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雷入漢

第七卷 帝王之業 第三百二十八章 根基之亂(上) 文 / 乾坤不動

    更新時間:2013-03-31

    晉國大將胡奮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佈置的防線竟然如此弱不禁風,前後不過兩天的功夫劇陽城便已陷落,而附近的另一處據點汪陶也是折損了三四千的兵力無力繼續出擊了。

    秘密屯駐在劇陽後方八十里的援軍此時已經不算是秘密,這支人馬只有胡奮知曉而已,前方的各城守將都是不知。這一手安排本是可以成功擊潰來犯的塞外人馬,不想匈奴大單于劉淵竟是親自殺來雁門郡!

    胡奮正是催動人馬離開廣武前往劇陽,行至中途聽聞前方軍情不由得怒髮衝冠,手中馬鞭擲地罵道:「王伯春懦弱之輩,焉敢獻城!?」

    劇陽不過是被塞外人馬圍攻兩日而已,後方又不是沒有援軍,那王育明明仍然有能力繼續堅守,偏偏選擇了臣服匈奴,對於力排眾議使王育擔任守將的胡奮來說,簡直是莫大的恥辱!

    護軍將軍淳於定翻身下馬撿起馬鞭,抖落了幾下灰塵,伸手遞給胡奮道:「將軍息怒,劇陽一失,汪陶,陰館,馬邑三處皆落入匈奴掌握,眼下當先解圍再行計較投敵獻城之事。」

    接過馬鞭,胡奮微微皺眉道:「劉淵軍容強盛我等益守不益攻,傳令三軍緩緩行進打探匈奴動向,見機行事不可冒進。此外,將劇陽之戰傳回鄴都,一切交由陛下定奪!」

    此番胡奮率領馬步五萬人馬一路北上,加上沿途收攏的敗軍萬餘人,共計有六萬人馬,這已然是雁門郡內最為強大的一支軍隊了。然那匈奴之主劉淵率領十五萬塞外人馬屯駐在劇陽南方,雙方對比之下實力上的差距一目瞭然。

    過了一日光景,距離劇陽城僅有七八十里的地界,行到此處晉軍便開始安營紮寨不肯繼續前進。胡奮非常清楚匈奴鐵騎作戰範圍極大,此地距離劇陽八十里上下,距離匈奴劉淵的屯兵之所也就是六十里。

    以匈奴鐵騎的速度和鋒銳,繼續前進恐怕會遭到塞外各族騎兵的不斷騷擾或是突襲,對於兵力處於劣勢,利守不利攻的晉軍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屯兵在此便扼守住了這一帶的交通要道,也好能夠隨時接濟汪陶的晉軍。

    此時前方的軍情也頻繁傳回,匈奴大軍按兵不動,甚至對於兵力折損三四成的汪陶也是毫無覬覦之意。這一點倒是出乎了晉軍眾將之意料,紛紛對此感到懷疑,又摸不清楚匈奴人意欲為何。

    「劉淵按兵不動乃是取其牽制之道,其大軍在彼,邊關三縣自危,我等在此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進退維谷之間恐怕耽擱軍機啊……」胡奮沉吟許久緩緩說道,雙眼神光若有若無,似把那匈奴的策略看了個透徹。

    眾將聞言各自議論紛紛,對於胡奮的看法很是贊同。塞外聯軍十五萬屯駐在劇陽附近,隨時有分兵攻掠邊關其他三城的能力。偏偏按兵不動,三城只能日夜戒備小心翼翼的不敢動彈。而胡奮這一路的晉國主力軍也因為兵力上的劣勢無法繼續前進挑戰匈奴大軍,卻也不敢輕易的撤回廣武。

    因為一旦撤走,勢必讓那固守待援的三城兵將感到心寒絕望,等於說放棄了邊關三城!!

    不費一兵一組,單憑戰略上的變化,劉淵便給晉人出了一道難題。附近的幾處大郡若是得知雁門郡形勢如此惡劣,就算不派遣援軍前來相助,也是不敢輕易分兵投入其他戰場的。

    如此一來,塞外其他的各路人馬將因此減少相當的壓力!

