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卷帝國東昇第九十四章戰爭疑雲
在南洋使用奴隸,並不是把南洋排在本土之外,只是為了減少當地土著的數量,使漢人佔據人口的多數,才能真正讓南洋長治久安,至於外來的黑人奴隸,大明同樣需要禁止。
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明並沒有當其作為奴隸看待,而是採取了盡量同化的辦法,把印第安人盡量吸收到漢人體系當中,因為印第安人和漢人基本同種,而且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有殷商移民渡海北遷的說法,將印第安人納入大明體系當中,並把沒有遭到太多麻煩,當然,如果有部族拒絕融入,明軍也不介意讓對方見識到鋼鐵和火藥的威力。
樊躍已經徹底打消了勸說皇帝允許本土使用奴隸的念頭,既然不能用奴隸貿易來平衡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順差,樊躍馬上想到從銀行著手,向皇帝道:「皇上,不如授權戶部銀行在友誼島上的分行,盡量將貿易順差的銀子存放在歐洲,然後貸款給各國政府和商人。」
稟承於服務金錢的原則,大明戶部銀行的分支機構已經開遍了各個洲,號稱有大明商人的地方就有大明戶部銀行的分支,友誼島上的戶部銀行在當年建設友誼島時就成立了,只是除了承兌各國貨幣外,貸款業務一般針對大明商人,很少有外國商人能夠在戶部銀行貸到款。
「樊大人,這麼多銀子,如果有人貸款不還怎麼辦?」朱慈焯擔心的道。
「殿下放心,這個世上還沒有哪個商人或國家能夠賴大明戶部銀行的欠款。」樊躍語氣中透出強大的自信。
「那豈不是要挑起戰爭?」朱慈焯口氣有點不忍的道。
「殿下,猛獸必須時常露出爪牙才能讓野獸畏懼,大明的力量雖然強大,但歐羅巴諸國除西班牙、荷蘭有過與大明交過手外,其餘各國都沒有見識到大明的戰力,他們雖然有所畏懼卻不會太強烈,如果真有小國敢跳出來挑戰,大明正好殺雞駭猴,以後自然不會再有人賴帳。」
朱慈焯還想說什麼時,陡然想起當年草原上數千大明軍隊面對數萬蒙古大軍輕鬆擊潰的情景,心中一鬆,沒有再問。
看到長子沒有問題,王福點頭道:「嗯,此策可行,朕准了。」
用大規模貸款來平衡歐洲的貿易逆差,確實是一舉數得之好事,銀子不運回大明,自然不會對大明經濟產生衝擊,而歐洲的銀子不流出,也不會出現銀根緊縮,東西方的貿易可以一直繁榮下去。
只是如果這種不平衡的貿易不作出改變,累積在各國頭上的債務會越來越多,最終會成為一個繩索,牢牢的將各國脖子套住,到那時,才是大明真正可以對歐洲諸國予取予求之時。
眼下幾年歐洲底子還很厚,不一定會找大明貸款,只是貿易一直這樣持續下去,他們不想貸款也不成。
大明找到了可以平衡東西方貿易巨大順差的方法,只是這個方法絕不是歐洲所需要的,路易十四顯然是一個不願長期欠款之人,在他親政的數年,就將首相馬扎然手上欠下的上億里弗爾還掉。
路易十四連續邀請了波米西亞、丹麥、奧地利、瑞典、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駐法使節,一起參加宴會,企圖商討出一個可以解決與東方貿易不平衡的辦法。
只是這種由生產力差距決定的貿易平衡,除非你的生產力能夠迎頭趕上,或者乾脆閉關鎖國,否則注定無解,當然,最後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選擇戰爭。
法國此時已隱隱的歐洲第一強國之稱,只是路易十四還不至於選擇挑戰遠東第一強國,這樣的商討注定毫無結果。
當各國使節都離開後,英國使節卻留了下來,英國使節是來與未法國簽訂密約,希望可以聯手對荷蘭發起戰爭。
這將是第三次英荷戰爭,前二次的英荷戰爭分別在大明弘光八年(西元1652年)和弘光二十一年,(西元第一次英荷戰爭的原因是由於英國議會在大明弘光七年時,頒布著名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在歐洲、美洲、非洲生產的商品,只有在英國船員管理的英國船隻上才能運送到英國本土。
