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第三十五卷 提劍跨騎揮鬼雨篇 第三章 文 /

    第三章

    王庶斜瞥王澤一眼,淡淡地道:「樞密都參軍司乃秉承朝廷宰執相公廷議之衙門,所遣行軍參軍前往前方諸軍規策方略,亦是為約束禁軍將帥,不使其率意胡為。此不同於監軍使者,亦不同於軍法虞侯,參軍雖品級不高,卻秉承朝廷大略,地位超然,方面大將亦不能制約。」

    王澤心中一動,雖此言這話有言外餘韻,但總體上還是符合他心思,於是報以寬慰一笑。但此言卻使得王淵、王彥兩位大將眉頭微蹙,神情間稍不樂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基於宣撫司與侍軍司之間的矛盾,雖北侍軍司與沿河思路宣撫司的矛盾不如西侍軍司與陝西六路宣撫司之間尖銳,但文物權柄之爭,卻不是那麼容易調和的,王庶與王淵之間亦是存在一些矛盾,不過二人想必陝西文武溫和許多,度量也非陝西唐重和曲端相比,所以沿河的文武之間矛盾比較隱秘而已。

    王庶借題發揮,在王澤面前委婉地用朝廷權威來提醒,無論是何種狀況下,文官必須在武將之上,因為文官代表著朝廷,武官不過是鷹犬而已。因此,不要說是王淵,就是連一項溫和寬厚的王彥,亦是心生不悅,暗罵王庶得寸進尺。

    張所在文武之間表現的較為公允,平日裡也極力維持這種平衡,眼看事情棘手不禁眉頭緊蹙,不無憂慮地道:「樞密行軍參軍地位固然超然,然方面大將擔當重任,前方戰況豈能如朝廷推演所料,行軍參軍干預戰事,大將不能制止,豈不自亂節制,使各大軍無所適從?唐相公以西北宣慰處置使總制征伐,事關數十萬大軍行程,豈能不聞不問,反要推到沿河詔諭司,孰知王相公只是節制沿邊事務,協調兩大宣撫司對女真防禦,而不是在於對西征大軍的處置。」

    王澤面色微赫,從接到塘報的時候,他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法在場面上節制陝西西面戰事,朝廷已經明確限定他與唐格之間的權利,而他二人之間都沒有當一回事。既然這場戰爭是他發動的,潛意識中往往不自然地要干預不利戰事的行為,他與唐格都明白,他干預征伐西李戰事的手段,主要是通過樞密都參軍司的參軍們,還有就是遠在行在的執政會議,張所毫無顧忌地揭開這一層,豈能不令他感到尷尬。

    「張公以為此事當如何處置妥當?」王澤自然不能不問張邦昌,畢竟他是資歷最深的大臣,此人雖稱不上正人君子,甚至有小人之嫌,但處置外事與官員事宜,卻不可小瞧他獨到手段。

    張邦昌毫不上王澤的套,他眼瞼低垂,不知可否地道:「方面征戰之事,又干係樞府,非留守所能參與,王大人當自便處置。」

    「好一個老滑頭!」王澤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張邦昌,心中暗罵,不過他對於這些老臣亦是無可奈何,畢竟他們擔任執政的時候,自己還不過是一州縣知事而已,和他們玩心計,自己或許有勝算卻沒有多大把握,而且還要侍奉好這些前朝老臣。如張邦昌在他自杭州回朝後,為穩定戰後北方局面,就和朱影商議後重新啟用這些前朝宰執,擔任北方重鎮留守。張邦昌以太師、奉**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任汴京留守,李邦彥以太傅、寧**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任西京留守、張叔夜以太保、南雄軍節度使、特進任南京留守等。這些人對於穩定北方局面,的確起到很大的作用,畢竟這些老臣還是有自己的套路的。

    既然張邦昌不願參合這趟渾水,他亦是不能勉強,只好溫言笑道:「看來此事還得唐相公一力主持,咱們亦是留心沿河動靜便是。」

    雖然他嘴上這樣說,但心中確實焦躁不安,如西帥和樞參爭執不處置得當,大軍一日不能西進,貽誤戰機倒是小事,大不了虛張聲勢一次、靡費一些錢糧而已,大不了被御史彈劾。但若是大軍開始征伐,便不可等閒視之,神宗熙寧五路伐夏的教訓,仍然歷歷在目。

    王淵卻在這個時候朗聲道:「數十萬大軍征伐,豈能由樞參行軍參軍干預,西帥乃全軍主帥,又是當年西軍德高望重的宿將,任經原路都總管時,王宣還不過是一個正將,豈能和西帥分權,何況大軍在外,理當乾綱獨斷,斷不能更分兵權。」

    王庶不經意地瞟了王淵一眼,嘴角閃過一抹譏笑,暗罵王淵不識時務,連王澤最起碼的心思也看不出來,還一個勁的大談樞參行軍參軍不能干涉大將軍務,這不是和王澤作對嘛!

