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嘉定(五)
高旭遠遠地看著嘉定城上空瀰漫著的濃重烽煙時,心中不由升起一股不可名狀的無力感。
提起明末清初的嘉定三屠,在後世幾乎無人不知,由於江陰所取得的大捷使得高旭的自信心空前爆漲,他原本以為他有足夠的自信阻止嘉定屠城的發生,但屠城還是如期發生了。作為一個穿越者,真的能橇動那帶著歷史慣性的滾滾車輪麼?只是殘酷的現實根本容不得高旭多愁善感,無法猶豫,也無法回頭。就算前方是條絕路,他已是馬不停蹄地衝向前走,有多遠,就決心走上多遠;能為這個時代做多少,就竭力地做上多少……由於得到哨探回報,李成棟的主力已撤出城外,由嘉定的西邊向蘇州撤退,高旭當即命張鵬翼的淮兵營,以及趙氏兄妹的一千海盜支隊聯手狙擊。作為嘉定屠城的元兇,李成棟部必須血債血還。而高旭則領著老傢伙為首的一千莊丁支隊來到嘉定城外,守衛北門的同盟軍將士見狀立即打開城門。高旭揚起馬鞭,在老傢伙以及莊丁們的簇擁下,衝進這座幾乎已成廢墟的嘉定城。
進入城門之後,高旭發覺歡迎自己的不僅有那些熱淚盈眶的嘉定難民,還有一支看樣子打算奪門而出的百餘清騎。那支清兵騎隊的領頭清將的年紀似乎與自己差不多,長得也頗為儒氣,只是那個金錢鼠尾的韃子頭實在把他的那份儒生的氣質吞沒得不倫不類。高旭看著那清將目光炯炯地打量著自己,似乎猶豫著是否發起衝鋒。不等高旭作出反應,一旁的老傢伙立即命莊丁立即結成陣列,舉起弓箭警戒,只要那支清軍騎隊一有異動,便以箭雨相向。
高旭正盯著那名年輕清將的一舉一動,忽然聽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抬眼望去,正是徐鴻領著數百同盟軍將士急奔而來。這百餘清騎身處前後夾攻的不利之地,讓高旭意外的是,那清將竟是絲毫沒有惶然之色,他的視線從自己的臉上轉到一旁的中華同盟旗上,躊躇了一下,突然揚起鞭來。
那清將一動,一旁的老傢伙那早就舉著手向下一揮,親兵營的莊兵支隊數百蓄勢待發的利箭猶如驟雨一般向那百餘清騎覆蓋過去。但那清將還沒有領著騎兵向北門內的高旭發起衝鋒,而是掉轉馬頭向西城急進,以便脫出同盟軍前後夾雜的不利態勢。但一輪箭雨射下,百餘清騎折損近半,接著又被徐鴻咬尾追殺,能脫身的不過十數騎而已。
高旭一邊望著那消失在城內殘垣斷壁的十數騎清兵,一邊聽著一旁老傢伙說道:「少莊主,嘉定的其餘三個城門皆在我手,這些韃子不過是甕中之鱉而已。」
高旭道:「那個年輕清將是誰?」
老傢伙道:「他是李成棟的養子李元胤。」老傢伙不光是崇明的地頭蛇,而且拜高氏的宏大的產業網所賜,他對江南的人與事極是精熟,就在高旭決定馳援嘉定的時候,老傢伙就開始收集李成棟部的資料。
高旭聽罷愣了愣,略作沉思了一下,喃喃自語道:「李元胤?」
老傢伙望了一下高旭那略有所思的神色,眼底不由閃過一絲異樣,但他只是沉默不語。
這時,徐鴻領著部屬來迎接高旭。高旭跳下戰馬,也是迎向徐鴻,道:「見山,辛苦了。」
高旭望著徐鴻那渾身的斑斑血污,想著他領著剛剛成軍的第三鎮第一營與兵力雙倍於已的李成棟部血戰一天一夜,堅守到現在這個時候,也是極為不易了。要知道李成棟部雖然是南明降軍,但他們都是職業軍士,而徐鴻的人馬大都是新入伍不久的鄉兵,能做到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也頗為不俗。在這次徐鴻vs李成棟的嘉定爭奪戰之中,徐鴻仍然保持著他的沉穩得有點中庸的風格,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他既然沒有完勝,但也沒有失敗,他只是堅守在北城,直到援軍來到的這一刻。
徐鴻先是向高旭敬了擊胸軍禮,大聲道:「中華同盟軍第三鎮第一營統領徐鴻見過督帥!」
徐鴻的軍容仍然如昔日般嚴正,在倉促成立的同盟軍中,徐鴻的三鎮一營是紀律最為嚴明的一支隊伍。高旭回過軍禮之後,問道:「見山,城內情況如何?」
其實不用問,高旭看看就知道,這嘉定城差不多已成為一片焦土了。古代的房屋以木質為主,要是刻意縱火,實在容易造成焚城之禍。幸好城內水渠縱橫交錯,還倖存著一些民房,否則這嘉定城幾乎夷為平地。大約有二萬多城民死在屠城之中,要不是徐鴻部的殊死血戰,北城的成千上萬的難民也肯定能逃毒手。
徐鴻三鎮一營的損失讓高旭痛惜不已,其中還有數十個當初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已成為基層軍官的親衛隊員。只是高旭也是明白,現階段的同盟軍在本質上也只是一群鄉兵而已,沒有經過充足的訓練就拉上戰場,動輒五六成以上的死傷率毫不意外。
同盟軍的戰鬥力在於為了反抗剃髮令、為了拯救髮冠尊嚴而產生的那種猶如宗教般狂熱的留發不留頭的戰志與決心。只要中華同盟旗不倒,高旭相信,每倒下一個同盟軍戰士,就有更多的鄉民踏著英靈的血肉上應募而來。
只要三鎮一營的骨幹還在,就可以當場招募嘉定城內倖存的鄉壯,補充傷亡的兵士。只要反抗剃髮令的意志還在,就會有無數的同仁志士奔赴在中華同盟旗之下!