    淳於定也是想了半天方說道:「屯兵於此也非完全之策,若是匈奴舉眾殺來此地防禦工事遠不如廣武。」

    胡奮雙眼一抬沉聲道:「淳於將軍之意是放棄邊關三城?」

    淳於定苦笑道:「就算在此常駐也是無法解決眼前困境,唯有壯士斷腕方可奪回主動!只是放棄三城,恐怕陛下不准……」

    有馬邑,陰館,汪陶三城時刻處於匈奴大軍的摧毀範圍之中,雁門郡的主力晉軍便不敢輕易的撤回廣武。晉軍主力不撤,又時刻面臨著強大的塞外聯軍之正面衝擊。以十五萬的兵力,甚至後續是否還有其他人馬支援也是未知,憑借胡奮手下的六萬晉軍在荒郊野外,簡陋的防禦工事下如何抵擋得住?

    此地雖然扼守附近的主要道路,可比起廣武那天然形成的關隘,以及經營許久的城池簡直是天壤之別。

    換句話說六萬晉軍扼守廣武這戰略要地,足以抵擋超過自身數倍的匈奴大軍放手一搏!可在這曠野之中,六萬晉軍根本無法發揮出遠超自身能力的戰鬥力,無形中等於是主動放棄了優勢防線。

    胡奮並非不知道這一點,只是保證六萬晉軍能夠返回廣武的前提乃是放棄邊關三城,放棄的不僅僅是邊關三城的兵力,而是這三座城池的百姓。一旦晉軍採取了如此動作,在戰略上確實是佔據了優勢,可在輿論上與晉國內部會產生巨大的震動!

    為了所謂的戰略優勢,而放棄了數十瓦的百姓,這在朝在野都是說不通的。

    胡奮沉吟道:「從三城撤軍並非難事兒,只是陛下哪裡恐怕難以交代,然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事容我稟明聖上。」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稱是,對於這些軍中將領來說,在這裡屯兵的危險性有多高每個人都十分清楚。胡奮身為三軍統帥能夠以大局為重,果斷做出決定,顯然是眾人樂於見到的。

    只是不清楚軍中諸將所謂的大局,在朝堂之上,在晉帝司馬攸的眼中,是否是真正的大局了。

    便在此時,營外一名將領快步而入神色甚是怪異,手中拿著一卷榜文之類的東西把眼去看胡奮。

    「曹武你手中所持何物!?」胡奮心中一動,未曾去猜測已然怒火上升。

    那武將乃是軍中的大將曹武,聞言臉色更加怪異道:「此乃匈奴所傳之檄文,一刻鐘之前有匈奴斥候將其射入我方範圍。」

    「哦?拿來一觀!」胡奮臉色一沉,不悅之色任誰都看得清楚,堂堂晉軍主力,竟然被匈奴斥候進入領地而任其脫身,實在是臉上難堪。不過僅憑此點那曹武似乎也不應當有這般怪異的表現才是。

    那檄文洋洋灑灑足有千言,其中盡數晉室之惡,百姓之怨,匈奴之正義凜然等等,胡奮強忍著性子看完之後,怒道:「此文何人所作!簡直一派胡言!!」

    在場之人都是知道胡奮之氣度,見胡奮氣得鼓鼓,不由得暗自揣摩那檄文中所書何言,當下一一傳閱起來。那曹武垂首立在帳中輕聲道:「據聞乃是王伯春所作……」

    「什麼!!?」胡奮聞言頓感眼前一黑,幾乎暈倒。雙手用力扶住桌案半晌才緩過來一字一句的說道:「你之言語可是屬實!?」

    曹武苦笑道:「匈奴斥候四處呼喊,此刻想必軍中多以知曉……」

    匈奴人散發檄文,自然是大批的散發,曹武手中拿的不過是一份兒罷了。軍中既然有了檄文,想必此時整個雁門郡內都是跑不了的。匈奴人一旦攻破了劇陽,胡奮原本拒敵於外的策略等於失效,那麼匈奴人又可以與潛伏在雁門郡內的細作聯繫了。

    「豎子安敢如此背國忘義!!吾必殺之!!」胡奮近乎咆哮的吼著,是對於自己信任的將領如此出賣感到氣憤,更是對晉軍眼前的困境感到無能無力。縱然清楚腳下的處境,但對於朝堂上最有可能的決定,胡奮如何不知?