    在場多數人心中都很明白,既然王澤和朝廷執政通過樞參掌控戰事,斷不能壓制王宣等行軍參軍參與軍務,甚至還會採取支持的態度。王淵不識時務地主張方面大帥全權節制大軍,這樣一來,朝廷執政如何掌握遠征大軍動向,往重裡說,此言是全然不把朝廷放在眼中。

    王澤自然對王淵之言頗為惱火,但他又不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給王淵難堪,臉色不太自然地笑道:「太尉所言有理,然西侍軍事非我等所能干預,還是由朝廷處置吧!」

    話盡於此,張邦昌、王庶等人雖不相信王澤不會不干預西事,但今日卻不能再提西侍軍和樞參不和之事,還須有一個人把話題繞回今日相聚會議主題,但誰也不願先行開口,大家幾乎一致地等待別人先說。

    王庶偷眼一睹張邦昌,暗付這個老滑頭該說句話把話題圓過來,休要使得王澤過於難堪,大家坐在這裡也跟著渾身不自在,但張邦昌絲毫不為所動,目光直直地平視前方,獨自穩坐釣魚台。

    王澤眼看無人出聲,大家都這麼悶著也不是個辦法,看來這個頭還得他來帶,當下環顧眾人,緩緩地道:「如今朝廷正用兵南海征伐三佛齊,力圖打通海路、獲取南海萬國之利。今又要反擊西李入侵,防秋女真挑釁,此開國以來所未有之局面,各方動向均須謹慎萬分,多方斟酌之後方能成行。然沿河有諸位老相公鎮守,想來兀朮雖陳列重兵,亦不敢輕易南下……」

    王彥見王澤自己把話頭引回來今日的公議,心下輕輕一歎,暗自感歎王澤的度量,他無法再讓王澤下不了台,接過話來道:「相公所言極是,西李看是洶洶,實不過是待宰羔羊,誠不可懼。獨河朔兀朮陳兵沿河,窺視汴梁,不得不謹慎應對!然相公大會諸將,使各支侍衛大軍士氣高漲,但須暗中聯繫兩河義士,牽制金軍後方,必然叫兀朮窮於應付,無力南下用事。」

    王澤感到心底頓感鬆快,終於有人給了個台階,正可順勢而下,了卻今日話題。

    「值西侍軍用事西北之際,行在安危全賴諸公……」

    王澤在送走眾人後,自己獨自坐在案後,細細思慮如何處置西侍軍和樞參的衝突,但此時看著並無大礙,卻牽連甚重,處置不當,很難料後果如何。左右沒個主意,他心情極為煩躁,時不時地以指尖用力點擊桌面,左右沒個主意之下很想高聲罵娘。

    李墨涵躡手躡腳地走了進來,見王澤神色憂鬱、煩躁不安,不敢擅自說話,侍立在一旁聽候差遣。

    「文淵啊!你看曲端與王宣之間的爭端,應當如何處置?」

    李墨涵不想王澤突然問話,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不知當如何作答。

    王澤接著似若自語地道:「此事干係重大,一方面是數十萬大軍征伐的成敗,若偃旗息鼓別的不說,單這大好時機或許將不復再來。但此二人倒是處置何人妥當?一個是不可替換……是已經沒機會替換的西侍軍大帥,一個是朝廷的樞參行軍使副,動哪個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李墨涵擔任機宜文字已久,處事亦是老練,當然明白王澤此時的心事。的確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一面是三路大軍的主帥、一面是他能否掌控戰事的行軍參軍,而且以他二人的立場來看,誰都沒有過失,偏袒王宣會使西侍軍將帥不服,偏向曲端又會引起樞密院不滿。

    但是他亦是感到為難,此事在他人看來或許好處置,不過是斥責王宣而已,但站在王澤的立場,幾乎不可能對他二人中的任何一人有哪怕是一點的偏袒。

    「弟子愚魯,實不知如何處置。」

    王澤聞言,淡淡一笑道:「難為你了,好了——你先退下去吧!為師一個人好好的靜一靜。」

    「恩師莫要過於傷神,弟子告退!」面對王澤消瘦的面頰,李墨涵無奈地暗歎他操勞過多,禁不住勸諫一句,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王澤寬慰地一笑,頷首道:「去吧——」

    在李墨涵退下後,王澤望著他轉過門的背影,他心底微瀾,遽然有了一個念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