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中英合約
第222章:中英合約
把倪守道的折子拿到朝會上討論之後,基本上是同意了他的請求,北方民族複雜,需要有一個文武全才的得力干將守禦,加上他與回部的姻親關係,必定能得到回部的支持,由他駐守北疆其實是朝廷中的不二人選,甚至左宗棠也可以解放出來,回關內繼續搞他的實業。商議定了之後,皇帝親自下詔,加封倪守道為一級上將,並封朔方候,同時王財還下旨賜阿依莎為明善公主,由朝廷派譴專使攜大批金銀賞賜赴烏魯木齊,代表皇帝陛下為他們倆主持婚典。
皇上如此偏愛倪守道,別人也沒什麼眼紅的,畢竟他是從小就跟著皇帝出生入死,從卒長一步步拚殺起來的,比忠心,朝廷中沒有比他更忠誠的,比軍功,帝國數百戰將也無出其右者,這次加封一級上將雖然說是帝國頭一號,但也是積功而至,沒有引起任何不滿。事實上王財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到位,立了戰功的將士他從來不吝嗇封官賞金,即使是皇親也必須一步步的累積軍功。王財固然沒有什麼親戚,但他的三位夫人卻都有著複雜的社會關係,自從他們嫁給皇帝後,那些八桿子打不著的親戚們好像一下子從地裡鑽出來了,托關係走路子,忙得不亦樂乎,但是王財從來沒有因為他們與皇妃有什麼關係而另眼相部交給吏部量才度用,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外戚介入朝廷政務之中。又給軍官們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激發他們更加為朝廷效力。
朝廷能夠如此爽快地批准了這個婚事,讓倪守道吃驚不令他意外的是皇上非但沒有責怪他與異族來往之罪,反而厚加封賞,甚至連未過門的媳婦都封了明善公主,實在讓做好了丟官罷職準備的倪守道感動不已。給他的親筆信中,皇帝回憶了兩人一同出生入死的經歷。和近十年的君臣情誼,言辭切切,頗為感人,最後王財寫道「今天朕為君,卿為臣,但是你我之間卻不是君臣地關係,漠北荒涼。若是想回來,朕在天京等你!」這封信直把朔方候看得熱淚盈眶,如果說此前他對當年王財斬殺他父親倪貴一事仍有些放不下,那到了今天,他才算是真正明白皇帝對他的信任與愛護,從此死心踏地地為帝國鎮守北疆,他恩威並濟,一生致力於鞏固帝國北方邊疆。努力調和民族矛盾,積極推進朝廷民族融合的政策,朔方候鎮守北疆五十餘年,無人敢試其鋒芒,朝廷再也沒有為北方征發過一兵一餉,玉門關以北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困擾歷代中原政權的北方問題終於在倪守道的努力下漸漸緩解,而倪守道統率的北疆精銳也成了王財藏在北方的一隻忠於皇室地百戰健旅。
然而就在倪守道平定北疆,帝國即將遷都回天京,國內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得到本土增援的駐印英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英軍強大武力面前,印度義軍屢戰屢敗,毫無還手之力,這一連串的勝利也刺激了英國政府在中英和談中轉變態度,採取了更為強硬的態度。包令不但拒絕了李鴻章要求英國歸還香港的和談條件。甚至在此前基本達成一至的賠款問題上也轉口回絕。幾番談判之後,英國政府只肯承認印藏邊界。以及同意雙方在印度以實際控制線為停火線,其他就再了不肯有什麼讓步了。
當李鴻章把英國人的最後態度送到京師之後,正在等待和談好消息地帝國皇帝怒不可遏,很明顯,印度戰場的勝利讓英國人自以為有了翻本的機會,看來分裂印度,扶植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政策必須加快進行,甚至停留在加爾各達的軍隊也應該適時出擊一下,敲打敲打頭腦有些發昏的英國人。念及此處,皇帝密令李鴻章暫停與包令地談判,同時命令加爾各達駐軍分兵進入緬甸,消滅從噶倫堡退入緬甸的英軍殘部,既然英軍要以雙方實際控制線為停火線,那乾脆就打通雲南到明牙喇海的出海口。除此之外,皇帝命令高建國、李秀成加快與印度義軍聯繫,要人要槍都好說,只不過東西不能白給,要讓他們拿東西交換,錢沒有的話,物資特產什麼都行,等到拿下緬甸後,再修一條滇緬公路什麼的,這樣原來內陸的雲、貴、川必定獲益匪淺。
