉著手中的長矛,哪裡有戰鬥的聲音他就向哪裡前進,看到許平長矛上的人頭後,仍在頑抗的官兵喪失了最後的鬥志,丟棄武器向闖軍投降。
就這樣許平一路走著,明軍殘存的抵抗行動如冰雪遇到炭火,消融得無影無蹤,直到最後一座還豎著明軍旗幟的城樓。
許平舉著長矛站在城樓下,伸直手臂盡可能地把它舉的更高一些,讓上面的官兵看個清楚:「潼關已破,不要再做無謂的頑抗。」
這個城樓上的參將已經縋城逃去多時,剩下的明軍看到孫傳庭的首級後,也停止了放槍放炮,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現在的領頭人這是一個身穿明軍百戶軍裝的中年男子,將領們帶著親丁一哄而散後,他挺身而出接過指揮之職,鼓勵這個城頭上的士兵繼續向闖軍開炮。從獲得指揮權到許平來到城樓下,前後可能還不到一刻鐘。
百戶也呆住了,城內已經沒有了廝殺聲,他環顧周圍,觸目可及的地方都換上了闖營的旗幟,這時白廣恩等人已經追上許平,他們就像是親丁般地緊緊簇擁在許平身邊護衛著他。看到城樓上的百戶還沒有答話,白廣恩喝道:「還不早降?」
西安衛的那個指揮是個大嗓門,他也連忙發揮自己的這個長處,仰頭沖那個百戶和他的手下們吼叫著:「你們不想活了麼?潼關已破!」
看到這些潼關城中知名的將領盡數雲集在許平身邊,已經沒有人對他的話還感到懷疑。百戶身邊的兵丁們有人已經扔下武器,就連另外一個百戶剛才和這個百戶一起並肩作戰,努力督促士兵堅守崗位,並鼓勵他們要堅持到底的人,也小聲說道:「降了吧,沒什麼可打的了。」
中年百戶神色淒然,他環顧左右的百來個夥伴,顯然已經沒有任何人還想打下去。
「大人,徒死無益。」
中年百戶歎了口氣垂下了頭,他的同僚向城下喊道:「許將軍,您保證免我們死嗎?」
「只要你們投降,我保證不害你們的性命。」
聽到許平這句話後,那個中年百戶再次抬起頭,雙手扶著城垛向許平叫道:「許將軍,小人知道您言出必行,從不殺俘。但……」這個百戶猛地一挺胸,語氣恢復了往昔的堅定:「但小人先祖自成祖皇帝起,累世為大明百戶,已經十五代二百五十多年了。」
說完這個中年男子就抽出佩刀向自己的脖子上擱去,在這一剎那,許平大聲喝止:「壯士且慢!」緊接著許平正色問道:「壯士尊姓大名?」
這個百戶的刀刃已經勒進了自己脖子上的皮膚,他聽到許平的問題後,略微猶豫了一下,又用力叫道:「無名之輩,恐有辱先祖之名!」
說完百戶就用力將佩刀橫著一抹,血花四濺之後,他人就直挺挺地向後倒去。
這個百戶倒下後,潼關城內最後一張明軍的旗幟也隨著落下,潼關就此易手。
「西安現在由何人防守?」
許平安撫好投降的明軍後,立刻喚來投降的明將詢問。
「啟稟大將軍,西安現在已經是一座空城。」
「既然如此,那我這便去取西安。」許平命令白廣恩留在潼關中負責善後問題,同時肩負將潼關的庫存運送去前線的職責。許平一邊快馬向李自成報捷,一面讓近衛營和裝甲營稍事休息,明日一早便揮師西向。
數日後闖營前鋒抵達西安郊外,大明的秦王帥西安文武百官開城跪應在道路兩側,秦王乃是明太祖親藩,是大明資歷最老的親王之一。潼關失守後,秦王發現他連保衛王府的衛隊都未必能湊齊,更不用說保衛西安,而且僅存的一點軍隊還很不可靠,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用秦王和西安文武百官的首級去做投降許平的見面禮,無可奈何之下,秦王索性不戰而降。
進入西安後不久,李自成的大軍也通過潼關進入關中,抵達西安後李自成就住在秦王府裡,他打算把這裡變成他的指揮部。在城門口迎接李自成的時候,許平在闖王身邊見到了河南總兵陳永福。
