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宋300年

龍騰世紀 第十九章 親征南唐【4】 文 / 史書蟲

    其實,趙匡胤攻打清流關,目的只是去「打草驚蛇」。這一打效果很不錯,大蛇自己露出了破綻。南唐損兵折將,士氣很受影響,而且組織兵力成了大問題,只能從後方東拼西湊抽調人馬過來支援。

    對於柴榮來說,又一個機會出現在面前。探知揚州城兵力空虛,大周的軍隊立即出發了。為首大將乃是香孩兒的父親,侍衛親軍司馬軍副指揮使趙弘殷。

    趙家父子在軍中是名人。趙匡胤年紀輕輕就成了柴榮身邊的紅人,前途無量,更為傳奇的是,父子倆同時在禁軍中擔任高級將領,30歲的兒子是領導,50歲的老子是下屬。

    趙弘殷帶兵路過滁州的時候,已經深夜了,天又黑,風又大。父親知道兒子現在就在城裡面,便來到城下叫門,要進去睡個舒服覺。聽說是趙老太爺到了,守門的軍士也沒有了主意,趕緊把趙匡胤請了過來。

    趙匡胤隔著城門對父親說,「爸爸,現在是非常時期,這麼晚了不方便開門,請父親在城外找個地方休息一下,明天早上我一定出城迎接。」

    非常時期,萬事要謹慎。趙老爹聽了,也沒辦法,兒子說得也對。開了城門說沒事就沒事,一旦出點事就不好交代了。於是,就在城外找了個地方對付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趙匡胤親自把父親接入城裡。沒想到,一晚上的風寒讓父親著了涼,一進城就病倒了。趙匡胤很愧疚,有時間就呆在病床前伺候。

    但剛剛佔領人家的城市,事情實在太多,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趙匡胤操心,他還真有點脫不開身。這不,柴榮派了好幾個人來幫忙。

    來的第一個人叫竇儀。

    竇儀,翰林學士,生於公元914年,薊州漁陽(今天津市薊縣)人。15歲的時候就能寫一手漂亮文章,後來考中進士,走上仕途。一路上順風順水,沒怎麼費勁。

    竇家人都很會讀書,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父親和伯父是當時有名的詞人,4個弟弟也相繼中舉,沒有一個落下,所以時人號為竇氏五龍。培養了5個有出息的兒子,也許竇老爹沒費多大勁,但卻讓他更出名,好多人慕名而來,登門求教。多年以後,大家已經忘了他寫過的詞,但沒有忘記他的教子有方。《三字經》裡專門提到竇老爹,「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老太師馮道也寫過一首詩送給竇老爹,其中的名句就是,「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這才叫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竇儀仕途順利,此時已經擔任禮部侍郎,掌管全國的科舉考試。針對科舉中存在的弊端,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工作成績突出。

    這次來的任務,主要是登記滁州府庫裡的財物,然後收歸大周國庫。

    打開庫門一看,寶貝還真不少,趙匡胤也有點動心了,叫了幾個手下,要動手搬一些上好的布匹回去做獎品,發給一起浴血奮戰的兄弟們。竇儀連忙阻攔,「趙將軍,您當初攻下滁州的時候,想拿走多少都沒有關係,誰也沒話說。可是現在都已經登記入庫了,就是國家的財產了。如果沒有皇上的詔書,您就不能拿走了。」

    趙匡胤不禁多看了一眼這個文弱書生,高高瘦瘦的,倒有一把硬骨頭,心裡暗暗記下了竇儀的名字,他倒不是要記仇。

    多年以後,當了皇帝的趙匡胤經常在大臣面前稱讚竇儀,說他為公盡責,職業操守好,號召大家多向他學習。他的心裡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要讓竇儀當大宋的宰相。遺憾的是,竇儀的對手很快就出現了,沒有給他留下一點機會。

    第二個人是左金吾衛將軍馬承祚,過來做滁州市長,全面接管滁州的政務工作。

    第三個人叫趙普。

    有必要提一句,他後來成為趙匡胤的心腹班底,北宋的著名宰相,他制定的政策足足影響了300多年。

    不過,此時的趙普並不突出,扔到人堆裡不太好找。他生於公元922年,幽州薊人(今北京城西南)。當時,幽州還算邊疆地區,與彪悍的少數民族接壤,所以連年兵荒馬亂,並不是安家的好地方。父親趙回在幽州呆不下去了,帶領全家老小四處逃荒,先是到了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後來又輾轉到了河南洛陽,才總算安下了家。

