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司馬劉和見狀只覺得腦袋嗡嗡作響,自己不過是要懲戒這劉盛一下,如何這些人如此抗拒?
「你膽敢辱罵本太子,可知此乃重罪!」劉盛心思剛有晃動,不想那劉盛自持在軍中資歷甚老,竟是指自己為豎子,不由得怒火熾盛,戟指在地上掙扎的劉盛喝道。
「想我當年追隨陛下南征北戰,立下無數功勳。如今黃口小兒無理便要奪我軍權,將我治罪,我要面見陛下說個清楚明白!」劉盛雖是奮力一搏卻也知其中關竅。這劉和雖然身為太子,看樣貌品相並無挑剔,然其涼薄寡恩,御下無方,加之脾氣乖戾,自居高位可謂是相當難相處的。
以往劉和不過是族群的繼承人,對於劉盛這匈奴一族的名將哪兒敢有半分的不敬?而今角色變換,雖是職位不同,但變臉如此可謂是讓人心寒啊。自己若不反抗,一旦被其軍法從事,又或是離開這軍營,怕是永無翻身之日了!
「一派胡言,本太子乃是三軍統帥,有父皇所贈的寶刀為憑,哪兒來的奪權直說!?還不拉出去!!」太子劉和一聽劉盛扯著脖子喊奪權,不由得臉色一凜,說話間目光掃過跪在地上求情的幾名將領,皆是與劉盛關係非比尋常之輩。
幾名將領正在苦苦哀求,聽聞劉盛喊道奪權同樣是人人面色一變再變!後漢國家剛剛建立沒有多久,雖然各族皆是拆散,但無法避免在一支隊伍當眾大家還是習慣性的抱團。劉盛乃是匈奴族內的名將,雖然引兵在外,但匈奴各族的軍隊都是長期與其並肩作戰,甚至受其指揮。
太子劉和乃是三軍統帥,此事毋庸置疑,但尋小錯找機會拔出劉盛這樣的軍中宿將,借此來控制軍權並非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劉盛位高權重若是如此輕易被撂倒,日後真要是輪到自己被人如此削權,又當如何?
「且慢!」幾名武將不約而同的喝主拖著劉盛向外走的衛士,轉身再次跪在地上道:「殿下請息怒,後方出現之敵軍來歷不明,以此定罪言之尚早,末將等願引軍前往一探究竟。若真是先前我軍先鋒偵查不周,導致好人混入我軍後方殿下再行定罪不遲啊。」
「是啊,漢人尚未走遠若是追擊必有收穫。振威將軍戰功彪炳,深得士族愛戴,如此輕率處置怕是軍心有變!」
幾人七嘴八舌的各執己見,但停在劉和耳朵中不過是一句話,放過劉盛!
「你們……好吧!」太子劉和的脾氣可是不讓人的,尤其自己尊貴的身份遠勝於他人,如何肯退步?但想到後方糧道被截斷,軍中士氣已然發生了動搖,此時此刻若是硬要處置劉盛,真要引起了嘩變自己豈非是死無葬身之地?