接到朝廷命令的李鴻章馬上閉門謝客,只是派人通知莫名其妙的包令說什麼皇帝陛下要遷都天京,按照中國人的慣例,喬遷之喜時不適合談判,因此建議雙方推遲一段時間,等皇帝陛下搬家結束了,雙方再重新開始第二輪和談。包令知道中國人對英國政府開出的條件非常不滿,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居然拿出這個聞所未聞地理由來搪塞,無奈之下包令只得趕緊密電英國政府,隨著談判破裂,可想而知地中國人一定會在印度採取軍事行動,身為駐華公使,他有責任提醒政府早做準備。
扶植印度義軍並不是什麼難事,被孟買港登陸的英軍打得東奔西竄地印度人一直在派人和中**隊聯繫,雙方也多有接觸,接到朝廷命令的高建國、李秀成立刻分別出面,約見了印度教義軍首領帕泰爾和另一支活躍在安巴拉附近的伊斯蘭教義軍首領穆沙拉夫,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援助印度義軍抵抗英國侵略者的協議,根據協議,義軍承諾以控制區內的煤礦、鐵礦等資源為交換條件,從中國人手中獲得他們急需的武器裝備,同時中**隊還將幫助訓練義軍軍官,並在可能的情況下為這兩支義軍提供盡可能的幫助,如果將來戰事不利,帝國政府允許他們退入帝國境內組織流亡政府,繼續爭取「印度獨立」。除此之外,曾國荃率領兩萬湘軍再次出兵,攻入緬甸境內,向措手不及的英軍發起進攻。
中**隊再次出擊的消息讓英國人十分意外,雖然從規模來看,中國人並不想把事情鬧大,但是剛剛平息下來的中英戰爭再起波瀾無疑是對仍在打擊印度土兵的英軍不利的,特別是有情報顯示中國人開始援助幾支印度土軍,這就讓印度戰局增加了新的變數,因此僅僅打了一個月,英國政府就主動放棄了一直以來堅持的幾個談判條件,命令包令盡快結束中英談判,而包令也不管李鴻章找出什麼借口,親自登門,要求盡快恢復談判。原本王財也不想重新挑起中英全面戰爭,當然是見好就收,再說既然談判能得到的東西,幹嘛一定要勞師費餉的到戰場上拚命呢?
這次談判就順利務實的多了,經過雙方一個星期的唇槍舌戰,中英兩國最終簽訂了《香港條約》,達成以下協議。先是英國歸還香港主權,放棄此前各種不平等條約中英國獲取的各項特權,承認西藏為帝國領土,承認尼泊爾,錫金,不丹為帝國屬國,雙方劃定印藏邊界,在印度,雙方以實際控制線為停火線,二十年內互不侵犯,英國政府對於在戰爭中受到損失的帝國財產表示歉意,解凍帝國在英國的財產,為了彌補帝國的損失,英國政府將出資幫助帝國政府重建馬尾、舟山兩座造船廠,同時贈送兩三艘新式蒸汽戰艦以及一批工業設備,與之相對應的是帝國政府承認大英帝國在印度的權力,保證不對印度叛軍提供任何支持,釋放一萬餘名英軍戰俘,解凍英國在華財產,並對英國商人在戰爭期間的損失做適當的補償,並同意與英國政府合作,共同打擊南海海盜,保護海上貿易,除此之外,雙方承諾相互給予對方貿易最惠國待遇,並商定今後兩國間的衝突將通過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
根據《香港條約》規定,帝國政府一舉安定了西南邊境,原本風雨飄搖的尼泊爾、錫金、不丹三國正式被帝國納入藩屬行列,同時由於英國政府寧可多付實物補償也不願意支付戰爭賠款的奇怪心態,帝國政府又得到了重建兩大造船廠和獲得一批先進工業生產設備的機會,而條約中對於緬甸問題的模糊,也為將來帝國一步步的侵吞緬甸北部,獲取明牙喇海出海口埋下了口實,此外雖然帝國政府承諾不再支持印度國內的義軍,但實際上這種支持從簽訂條約的那一刻起就始終沒有中斷過,一直到英國人被趕出印度,這兩支分別代表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勢力的義軍在南亞次大陸上為爭奪統治權而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殘酷宗教戰爭結束,帝國政府都在向他們兜售各種武器裝備,並因此從印度掠奪了大量資源。
然爾最值得一提的是,中英雙方主張以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將來兩國間可能產生的衝突也為各國解決彼此之間矛盾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對於急需和平時間發展的帝國政府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相關史實(不計入正文):
1、朔方:朔方意指北方,始見於《尚書※#8226;堯典》。
ps:由於電腦仍是不穩定,時不時的重啟,所以今天的第二次更新鋤頭不能保證,但是只要條件許可,鋤頭一定會盡力更新的,感謝大家支持。
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