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宮中匈奴之主劉淵大發雷霆,群臣垂頭寒噤,默默承受匈奴王者的怒火。事實上這事情與朝中的任何人都沒有關係,偏偏又與任何都有關係。兩個部族的騎兵因為補給分配的問題,竟是大打出手,雖然有匈奴一方的勢力及時介入制止,但雙方也各自折損了幾百人手,儼然勢不兩立,難以共存的態勢!
「大單于稍息雷霆之怒,補給問題長期困擾我族,如今二十萬鐵騎聚集鄴城附近,各方消耗甚巨。各族因此產生摩擦並不意外,若是不能解決此事,怕是日後此類事件時有發生,屆時心有怨言,於大軍無益啊!」被訓斥了好長時間,劉宣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挺身諫言。
無論劉淵有多大的火氣,對於自己的長輩劉宣還是頗為敬重的。劉宣的才幹即便是在魏廷時期也可躋身前列,加上對於匈奴以及劉淵的輔佐,如此才是劉淵最為看重之處。
「大軍長期屯駐,於我方不利。漢人企圖對峙消耗時間,也是等待這個時候吧……」段務目塵見劉淵火氣小了許多,跟在劉宣身後緩緩說道,等若是從軍事方面提出自己的補充。
匈奴聚集兵力等待時機要全殲漢軍的主力,這需要時間需要形勢的不斷變化。戰略上講沒有什麼值得詬病的方面,但是保證已經聚集的數十萬大軍在各個戰場的補給,卻是讓人頭疼的問題。
河北本地能夠提供的補給可謂是少之又少,匈奴征發大批的漢人前往塞外負責將各族的補給資源運輸而來。漢民對於胡人充滿仇視,誰家沒人死在胡人的鐵蹄下?誰家不因為這戰火頻頻的世道而失去親人呢?
強行的征發勞役需要大量的人手,相關的部族皆是從勞役中挑出相對強壯的或是對自己部族發展有益的人補充到了自己的族內,留下了運輸搬運的皆是體力更差的人,無形之中降低了物資的運輸速度。
往來塞外河北千里迢迢,沿途要供給這些漢人勞役吃飯喝水,還要有大量的兵力跟隨保護監督,這都是不小的消耗。聚集的兵力越多,脆弱的補給線便越加的吃緊,各族不僅僅要保證人員的日常消耗,更重要的是保證自己族內的馬匹不要有所影響。
塞外各族本就是大小有別,強弱不均,統一在匈奴麾下賣命,看似彼此毫無瓜葛。但在分配戰略物資方面,顯然強大的部族更有發言權,掌握著主動。有實力的部族不僅僅是拿到了足夠的資源,甚至還是多的多佔,這本就是塞外種族的生存法則,再各族看起來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如此一層層的分配下去,小族之間的爭鬥無疑愈加的激烈,火藥味一天比一天濃厚,終於釀成了今日的事件。這是各族私底下的事情,說起來與朝中的各位皆是沒有關係。軍中本就是這個樣子,有什麼值得關注呢?
