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興辦新學
夏日七月底的晨曦來得特別的早。當天色微明的時候,在崇明最大的平洋沙島上,從江岸邊的防沙固堤工程,到沙島最中央位置的同盟廣場,再到互為犄角之勢的高老莊、崇明城,處處飄揚著青天白日的中華同盟旗。在每一面旗幟之下,都是一張張透著蓬勃朝氣的面孔。除了旗幟之外,同盟會的十六字綱領,也是處處橫陳。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人才的輔助,高旭想要在這個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殘酷時代時創出一番天地,就必須發掘這個時代的英才。而在歷史上,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發現。這種發現只有經過歷史長期的積澱才給世人明悟。
對於時人來說,這個屢教不中的顧炎武,且不說他那特立耿介的性子,這身上沒有功名,就沒有讓人側目的光環。對於號稱以「行己有恥」、「博學於文」為學問宗旨的顧炎武,那些老學究們總是不屑一顧,若要有本事,去中了秀才、舉人來看看。
而顧炎武屢試不中之後,「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以為「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盛於咸陽之郊」,故退而讀書。自27歲起,顧炎武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遍覽歷代史乘、郡縣志書,以及文集、章奏之類,輯錄其中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等記載,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
顧炎武那以「明道」、「救世」為目的的實學風格,以及他那強烈渴望社會變革的願望,隨著同盟軍越來越堅韌的生存力,同盟會越來越浩大的聲勢,顧炎武越發把希望期托在高旭身上。
幸好,高旭沒有讓他失望。
自從江陰起兵以來,高旭就憑著那如火如荼的反抗剃髮令運動,拉起了一支高字營人馬。在取得小石灣大捷之後,在明倫堂的慶功宴上,為了應酬閻應元女婿陸楷的那種文人喜歡結黨建社的虛榮心,高旭趁著酒興塗鴉出青天白日的中華旗,因為同樣推翻滿清的宗旨,便把到1911年才終結滿清統治的同盟會拿到1645年來。
後世的同盟會除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還有「平均地權,建立民國」的綱領,當然,這綱領顯然不適合明末清初的這個歷史階段。高旭把同時代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綱領之一。兩個同盟會相隔二百六十多年,推翻滿清統治的目標是一致的,只不過一個是滿清問鼎天下的開始,一個是在滿清政權行將就木的結束。
現在顧炎武三十二歲,他那聞名歷史的《日知錄》還沒有問世,那句「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自然沒有流傳。這個時期滿清剃髮令初下,正是江南各階層全民性保發護冠之際,這個漢人天下之興亡,匹夫者人人有責,倒是實實在在地引在時人的共鳴。
在顧炎武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言下,高旭考慮到古人對「國家」這個概念的局限性,終於接受顧炎武的意見,把同盟會的綱領中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改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嘉定那夜的徹夜長談,顧炎武就對高旭所提及的新式義務教育極有興趣。所以,他一到崇明之後,也不管高旭如何諸事纏身,硬是三天二頭地摧促高旭在高老莊開展新學教育。
在高旭整編第一鎮之際,只得尋思著新式教育改革之路。在他的設想之中,所有的適齡兒童八歲就要入學,分初小、高小兩級。八歲入學為初小,學制五年。十三歲為高小,學制三年。教學除了語文之外,還要有以數學,自然,歷史,體育,工藝等等。比如數學除了珠算,還要學會阿拉拍數字,甚至還有徐光啟翻譯過來的《幾何原本》。自然則以方以智的《物理小識》、徐光啟的《天工開物》為主。
新學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實學為主,廢除禁錮思想的八股文,教育自然科學。高旭知道,大科學家牛頓正是誕生在十七世紀中葉。而十七世紀,正是東西方科學落差的開始。如果有適合的土壤,在東方,未必不能誕生像牛頓這般偉大的科學家。
如果沒有,高旭就去培育,去引導。