    趙普性格內向,從小不愛說話,也不愛讀書學習,文章也寫得不好。所以,對他來說,要想走仕途只能靠關係,走科舉是萬萬沒戲的。還好,岳父是當地的豪門大族,家裡有錢有勢,也有門路。岳父幫他在衙門裡謀了個小差使,算是起了個頭,剩下的就得靠自己了。

    但是,趙普肚子裡的主意特別多,一個天才的謀略家。他很快憑借自己的才幹,混到了永興軍節度劉詞將軍手下當幹事。他辦事老練,頭腦靈活,主意多,工作幹得漂亮,深得劉詞賞識。劉老將軍也是個愛才的人,臨終前特地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收件人是世宗。

    不過,當時柴榮正忙於進攻南唐,沒有在意。宰相范質見到了劉老將軍的推薦信,給了他一個面子,禮節性地約見了這位沒有任何考試經歷,從基層一步一步混上來的小幹部,也沒指望真能發現一塊金子。但幾句話過後,范老先生的眼睛開始放光了,此人確實很有才。他當即就給世宗打了一個報告,推薦趙普到軍中當軍事判官,也就是讓他給柴榮當參謀。

    問題是,柴榮覺得參謀是個累贅。想都沒想,他就直接把趙普打發到了滁州,也許趙匡胤用得著。他當然不會想到,正是這個小小的決定,最終影響了大周朝的命運,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其中也包括竇儀。正是趙普,不喜歡他剛直的辦事風格,幾次勸阻趙匡胤不要讓他當宰相。

    對於他們幾撥人的陸續到來,趙匡胤表示了熱烈歡迎。他本來就比較隨和,為人四海,所以大家的關係處得都不錯。當然,與趙普的關係更近一些,當年都在河南洛陽長大,算是老鄉,而且小時候還在一起玩過。

    趙普的運氣也好,一來又剛好碰上一個機會,好好表現了一把。

    事情是這樣的。趙匡胤的部下奉命下鄉去清剿南唐的殘餘勢力,可能也是想早點完成指標,就想了個偷懶的辦法,順手抓回來100多個老百姓,硬說他們是強盜,判了他們的罪,要拉出去斬首。大家都這麼幹,誰也沒把它當回事。

    可是趙普聽說以後,就去跟趙匡胤理論,「你們抓了人,審都沒審,怎麼就知道他們一定是強盜呢?如果判錯了,豈不是冤枉了好人?」

    趙匡胤笑了笑,不以為然,「這算得了什麼?這個地方是我攻下來的,老百姓都可以算做是我的俘虜,沒有治他們的罪就不錯了。他們還敢當強盜幹壞事,如果不嚴肅處理,以後還怎麼管?」

    趙普說,「南唐雖然現在算是敵國,但老百姓都是無辜的。何況趙將軍胸懷天下,一心想要統一中原,既然都是中原的百姓,為什麼還要分敵我呢?請趙將軍三思。」

    趙匡胤只好說,「要是不怕麻煩,你就去審吧。」

    趙普甩開袖子,說幹就幹,100多個老百姓,一一審訊。很快就有了結果,除了個別人確實幹過雞鳴狗盜的壞事以外,其餘的人都是老實巴交的當地農民。在請示過趙匡胤以後,趙普把他們都放了。

    雖然是一百多個老百姓,事情也不大,但是趙將軍的形象大為改觀,不再那麼張牙舞爪、凶神惡煞了。處理結果趙匡胤很滿意,兩人的關係進一步加深,以後但凡有什麼事情,趙匡胤都要先找趙普商量,然後再做決斷。

    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趙匡胤把皇甫暉、姚鳳等一批俘虜,押送到了大本營,交給柴榮親自處置。

    最倒霉的是皇甫暉,他腰上挨了一棍,頭上挨了一劍,傷得不輕,到柴榮跟前的時候,都已經站不起來了,只能躺在地上大口喘粗氣。但還挺硬氣,「我們打敗仗,並不是因為我本人不敬業,說到底,是整體的戰術水平確實比不上你們。我以前也跟遼國人打過仗,但從來沒見過像你們這麼勇敢善戰的軍隊。貴軍統帥趙匡胤智勇雙全,我輸得心服口服。」

    柴榮看著皇甫將軍半死不活,越發覺得可憐,就讓人給他鬆了綁,留在營裡養傷。然而,皇甫暉傷勢確實太重,沒過幾天就死了。他的那幾句話就成了臨終遺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