可問題在於此乃匈奴之主劉淵的大業,眾人皆是奉匈奴為主,發生這等事情無疑是內部不和諧的聲音,更是預示匈奴這龐大的族群對於麾下各族控制力的減弱。因此這又是與朝堂上的漢胡官員緊密相關,無法推脫的責任。
劉淵在大殿上咆哮一通,漢人官吏垂首低頭只是當做沒聽到而已。大家同朝為官,可漢人受到的打壓和歧視,並不是劉淵幾句話便能夠化解的。這整個河北到此都是胡人的兵將,漢人官吏就算被人欺負到了頭上,也唯有忍耐罷了。將事情公之於眾,請劉淵做主固然是可以解決問題。但回過頭來私底下要承受多大的風險,激化雙方的情緒等等,這都是不可預計的事情。
胡人內部生亂,對於匈奴來講不是什麼好事兒,可對於漢人官吏來說,倒是頗有幾分解恨的感覺。你們胡人內部的事情,輪不到我們漢人插手,索性權當看個熱鬧罷了。
表面上看起來胡人的各個種族似乎不服王化,不明道理,只是野蠻人罷了。大大小小幾百個部族為匈奴賣命,其中的明爭暗鬥絕對不下於漢人的「文明」朝堂,因此即便是胡人內部都很少有人願意插手其中,更不用說是漢人了。
劉淵身為匈奴之主,如何不知曉其中的隱匿?此刻聽聞事情竟是發展到了這般的地步,終是按耐不住怒火,徹底的爆發起來。
「既如此,可有解決之法?」劉淵降低了聲調對眾人問道,在場的官員都知道這是劉宣的面子,於是各個的把眼去看劉宣。實際上朝堂上的胡人許多都是各族的精英,並非心中沒有看法與建議。但無論是誰,一旦提出了建議,首先得罪的都是最為龐大的族群,而建議本身對於自己的族群又不一定是有利無害的事情。因此眾人心中顧忌頗深,都不願意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實際上若是你提出一個對自己族群有百利無一害的事情,又怎會被其他族群的官員所接受而不反對呢?這也是匈奴勢力佔據河北之後,政務軍務上始終不倫不類,難以發揮全力的原因。
但從長久看來,這似乎又是因為漢人不合時宜的殺過黃河,打亂了劉淵的計劃部署,失去了最佳徹底整合各族勢力的時機所致。
劉宣一把年紀花白的鬍鬚散落胸前,但腰板直挺,身子骨硬朗,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道:「老臣以為我大軍盤踞河北以來,仍是塞外習性,軍政兩方皆有缺失,唯有盡快立國方可避免大亂!」
段務目塵在旁身軀微微一震,看了劉宣一眼,心中暗道厲害!各族補給吃緊,大族多佔多得,如此攸關軍隊安定的事情劉淵早已知曉,偏偏不作出任何的應對。如今終於發生了亂事,矛盾完全呈現在眾人眼前,此時此刻再來提出立國之說,怕是無人敢於反駁的。
大量的聚集兵力誠然是為了應對漢朝人馬,但這其中又何嘗沒有挾持各族擁護匈奴開國立業的用意呢?
想到這裡段務目塵也是躬身道:「劉大人所言不錯,大單于率領臣等開疆闢土,滅晉伐漢,如今漢軍敗數已定,為免軍政失衡,當務之急乃是立國!」
在塞外鮮卑族是與匈奴可以並駕齊驅的大族,只不過鮮卑族內最大的三方勢力段部,慕容部,宇文部各執一方難以聯合,身處三族之下的族群更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戰,因此才臣服於匈奴。
若是鮮卑族也有劉淵這樣的人物橫空出世,一統匈奴各部實力睥睨塞外,此刻的鮮卑族也不會以這般姿態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了。
「大敵當前,軍心不穩,立國之事怎可操之過急!」劉淵面色恢復常態沉聲說道,對於漢軍仍是盤踞河北甚是忌憚。
劉宣見劉淵有所推辭,遂以眼色示身後群臣。群臣之中匈奴武將之首呼延翼挺身而出道:「漢人此戰必敗無疑,大單于若是顧慮在此,末將願為先鋒為大單于催營拔寨,痛擊漢軍!」
「國不可一日無主,大單于你帶領我們滅掉晉國,正可在河北開創霸業,河北百姓朝思暮想投身我匈奴,大單于當順應天意民心,不可有所耽擱才是!」匈奴人喬晞此刻也是隨後說道,一番正氣凜然讓人無法駁斥。
劉淵見狀仍是推辭道:「河北一日未能穩定,孤怎能放心得下……」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大單于神武英明,威震寰宇,若是不肯登基稱帝,不僅寒我各族將士之心,更使大業受阻,且不可再推辭了!」一聲厲喝從漢人官吏中發出,漢官之首何遵見劉淵稱帝一事已然是無可阻攔,索性挺身而出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