看著幾名文武拉著劉盛千恩萬謝,劉和心中暗自罵道:「待我回去稟明父皇,看看你們到底是忠於劉盛,還是忠於我大漢朝廷!」
「劉重聽令!」劉和一揮手示意眾人起身喝道。
一粗壯的漢子抱拳道:「劉重在此!」
「本太子分你一萬人馬立刻去查明糧道被劫之事,務必保護糧道,催促後方錢糧督運!」太子劉和手中不過是三萬來人,一張嘴便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那劉重在軍中不過是一個偏將而已,只是因為屬於劉和的系統,因此被帶來這裡撈取功績。不想太子如此重用自己,劉重一時興奮無比。
太子劉和見劉重處於亢奮狀態不覺加重語氣道:「此番護衛糧道必有一番苦戰,各營將士要精挑細選你可明白?」
那劉重聞言連連點頭,卻見太子劉和銳利的眼光緊緊盯著自己,心中一震明白了太子暗中所指道:「末將清楚,請太子殿下放心!」
「好!速去!」太子劉和見劉盛等人欲言又止的樣子不願多生事端急忙催促道。
出了營帳劉盛怒容滿面的道:「那劉重只不過諂媚之徒,一介莽夫,將大軍托付此人,焉能不敗?」
「我等也知將軍委屈,但太子殿下怎麼說都是太子殿下,方才將軍在營中那一番話若被陛下得知,對將軍實屬不利啊。」有將領在旁勸道,自己也是看不過劉和飛揚跋扈唯我獨尊的樣子,可人家的身份地位擺在那兒,自己就算是如何拚命也只是供人驅使罷了,心中有氣,話卻是不敢亂講的。
劉盛不滿道:「既已分兵前往,便當大軍隨後而行,焉有糧道被斷,反而在此地悠閒度日的道理?這般無謀之輩拖累三軍,對軍中之事指手畫腳,待返回鄴都,我必與陛下如實稟報才是!」
其他將領苦笑道:「將軍所言我等皆是明白,可我等為將軍求情,已被太子殿下視作將軍之人,否則領兵出戰何以用一個未經磨礪的粗人,而不用我等呢?」
「說的便是,若是沒有遇敵還算好的,否則……哎,可惜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正說話間忽而兩名將領前往打探消息回來,臉色沉重的道:「那劉重所點兵馬皆是我等此行統御部署,看來太子對於我等戒備心甚重,此事若不解決怕是……」
後漢一干將領無形之中與太子劉和分成了兩派,而太子劉和的心腹將領劉重卻是樂呵呵的帶著一萬人馬趕赴戰鬥發生的地點。
山石焦黑,草木盡焚,昨夜攻殺之地,如今不過是滿目荒涼,屍首遍野罷了。後漢軍士尋覓半晌也不見漢軍蹤跡,或者說漢軍此刻早已遠遁,後漢人馬來得過於晚了。實際上太子劉和與劉盛一番折騰,便耽擱了不少時間。而劉重點兵又是浪費許多時間,漢人如何還留在此地等著攻殺?
山風吹奏,殺機暗伏,山野間瀰漫一股不知名的殺氣,緩緩籠罩四周。劉重並無察覺,指揮兵將一番搜查之後,數百車仗竟然是焚燒一光,連點滴糧食都沒有剩下。
「漢人膽小如鼠,偷襲之後立即撤走,實在是可惡啊!來人啊,回報太子殿下!」劉重見繼續搜索也是無助於是,於是下令道。
後漢兵將紛紛下馬搬運屍體就地掩埋,這道路乃是運送錢糧的畢竟之路,自然不能夠讓燒燬的車仗以及屍首阻塞。未曾遇敵讓人氣餒,後漢兵將一個個垂頭喪氣的搬運同袍屍體,一時失去了戒備——事實上當找不到漢人行跡時,這劉重便沒有再次派出斥候活動。
卻不知漢軍留下的眼線在觀察後漢人馬行動之後,悄然發出了訊息,無數漢軍正從遠道而來。
殺聲驟起,無數漢軍返身殺回,淬不及防的後漢人馬在漢軍的攻殺之下丟掉同伴的屍體,抽刀迎戰,奈何陣列不整,軍心混亂,一時死傷無數。
劉重見狀連忙呼喊兵將四面迎戰,奈何形勢緊迫兵將處於混亂之中有心迎戰也是被自家的人馬擾亂,一時難以整軍迎敵!
「此等庸才也能領大軍,胡人開國稱帝,不過笑談耳!」遠端高地之上數百騎簇擁著蜀漢大將姜勝觀戰。
大將張桐在旁笑道:「將軍改道而行,提前登岸繞擊敵軍之後,相信劉和此輩定是難以想像,但我軍糧餉有限,此戰之後怕是便要回轉了。」
原來姜勝在得到高句麗的傳訊之後立即點兵登船出海北上,但並非是前往高句麗東方的港口救援,而是中途改道尋一偏僻出靠岸。姜勝率領漢軍一路穿山越嶺,其用意乃是襲擊入侵高句麗後漢人馬的後方。
那高句麗雖然地處偏僻,可臨海之地甚多,漢朝水師有諸多登岸之法,可以無需港口停靠,自然選擇有利於施展戰術的地點登岸了。胡人不懂水戰,一心追殺高句麗境內的漢軍,卻不知分兵守衛沿岸小心行事,於是被姜勝鑽了空子先是斷了糧道,又設伏攻擊劉重等人。
姜勝目光如電審視戰場道:「胡人乃是精銳,不過指揮無方耳,我軍人少不可久戰,速隨我攻之!」言罷數百漢騎衝下高地,殺奔戰場而來!
