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列柳城
街亭大道之上,隋軍臨時紮下的營寨之中。身穿戎裝的許國公兼右衛大將軍宇文述,背北面南,挺身立於香案之前,手捧一卷明黃卷軸,沉聲道:「韓擒虎來護兒屈突通接聖旨。」
來護兒和屈突通摘下滿是血跡的頭盔,向宇文述單膝下跪。落後半個身位處,李靖同樣將衣衫下擺一捋,雙膝著地。三人異口同聲道:「臣來護兒屈突通李靖恭迎聖旨。」
宇文述點點頭,展開手中卷軸,念道:「前線戰事,朕已知曉。陽平關失陷,實叛賊屬下妖人鬼蜮伎倆作祟,非三位卿家不力之罪也。自古雲勝敗乃兵家常事,三位卿家乃國家棟樑,朕向倚之為股肱,切宜深自保重為上。今,右武衛及右武侯二軍損傷既重,不宜再加征戰。特令右衛大將軍宇文述任行軍總管,領兵三萬並率左衛大將軍楊昭左武衛驃騎將軍獨孤峰等主持一應剿賊事宜,韓屈二位卿家收攏兵士班師大興,凡一眾殉國士卒,皆應整理名冊上呈,撫恤之費依成例倍之。來卿家深明戰機,可留於軍中,輔宇文卿家參贊軍務。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三人同聲頓首山呼謝恩。來護兒起身從宇文述手上接過聖旨,恭身又道:「末將參見宇文總管。」
「都是多年同僚了,還鬧這些個虛文作甚。」宇文述揮揮手,道:「來將軍與屈將軍今日浴血奮戰,損失雖重,總算保住了街亭要地,誠為一大功也。稍後我必呈奏折於皇上,為二位將軍請功。」
「今日若非河南王與宇文總管獨孤將軍及時援手,我和老來兩個,這時候卻早被那群活死人撕碎生吞下肚了。」屈突通顯得垂頭喪氣,頓了頓,又道:「都怪我和老來沒能及時看破敵人奸計,強自逞血氣之勇出戰。否則的話,也不至於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右武衛及右武侯……唉算是生生毀在我們手裡啦。」
「不關兩位將軍事。若說有罪,小侄才是罪無可赦。」李靖語氣極是沉重,緩緩道:「見事不明察敵不清。知己而不知彼,終於連累了那許多無辜將士慘死。小侄縱然百死,亦難贖今日之過。」
「好了好了。來師傅屈將軍,還有李……大哥,都不必再自責了。」眼看氣氛沉重,楊昭挺身出來,安慰道:「皇祖父的聖旨裡不是也說過了麼。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時得失,無須介懷。戰殉的士兵們在天之靈,也必不願見各位如此。若要慰其英靈,莫過於盡快剿平叛軍,還巴蜀百姓一個安樂才是正道啊。」
當日還在大興時,來護兒曾奉天子之命,教導楊昭學習兵法和各種戰場上用得著的功夫,故此楊昭這句「師傅」,他倒也當得起。楊昭這番話不過只是泛泛之談,可是有著半個時辰前那驚天動地的滅絕性一擊以及皇孫身份為後盾,楊昭說的話便再荒謬絕倫十倍,眾人也不敢漠然視之。三將當下都恭身稱是,只眉宇間那股鬱鬱之情,畢竟不能盡去。宇文述看在眼中,卻也未曾放在心上,轉身向李靖問道:「賢侄,韓柱國的傷勢,目下究竟如何?」
「謝宇文總管關懷。家舅身上外傷倒不妨事,就是……」李靖又是一聲長歎,續道:「腦部受了重創,至今仍舊暈迷不醒。也不知道……也不知道……」眼角濕潤,語帶哽咽,卻是再說不下去了。
「李大哥不必擔心。皇宮中的幾位御醫都醫術出眾,韓老將軍吉人天相,當能度過難關。」楊昭頓了頓,問道:「李大哥是怎麼打算?是送韓老將軍回大興,還是繼續留下來?據說李大哥有再世臥龍之名,小弟也是敬仰已久了。小弟初次從軍,幾乎什麼都不懂的。若能有李大哥這樣的人才從旁協助一二,不敢奢望立功,至少也可避免犯過啊。」
