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一卷初回大唐 第三十三章 立威1 文 / 我自漫步

    第三十三章立威1

    李世民以及一眾老將們,那可都是在九死一生的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的人。滑雪板的效用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滑雪板的出現無異於網游中的逆天級武器,只要利用得當,完全可以逆轉一場戰爭的走向。經過短時間的失神,立刻便想到了要在軍中迅速推廣。

    李世民甚至都不等回到宮內,便下令任命薛仁貴為正六品上昭武校尉。並且從長安周圍的十六萬常備軍中調出一萬兩千人成立一個「快速反應部隊」,由翼國公秦瓊統領(秦瓊此時早已重病在身,僅僅掛了個虛職。唐朝這種由重臣掛虛職,副職負責指揮的編制以及戰役非常多),蜀王李恪領歸德將軍銜,為這支部隊的副統領。薛仁貴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李恪的助手。

    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目前的唯一任務就是盡快學會使用滑雪板,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命令一下達,整個長安周圍的部隊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畢竟一萬多人不是一個小數目,一旦這些人抽調走,原來的駐守部隊兵力上就難免顯得不足,為了確保長安的安全,這些部隊也要進行兵力補充。唐初軍隊採取的是府兵制,也就是說戰時為兵,平時為民。補充兵力並不困難,但是也有很多弊病存在。首先由於朝代更替,使得當時的總人口大幅下降,僅相當於隋朝鼎盛時期的一半多一點。要從長安附近補充一萬多人的青壯從軍,就勢必會造成大量土地荒廢。所以這一萬多人,便要從全國各地徵調。這樣一來,恐怕一兩個月都未必能夠做到全員到位。

    不過這些都不在李恪的考慮範圍之內,他的任務就是每日守在工部的軍械製造局,監督滑雪板的製造進度。快速反應部隊的人員,在第十天就已經全部到位,滑雪板卻還有近五千副沒有做好。李恪把指揮和訓練這些人掌握滑雪技巧的重擔,交給了薛仁貴去全權處理。有李鐵柱以及那些護衛的幫助,李恪倒也很是放心。

    李恪整日裡泡在軍械局裡。雖說並不催促他們,而且還不時的向他們打聽一下相關的軍械知識,但他畢竟身份擺在那裡,那些個工匠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僅僅又過了兩天,剩餘的五千副滑雪板便製造出來。李恪叮囑他們,這些東西屬於易耗品,要多準備一些後,便帶著滑雪板回到部隊。

    李恪手下的這支部隊,是從負責守衛長安的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絕對的精銳部隊。僅僅過了兩天,絕大部分士卒就已經掌握了基本要領。李恪觀看了一番訓練成果,便回到了宿營地。

    整個快速反應部隊內的軍官,比薛仁貴官職大的人很多,但是由於他是這支部隊實際掌權人的親信,加上最初幾天只是負責訓練士卒掌握滑雪技巧,這些人倒是沒有什麼意見。等到半個月後,開始進行戰術演練之後,這些人開始產生不滿。那些個游擊將軍(從五品下)、游騎將軍(從五品上)開始不買薛仁貴的帳。要麼領了任務陽奉陰違,要麼乾脆就不按照他的指令行事。等到李恪聞訊趕到訓練營之內時,遠遠地便聽到中軍大帳之內,熙熙攘攘的就像個菜市場,不由得更是火冒三丈。看來不給這幫人來個下馬威,他們還真不把自己這個王爺當回事。

    李恪陰沉著臉走進了中軍大帳。大帳內正吵得不可開交的一眾人立刻便閉上了嘴,趕緊上前行禮。李恪走到帥位上站好後,陰冷著臉說道:「好啊,這裡很熱鬧嘛!本王一進大營便可以聽到這裡傳出來的動靜了。誰能告訴本王,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呢?」

    這位王爺的臉上分明寫著「心情極度不爽,千萬別給我發飆的機會。」誰現在敢如此的不開眼,往槍口上撞呢。一時間整個營帳內能聽到的僅剩下呼吸聲。

    「怎麼本王一來,都變成啞巴啦?是不是以為你們都帶過兵、打過仗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啊?是不是認為本王年輕,什麼都不懂好糊弄啊?還是欺負薛校尉職務比你們低?你們倒是說話啊!」看到眾人都沒有說話,李恪繼續說道:「既然沒有人開口,那就是默認了本王的話了?」

    眾人一聽,心知要壞。剛要開口辯白,李恪揮手制止了他們的舉動,說道:「那咱們就用事實說話吧。傳我的令,從營中抽調一千五百人集合,按照每隊一百人分成十五隊在營中待命。」說完後又命人找來一個木匣,用白紙寫了十五個編號,團成團後扔進木匣。「現在木匣中有十五個編號,正好帳中包括本王有十五人。我們就打個賭,一會兒我們十五人隨機抽取一個編號,然後按照順序帶領帳外的那一隊士卒,進行一次實地演練。地點就在大營外面方圓四十里內的區域。規則就是相互廝殺。要求去掉箭頭,刀必須帶鞘。還有就是不允許聯合起來攻擊其中某一隊,不允許採取車輪戰,如果第三隊遇到兩隊交戰,必須兩隊戰後一刻(半小時),才能發起進攻。兩個隊伍如果相遇,卻不交戰則視為作弊。後果你們自己想吧。戰術上沒有具體要求,可以運用自己掌握的一切手段對對方發動進攻。勝利條件就是最後剩下的兩支部隊為勝利方。勝利方每隊可以獲得獎金紋銀五百兩(唐朝初期,一把上好的陌刀也不過一千多銅錢,也就是一兩多一點紋銀,一桌上等酒席也不過幾兩紋銀。另據史料記載唐初長安的一套二十間宅院也不過八十兩紋銀。),其中二百兩獎勵你們,剩餘三百兩分給手下士卒。這筆錢由本王出,不佔用軍餉。至於失敗方,每位率隊軍官十皮鞭,步卒可免,本王也不例外。現在開始過來抓號,為示公允,本王最後挑選。每個人抓過之後都要把號碼打開,讓所有人看到。確認無誤後,帶隊出發。記住有一個時辰的時間趕往指定地點,一個時辰過後由指定地點出發,終點就是咱們的營寨。記住只有最後兩支隊伍才可以進入營寨。」

    營帳內的所有將官當聽完李恪的話,不由得又是驚喜,又是無奈。喜的是贏了可以有重獎,無奈的是輸了就要挨鞭子。十皮鞭對於一個武將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臉面就將丟盡。最可怕的是居然只有兩個人可以豁免,除去蜀王(誰敢真的和他作對啊,即使打敗了他,也是死路一條),就剩下一個人可以豁免,這是逼著他們這些人拚命啊!不管怎麼想,命令就是命令,還是要去執行。

    抓鬮完備,立刻就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那些離李恪隊伍比較遠的將官,發愁的則是李恪一左一右的將官。這兩人人一看到李恪的紙條,眼神就立刻變了。暗歎了口氣後,悶悶不樂的離開了大營。

    李恪的這支隊伍無疑是最輕鬆的。即使是好不容易遠遠地看到一支隊伍出現,也是很快的就又消失的無影無蹤。一開始,李恪帶領的這些手下們還搞不明白狀況,但是很快的就有聰明人想通了其中的奧妙。很快的隊中所有的人便知道了這一消息,原本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