    攻佔劇陽,挾持餘下的三城以逼迫晉軍不得不放棄廣武防線而主動出擊,這本就是匈奴劉淵的戰略。算準了晉軍的反應,同時又打定了及早破城的主意,更是瞭解晉國內部朝野之間的詳細信息,有這般的算計,加上那王育的貪生怕死,正是成就了眼下匈奴在雁門郡內的絕對優勢!

    檄文迅速在雁門郡內散發,甚至蔓延到了整個河北之地。

    晉國皇帝司馬攸坐鎮鄴都聞訊不由得龍顏震怒!召集文武商議檄文之事,更是商討胡奮所提出讓出邊關三城,退回廣武扼守要害抵禦匈奴大軍的辦法。

    「匈奴之人聲東擊西,邊關各處唯有雁門遭襲,如今胡玄威認為野外作戰於軍不利,須撤馬邑,陰館,汪陶三城軍民退守廣武固守,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晉帝司馬攸一臉隱晦的望著堂下文武群臣道。

    胡奮的提議也好,還是那檄文之事也罷,朝中文武實際上這幾日也是瞭解到了情況,心中早就有了定見。

    何邵挺身而出道:「胡玄威之提議頗合用兵之道,只是三城皆在匈奴挾持之下,軍民盡撤難度甚大。」

    衛瓘也是出班說道:「三城百姓數十萬戶,拱手送入虎口,河北士民聞之必然大亂啊。」

    二人說話的角度不同,可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明白。眼下不是捨不得那幾十萬的百姓,而是一旦朝廷主動放棄了這些百姓,整個河北將掀起滔天巨浪!皆是不僅僅是朝野震盪,軍中的兵將恐怕也是心有所思了。

    誰的家人不是百姓,自己征戰在外,可朝廷一聲令下就放棄了三座城池幾十萬人口,這些人落入了匈奴人的掌握之中,還能有好?今日能夠放棄邊關三城,明天就能放棄其他城池,這影響與輿論是眼下的晉國無力掌控的。

    誰敢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支持胡奮,等於是與絕大多數的官僚與百姓作對,頓時名聲一落千丈。甚至晉帝司馬攸自己也是不敢下這個決定的,自從建國以來未曾有片刻寧靜,如今的晉國遭逢大地,割地才能免除腹背受敵之態,又要放棄城池與百姓給匈奴人,不說旁人就是司馬攸自己也是難以啟齒。

    但六萬晉國步騎在平地上抗衡十五萬甚至更多的塞外人馬,顯然也是強人所難。胡奮縱然是晉國宿將,恐怕也沒有這般的能耐,畢竟雙方兵力相差過於懸殊。有心調動其他地界的兵馬,但匈奴各路人馬皆在邊疆之外嶄露頭角,隱隱現身牽制,不主動進攻,也不尋釁,卻是讓晉人知曉其存在不敢輕易動作。

    僵持的局勢下,隨著時間的流轉匈奴人所佔據的優勢將逐步擴大,這一點胡奮也是說的清清楚楚。

    依照這個形式走下去,匈奴人揚言一月踏平河北,當非虛言也!

    無論是胡奮這朝中宿將,還是馬隆,孟觀這般選拔出的一時之雄,在戰略上甫一交手,便擺在了匈奴之主劉淵的手下。這是實力的差距,更是雙方勢力的差距,如此形勢下晉國又當如何應對?

    朝中遲遲沒有決意,可有一件事兒卻是辦的乾脆利落。那賣國求榮的王育家小九族皆被就地正/法,殺的乾乾淨淨。可歎許子章大力扶持王育,給予錢財學識甚至女兒,到頭來竟是被負心之人害的家破人亡,念及此事之人都忍不住搖頭歎息,對那王育恨得咬牙切齒。

    這正是匈奴之主劉淵想要的結果,王育這樣的人才確實有才,但卻是貪生怕死。今日可以背叛晉國,他日也可以背叛匈奴,想要牢牢的將其掌控在手中,便是讓這樣的人只有效忠匈奴一條路可以走,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生路。