徐鴻見過高旭之後,就領著部屬掃蕩清軍遺留的游卒,緝拿流竄在城內的李元胤。那些流亡在城外的城民們開始入城,望著被夷為平地的家園只是一片哭喊。那些家破人亡的倖存者們則是尋親訪故,偶爾遇上一個熟人便抱頭痛哭。
高旭只是立在北門城頭,望著烽火連天的嘉定城沉思不已。
成為一座焚城,嘉定不是起點,也不會是終點,既然不願苟且偷生,便只有玉石俱焚。
這是對於一個民族傳承數千年所遭遇的鐵與血的重鑄,如果像高旭所熟知的歷史那般不堪鑄就,那麼這個民族就會在滿清韃子的統治下沉淪將近三百年,將遺留這個民族一條怎麼也難以割除的代表著愚味與落後的豬辮子。
高旭從沉思中回神過來,轉過頭,只見老傢伙領著一個身形清瘦的鄉紳以及一個氣質軒昂的少年走上城來。經過老傢伙的介紹,高旭得知面前這位鄉紳是嘉定侯氏的倖存者侯岐曾。他與他的哥哥侯峒曾一樣是當地名士,嘉定城的鄉民正是在他的帶領下開始重建家園。當高旭知道那十五六歲的少年正是少年英雄夏完淳之後,眼中不由露出欣賞的神色來。夏完淳的事跡,高旭自然知道,能在嘉定城與他相遇實在是個驚喜。
高旭如今的名聲實在太盛,使得心懷滿腔敬仰之情的夏完淳極為拘謹,平日那說得口若懸河的慷慨激昂之言竟是說得結結巴巴。與夏完淳交談一番之後,高旭知道這個夏完淳的確是滿腹詩才,滿腔熱血,但他終究只是一介熱血書生而已,他的那些救亡圖存之說顯得不切實際,有的猶如空中樓閣一般。
但無法否認的是,這個夏完淳確實是個好苗子啊。他本人有江南神童的美名,他的父親夏允彝曾是崇禎十年進士,擔任過福建長樂縣知縣,能體恤民情,革除弊俗;他的老師陳子龍也是進士出身,弘光朝的兵科給事中,也是江南名士,與夏允彝同為幾社的創建者;他的岳父錢彥林也是嘉善的抗清首領。歷史上,那夏允彝與陳子龍都是投水自盡,而錢彥林也與女婿在南京一起被清軍殺害。夏完淳的親屬師友皆是忠烈之輩,而且又在江南極有名望,只要這個夏完淳家族投身同盟會的反清大業,將給江南的士紳階層以極大的示範作用。
很顯然,從那夏完淳熱切的眼神裡,高旭就知道,這個少年英雄急切想加入同盟會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業中來。
最後,高旭誠摯地對夏完淳道:「存古,我打算在松江府籌建中華同盟會的分部,你願意幫我分憂麼?」
夏完淳聽罷,頓時激動得滿臉通紅,轟然應喏。
一旁默觀的老傢伙心中暗歎一聲,如今少莊主逮人就推銷他的同盟會理念,以他老奸商的眼光來看,這少莊主的確有狼外婆的天份,把一個個忠義之士哄上他的戰船,綁上他的戰車。只要夏完淳這一星星之火一回松江,那同盟會的浪潮還不立馬在松江府燎原起來。
一切都讓人期待啊。
李元胤連續地躍過數段破壞的牆壁,身後追兵的喊殺聲才越來越遠。他的親衛都在狙擊同盟軍的追殺中傷亡殆盡,如今他只有孤身一人在嘉定城中的殘垣斷壁之中流亡。四個城門都被同盟軍控制,搜索極為森嚴,他根本混不出城。而且嘉定城本就不大,只要同盟軍下決心甕中捉鱉,搜尋城中每一處角落,他是難以逃脫的。李元胤望了望天色,已是到了黃昏的時候,只要天色一黑,李元胤就有自信避過同盟軍的搜索,再找一處城牆的缺口處,攀爬出城,逃脫生天。
李元胤脫下身上的盔甲,扯了一塊衣裳包紮住手臂上血流不已的創口。當他摸到腦門後的那根金錢鼠尾型的韃子辮子時,舉起刀想割斷時,卻又是猶豫一下,放下了刀,扯了一塊黑布包住自己的禿頭。
