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閻氏之禍
數日來,清軍又發起了對小石灣一次又一次的攻擊。高旭領著留守小石灣的徐玉揚瘋子營,仗著居高臨下的地利,炮堤上七門當年防倭的紅夷大炮,以及山坡上,樹叢中無處不在的地雷,還有江面上海盜船隊的支援,高老頭從崇明調度來的大批物資支撐,打退了清軍一次次的進攻。
當時在黃田港,響應死我一人活我全家的號召,加入高字營的鄉兵先是從四千一度升至近萬。雖然在守港之戰中死傷慘重,但高字營轉移到小石灣之後,人員的補充又達八千之眾。為了解決崇明的後顧之憂,高旭派何常領兵三千入駐崇明,護衛高字營的軍屬,留在小石灣以徐玉揚為首的人馬也有五千之數,而且每日不斷增加之中。
江南之地,魚米之鄉,人口密集,不缺錢糧,也不缺人力。如今高字營的聲名早已傳出江陰一地,反清復明的高字旗飄揚在小石灣已是遠近皆知,那些臨近州縣不甘心剃髮的鄉民不斷地向黃山小石灣擁來。
陸路被劉良佐阻截了,就從水路而來。
現在留守小石灣的是徐玉揚的五千瘋子營人馬。同時,高旭也開始組建自己的親衛隊。
如何親衛隊,高旭著實花了一番心思。這些親兵要不就是高老頭苦心經營的高氏船隊中的海盜,要不就是家室已安置在崇明的有與清兵血戰經驗的江陰鄉兵,此外還有十幾個原輜重營的重傷以後受過高旭救治大恩的老卒。亂世之中,親兵之選,忠誠是第一位的。而高旭卻從不相信無緣無故的忠誠。所以,高旭對親兵們的背景都清清楚楚。高旭把高字營的所有軍屬都安置在崇明,就是把這些兵士綁在他的戰車上。
忠誠問題解決之後,就是能力問題。高旭的要求相對而言很苛刻,除了要求一定的身高和體魄,一定的敢戰敢殺的戰場經驗,以及二十左右的年紀之外,還要要求識字。幸好江陰地處江南,文風昌盛,而反抗剃髮令不僅僅是目不識丁的農民,而是全階層的全民對抗,其中不乏有商人走販,有書生秀才。當然,高旭所要求識字的起點不高,十個以上而已。當時為了加入高旭的親衛隊,就算那些目不識丁的只要死記硬背一二天也能達標了。
高旭的三百親衛平均素質已不亞於劉良佐的綠營精兵,再加上滿腔熱血的驅動,人人皆是敢死敢戰的忠勇之輩。高旭對自己的親衛人選如此慎重,自然有他的打算。作為醫生,迫於形勢,他現在算是棄醫從軍了。槍桿子出政權的道理無人不曉。高旭就算不是職業軍人出身,但身為現代人,從學校裡的軍訓,到無數戰爭影視的熏陶,再加上他經常潛水於各大歷史軍事論壇,一些起碼的軍事操練知識他自然知曉。
要把不斷加入高字營的成千上萬的鄉兵訓練成精兵強將,高旭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時之間或許無所適從,只有由著他們憑著一腔熱血與清軍死戰,以戰練兵。
高字營雖然從一株小草在數日之間長為參天大樹,這不過是趕上了全民反抗剃髮令的時機,趁勢而為罷了。但這種拔苗助長式的發展,所生長的都不過是枝葉而已。一隊軍隊裡沒有骨幹,沒有基層軍官,命令無法有效地執行下去,也只是烏合之眾而已。
所以,高旭需要骨幹力量。這三百親衛便是未來高字營的骨幹。這些日來,高旭一有空閒就翻閱當初在常州里收集到的戚繼光的《練兵實紀》,研究這明代的軍制,結合現代的一些軍訓之法,起草了一份訓練條例出來,三百親衛人手一份,要求他們熟記心中,嚴格遵守。
親衛隊分為左右二個戰衛隊,以及一個幕僚組。戰衛隊設百總一名,下設十個什長,二十個伍長,每隊一百三十一人。幕僚組大約三十多人,設組長一名,成員大都是能上馬握刀下馬握筆的熱血書生,在高旭的計劃裡,這些人將是他的文秘團隊與筆桿子,也是製造反清輿論的大本營。
幕僚組組長沒有適合人選,但左右二個戰衛隊的百總卻早已定下。
左衛隊百總徐鴻,字見山,二十一歲,捨橋人,徐玉揚的族弟,經歷過捨橋之戰,黃田港守港血戰,殺敵三十人餘人,在鄉兵中是個有名的忠勇之士。他的入選不光是因為徐玉揚的推薦,以高旭的眼光看來,這個徐鴻生性狄直,卻不失變通,敢殺敢拚,仇恨韃子,有保家衛國的崇高理念,雖然沒有高深的學識,但是一個純粹的人。這也意味著他也會是一個純粹的軍人。
