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水師盡在王基手中,留守江夏的戰船不過數十艘而已,不是因為魏國戰船匱乏,而是水軍有限。雖然是常年訓練,可畢竟北人之中通曉水性者不多,因此魏軍有大量的戰船儲備,卻是沒有更多的水軍來駕駛戰船。
蜀漢方面也是同樣,水軍是已經滅亡的東吳之特有兵種,原本魏國和蜀國的水軍不過是敷衍了事罷了。可如今二國的水師均已超過了聞名天下的江東水軍,那麼吳國的滅亡在某種角度上講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失去了獨立於這個世界的資本。
蜀將羅憲僥倖避免了主力人馬的暴露,全軍乘坐戰船也不和魏國江夏水軍纏戰,這邊在江面上殺得興起,而那邊無數運輸船把五萬多蜀軍送到了長江北岸。長江兩岸可供船隻停泊的地點不多,就算有也早就被建立成渡口要塞,有重兵屯聚。可這次蜀軍登陸的方式十分奇怪,船隊之中有許多專門為登陸準備的巨艦。這種巨艦份量十足,而且專門為連接江岸和戰船設計,戰船雖然不能直接停泊岸邊,卻是可以通過這特殊的巨艦作為橋樑,達到登陸的目的。只是即便如此,對岸邊的水文和地理環境之要求也是甚高。
魏國江夏太守王濬並不是個普通的將領,相反是水戰陸戰行行皆精,甚是難纏的一個人。江夏沿岸的設防是天衣無縫的,只是當蜀軍化不可能為可能避重就輕的登陸之後,形勢就發生了變化。江面上兩國水師的激戰勝負未分,可蜀漢的主力已經登岸。渡口和設立在岸邊的要塞烽火台等完全沒有了禦敵的作用,反成為了易於被蜀軍攻殺的目標。這個時候若是主動出擊,江夏魏軍兵力有限恐怕寡不敵眾;堅守不出,便要放棄水軍和岸邊的一切防禦工事。進退之間讓人很是躊躇,難以做下決定。
江夏城中魏將都是束手無策,衡量兩種選擇的利弊,任何一種都是讓人難以抉擇。不是魏將的判斷力不行,而是比起天衣無縫作戰計劃來說,蜀人的突然登岸已經超出了魏人的一切部署,反而帶來了巨大的難題。
王濬仔細觀察地圖後心下終是有了決定道:「沿岸防線我等已然經營數年,蜀人雖然出其不意的登岸,不過其兵力正在分散之時,想聚攏成為大軍還須一段時間,此時我當引軍出城各個擊破,汝等好生固守城池,各個防區兵力不可撤回。」
王濬在江夏鎮守數年,威望卓著,眾將不敢不從,於是便依照王濬之令而行。趁著江面上水戰難分難解之際,連夜趕工將原本單向防禦江面的工事改建為可以阻攔蜀漢步騎的工事。城門一開,王濬引領兩萬魏軍殺出城來,魏軍分兵數路撲殺蜀漢在給地的散兵游勇。
蜀軍數萬人分上下游登岸,兵力十分分散,為了保險起見不打火把,只是依照事先的計劃奔著幾個集合點而去。為了隱蔽自己的行蹤蜀軍都是沒用取火工具,摸黑而行。對於蜀軍採取的隱蔽措施,王濬早已料到,因此兩萬魏軍除了在左肩上纏著白布以外,也是沒有照明工具。蜀軍是有目的的奔著某地而行,魏軍則是兵分兩路的撲殺蜀軍。雙方在漆黑的夜裡相遇,口令對不上便是揮刀相向。只是這黑夜之中一旦陷入了混戰實在難以辨明身份,自己人砍殺自己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魏人有綁著的白布作為參照,凡是左肩沒有白布的也不用廢話,掄刀挺槍大肆的殺戮。往往是蜀軍明白了如何辨別敵我,但卻為時已晚,早就被人包圍砍殺了……