李元胤飛快地跳過一條堆積著無數屍首的溝渠,避過一隊同盟軍的巡邏隊,鑽進一處草叢裡。一鑽進草叢中時,一股刺鼻作嘔的血腥臭幾乎讓他昏厥。回過神來,定眼瞧去,只見草叢中仍然死者橫陳,骨肉狼籍,因為天氣炎熱,一天一夜就已經**。待巡邏隊走後,李元胤又翻身進了一橦破敗的民居,剛入門,便見一屋子懸樑自盡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看來是一家子都上吊了。李元胤縮在角落處,發愣地望著那十數具懸屍,他想起小時全家遇上兵禍時,他被家人藏在角落處,眼睜睜地望著父母懸樑自盡,也眼睜睜地望著自己的姐姐被流賊先姦後殺。
不知發愣了多久,李元胤又失魂落魄地走出屋外。
來到遍地橫屍的街頭,李元胤失神地走著。經過一個水井旁,李元胤突然想起日間那個讓他所救的被釘在門板上的女子就是投這個水井自盡的。他不由停住腳步,探身朝井內望去,讓他意外的是,那個女子竟然還立在井內的積屍之上。她大約還不知道同盟軍已奪取了嘉定城,自己已經安全了。
李元胤見她立在井出猶如驚弓之鳥,臉色蒼白,雙手的鮮血仍然在流著,如果不及時包紮,她或許會流血而亡。而且她以為清兵未去,不敢呼喊,也因為雙手受創,儘管她離井口不遠,也無力攀爬出井。
那女子一見是李元胤,頓時大驚,死命地往井下縮,但李元胤伸出雙手一下抓住她的雙肩把她整個人都扯出井來。
那女子被扯出井外,以為李元胤欲行不軌,更是高聲尖叫,死命掙扎。李元胤聽到遠處傳來同盟軍巡邏隊急促的腳步聲,暗暗叫苦。他也不再理會那女子的誤會,只顧轉身離去。那女子也是極為機敏,轉眼看見大街盡頭處急速趕來的同盟軍,又見到李元胤急於離去的神色,頓時明白不能由著眼前這個韃子安穩離去,她一想罷,便不顧手掌上的創口,用著雙臂死死地抱著李元胤的一條左腳,不讓他逃奔而去。
李元胤甩了數次都甩不開女子的傾力一抱,惱火之下,倏地抽出腰刀,瞪著那女子,喝道:「你若再不鬆開,我便砍斷你的雙手。」
那女子毫不畏懼地仰望著李元胤,根本不顧李元胤的威脅。李元胤作勢恫嚇她,她竟是毫不理會。看著李元胤的腰刀當頭砍下時,那女子只是閉上眼,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絕不能讓眼前這個韃子跑了。那知等了良久,也不覺腰刀砍下來,女子不由睜開了眼,只見李元胤扔掉了刀,望了望衝上前來的巡邏隊,轉過頭來,苦澀地對那女子道:「可惜我從不殺女子的。」
黃昏之時,城外一個同盟軍的哨騎飛速而來,向高旭呈報狙擊李成棟部的最新戰況。
「什麼?李成棟溺水而亡?」
高旭聽了哨騎的戰報,不由一愣,問道:「在哪裡?」
哨騎道:「回督帥,是在吳淞江。」
經過哨騎的詳述,高旭才知道那李成棟部在張鵬翼的三千淮兵,以及趙氏兄妹的一千高氏海盜的夾擊下,那些與徐鴻血戰一天一夜的清兵疲卒,一撤出城外竟是毫無鬥志,兵敗如山倒。李成棟在搶渡吳淞江時中箭落船,親兵救援不及,竟然當場淹死。
高旭無語地聽著李成棟的下場。他最終逃不脫落水淹死的宿命。在歷史上,他先是投清滅明,揚州十日有大屠殺有他殺戮的身影;嘉定三屠幾乎是他一人發號施令而造成的慘劇;清軍覆滅南明隆武政權他也有首功。後來,他又反清復明,侍奉新主永歷之誠,也史有所昭,最終在江西信豐被清軍擊敗後渡河墜馬淹死。
高旭喃喃地自語著:「李成棟死了,這個在南明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李成棟死了。」
如果歷史是一條河,他或許也改變了其中的一條支流,但滿清得天下的主流,他能改變得了麼?
前方的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