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2-27
將漢獻帝遷都在許昌,是孕育曹魏基業的奠基石,其重要性無可比擬。魏國建立以來,無論帝都如何變遷,許昌風采依舊。
以許昌這座代表曹魏始興的巨城作為屏障來抵擋蜀軍的攻勢,是不得已的辦法,繁華的都市會因此而凋零,城中更是人人思危。畢竟,許昌乃是曹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兵臨城下,結果只有兩面。
一面是敗,另一名是勝。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江山易主並不是什麼大事,民生與戰火才是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這是許昌城中百姓的真實心態,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如今的曹魏是如何的不得人心。
曹魏,不過是司馬氏的代名詞,就算三歲小兒都知道司馬氏早晚會取代曹魏的統治。
眼下,看起來貌似不大可能實現了,可隨之而來的又是巨大的危機。若說兵荒馬亂,曹魏的百姓早就習慣了,近十年來曹魏可曾有過半分喘息?蜀漢的國力如何膨脹,想短時間趕超曹魏都是困難的。形勢發展到眼下這一步,誰能說不是連續的戰亂讓曹魏緩不過氣?
當年襄陽之戰,關雲長威震華夏,曹操幾乎遷都避之;數年之前吳軍殺到許昌城下,被司馬昭擊退,而今呢?
姑且不論蜀軍之戰力是否堪比當年的吳軍,只看宛城的敗績,朝野之上便沒有太大的信心。
這也不是主要的,畢竟杜預在宛城守了那麼久,許昌的條件比宛城優越許多,似乎也沒有那麼悲觀。
問題是晉公司馬炎率領三萬人馬退到了陳留。
陳留距離許昌路途不遠,卻也不近,正是需要大家眾志成城之刻,司馬炎這主心骨不在許昌,軍民士氣都是深受影響。不能同生共死,甚至不敢一試的主子,誰稀罕呢?
朝中的文武跟隨司馬炎離開的有七成之多,七成中的半數被送往了河北。此舉自然是為了留下後手,但在這節骨眼上,又是讓士民心中一寒。
詬病最大的,仍是司馬炎不肯留守許昌,選擇陳留避開蜀軍鋒銳。以杜預方面的說法,司馬炎此舉乃是牽制蜀軍之意,畢竟需要有一支人馬在外圍保持壓力。
可更多的人對於司馬氏早已不滿,自己的家在許昌,根在許昌,幾代的家產都在許昌,人可以去河北,去陳留,財物呢?運不走,根本沒有時間……因為蜀軍要殺來了。
留下的人不一定是自願,走得人也是滿腹怨言。父親去了河北,兒子留在許昌,舉家離開許昌的卻是帶不走任何財物。
戰時不比尋常,有些人寧願留下來守護家業,也不願意避開戰端,為何?
打不過大可以投降,投降之後家業依舊是自己的,高官厚祿沒有,榮華富貴總是在的。
國家的主心骨是司馬氏,可名號上仍舊是大魏,皇帝乃是曹奐。司馬炎去了陳留,曹奐卻是走不得的,曹奐一走這就是遷都,影響會更加的惡劣。也就是說,司馬炎與張華等人採取了遷都的行動,卻是留下了傀儡皇帝曹奐撐場面。
曹奐什麼都不管,也管不了什麼,登基的時候不過是個少年,而今還是未及弱冠。每日沉浸在悲痛中,緬懷過去強大的曹氏,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的要恢復手中的權力,可一切都是徒勞。
帝位,如此冰冷……
以玩樂喪志,以悠閒度日,時間一久,就算曹奐曾經聰明無比,而今也不過是普通之人罷了。
歲月帶走了生命,也消磨了志向。
十幾年來,支撐曹魏的是司馬氏,因此司馬炎此舉並不聰明,也只能糊弄下層的百姓而已。有些見識的都開始採取自保的準備,卻不敢擺出自保的姿態,因此許昌城中忙碌依舊,繁華依舊。
攻城是件辛苦的事兒,十萬人的許昌就算有三十萬的部隊也休想輕易得手,不過蜀軍不同,杜預心知肚明。
蜀軍有投石車,有各種先進的軍械,對城池的破壞力可謂驚人。可這不是杜預擔憂的,讓人擔憂的是淮南戰場上傳回來的消息,也是自己一直難以相信的消息。
壽春戰場上三座衛城之所以被蜀軍迅速攻破,是因為蜀軍掌握了一種前所未聞的攻城手段,直接攻陷了西衛城!