之前李自成曾經無數次想像抓到這個奪走他一隻眼的明將的情景,但當許平真的把陳永福送到李自成面前後,他最後還是決定赦免這個仇人。
當著闖營眾將的面,李自成下令給陳永福鬆綁,表示不會計較此事。
可陳永福看到李自成的那只獨眼後,仍嚇得魂不附體擔心李自成在玩貓捉老鼠的把戲。
當時李自成就安慰陳永福道:「當日各位其主,陳將軍若是不射我,才是不忠不義之徒,我這一隻眼是戰場上所失,有何怨恨可言?」
見陳永福還是唯唯諾諾顯得不能安心,李自成大概也能猜到對方心裡在想什麼。
「我知道陳將軍擔心我現在是為了收買人心,讓明軍看看我連陳將軍都不計較,自然更不會計較其他人,陳將軍恐怕是在擔心我在大事已定後再算帳吧?」李自成當著滿營的部下,親手在陳永福面前掰斷了一支箭:「若日後我重提舊事,加一指於陳將軍之身,有如此箭,此誓天地可鑒。」
李自成在秦王府安頓下來時,許平已經從其他人那裡得知此事的來龍去脈,便恭賀李自成道:「大王海量,如此陳將軍日後必然死心塌地為大王所用,其他明將也會聞風來降。」
「做大事的人,豈能計較私仇?我是要一統海內的人,連一個陳永福都容不下那還像話麼?」聽許平這麼說李自成大笑起來,他看了許平一眼,意味深長地說道:「許兄弟當與我共勉之。」
見許平一聲不吭,李自成奇怪地問道:「許兄弟還有什麼事?」
「確實是還有一件事。」這件事許平是進入西安後才知道,雖然感到難以啟齒但許平終於還是咬牙說道:「大王先父母的陵寢,好像受到了些驚擾?」
「什麼?」笑容一下子從李自成的臉上消失了,接著許平就看到一種令人生畏的怒色湧上了李自成的面龐:「你說什麼?」
「事情是這樣的……」
這三年來李自成在中原縱橫無敵,他一個米脂的老鄉就向朝廷獻計,說李自成父母的墳墓風水非常好,所以導致李自成變成朝廷的大患。地方官誰也不願意承擔同情逆賊的罪名,就把這條計策層層上報,一直報到京師,內閣雖然覺得此事非常不妥,但他們同樣擔心把此事壓下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崇禎皇帝看到這份報告後,深以為然,立刻下旨去把李自成的父母刨出來,屍骨由米脂縣令負責搓成灰然後倒進黃河,以保證徹底破壞李自成先人給他的遺澤。
「先父一生安分守己,從來沒有短過皇糧,我造反時先父、先母都已經去世,人死為大,既然我不是在父母在世時造反,崇禎為何要刨我祖墳?」
「第一是由小人獻計,」許平歎了口氣,李自成的那個米脂老鄉靠獻計掙了大概一百兩銀子的皇賞:「第二昏君說有人刨了鳳陽皇陵,所以他這麼做也無可厚非。」
「鳳陽是張獻忠刨的,干我何事?我什麼時候刨過他們朱家的陵墓?」李自成勃然大怒:「這些奸賊許兄弟可拿住了?」
「都拿住了。」
投降闖營後,陝西的官員為了開脫自己巴結闖營,就把負責指揮此事的縣令、刨墳燒屍的具體執行團體,還有獻計的那個人,統統抓來交給許平。
「把這些奸賊帶上來,」李自成顧不得休息立刻就要處理此事,只聽他咬牙切齒地說道:「進西安我還沒殺過人呢,這些傢伙自己送上門來了。」
米脂縣令、十幾個刨墳的勞工、參與燒屍的小吏,與此事有關的人大約有五十多人,許平把他們盡數關在秦王府的牢房裡,李自成一聲令下,這些人就被提了出來。
見到李自成後,米脂縣令對活命已經不抱指望,索性把心一橫:「大王,這事都是小人做下的,大王應該剮了小人。可大王的這些鄉親,他們是奉小人之命動的手,此事於他們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