楊昭這幾句話語氣頗為熱切,招攬推崇之意,可說表露無遺了。李靖聽在心中雖然微覺愕異,但能得河南王賞識青睞,他自然也是歡喜的。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皇家。這是千百年來中國士人不易之思想。但要知世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則不常有。李靖爹爹早逝,無法在宦途上給他什麼幫助。舅舅韓擒虎雖然痛愛自己,無奈他性格端嚴正直,雖然功高,卻絕不肯向楊堅邀功以請恩萌家中子弟。故此李靖自冠服後出仕,亦須從低做起。
這十多年來,李靖先後做過了長安縣功曹,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等官職,卻都只是些卑微低官,不得上進。這次他之所以隨韓擒虎出征,也無非是想立下軍功好得陞遷而已。如今舅舅韓擒虎重傷暈迷,即使親自送舅舅回大興,非但也於其傷勢無補,之前的辛苦更是都白費了,他卻是不甘心。既然如此,倒不如就留下來襄助楊昭,或許反而更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也不一定。當下心中主意打定,搖頭道:「些須浮名,實不足河南王掛齒。家舅待李靖有若己出,李靖本該親送家舅回大興伺候湯藥才對的。不過……唉,自古忠孝總不能兩全,這也莫可奈何了。如今王爺既然垂愛,李靖亦願略盡綿力。」
「叮咚!李靖說得,加入本方陣營。」楊昭心中霎時間大喜過望,回想起穿越以前常玩的扶桑「暗榮」公司出品之戰略模擬遊戲《三國誌》,登時再也忍耐不住,於是就自動在腦裡添了這麼一句。李靖是什麼人?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至少排名也在前五名以內的兵法家啊!雖然現在忠誠度親密度還很低,而且能力也還沒有滿點,不過來日方長,盡可以慢慢培養的不是?當下他整了整衣服,向李靖深深一揖,喜道:「李大哥願意幫忙,小弟正似久旱逢甘霖,從此便不用發愁了。」歡喜之情溢於言表,實是半點作偽不得。
要知帶兵打仗可不同武林爭雄,一個判斷失當,那是要死成千上萬人的。楊昭之前雖說請纓從軍,但也只是想著當個先鋒官之類只管衝殺闖陣的就好。沒想到聖旨下來,楊廣卻讓他率領左衛士兵萬人,做了左路副帥。那責任可就太大了。楊昭武功也算不差了,但要論行軍打仗獨當一面的本事,卻實在未夠火候。李靖接受了自己拉攏,可著實讓小王爺放下了一塊心頭大石。
宇文述撫掌笑道:「久聞素公曾手撫坐床,對藥師賢侄言道卿終當坐此。現今既得河南往青睞,必能盡展賢侄的王佐之才也。」頓了頓,道:「今日一戰,敵膽已寒,軍心亦亂。短時間內必無力再進犯街亭。我軍急行而來,士卒頗為疲憊,也不宜再當道紮營。不如就先退至列柳城安頓休整,再好生商議究竟應如何收復漢中,剿滅叛賊。諸位可有異議?」
宇文述官高望重,而且所說的也是正理。當下眾人抱拳凜遵,道了聲:「諾。」
列柳城就在街亭大道之傍五里外,同樣扼守漢中之咽喉。不過雖說是城,其實只是座大堡壘,當中有駐軍三千,卻並無普通百姓居住。宇文述趕赴街亭之前,已屬意駐紮於此,所以早派人前來安排停當。右衛左衛左武衛三軍加上右武衛和右武侯的殘敗士卒合共三萬五千餘眾,於當日酉時入城,各自分派了軍營安置。吃過簡單晚膳後,宇文述便以行軍總管身份召集眾人齊聚大帳,評估眼下形勢及計議大軍動向。
