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軍制新編
高旭睜開眼,望著窗外透進來的晨曦,出神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自己身在大明朝的現實。他起了床,簡易地洗漱了一下,打開房門,一走出去,只見門立著一個年輕的身影,等待著他去校場會操。
自從收到父親投水自盡的消息之後,夏完淳痛定思痛之後,便把倖存的家人接到崇明避難,自己則是棄筆投軍參加同盟軍。高旭把他安排在身邊,成為勤務兵性質的近衛親兵。平日裡,高旭有很多突如其來的想法,極需要一個能把他想法付諸於文字的人,而才氣橫溢的夏完淳便是最好的人選。
立在門外的夏完淳穿著一身藏青色的新式軍裝,使得他俊秀的形象中多了幾分勃勃的英氣。
自成軍以來,除了一部分軍士穿著明軍那齊膝、窄袖、內襯棉花的紅胖襖制服外,另外則是穿得五花八門。吳淞的戰事進入相持階段之後,高旭終於忍住不了同盟軍這種猶如土匪下山一般的軍容,以中華旗上的青色為主色調,在明軍制服的基礎上改製出一套新式軍裝。然後,讓老傢伙在高老莊的手工作坊中趕製出一千套,在他的近衛隊中開始改裝。
中華旗本來就是寓意著青天白日,同盟軍的軍服以藏青色為主色調,便應承了打造出一個青色白天般的朗朗乾坤的理想。這便與以前明軍以紅色為主色調的軍服區別開來。自此以後,同盟軍也被世人稱之為青衣軍。
高旭望了夏完淳一眼,能把這個聞名江南的天才神童、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少年英雄作為自己的勤務兵,高旭還是有點少得意的,他微笑道:「存古,早。」
「督帥,早。」對於高旭的親和力,夏完淳還是帶著一絲不習慣的拘謹,他行了一個同盟軍的擊胸軍禮,道:「稟報督帥,同盟軍第三鎮將士已在校場全部待命,請督帥移駕檢閱。」
吳淞城是個千戶所城,實際就是一個大兵營,民戶並不多。在東城的校場佔居了很多的面積,在修繕城牆的同時,高旭也把校場擴建了一圈,並在劃出饒場的跑道,五千米長跑也是軍士體能訓練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校場上,以徐鴻、趙天武、鄔含蓄、馬三炮為首的四營人馬靜靜地陣列著,等待著高旭的到來。
徐鴻的第一營脫胎自以前旭衛隊,也稱之為旭衛營。經過小石灣、嘉定兩場戰鬥,只餘下一千多老兵。在嘉定,徐鴻又招入大量鄉壯義士,把旭衛營補充到三千之數的滿額。經過吳淞十餘日的守城戰之後,清軍雖然傷亡慘得,但主守吳淞的旭衛營也折損極大。經過小石灣、嘉定、吳淞三場戰鬥倖存下來的老兵,算得上精銳了。這次,高旭沒有打算再往旭衛營裡滲水,兵不在多,而在於精。
高旭決定把所有的燧發式火槍集中起來,以新式的全火器編製來重建徐鴻的旭衛營。
因為一個純火器防禦的空心方陣是由四面組成,高旭決定以四四制來整編火槍營。以什、隊、哨、營、鎮諸單位逐級建軍。
以十一人為一什,設什長一名,火槍兵十名,其中兩名設為伍長。
四什為一隊,共五十一人,設一個輜重伍,設隊長一名,其中火槍兵為四十名,輜兵為五名,一隊可構成火槍兵基本線型隊列。
四隊為一哨,共二百三十人,設一個輜重什,一個親衛什,正副哨長各一名,其中火槍兵有一百七十人,可以構成火槍兵小方陣,作為基本的戰鬥單位。
四哨為一營,共一千一百多人,其中設輕炮隊、近衛隊、輜重隊及醫療隊等編製,設正副統領各一名,參謀若干;有火槍兵七百二十人,輕炮四門,可構成火槍兵的中型方陣,作為基本的戰術單位。
四營作為一鎮,共約五千多人,可構成火槍兵的大型方陣,作為基本戰略單位。
三鎮作為一軍,加上支持單位約有二萬人。
以新式編製來看,營級單位由三千人壓縮到一千多人,鎮級單位由近萬壓縮到五千左右,走的是精兵路線。如果同盟軍真有三鎮十二營,總共二萬之數的精銳之師,在當今天下,何懼沒有立足之地?!
