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第四卷 驪宮高處入青雲篇 第十章 文 /

    第十章()

    次日,王澤滿腹喜悅的心情到了公廳,他雖然是崇政殿說書,但趙佶自命文采出眾,經筵形同虛設,僅備皇帝偶爾顧問而已,倒是落了個清閒自。不過這樣也好,免得過早的捲入大臣們的紛爭之中,反到可以利用聖眷正隆的時候,好好的結識朝中大臣,相交幾位在朝廷中前途看好青年臣僚。

    他卻沒有意識到,朝堂之中正在圍繞著開闢財源,展開一場將他牽扯在內的政治鬥爭。

    福寧殿內,趙佶坐於御座上,其下是雖已致仕,卻特召議事的太師蔡京,另有太宰領應奉司使王黼、尚書左丞李邦彥、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白時中,刑部尚書、翰林學士趙野,門下省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兼侍講吳敏、御史中丞何栗、中書省中書舍人、判省事孫傅、戶部尚書唐格,翰林學士、知制誥王孝迪和蔡攸等大臣侍立左右。

    「陛下,老臣方奏於東南應奉局外,將誥命東南各路許民間大賈有力者開設質庫、櫃坊者量力改為錢莊,置設東南支賣局,以其統東南各郡錢莊、質庫支賣事宜,且將市泊司對商船出海的管理,轉為支賣局押領,可杜絕市泊司年年弊案,年亦可增入數百萬貫。」蔡京是要拿市泊司開刀,市泊司掌管大宋沿海軍州進出口貿易,利益極大。各州市泊司由知州兼任,朝廷沒有專門衙門對市泊司進行節制,造成市泊司官吏與海商勾結,虛報帳目,侵吞款項,使朝廷市泊稅收不增反減。將商船出海官防引條及貨物登記在冊的職事分出,設立一個由朝廷直接管理的衙門執掌,在最大限度內減少朝廷的損失。

    儘管王澤的舉措得到趙佶的欣賞,不少大臣也從中漁得巨利,卻沒有人能實實在在的理解王澤所想,唯獨蔡京這位老世故,在細看王澤贈送的本冊後,大呼妙哉。

    增設東南支賣局分市泊司權,斷各州稅監對典當行業稅利,無形之中要得罪一大批地方官吏。蔡京經過深思熟慮、再三斟酌,終於將王澤書中一些後世的思想理順成章,列成條款在呈送趙佶御覽。

    經過蔡京篩濾的設東南支賣局折子,已經看不到多少於民謀利的章程,完完全全是為增加府庫而定,為慎重起見,蔡京上書先行在京東南數路試行。

    趙佶看過大為欣喜,自然是知道是送到自己手上一筆大大的財富,儘管他身為天子,富甲海內,但錢是沒有人嫌少的。

    趙佶也是聰慧之主,聞音而知雅意,此時若不是顧些顏面,他恨不得立即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便是此間侍立的宰執大臣們,又有幾人沒有利用手中權利,從中牟利或是看不到准許民間合法開設錢莊,對於他們這些權貴的生財之利。

    至於分市泊司之權,他倒是沒有意見,且王澤的一加一大於二的說法,早就是深入他心。

    趙佶因西事、北事重重,民間又是怨聲載道,朝廷財政吃緊,一向出手闊綽的他,感到與前幾年相比手頭緊了許多。

    今年,原本一向小心謹慎的戶部尚書唐格也開始訴苦,言及國庫空虛,他這個戶部尚書難以做人,連同另一個管理財政的太府寺也是連連上書言不堪支出,兩個大宋財政的最高主管衙門難得同心協力地一致,在不堪支出的背後,是對趙佶大手大腳花錢的隱諱指責。趙佶做為當了二十餘年的帝王,儘管舉止輕佻、好大喜功、貪圖享樂,卻也不是昏庸透頂之君,輕重自在心中,只是拿捏不住罷了。他原本就欲令廣開財源,以補不足,卻是早已竭澤而漁,再這樣下去定會造成百姓的反抗,剛剛鎮壓下去的江浙方臘、淮西王慶、京東宋江的造反,使他心有餘悸,不敢過於造次。當他看到王澤在錢塘的施政後馬上意識到這是一筆大大的財富送到自己手上。

    蔡京上書的理財政務,他也看得出這是王澤傑作,至於蔡京與王澤之間的事,他不感興趣,因為王澤並不是舉足輕重的大臣,至少他認為他有能力掌握王澤,令他感興趣的是能否為他不激起民變而受用滾滾的財富。

    「沒想到王澤的一番言論,在太師手下竟然妙筆生花,竟是如此大手筆。」趙佶輕輕一點,提到王澤,也順便煞煞蔡京,這便是帝王的用人之道,在他的手中權臣依然是他的臣子,永遠不可能脫離他的控制,便是蔡京這般位高權重的三朝元老也不能。

