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說得一點也沒錯,慕容彥超確實在兗州蓄謀造反。
自從上次在大梁城外,慕容彥超戰敗逃走以後,每天提心吊膽,非常擔心郭威進攻兗州。不過還好,後來郭威好像把他給忘了,沒有整他。
慕容彥超是個聰明人,他想來想去總覺得不對勁,郭威就這麼放過我了?不可能吧?於是派人去京師送禮,試探郭威的反應。郭威也是個明白人,知道慕容兄弟多心,正好藉機會表明自己的態度,於是不僅給他加官進爵,還派使臣專程前去傳旨撫慰。
「向以前朝失德,少主用讒。倉猝之間,召卿赴闕,卿即奔馳應命,信宿至京,救國難而不顧身,聞君召而不俟駕。以至天亡漢祚,兵散梁郊,降將敗軍,相繼而至,卿即便回馬首,逕返龜陰。為主為時,有終有始,所謂危亂見忠臣之節,疾風知勁草之心。若使為臣者皆復如是,則有國者誰不欲大用斯人!朕潛龍河朔之際,平難浚郊之時,緣不奉示諭之言,亦不得差人至行闕。且事主之道,何必如斯?若或二三於漢朝,又安肯效忠於周室,以此為懼,不亦過乎?卿但悉力推心,安民體國,事朕之節,如事故君,不惟黎庶獲安,抑亦社稷是賴!但堅表率,未易替移,由衷之誠,言盡於此,卿其勿疑!」
聖旨對慕容彥超的評價很高,對他的耿耿忠心大加讚賞,甚至還表示要讓大臣們都向他學習,把忠君的思想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中。同時,也勸他不要擔心,不要懷疑,以前的對抗並不是兩人的私人恩怨,自己不會與他為難。
郭威也確實沒把這位老戰友當外人,說事從來不直呼其名,每次談到慕容彥超的時候都以兄弟相稱,說我兄弟怎麼怎麼著。
可是,慕容兄弟的身份畢竟很特殊,他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同母異父弟弟,漢隱帝的叔叔,後漢皇室的至親。加上現在其他幾個親戚,比如劉贇、劉信都被郭威收拾了,劉崇又分了出去,心裡確實也難免會有疑慮。而且,他本人並不厚道,辦事比較陰險狡猾,所以不管你怎麼對他好,他總不相信,就一句話,「別跟我來這一套,我才不信呢。」
不僅如此,他還喜歡賣弄小聰明,時不時在底下搞一些小動作。
他先是寫信給北漢的兄弟劉崇要搞串聯,不幸被周兵截獲。不過,郭威沒有生氣,又派人去找他談心。但他還是不為所動,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過了幾天給郭威轉交了一封密信,說是天平節度使高行周寫信約他一起造反,但自己的覺悟高,所以主動向郭威告發。
其實誣陷別人,也要先找好對象。比如說這個高行周,向來與慕容彥超不和,當年兩人還鬧得風風雨雨,朝野上下都知道。
後漢的時候,杜重威起兵造反,劉知遠派他們倆前去征討,可兩人在戰略思想、戰術佈置上均有很大分歧,合作並不愉快。驍勇的慕容彥超想要速戰速決,而老成持重的高行周在認真分析了軍情以後,卻認為不宜出戰,應該按兵不動。這本來也沒什麼,問題是,偏偏高行周和叛軍杜重威是兒女親家,所以慕容彥超就懷疑高行周以公徇私,故意阻撓攻城。高行周受不了冤枉,兩人差點打起來。後來,劉知遠只好親自過來督陣,他採納了慕容彥超的建議發動猛攻,結果死傷一萬多人也沒攻下來,這才明白高行周的苦衷。為此,劉知遠狠狠批評了有勇無謀的慕容彥超。
不過,事情還沒完,慕容彥超老覺得自己是皇親國戚,沒把高行周放在眼裡,經常找茬欺負他。最後弄得高行周實在受不了了,不得不裝瘋吃屎,向宰相哭訴自己的委屈。都鬧到了這步田地,可以想見高行周被整得有多苦。
討平杜重威以後,高行周再也不願意跟慕容兄弟在一起共事,劉知遠好言撫慰他,「你和慕容彥超的事情我都知道,都是他的不對,你去擔任天雄軍節度使吧,我把慕容彥超調開。」
你想,這兩人水火不相容,高行周怎麼可能去約他一起造反?而且,高行周跟郭威的關係可不一般,比他慕容彥超要鐵得多。
另外,那封所謂的約反信也寫得一塌糊塗,錯漏百出,郭威展開信只掃了幾眼,就笑著說,「這種伎倆也使得出來?太小兒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