火藥!
這在蜀漢內部是極為保密的事件,因此杜預派遣了許多人手也是不得其詳,只知道當蜀軍接近城根下,開始挖掘後,便是山崩地裂,大地轟鳴,伴隨巨大的聲響,半壁城牆塌陷。
這究竟是什麼手段?
若是蜀軍運用這般手段,許昌城破也不過是彈指之間,當自己提出以許昌為據點抵抗蜀軍時,關於應付蜀軍這新式手段的辦法還沒有想出來。
現在呢?
蜀魏逐鹿天下,許昌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蜀軍若有霹靂手段,絕不比吝嗇。而許昌一旦被蜀軍攻破,杜預這以許昌為支點的大戰略將會付之東流!
原本杜預麾下的將領皆是去了陳留養傷,留守在許昌的乃是王闡,趙則,趙辰,石超,石熙,李贊,王濟,王炬,盧欽等一干將領負責協助杜預。這些人都是杜預精心挑選的將領,有實實在在的軍功在身,忠誠可靠,能力也足以抵禦蜀軍。
十萬守軍並非許昌全部的戰力,各大家族依照抵禦吳軍時的舊例竭力拿出錢財,發動人力協助守城。有志向保家衛國的,吃不飽穿不暖的,總之有一個算一個,都穿上了意甲,拿起了刀槍,成為了許昌城中不可或缺的戰力。
這些人沒有經過操練,甚至沒見過血,但為了各自的目的都不惜挺身而出。戰場之上比的不是個人武勇,而是整體戰力。一支精銳部隊有可能因為一名菜鳥而自亂陣腳,戰力銳減,乃至被人殲滅。
數萬菜鳥奔上城頭以及各個緊要所在,對於許昌整體的城防來講,可謂是影響甚大,當然是負面影響。
可杜預不以為意,這些人有的是愛國熱情,有的是為了生存,現在看起來是累贅,可隨著時間的發展,一切都會變化。
愛國之輩揮發自己的熱情,而熱情會感染城中的軍民,激勵將士奮發作戰;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有了飯吃,在作戰之時便不會在城中無所事事,伺機做些擾亂城中秩序的事情。
這些人可以死在戰場上,決不能在城中添亂!
採取多方手段滿滿凝聚著人心,杜預告訴每一名將領,每一名兵士,每一名百姓,許昌已然封閉,許昌城中所有人皆在一條船上,只有攜手並肩,才能獲取勝利!
魏軍放棄在要道阻截,反而退保許昌,這倒是出乎了劉禪與姜維的意料。司馬炎誠然沒有魄力,可杜預也是如此選擇,其中並不簡單。
杜預的作戰計劃,若然僅僅是用許昌支撐戰局,拖延到整個形勢發生轉變,那就不是杜預了。
即便如此,蜀軍的眼前也只有一條路——進軍許昌!
十二萬蜀軍在姜維的率領下浩浩蕩蕩進入許昌地界,不急於圍城,不急於進軍,每推進一里,便穩穩的佔領一里。許昌四周的縣城,村落逐漸被蜀漢大軍蠶食,附近的大小道路更是被蜀軍摸了一個通透。
緩慢的進度讓守城的魏軍稍有煩躁,血氣方剛的戰士們每日鼓起心氣等著戰火洗禮,偏偏是對手遲遲不到,讓人一天又一天的失望。
這是蜀軍故弄玄虛,還是誘惑魏軍出城作戰?杜預給出的答案只有一個,蜀軍在等。
等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