正如之前來護兒和屈禿通二將所想。大隋朝實外虛內,可供調動的兵力可謂捉襟見肘。這次陽平關失守,速度之快實是大大出乎了朝廷上下意料之外,以至於本來的部署也被全盤打亂。陽平關既失,關中震動,其勢已頗危急。卻是等不及西北雍涼二州和洛陽駐軍回調了。楊堅當機立斷,決定將本來負責防守大興城的右衛左衛左武衛三軍抽出來派往前線。並點了許國公宇文述為帥接替韓擒虎。此舉雖可救急,但大興城的防衛力量也因此而被抽空,幾乎成了一座不設防的空城。可謂破釜沉舟,孤注一擲了。
三萬援兵之中,宇文述為主帥,執掌右衛。楊昭當日被敕封為河南王時,也帶了個左衛大將軍的兼職,順理成章執掌左衛。而左武衛原本楊堅是屬意由唐國公李淵率領,但得到三軍出發前夕,楊堅終於決定不用李淵,轉而起用獨孤皇后大力推薦的獨孤峰。
說起親戚關係的話,楊昭和獨孤峰這位獨孤家的當代家主私下見面,可還要叫他一聲舅舅。他的爹爹獨孤善,也便是獨孤皇后之父獨孤信次子。獨孤信為一代名臣良將,因為功高震主而被北周權臣宇文護以毒酒鴆殺。他生前共有七子七女。長女即為北周明敬皇后,四女為李淵的母親,七女便是當今大隋天子楊堅之妻,後來謚曰文獻皇后的獨孤皇后,獨孤伽羅了。因為這一層外戚的關係,所以楊堅登基後,對獨孤家也是寵信有加。
獨孤信的長子獨孤羅早卒,所以以次子獨孤善為嗣。可惜亦早卒。獨孤善之妻尤楚紅和獨孤皇后私交甚篤,故此楊堅並不改以獨孤信其他的兒子為嗣,就命獨孤峰襲爵河內郡公和驃騎將軍。獨孤峰行武功不及母親尤楚紅,但一柄斬馬大刀使出來,當朝中只稍遜於楊素宇文述和李淵等寥寥幾人而已。當年隨軍出征突闋,斬將搴旗,可謂勇不可擋,也是難得將才。以他代替李淵,大軍戰鬥力並無絲毫損減。然而計點雙方兵力對比,很顯然隋軍這邊卻是落了下風。
「巴蜀二十四州之地向來富沃,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美譽。當年劉備入蜀,即據此而與曹魏孫吳兩國三分天下。楊秀出鎮蜀中多年,故而他一旦起兵謀逆,二十四州大部分望風景從,合共可聚兵八萬以上。」
宇文述掛起巴蜀漢中地形圖,以馬鞭在上不住指點。道:「如今陽平關失陷,蜀兵已然佔有了大半個漢中。下一步必然要更取關隴之地。若然行險,則出兵子午谷小道。若要謹慎,便出祁山大道,先取城和箕谷,再直趨大興。街亭為其咽喉要道,若然有失,則恐怕朝廷只能遷都洛陽以避了。幸好……」
宇文述向來護兒屈突通李靖等在座三人微微頜首,續道:「右武衛及右武侯,二軍浴血奮戰,終能挫敗叛賊奸謀。亦有賴於此,街亭仍可得保不失。只要扼守街亭,則叛賊糧道盡在我軍眼下,戰機亦操於我手。隴西與關中之地當可保無恙。甚至再進一步收復陽平關,亦未必沒有希望。」
「大總管所言深得兵家要略,末將拜服。」獨孤峰在旁發聲接話。他內功深厚,兼且天生異稟。說話時也不必特別提氣運勁,自然而然地就震得人人耳中都是一陣「嗡嗡」作響。他頓了頓,接道:「只是眼下敵強我弱。叛賊假若傾巢而出裡取街亭,憑咱們這裡三萬兵力,勝算委實甚微。不知道大總管可有錦囊妙計?」
宇文述失笑道:「錦囊妙計云云,不過是民間說書人的誇張之辭而已,何足為信?但敵軍雖眾,其實也不足為懼。嗯,別的不說,單單今日,河南王,可不就一舉殲滅了叛賊的,上萬兵力麼。有河南王在,獨孤驃騎你可還擔心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