小股的部隊不斷地遭遇戰鬥,有的被殲滅有的摸黑跑掉,也有的越是喊殺戰場中的敵我雙方越是增多。這夜幕之下,無論哪一方的軍隊聽到了廝殺之聲,都忍不住前往一探究竟,因此許多地區不僅雙方無法殲滅對方,反而是戰團越來越大。
這一夜江面上和田野之上儘是喊殺聲連綿不絕,直到蜀漢大將羅憲聚集了萬餘蜀軍點燃火把大舉進攻江夏城,四周激戰的魏軍才開退卻。魏軍一退,蜀人也是明白形勢的,於是便形成了羅憲在江夏城下截擊返回的魏軍,而四野中的蜀軍也紛紛追殺上來的景象。王濬可謂是萬夫不當之勇,一桿大刀在夜戰之中殺得蜀軍慘嚎不斷。羅憲拍馬舞動長刀前來應戰,二人走馬交鋒三十餘個回合難分生死。王濬之刀法固然強橫,可羅憲即使處於劣勢之下仍能憑借一股韌勁兒守得密不透風。
城中的魏軍見前來江夏的蜀軍逐漸增多,而魏軍愈加吃力,於是也各自引軍開了城門夾擊蜀軍。雙方無數人馬糾纏在一起廝殺不休,完全沒有半分的章法。羅憲也是迫不得已才有此下策,夜幕之下魏軍同樣的隱蔽行蹤伏殺蜀軍此舉實在是太過狠毒。魏軍鎮守此處多年可謂是輕車熟路,而蜀軍初到岸上視線又受限制,可謂失了天時地利,若放任下去蜀漢雖然有五萬多兵力,可到了天亮能聚集三萬人都是多的。
魏軍方面王濬同樣是感到驚異,這羅憲素來是無名之輩,想不到臨機應變如此的迅速決絕,而羅憲手下的這支蜀軍雖然陷入苦戰之中可韌性十足,這點和羅憲的性格倒是很像。若說是力戰擊退魏軍那是絕無可能,但魏軍想擊退或是吃掉這支蜀軍同樣是難以辦到。要知道當年羅憲不過是閻宇手下的副將而已,閻宇在川中也算名將,可眼下羅憲所表現的實力恐怕就算是閻宇也要甘拜下風了。
江夏城下聚集了兩國無數的兵馬激戰,可不代表四下裡的暗戰就此結束。四面八方依然是戰火不斷,而最讓魏軍震驚的是原本固守江邊渡口,要塞的魏軍開始紛紛撤回加入了戰團。王濬臨行之時已經強調了江邊防禦工事不能放鬆的事情,而看著這些魏兵丟盔棄甲的逃回來加入戰團,一切恐怕也就不言自明。
魏軍的兵力本就是不如蜀軍的,而江夏城下的蜀軍卻始終拼不過魏軍,並且落於下風。這不是魏軍戰力強橫,而是蜀軍兵力不足的緣故啊。就在羅憲帶領一軍親自纏住魏軍主力之時,早有蜀軍分別攻擊渡口,要塞等魏軍屯駐之所。這些地點都是為了防禦江面敵人所建立的,對陸地的防禦能力近乎是無……蜀軍摸黑而至,雖然魏軍連夜的忙碌,可羅馬並非一天建成,蜀人仗著兵力眾多又是偷襲,加上魏軍無險可守,於是長江沿岸的渡口,要塞和烽火台便逐漸淪陷了。
看似蜀軍吃了大虧,實則是魏軍被吸引的動彈不得,王濬見狀心下無奈一歎,趁著還佔據又是便連忙傳令鳴金收兵。自家的敗軍退回之後,再來的恐怕就是蜀軍主力了,此時不退更待何時?!
