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後記
《1839》自發書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年了。幾乎所有讀者都知道,這部書是《恃國而戰》的前傳。但這個表述是不準確的。《恃國而戰》的前傳是讓所有的變革勢力進行較量,而《1839》的任務是把各種勢力的舞台架構出來。到1844年底,基本的力量已經都成型了,《1839》的任務也就完成了,真正的前傳《1845》就要開始。
《太平天國卷》寫得很彆扭,原因是整個這一卷,包括康股瑞斯的設定,本來是另一部書的設定。就是假設,除了「農民的階級局限性」這一點以外,克服了其他所有弱點的太平天國,能夠發展成什麼樣子。這些克服的弱點包括:
1、神權天國招人反感,放棄了民族主義旗幟。
2、權力結構的失衡,猶以馮雲山死為最,最終導致天國內亂和分裂。
3、中外統治者的勾結,即太平天國的孤立和缺乏外援。
4、戰鬥指揮上的一系列失誤。
但可惜的是,在《1839》中,太平天國不是主角,所以大量的事件都只能一筆帶過。如果哪位有心,抽掉共和的部分,將「柳葉飛」這個角色換成石達開(或洪仁玕),將太平天國起義時間從1849年左右開始推,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說回到本書,接下來的《1845》,將會主要探討除了「階級局限性」以外,克服了其他缺點的滿清,進行洋務運動和同光變法將會如何。這些克服的弱點包括:
1、洋務派是地方官僚自起的行為,缺乏整體的規劃和遠見
2、滿清的少數人口,不能(不敢)採取某些政策
3、戊戌變法中的變法派沒有實權,也不掌握軍隊。
4、康有為等人的威望和行政能力的低下。
5、長達三十年的洋務運動中,缺乏壓力,邊疆危機並不能提供合適的參照,來檢驗洋務派的成績,也就缺乏調整和追趕的動力。
如果清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些弱點,又會如何呢?
請大家靜候《1845》的第一年度《天子旌旗分一半》
《1839》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