荷蘭國土面積只有四萬平方公里,最盛時卻擁有1萬6千艘商船,海上運輸線等於是荷蘭的生命線,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無疑極大損害了荷蘭的利益,最終雙方在第二年爆發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以英國取得勝利告終,雙方簽訂《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被迫承認了英國的《航海條例》。
第二次英荷戰爭則是英國主動挑起來的,英國人搶奪了荷蘭在美洲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並將之改名為紐約。第一次英荷戰爭失敗,痛定思痛的荷蘭對自己的海軍大大加強,英國的挑釁使荷蘭找到宣戰的借口,這場戰爭同樣進行了三年,在西元1667年6月,已經連續取得數次海上勝利的荷蘭海軍突入泰唔士河,炮擊倫敦,禍不單行的是,當時倫敦正在流行鼠疫,一萬多人死於非命,英國迫不得已,只得承認戰敗,與荷蘭簽訂《佈雷達和約》。根據和約,英國不但放寬了《航海條例》,還放棄前面搶佔的荷蘭殖民地。
這次戰爭的失敗,使得查理二世威望大損,為了挽回自己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今離前一次戰爭結束僅過了三年,查理二世就決定發動對荷蘭的第三次戰爭。
只是決定發動戰爭的查理二世卻面臨著無兵無錢的局面,為了防止查理二世像他父親查理一世一樣**,英國議會對查理二世的權力作出極大限制,國王不設常備軍,只有王宮衛隊和駐紮在蘇格蘭、愛爾蘭各據點人數較少的部隊。王室土地在克倫威爾時被拍賣,王室費用完全靠議會下撥來維持,查理二世就是想招募兵力也完全沒錢。
如果沒有法國支持,查理二世根本無力發動戰爭,這次英國使節其實是充當了查理二世的密使,希望與法國一起結成秘密盟約,一起出兵對付荷蘭。
二年前的遺產繼承戰爭時,路易十四已經想把荷蘭這個低地國家併入法國,只是在英國和瑞典一起介入調解的情況下,路易十四不得不結束遺產繼承戰爭,命令法**隊在荷蘭邊境前停了下來。
如今英國主動提出進攻荷蘭,路易十四大喜過望,很快與英國簽訂了《多佛密約》。
密約規定:查理二世有在英國恢復天主教,並與法國共同對荷蘭作戰的義務;路易十四有出兵鎮壓英國可能發生的「騷亂」義務,並由法國提供四十萬英鎊,作為查理二世出兵的報酬。
與英國簽訂密約之後,路易十四將精力全部放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上,暫時將東西方的貿易逆差拋到腦後,若是這次能順利吞併荷蘭,以荷蘭遺產的豐厚,完全可以彌補法國的貿易損失,何況荷蘭在美洲的大片殖民地路易十四更是唾涎三尺,有美洲殖民地補充,說不定以後法國不再存在貿易逆差。
對於路易十四這樣的強人來說,軍事總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隨著密約的簽訂,法國的戰爭機器開始緩緩啟動,屯積各種戰爭物資,向前線運輸兵力。
最先感覺到戰爭威脅的自然是荷蘭,二年前的西班牙遺產戰爭,法國與荷蘭接壤後,荷蘭就對這個新鄰居警惕萬分。畢竟相對於法國來說,荷蘭的陸上力量實在太小了,不警惕也不行,而法國剛吞下荷蘭邊界領土不久,許多事情無法保密,很快荷蘭就覺察到法國人對自己的不懷好意。
第二個感覺到歐洲上空即將飄起硝煙的就是大明,法國人引進了大明的電報線路,如今除了施工人員外,大明還有數十人擔任著法國人的電報員,整個法國的電報對大明毫無秘密可言。
路易十四並非沒有想到電報可能洩密的問題,他對於軍隊傳達命令都像以前一樣使用快馬,只是有了電報線路後,又有多少人能夠拒絕得了電報快速傳遞消息的誘惑,尤其是商人,對於電報更是趨之若鶩。商人雖然不會知道軍事行動,但是軍隊的物資都需要商人轉手,各種情況一匯聚,大明對於法國人的備戰即使談不到瞭如指掌,也做到大致有數的地步。
這些年,歐洲的戰事就沒有停過,弘光四年時,歐洲三十年戰爭才剛結束,弘光八年就迎來了第一次英荷戰爭,第二次英荷戰爭還沒有結束,法國和西班牙戰事又起,如今剛平靜兩年,眼看著法國又要再掀起一場戰爭。
對於歐洲爭鬥如此激烈,大明多少有點幸災樂禍,甚至還可以說煽風點火,以前的戰爭大明沒有趕上,第二次英荷戰爭和西班牙遺產繼承戰爭中,就有大明軍火的影子,這些軍火頗受到參戰雙方的好評,如今若戰事再起,大明在保持中立的情況下,給雙方提供一點物資支持完全沒有問題。
……………………
新的一周開始,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