中原之戰雙方各逞奇謀,江南之戰也是不遑多讓。當魏軍聚集了北方大量兵力之後,王基當下便是發兵攻取會稽,新都,鄱陽三郡。三郡皆是離著建業和吳非常靠近,魏軍兵力眾多又可佔著地利之便,此番大戰必然是慘烈萬分。
各郡皆有蜀漢將領鎮守,聞訊急忙飛書給附近的城郡以及劉禪,諸葛瞻兩路蜀軍主力請求支援。魏軍大將曾沖引兵五萬進入新都地界,新都守將乃是脩則,部下可用之軍不過七八千人,可城中百姓聽說魏人打了過來皆是群情激昂紛紛上城頭幫助蜀軍守城。那女老幼互相攙扶著為城上的兵將壯丁們送水送飯,搬運守城所需器物。脩則手執利劍站在城樓之上昂首不退,指揮眾軍抵禦魏軍的猛攻。
曾沖素來是指揮騎兵,但論資排輩早已是王基手下的第一猛將。不僅是騎兵指揮的好,步兵攻城同樣拿手。四萬魏軍層次分明的包圍新始城——新都乃是小郡,其郡治為新始。魏軍頂著城下不斷落下的弓矢,滾木雷石等物奮勇向前。
新都的地理位置在江東中部,四周皆是重兵屯聚之所,因而新始的城池並非十分高大,也不是很堅固。魏軍的投石車不比蜀人的投石車,可也超越了這個時代原本的水準。不過三天的功夫,新始城下屍體堆積如山,被砸爛的攻城器械更是無數。魏軍損傷的兵力多達八千餘人,可城中的蜀軍更是嚴重。
四方城牆塌陷了五六處,城中軍民以血肉之軀奮勇填上缺口,付出了萬人傷亡的代價才勉強修補上。不過今日修補上,到了第二天又是被魏軍輕而易舉的攻破,又要付出無數的生命才換取一日的生機。城中可戰之軍僅存四千餘人,可百姓們傷亡更加的重大。兵士們平日裡訓練有素雖然身在前線可知道如何保命。百姓們沒有作戰經驗,更沒有迅捷的反應速度,於是往往慘死的都是熱血青壯和百姓們。
眼前血腥場面刺激每一個人的神經,每當魏軍攻來之時城中的軍民都是神經緊繃全力以赴,幾乎忙的喘不過氣來。這種緊張高強度的消耗就是尋常兵將也會感到無比的疲憊,更不用提那些百姓們了。然而看到脩則嗓音嘶啞的在城頭不停指揮,城外儘是滅國殺君的魏國強盜時,城中的軍民皆是互相鼓舞激勵奮力堅持著。生死在這個時候再平常不過,前一刻並肩作戰的同袍,下一刻便陰陽兩隔。看慣了生死的兵將,被刺激到麻木的百姓,心中的信念驅使這些人機械般的守衛城池。
死就死了,只要一口氣在,決不讓魏軍進城!
在此之前脩則絕對想不到自己精心佈置的防線竟然三天的時間就被打到這種程度。魏軍攻勢之猛烈,攻城技法運用之精純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期,而且領兵的非是王基,唐彬等人。新始的極限就快到了,可城下的魏軍這幾天投入的兵力卻是不多。每一次都是全軍盡出,可外圍明顯是有近半的魏軍出工不出力,看似攻城實則時刻防備外圍出現蜀漢援軍。也就是說,曾沖之用了一半的兵力和三天時間,就把脩則當初固守新始拖住魏軍的念頭徹底打消。
無奈,唯有盡人事聽天命而已。脩則如此感歎,同時忍不住想其他城郡的戰線上又是何等的情形。
城外的曾沖在等待,這新始的頑固遠超自己的想像。雖然只投入了一半的兵力,可不代表自己沒有傾盡全力。城破,不過是旦夕間的事情,問題是蜀漢對於魏軍的總攻應該早有準備,此時此刻蜀漢援軍還沒有露頭,難道是放棄新始不成?
顯然不會,新始已經是新都郡最大的城池。若是丟掉了新始整個新都郡就此落入魏人手中,那麼魏軍的攻擊範圍必將擴大。蜀人的兵力有限,防守三個郡都是吃力,更廣闊的防區對於蜀軍來說簡直是噩夢。
因此蜀軍主力絕對不會放棄新始!問題是曾沖沒想到蜀軍不是想放棄,而是無力來援……魏軍的攻勢實在是太猛烈了,猛烈到讓諸葛瞻應接不暇!