右衛隊百總史戰,字必達,十九歲,高氏船隊中的資深海盜,外號「箭魚」。他父母早亡,自少被高老頭收養。作為同齡人,身為養子的史戰自少深受原來那浪蕩子高旭的欺凌,他雖然視高老頭為父,但對名義上的兄長高旭恨之入骨。長年的海盜生涯又造就了他心狠手辣、放蕩不羈的行事作風。
他隨包頭魚的高氏船隊來江陰護駕,卻被挑選親衛的高旭一眼相中了。高旭選中他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史戰見到自己時的眼底一閃而過的恨意。這份好奇心促使高旭瞭解這個小海盜,也對他當初大破官軍水師十數次圍剿的赫赫戰績感興趣。讓這個箭魚做自己右衛戰隊的百總,高旭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他已不是原來那個高旭,他有足夠的自信能消磨同化這條箭魚。
一天晚上,那個有著江陰螃蟹之稱的季從孝以及首義頭可斷髮不可剃的書生許用,來到小石灣拜訪高旭。
季從孝還是那番大咧咧的樣子,面對劉良佐十萬兵馬的圍城,仍然猶如初生牛犢一般,而許用卻是一如既往地皺著眉頭,滿臉的憂鬱之色。
一番見禮之後,高旭就問起江陰城內的情況。許用道:「前日我把顧守備通敵的書信呈給陳大人之後,眾人一番商議之後,次日就設下鴻門宴,拿了那賊人之後,又從他府裡搜出數封向宗知府請兵的書信。鐵證如山,那顧守備當場就被殺頭示眾了。隨後城內大索一日一夜,又揪出數十個韃子內應。現在江陰城內已無內憂,唯有外患了。」
高旭鬆了一口氣,問道:「那閻典吏是否已經入城主持大局?」
許用道:「顧賊伏誅之後,便再無人阻撓陳大人請閻典吏入城之計。只是今日我們去砂山請閻典吏時,卻見閻家已成一片焦土。」
「什麼?」高旭吃了一驚,道:「這是怎麼回事?」
許用神色凝重地道:「這些日來,劉良佐派出人馬四處搶掠城外各地村鎮,並處處貼出『一人不剃髮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的告示。各地村鎮若有不肯剃髮者,輕則屠戶,重則屠村。昨天有一隊韃子開到砂山燒殺搶掠。閻典吏當即領著數十名家丁拒敵,全村數百民壯頓時響應,附近村鎮的鄉民也趕去助戰。閻典吏領著鄉民與韃子在砂山血戰一日一夜,終於擊退了韃子。當我們聞聲趕到去砂山時,閻家幾乎滿門死義,閻典吏本人也受了重傷。隨後我們把閻典吏接入城中,請郎中急救,只是他傷勢極重,郎中們都束手無策。眾人聽聞高兄醫術如神,有起死回生之術,便讓在下前來請高兄入城相救。」
高旭聽罷斷然道:「許兄,我立即進城,急救閻典吏。」
在歷史上,江陰城在閻應元的堅守之下,八十一天之後才玉石俱焚。但沒有閻應元的江陰城,又能守得了多久?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閻應元如有閃失,將是江陰無法承受之重。
自從穿越到這個天翻地覆的歷史時代以來,從常州城押著宗知府四處搜刮來的輜重來到江陰境內,由於一個死裡逃生的揚州書生酸菜的激勵,高旭舉義反清。不管今後的人生軌跡如何,反抗滿清統治自然是高旭的宿命。
只是把江陰作為他的起點,一是由於形勢所迫,二是因為江陰有個閻應元。
「我不是英雄,但我與英雄們並肩戰鬥。」
這句話完全能概括高旭身在江陰的想法。曾有幾次,高旭遙望江陰這厚實的城廓,感觸於它的雄偉,但也卻步於它即將到來的悲壯。
如果江陰失去了閻應元,那麼,這個時代就失去了一隻英烈的標竿,一種不屈的精神。
為了拯救這只標竿,這種精神,高旭義拿起了急救箱,隨著許用義無反顧地入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