    蔡京豈能不明白趙佶用意,恩不專人,這是趙官家一貫的御下之道,功勞不可能由他一人所得。當下說道:「陛下聖明,臣與王德涵為大宋計,得此良法,晉獻陛下。」對於使王澤分一杯羹,在蔡京看來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他很看好王澤,趁勢正好恩施於王澤。

    「太師用意甚佳,朕心甚慰,眾位卿家意下如何?」趙佶的態度已是明瞭,傾向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贊同蔡京的允許民間合法開設錢莊放貸與設立東南支賣局,在場大臣那個不心知肚明,尤其是吳敏、趙野等蔡京心腹連聲附議。

    一旦東南支賣局的設立,必然降低應奉司與西城括田所的地位,畢竟僅靠花石與強佔民田不是那麼光彩的事,也不會支撐多久,三場地方上的造反足以讓朝廷中一些頭腦清醒之輩引起警覺。而正是這個恰當的時候,蔡京首倡設立東南支賣局,將民間地下借貸等合法化,從而使皇室與官府能以入股或官辦的形式來收刮民間財富。這不同於應奉司與西城括田所的赤裸裸的強取豪奪,儘管所能收刮的絲毫不低於應奉司與西城括田所激起民怨所得,卻做的更隱秘,更容易讓人接受,使之附上一層溫情脈脈的外衣。

    王黼感到蔡京此意用心頗深,可以說是對他不懷好意。可趙佶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他王黼若是在這件事上力爭不可的話,那可就正中蔡京下懷。如若附議,此功必為蔡京所得,其必定更受恩寵,原本就不如蔡京資歷、勢力的王黼必然是勢落下風。不過王黼到底是混跡官場的老牌政客,在這一瞬間,千百個念頭飛閃而過後,已經有了計較。

    他慢悠悠地說道:「陛下,蔡太師其意甚佳,與其民間兼併之家開設質庫、櫃坊,各大寺院,如大相國寺亦開質庫謀利號『長生庫』。此間放利往往高於官府所貸農戶款項,與民爭利。如此,還不如將其納入官府掌控之下,使之為補國庫之用,為大效。不過,東南支賣局干係重大,非資深幹練者不能任之,臣以為蔡少師才能卓越,足可擔當此任。」

    話說到這裡,殿內眾位大臣對王黼的意圖算是知道的一清二楚,既然不能與蔡京正面對抗,那就順水推舟,在為時不晚之際,趁機加入其中分一杯羹,總是好過意氣用事得罪了皇帝。而推薦蔡攸領支賣局,可謂王黼絕妙神筆,蔡京與蔡攸雖為父子,但這幾年蔡攸的勢力上升,隱隱有與其父蔡京分庭抗禮之勢。更令王黼如此做的原因在於,蔡攸與蔡京父子不合,正在千方百計的尋機將蔡京趕出朝廷,蔡攸一旦執掌東南支賣局,一則其實力與寵信可拔頭彩,與蔡京分庭抗禮鬥個兩敗俱傷,他王黼正是樂於旁觀,二則,是自己首倡推薦之恩,蔡攸必會領這個人情,王黼也好日後慢慢消受。至於分市泊司權,他提也為提,得罪人的事,還是讓蔡京一人擔當吧。

    蔡攸雖是看不上王黼,卻對東南支賣局很感興趣,儘管只是試行在京東南數路,蔡攸可是看到這其中的大好前景,最不濟也要強過應奉司。而且一旦試行成功,那就是全國範圍內的實行,肯定會成立一個新的管理全國範圍內實權職事衙門,蔡攸有理由相信會成功的,因為這絲毫沒有觸動貴族世家和各級官吏的利益,反而使他們能夠從中謀得一筆可觀的財富,儘管他們中已經有許多人早已接入這些個行當,正因為於此,才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大家共同發財,沒什麼不好的。想像其中的好處,蔡攸雖是明白王黼舉薦自己的居心,不過看王黼倒是有了一些順眼。畢竟,若是王黼力爭東南支賣局,自己也不會有多少勝算。

    殿內的各位大臣,此時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算計著自己能多大程度的介入其中,能有多少的回報,還有自己的前程與此時又有多大的利害關係。

    「陛下,設立東南支賣局,茲事體大,切不可草率行事。」蔡京饒是老謀深算,王黼與蔡攸二人這點伎倆在他的眼中還算不上什麼。

    「老臣以為,王德涵博才,深曉經濟之法,支賣之法亦是其首倡,倒是可以大用一番。」

    王黼與蔡攸均是一驚,二人在心中不約而同地暗道:「好一個老狐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