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苗先生的粉絲們已經圍攏上來。他知道的奇聞趣事特別多,所以到哪都很有人氣。
粉絲們恰好看見了天空中神奇的景象,聽到了苗先生的高談闊論。苗先生對「日全食」的解釋雖然沒有科學道理,但觀點鮮明,形象生動,由不得你不信。苗先生發佈的新理論,那些喜歡上竄下跳的消息人士非常歡迎,他們從中獲得了靈感,散佈小道消息從來就是體現其自身價值的絕佳機會。按照他們的說法,民間早就流傳過「點檢作天子」的傳聞,而且就在出發前,京城裡也開始有傳言了。
苗先生和楚昭輔兩人相視一笑,分開人群,各自回到了營帳,他們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
正像所預期的那樣,夜幕降臨之前,苗氏日食理論迅速傳遍了全軍,在官兵們的心裡激起了陣陣漣漪。
說句實在話,大家對大周是有感情的。太祖郭威上台以後,打造了安定團結的和平局面,飽受戰火硝煙禍害的人民開始定下心來發展經濟,日子越過越好。柴榮執政時期,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又有很大增長,強大起來的大周南征北討,版圖更大了,信心更足了,一度流行的「恐遼症」也有了明顯好轉。只可惜,好景不長,郭威在位3年多,柴榮在位5年半,統共加起來,大周不超過10年。
新掌權的這主是個6歲小孩,幼兒園還沒畢業,不要說續寫先輩的輝煌,這麼大一個攤子他能不能鎮得住,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不,遼兵剛一出動,朝廷就嚇得跟什麼似的,搞的動靜這麼大,弄得大家年也過不好。
趙點檢確實是個人才,特別能打仗,軍中號為「常勝將軍」,年紀輕輕就成了大周的五星上將,手裡掌握了大周的軍權。不難理解,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誰手裡有人有槍,誰就是老大。
士兵們在議論,將軍們也議論紛紛。高懷德、張令鐸、張光翰、趙彥輝等軍中幾個高級將領,披著戰袍圍坐在一起,表情凝重。不到一個時辰,他們就被命運推到了風口浪尖,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可以說是好事,也可以說是壞事,就看你什麼心態。在這關鍵時刻站錯隊只是一念之差,但關係到肩膀上吃飯的傢伙要不要搬家。
論起來,高懷德、張令鐸是侍衛親軍司分管馬軍、步軍的最高指揮官,是領導,趙彥徽、張光翰則是其得力干將,是屬下,他們倆的心理壓力相對少一些,主要是看領導的。
按照當時的軍制,高懷德、張令鐸和趙匡胤的級別其實比較接近,都屬於後周中央軍,直接受皇帝大人親自領導。不過,趙匡胤領導的殿前司是皇帝的貼身衛隊,侍衛親軍司則屬於鳴鑼開道的。所以,差別很微小,但關係很微妙。
高懷德並不是趙匡胤的鐵哥們,結拜弟兄,但從他的履歷看,他們之前應該是有交情的。
高懷德,祖籍幽州,公元926年出生於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比趙匡胤大一歲。高家是典型的武將世家,從祖父那一代,或者更早的時候,就開始馳騁疆場,立下軍功。父親高行周歷任後唐、後晉、後漢、後周4朝高級將領,尤其在後周,事業達到頂峰,被太祖郭威封為齊王。當年太祖剿滅叛亂的慕容彥超以後,還專程去高家看望了高行周,賞賜了很多東西。高懷德受到親切接見,得到了很多禮物,比如衣帶、綵繒、鞍勒馬等等。
18歲那年,遼國人大舉入侵,朝廷任命高行周為北面前軍都部署,前往抵禦。未成年人高懷德跟父親申請,想隨軍出征。雖然危險重重,但父親看著兒子長得膀大腰圓,就答應了,讓他去見識見識也好,在自己身邊應該不至於出什麼事。
沒想到,這次真就遇上了麻煩。部隊行軍到戚城(河南濮陽)的時候,被遼軍主力部隊重重包圍,援軍沒有消息,情況萬分危急。只見一個少年將軍拍馬上前,保護高行周邊打邊撤,衝出重圍。他身穿一件白色戰袍,胯下騎著一匹白色戰馬,左衝右突,在千軍萬馬中格外醒目。遼國騎兵四面追來,被小將軍左一箭,右一箭,射得人仰馬翻。
此時援軍趕到,正好做了一回場外觀眾,白馬王子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援軍中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他叫石重貴,正是當時的皇帝。打敗遼軍以後,皇帝握住小將軍的手親切慰問,賜給了珍裘、寶帶、名馬,還封他做了羅州刺史。
帥氣的白馬王子就是未成年的高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