後漢統兵將領劉重未必是稱職的主將,至少以其能力不足以指揮這萬餘士兵作戰。但胡人此行的軍馬卻都是精銳,指揮系統混亂,突然遭遇襲擊的狀況下仍有不少將領能夠聚集部分兵力聚攏一起廝殺,無形之中增加了漢軍的戰鬥難度。
「胡人統御無方,其將必弱,擒賊先擒王,隨我來!」一聲大吼,姜勝縱馬舞槍衝入戰陣之中,手中長槍猶如暴雨狂瀉,紅纓揮灑,所到之處胡人慘呼跌地,縱然精銳十分也是不堪一擊!
張桐等諸將掄刀在左右護持,數百漢騎好似流星閃電插入戰場之中所到之處望風披靡!那胡人兵馬並非不知攔截這一支漢軍,奈何各自為戰彼此少有聯繫,難以形成有效的阻力。
「哪裡來的漢人,給我殺!」劉重粗人一個,見到中伏急火攻心正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指揮時,見數百漢騎奔著自己殺來,終於找到了宣洩口一般的吼叫著,揮舞大斧帶著身旁千餘人擁殺上去。
「不知天高地厚,無腦之輩!」看到對方主將不退反進的奮勇殺來,姜勝冷笑一聲心中甚是寂寥。這般形勢還不退兵,也不突圍,反而迎面殺來倒是替自己省了時間免去許多手腳,但如此蠢輩就算勝了卻也顯不出自己的手段啊。
斧勢如狂濤巨浪澎湃無比,迎面斬下威勢十足!劉重張牙舞爪,猙獰狂喝的奮勇砍下,卻見一道白練以難以言喻的速度穿過自己的斧勢,恐懼還沒填滿心胸,但覺得胸前一痛,喉嚨一甜鮮血狂噴飛到半空中墜地而亡……
「殺!」姜勝挑殺了胡軍統帥一聲厲喝縱馬殺入人群中,一時間血腥紛飛,如同虎入羊群一般勢不可擋!
主將落馬餘者無心戀戰齊聲發喊四散奔逃,胡人各部將領還在拚死迎戰,聽得主將死了就算有心迎戰也是獨木難支,難以力挽狂瀾。
數十里之外的後漢大營中,忽而傳來前方人馬遇襲的消息,太子大司馬劉和不覺呆坐營中,不知所措。
「這……有多少漢軍?」好一會兒功夫劉和才勉強平靜心緒問道。
「遠遠望去漫山遍野皆是漢軍,請殿下速速增派援軍啊!」跪在地上的斥候等了半晌也沒得到增援的命令,不覺得急聲道。
異樣的語氣並沒有引起劉和的注意,顯然這後漢王朝的太子殿下心思並不在此,但聞其道:「附近可有路途繞行退兵?」
「太子殿下,前方兵將正在死戰,怎可繞路退兵!?」兩旁的文武聽了差點沒被氣暈當場,連忙上前諫言道。
劉和聞言臉色一沉,面露不悅道:「漢軍勢大,我軍無糧,軍心不安之際如何交戰啊?」領兵打仗劉和並不是初哥,自忖自己說的在理,看待一眾文武的眼色都是有所不同了。
劉盛強忍怒氣鞠躬說道:「正因我軍無糧,大軍忍饑挨餓,繞路行軍必然崩潰。漢軍雖佔優勢,但我軍有萬人在彼奮戰,想來足以拖住漢軍。此刻只需鼓動大軍前去交戰,必可一鼓作氣大破漢軍,由此路撤走也可得後方運輸隊伍救濟,請太子殿下明鑒啊!」
太子劉和聞言沉吟不語,似乎有些躊躇之意。有文武官員見狀互使眼色紛紛上前道:「劉盛將軍言之有理,懇請太子殿下寬宏大量使劉將軍戴罪立功,為大軍開路。」言罷眾人也是把眼色使給劉盛。
要知道太子劉和差一點便把這軍中宿將給玩死,此刻軍中將領皆是站在劉盛一方,前去與漢軍交戰如何能夠不用這些人?可雙方已經有了仇結,一時之下太子大司馬劉和自然心中盤算進退無措,不知該否派劉盛等人領兵作戰了。