就在曾沖大軍進入新都之時,魏國征南大將軍胡奮的八萬魏軍也挺進了會稽境內。會稽郡因為朱異和鍾離牧的緣故,可謂是全民皆兵。而會稽乃是半邊靠海的大郡,魏軍水陸並進,蜀軍同樣也是水陸迎敵。面對強敵鍾離牧出人意料的選擇應戰,而不是縮回城中固守不出。
聽聞吳軍出城應戰,胡奮忍不住洒然一笑道:「會稽吳軍不滿四萬,如此豈非以卵擊石?」
胡烈在一旁沉吟道:「唐彬曾言會稽境內全民皆兵,朱異餘威仍在不可小覷也。」
胡奮看了一眼胡烈想了想道:「言之有理,既然鍾離牧敢戰,必然是有些把握的,不過我等卻是不需要硬拚。」
胡烈笑道:「兄長可是想分兵而行?」
胡奮點頭道:「我引五萬人馬正面迎敵,你帶著兩萬人抄襲小路去會稽城下,若能奪城則奪之,若難奪城可斷吳軍後路,殲滅其主力!」
魏軍分兵而行,胡奮的五萬主力和鍾離牧的三萬人馬在大道上相遇,雙方各逞其能殺的不亦樂乎。鍾離牧未曾料到魏軍佔據絕對的兵力優勢卻是不來硬拚,而是分兵趁虛而入的攻打會稽,在得知會稽被魏軍圍攻的消息後便急忙撤軍。可魏軍怎會遂了鍾離牧的心願?胡奮正面掩殺,胡烈抄襲其後,蜀軍大敗虧輸紛紛四散逃亡,鍾離牧身負重傷勉強保得性命逃入會稽城中,就此固守不出。
會稽蜀軍主力損失慘重,便沒有了和魏軍相抗衡的力量,更兼鍾離牧負傷,仗著城池高大一時半刻還能抵得住魏軍的猛攻,可隨著鍾離牧的傷勢不斷惡化,會稽城也隨之變得搖搖欲墜。
蜀漢大將陸濤鎮守鄱陽郡,聞得魏軍大舉入侵,急忙使人報給附近吾彥和柴桑的劉禪,同時整頓軍備準備守禦城池。不想魏軍抵達的當天夜裡,城中突然失火,起火點不斷的增加,火勢不斷變大。城中軍民皆是慌亂救火,冷不防有數百人竟然砍翻了守城的吳軍,打開城門放魏軍入城!
陸濤聞訊大驚,帶著數百親兵急忙來阻攔魏軍,卻早已來不及阻止。魏軍洶湧而入,其中領頭的赫然是當年建業城中殺害薛瑩的年輕吳國將領們。陸濤又驚又怒,怒不可遏揮舞大刀不顧對方千軍萬馬便是衝殺上去。那些吳國降將聽從王基的吩咐扮作百姓早就混入了鄱陽城中,見了陸濤也是戟指大罵道:「無恥逆賊,還有臉來戰否!」
在這些人眼中,既然建業是被魏國攻破了,那麼自詡忠誠的陸濤等人便應該是戰死殉國或者投降曹魏。可陸濤從建業逃出的官吏和家將口中得知一切情形後投降了蜀漢,這邊不符合所謂忠誠的邏輯了。
陸濤見狀更是狂怒不已,手中大刀砍下大罵者的頭顱,同時大喝道:「非是汝等國何以滅?!」
雙方同朝為官時就是政見不合彼此攻擊,眼下各為其主更是不需留情,當下雙方一場混戰引爆了巷戰開端!城中蜀軍見城池難以守禦便有了退兵之意,然而城中百姓皆是手執農具上街打殺魏軍,同時老幼婦孺滿城哭訴責問蜀軍為何要放棄百姓,放棄城池……
吳地百姓對於魏人之恨深入骨髓,百姓如此,看的蜀軍兵將熱血沸騰,淚流滿面,於是各自回身與魏軍死戰。魏軍不斷的殺入城中,百姓根本不堪一擊,而蜀軍又在魏軍的強力衝擊下難成陣勢,只能各自為戰被魏軍包圍著。
陸濤揮刀怒戰昔日同僚,手刃二十餘人後也是氣空力盡。身邊的親兵早已盡數戰死,唯獨陸濤橫刀立馬於街巷之中,四周早被魏軍封鎖,房上爬滿了魏國兵將。陸濤只覺得再無力氣揮舞大刀,忍不住放聲大笑,沒等魏軍殺上來,便已力竭落馬而亡,只餘蒼涼笑聲迴盪在巷子裡,意猶未盡……
(一早就被人拉了出去,夜晚才回,未能兩更實在慚愧,獻上一章二合一五千字……)