在吳淞的防衛戰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從崇明島來支援著這個沿江堡壘。高旭把同盟軍第三鎮的編制重新整編,除了徐鴻的第一營外,又把趙天武的海盜支隊、鄔含蓄的莊丁支隊、馬三炮的工匠支隊都改制為營,分別作為第三鎮的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
趙天武第二營的兵士大多出身海盜,擅長水性,增設一支水哨,作為水師陸戰營。鄔含蓄出身錦衣衛,刺探情報是他的長處,他的第三營便設一支情報隊,收集各在清軍的動靜。至於馬三炮本身就是個銃工炮匠,他的第四營兵士大都出身於高氏工坊,高旭則是讓他籌建一支火炮營。
為了增強同盟軍將士的凝聚力,高旭定下了每日早上向中華同盟旗宣誓的規章。在旭日東昇之際,除非身在戰鬥之中,否則所有的同盟將士必須向中華旗宣誓。高旭推行的這種早上的升旗儀式,對於後世來說,習以為常,但在這個時代來說,使得同盟軍分外的與眾不同。
在朝輝中,高旭神色莊嚴地走上主席台。
立在主席台上,高旭向台下的四營人馬行著擊胸軍禮,然後看著以夏完淳為首的幾個親兵緩緩升起中華同盟旗,台下兩旁的以滿江紅為基調極為豪壯的軍樂響起,接著全軍將士一邊行禮,一邊齊聲喊著同盟軍的建軍綱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新編後的同盟軍第三鎮四個營,總共五千多將士的齊聲吶喊響徹了整個吳淞城。
高旭望著那面迎風飄揚的中華同盟旗,心中感慨萬端,只要這面旗幟不倒,這個飽受著滿清鐵騎摧殘的時代就有希望,這個旗幟所代表的民族就有希望!
在吳淞城外的江面上,同盟艦隊也擊發著隆隆的炮聲,應和著城內震天的宣誓聲。
一直呆在吳淞城裡考察高旭以及他的同盟軍的顧炎武與歸莊倆人,已經習慣了同盟軍在旭日下的升旗宣誓儀式。不得不說,對於這種儀式所帶來的向心力,著實讓他們倆人驚異不已。這與他們以前見過的所有軍伍渾然不同,這是一支忠於一面旗幟的軍隊。這支軍隊煥發著蓬勃的朝氣。以前那種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俗話,早已丟到了九宵雲外。
他們凝聚在一起,不再是像以前明軍那般為了當兵吃糧,他們是為了悍衛自己的髮冠尊嚴!
在吳淞城以西的清軍營地裡,正在做著美夢的尼堪被那震天的吶喊聲驚醒,走出帳外,望著吳淞城勃然大怒道:「這些南蠻子真是煩死人了,每天早上都這樣鬼嚎。來人,整頓人馬,今日一定要屠了這吳淞城,讓老子落個耳根清淨!」
旁邊的心腹滿將阿哈尼堪勸道:「貝勒,這吳淞城堅炮利,守軍又眾志成城,江上又有艦隊的聲援,而我軍攻城的紅夷大炮還未運到,如果再要攻城,只是徒增傷亡。」
尼堪瞪了他一眼,大聲嚷道:「要等南京的紅夷大炮,真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這南方的鬼天氣,熱得如火鍋一般,老子受不了了,得馬上屠了吳淞,平定江南,老子要回京休整,一刻都不想呆在這個鬼地方了。」
阿哈尼堪見尼堪如此心急,心中只是暗暗叫苦。在這個半個月裡,二萬多從杭州裹挾而來的綠營降軍,差不多近萬人馬葬身在吳淞城下。馬喇希的蒙古旗為了富喇克塔報仇,不惜折兵損將地強攻,最終也是大傷元氣。最後,他的一千多滿旗兵也被尼堪逼著攻城,也是死傷三成,要是再戰,著實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啊。
阿哈尼堪又勸道:「貝勒博洛大人早有傳令,讓我軍一邊掃蕩松江各地,一邊等南京紅夷大炮的運來。只要有了重炮,任憑這吳淞如何固若金湯,也只有城破人亡的下場。」
一聽阿哈尼堪提起博洛,尼堪更是暴怒,同樣都是貝勒,為什麼他悠閒地躲在蘇州拙政園這個大園林裡避署納涼,而自己卻只有窩在這吳淞下,忍著這該死的炎熱天氣卻又進退不得?
尼堪自然不知道博洛的注意力不在吳淞城,而是崇明島。只要籌建水師攻克了崇明島,這吳淞城孤立無援,最終不攻自破。在清軍水師沒有籌建完成之前,攻城重炮又沒有運到吳淞城下,尼堪久戰無功,也只有相持下去。
但尼堪性子急,又是個好面子的人。那個博洛的心腹將領圖賴剛剛屠了嘉定城,而自己不光折損了富喇克塔這個蒙古旗固山額真,且又在小小的吳淞下一籌莫展,其實是顏面無存。
這時,一個清將挺身而出,大聲道:「貝勒,末將欲破吳淞。」
尼堪定眼一瞧,正是那個屠了嘉定之後領兵而來的圖賴。那圖賴是正黃旗人,他參加過山海關之戰,入關之後,授三等公。順治二年從豫親王多鐸擊敗李自成部,南下破揚州,授本旗固山額真,是滿清八旗中有名的悍將。
尼堪心中暗想著你這小子剛破了嘉定,又想來搶老子的功勞,實在是欺人太甚。這個圖賴是博洛的心腹,要是他破了吳淞城,長的也是博洛的顏面。
一旁的阿哈尼堪聽罷,則是大喜道:「圖將軍神勇,末將翹首以待捷報。」
阿哈尼堪見尼堪正要阻止,便一個勁的使眼色。既然圖賴愛啃吳淞這塊硬骨頭,實在是求之不得。
尼堪冷哼了一聲,想過去又想了回來,既然這吳淞城像個烏龜殼,老子都耐它不得,你這圖賴能翻盤不成。老子不信邪。讓你也去嘗嘗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