見大家皆是給自己眼色,劉盛何等人物?一聲歎息上前再道:「漢軍如此勢大,定非高句麗守軍所留,眼下軍情危急,生死存亡皆在太子殿下掌握之中。劉盛脾性剛烈,多有頂撞,還望太子殿下能夠不計前嫌,准許末將領兵出戰。我劉盛對天發誓,就算豁出性命也將太子殿下安然無恙的送離險境!!」
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劉和也是順著台階下,起身拉起劉盛雙手道:「本太子一時誤解將軍,實乃不該也,望將軍看在父皇與國家面上殺敵立功!」
先前將帥失和導致了劉重被漢軍伏擊,如今即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冰釋前嫌,可將帥和睦的假象總算讓後漢人馬有了主心骨。太子劉和有了足夠的台階,自然聽從劉盛的建議大軍拔營而起,前往救援劉重。
「前軍中伏苦戰乃是期盼援軍,援軍不在於多而在於速,使騎兵在前疾馳援助可按眾軍之心也。餘下人馬分作三批行進,末將率領精銳步卒飛奔前進,作為騎兵後援力求一戰擊潰漢軍;太子殿下率領中軍緩緩前行不可過於靠近戰場,此保太子殿下安全;軍中輜重所得百姓行動遲緩,留下數千人馬看管緩緩殿後即可。」
想起劉盛的安排,太子劉和在中軍的簇擁下心中稍有安定,心中倒是有了一絲後悔。這劉盛雖然算不上是智將,但絕對是一名能征慣戰的將領。自己一時衝動與其鬧翻實在是失算,實際上若是能夠拉攏劉盛,自己日後征戰建立功勳把握豈非更大?
「我乃堂堂太子,如何能夠與這劉盛低頭呢……對了,待回朝之後尋父皇做和即可啊!哈,有劉盛隨我征戰,可高枕無憂矣!哼!也可以其牽制劉曜這個傢伙!!」想到這裡太子劉和面上幾分得意神色浮現而出,身旁的文武見了都是面面相覷,不知這個環境下還有什麼值得得意的事情……可礙於身份地位,以及劉和的脾性卻是無人敢問。
鐵騎狂奔,迎面而來的卻是殘兵敗將,只見萬餘胡軍此刻突圍的不過五千來人,各個衣甲不全披頭散髮,甚是狼狽。
後方的劉盛聞訊急忙催促大軍前去索敵,奈何漢軍在得了便宜之後竟是搬運草木放火阻塞道路,跑的沒了蹤影。中軍的太子大司馬劉和見前方濃煙滾滾,嚇得不輕連忙派人詢問,等聽聞自己的愛將劉重在戰事一開始便被漢將所殺時,不覺驚愕當場……
征討高句麗甚是順利,然全勝之後卻被漢軍突襲前後折損糧餉兵力,可謂是得不償失。高句麗的土地是足夠大,可三千多名老弱病殘的百姓到了遼東,沿途死掉的竟然過半。說到底還是太子劉和戾火不消,以虐殺百姓為樂導致的。
對此軍中文武官吏皆是守口如瓶不敢透露,只是這不敢透露不過是針對當今的後漢皇帝劉淵罷了,出征的將士以及遼東幽州的官吏對此都有耳聞。一趟遠征得到的不過是不能勞作白白消耗糧食的千餘人,而且前後折損了近七千的精銳,這算是勝利還是失敗,也只有等待後漢皇帝劉淵來評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