    晉帝司馬攸頻繁傳召鄴都的文武重臣,商討應對之策,但這責任由誰來擔負始終是沒有人敢出頭的。即便是有殺頭的危險也是沒人敢應承,晉帝司馬攸也不敢以這樣的罪名強加於人,否則還不如直接直接領了這事兒。

    前方的軍情越來越是緊張,匈奴不過進入雁門郡五六日的功夫,但整個河北境內都是匈奴的檄文,加上王育這樣有名的儒生也投靠了匈奴,確實帶來了一陣騷動,一時人心難安。

    十五萬匈奴大軍屯駐劇陽絲毫不動,但其所帶來的壓力與日俱增,那無形的窒息感沉甸甸的壓在每個人的心頭。晉國朝野寧願與匈奴一戰,也不想如眼下這樣對於匈奴的屯駐無能為力,只能等待對方出招。

    戎國方面迫於塞外各族人馬時不時的在邊境出現的壓力,一時不敢分兵,甚至是不敢動彈分毫。駐紮在遼東的燕王司馬機也是久聞劉淵的手段,不敢掉以輕心與戎國保持配合。

    雁門郡晉軍的狀態與遼東方面晉國以及戎國的狀態相似,實際上整個晉國的北方防線都是處於一種動彈不得甚是彆扭的姿態。想要扭轉這樣的形勢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更需要勇氣。

    胡奮提出了放棄三城換取戰略上主動的方法,但這在政治上牽連更是大了。除此之外又是拿不出其他辦法來,正在躊躇之時,匈奴大軍終於有了動靜!!

    匈奴之主劉淵以大將劉欽為先鋒率領七萬步騎向晉國雁門郡主力所在之處推進。晉將胡奮率領六萬晉軍奮力抵禦,雙方一場鏖戰尚未分出勝負。晉軍後方卻是殺來鐵騎!

    原來就在胡奮等待鄴都消息的這幾日,匈奴大將劉曜率領萬餘騎穿插臨郡的道路繞擊廣武!

    廣武守軍事先未曾有所準備,竟是被匈奴鐵騎衝突而入,一場混戰之後失掉了城池。

    這廣武乃是雁門郡的治所,附近城池林立山嶺縱橫,加之天險關隘阻隔可謂易守難攻之地。胡奮來到廣武之後更是苦心經營,如今廣武一朝失陷,等於整個雁門郡陷落一般……

    兩路夾攻之下晉軍只能奪路而走,加之劉淵麾下精兵猛將分兵數路追殺不斷,晉軍大敗虧輸死傷慘重!

    晉軍欲退回廣武,無奈匈奴鐵騎連綿不絕衝殺,廣武附近關隘城池皆被匈奴人掌控,胡奮怒髮衝冠揮軍死戰無奈寡不敵眾唯有尋別路撤走。此時距離塞外人馬攻入劇陽不過是七天罷了。

    廣武一丟,孤懸在前方的馬邑,陰館,汪陶三城頓時陷入了塞外大軍的包圍之下,雖然塞外各族兵馬還沒有攻擊城池,可任誰都知道在匈奴大軍掌控了廣武這雁門郡的樞紐之後,這三城的晉軍儼然沒有了任何的生機。

    消息傳回鄴都舉國震驚!晉帝司馬攸驚愕之餘連忙著急朝中文武商議應對之策,胡奮乃是朝中宿將,可謂晉國武人楷模。然在那匈奴之主劉淵的韜略面前,竟是如此不濟,著實讓人意外之極!

    實際上劉淵所運用的不僅僅是韜略,更是戰略與政治層面的結合,完完全全摸透晉國朝野的心態。晉國各將看似屯駐各地,統領各自麾下人馬,實際上卻是劃分區域而守,彼此間少有聯繫。

    朝野震動乃是意料中事,但晉帝司馬攸所擔心的乃是在兩國開戰前夕,匈奴死士遊說鄴都世家大戶的事情。當時那匈奴死士誇口一月滅晉,任誰都是毫不相信,可事到如今,縱然仍是不信,但誰心裡敢否認這種可能?

    一旦這些世家有所動搖,也就等於晉國的根本發生了動搖,這還了得?事情已經過去了,可此時晉帝司馬攸看到哪個大臣,心中卻是不自覺的想像對方是否私下留了與匈奴暗通的方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