高旭還打算提倡白話文教育,說實在,滿篇的之乎也者,實在是讓人頭暈。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之外,《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成作於明朝。而這些著作都是以白話文所寫。
文字的通俗性易於推廣學習,對於白話文,顧炎武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也是支持。
除了推廣白話文,高旭還推廣現代規範的標點符號,這樣可以大量減少因斷句錯誤而產生的歧義。
在教授新學的同時,從小就向學生灌輸反抗滿清的民族思想。像後世一樣,早上的升期儀式,培養學生對中華旗所代表的漢民族的忠誠與奉獻精神。十年之後,他們將成為同盟會與同盟軍中驅逐韃虜的最堅定的力量。
至於生源,在高老莊內,高氏收養的來自江陰、常熟、嘉定各地的孤兒已達數百人,其中大都是同盟軍中英烈的後代。這些孤兒個個身負血仇,是未來反清力量中最純粹的種子。除了這些孤兒之外,再加上高老莊內莊民的學童,總共將近三百多八歲到十三歲左右的適齡兒童將是高旭暫行新式教育的第一批學生。
對於學校的名稱,為了區別於古代的私塾,高旭最後決定暫時以「同盟公塾」為名。
由於生源大都來自高老莊內,高旭便把同盟公塾的校址選在高老莊的西坊。
高老莊分為內外兩城。內城是高氏的心腹地帶。外城則由東、南、西、北四個莊坊組成。東坊主要是手工作坊區,南坊是商貿區,北坊是高氏工坊重地,西坊原是一片空置的良田,因為高旭在江陰創建高字營,這西坊安置著來自江陰的第一批高字營軍屬。當然,如今則稱之為同盟軍軍屬。
同盟公塾選址在西坊,自然是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都來自西坊的同盟軍軍屬。
對於公塾的營建,高旭完全是按照後世學校的佈局,有教學區、寢室、食堂、教諭區以及操場。
開辦新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光要編寫新學課本,招聘教諭,而且要新建校園。所以,高旭定下了大致的新學計劃之後,基本上由顧炎武籌辦。還有一個多月的籌備,九月初一,將是開學的日子。
在高老莊內的各處告示牆上,張貼著大量的招生廣告。對於適齡兒童的入學,高旭幾乎是採取了強制性的措施。同樣,在招聘教諭的廣告也貼遍了整個崇明城。教諭那優厚的報酬著實讓一好為人師的老夫子們趨之若鶩。但這些老夫子卻十有**被顧炎武涮了。
作為同盟公塾的訓導,顧炎武在高旭的支持下,可以徹底地實行他的治學思想。他需要的教諭不是那些只懂之乎也者的腐儒,而是那些有著實幹與革新精神的熱血書生。幸好江南人文昌盛,從來不缺這些人才。
對於高老頭來說,高旭的瞎折騰已經讓他們麻木了。高旭要在西坊圈出大片良田來建校舍,高老頭先是暴跳如雷,惱道:「旭兒,你知不知道這片良田值多少銀子?你知不知要籌建出你所規劃的校舍要花費多少人力財力?還有你說要每個學生都要一套課本,老天,要印刷這數百套課本需要多少銀子,你又知不知道?還有,你要高價聘請教諭,每天還要提供免費的早飯與午餐,諸如此類的開銷,最後,你又說這是義務教育,不收學費的。也就是說,這是鐵定賠本的買賣。旭兒,這樣折騰下去,咱們高氏早晚得破產。」
高旭只是靜靜地望著高老頭道:「父親,相信我,十年之後,等這一批學生成長之後,你就知道這個公塾的價值。」
高老頭歎了一口氣,苦著臉道:「你說的,為父也理解,但是旭兒,你不要說十年,以我們高氏的財力,十個月都維持不了了。這一次光發放第一鎮的撫恤金就差不多讓為父破產了,且不說大量的物力扔在吳淞與江陰這兩個無底洞裡,此外,你還在崇明島上大興土本舉建同盟廣場、公塾,又要使人去澳門向紅夷人購買槍炮。旭兒,實話告訴你,三個月,為父最多能維持三個月。三個月後,你想花的錢,得自己去掙了。」
在場的除了高老頭,老傢伙這倆個高氏的台柱之外,還有高旭新式教育的執行者顧炎武。顧炎武聽罷高老頭的叫窮之後,心中怕高旭放棄新學,道:「我們可以適當收點學雜費,以便公塾開支。」
高旭搖搖頭,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如果以後公塾財政困難,我們可以設個新學捐獻基金。無論如何,萬事開頭難。但無論有多難,這開啟民智的教育事業,必須有人去做。」
高旭又看著高老頭道:「父親,無論是同盟會、同盟軍,還是同盟公塾,都不僅僅是我們高氏的事,而是天下人的事。所以,就算我們高氏破產了,也會有無數的高氏應運而生。」
一旁的老傢伙道:「高爺,對於少爺賺錢的本領,你就放一萬個心吧。」
老傢伙心中暗道,只要握著同盟軍這支越來越堅韌的強軍,面對江南富膏之地,還愁沒有財路麼?只要打下一塊地盤,這江南的賦稅就能源源不斷地收入囊中。至於興辦新學,也是為了儲備將來的人才,這少爺的眼光放得實在是遠。
這時,歸莊急沖沖地趕了過來,他是同盟公塾的副訓導,是招聘教諭的負責人之一。只見他面有難色地對著高旭道:「塾長,有三位女子前來應聘教諭之職,同時定要求見塾長,說既要革新,為何不設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